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辨能力的迷失就代表自我的迷失,因此,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现在网络盛行,大家随大流一起跟风,出现了很多片面化且极端化的言论,很多人都丧失了思辨能力,这些都是不健康的。本文主要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辨能力;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9-300
引言
培养小学生的思辨能力是尤为重要的,在小学阶段给学生开始培养这种意识是最适合的。培养小学生的思辨能力最主要的就是要小学生多读书,储备足够的知识,其次就是要让小学生在课堂当中主动发现一些问题,主动提问,尽情发挥自己的探索心,这样才能逐步培养自身的思考能力和辨析事物的能力。学校老师更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一点一点解答问题,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一、“思辨”作为一种新的教学任务
思辨性阅读是从文本的言内语境出发,观照其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再到当下社会文化语境下对文本的解读。其思维的过程大体是:整体感知—信息提取—分析推理—整合诠释—反思质疑—论证评价,学生能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地分析文本,清楚准确、明白有力地说理评价,养成思辨性阅读素养。“思辨”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只不过今时今日,由于时代的需要,我们把思辨提到了新的高度。之所以强调思辨,是因为时代需要思辨。人们需要高水平的思维应对飞速发展的时代。面临信息成几何数值增长的时代,我们需要从众多的信息来源中找到依据,判断文本信息、观点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想要做出理智的判断,就需要良好的思维品质。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是提升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并不是没有思辨,而是思辨往往不足或是不知道如何思辨。为此,新课标将“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把“逻辑思维”“辨证思维”和“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并列,目标均指向“思维发展与提升”;并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作为必修学习任务群,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如何合理、有效地开展小学生的思辨性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思辨阅读素养成为语文教学与研究的热点。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方法
(一)阅读积累奠定思辨基础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主要就是告诉大家,书中的知识是渊博的,书中具有丰富的营养供人汲取。自古以来文人们知识都是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获得的。同时,要想具有卓越的思辨能力,就必须先储备好足够的知识,即阅读尽可能多的书籍刊物。对于小学语文老师来说,不能只是讲述课上知识,在课本知识之外,也要给学生拓展课外知识。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籍,储存更多知识,这样才能在书中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学到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例如:在学习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时,其中一课是《升国旗》,是关于我国国旗的一个诗歌,本篇内容主要是让小学生了解我国升国旗时的一些主要礼仪,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尊重国旗,尊重升国旗这个仪式。在讲完本课之后,语文老师可以给学生推荐读一些课外读物比如《小小的天空,小小的梦》,仔细阅读下来就会发现,其实这是一本关于一个叫小小的孩子梦想的书。里面有一个个关于梦想的小故事,可以让小学生从中学到一些对于以后发展有帮助的小故事,维护小学生的好奇心、探索心,锻炼小学生的思考能力。
(二)课堂巧问引领学生思考方向
思辨建立在思考的基礎上,也就是说建立在问题的基础之上,有了问题,才会进行思考进行辨析。小学生对世界的了解不够,自然所要问的问题不够多。因此这就需要老师,去引导小学生,发现生活当中的一些未知的事物,提出适当层次的问题去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去探索。但是老师在提问过程当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提问相应的问题,不能太难,这样对于学生一步一步培养思辨能力是没有帮助的。所以这就告诉老师,要根据学生对层次去主动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思考,提高小学生的思辨能力。例如:在学习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课本时,其中一课是《吃水不忘挖井人》,讲的是村民在毛主席的带领下,使原来没有水井的村子建出了一口水井,最后村民还在水井旁立了一块石碑纪念毛主席。老师在讲完这节课之后,可以给学生提问题,为什么毛主席受村民爱戴,他做了哪些好事,毛主席具有怎么样的品德?老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问问题,让学生去了解毛主席良好的品质,从而帮助学生思考辨别具有良好品性的人以及这些人做的好事情。
(三)利用思维导图复习、总结课上知识点
思维导图可以应用于课程初始阶段,也可以应用于问题探讨和课堂收尾阶段。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完课上所有内容后,可以带领学生总结、概括和复习课上重点内容,如课文中的生字、词语等。再次温习和回顾每个生字词的发音和意思,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解读。如在《一次有趣的观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使学生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形成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课文中的“我”种植了一株扁豆,并发现了扁豆的秘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理清思路,在回顾、复习、总结阶段,再次学习相关内容,使学生加深印象。不同的课文内容能使学生学到不同的道理,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结束语
在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思辨能力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也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得到体现。通过语文思辨能力的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将会大大提升。由此,学生也将逐步增强独立思考能力与自主分析能力,从而也促进学生能够全面思考问题、快速整合资料、整理信息。思辨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能够运用有限的信息迅速理解语文的内容与情感,从而达到了深入品悟语文知识的目的。在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思辨能力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也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得到体现。通过语文思辨能力的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将会大大提升。由此,学生也将逐步增强独立思考能力与自主分析能力,从而也促进学生能够全面思考问题、快速整合资料、整理信息。思辨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能够运用有限的信息迅速理解语文的内容与情感,从而达到了深入品悟语文知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邓丽.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J].东西南北教育,2019(5):242.
[2]张文朋.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J].中华少年,2019(17):94.
[3]樊金梅.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2).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辨能力;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9-300
引言
培养小学生的思辨能力是尤为重要的,在小学阶段给学生开始培养这种意识是最适合的。培养小学生的思辨能力最主要的就是要小学生多读书,储备足够的知识,其次就是要让小学生在课堂当中主动发现一些问题,主动提问,尽情发挥自己的探索心,这样才能逐步培养自身的思考能力和辨析事物的能力。学校老师更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一点一点解答问题,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一、“思辨”作为一种新的教学任务
思辨性阅读是从文本的言内语境出发,观照其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再到当下社会文化语境下对文本的解读。其思维的过程大体是:整体感知—信息提取—分析推理—整合诠释—反思质疑—论证评价,学生能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地分析文本,清楚准确、明白有力地说理评价,养成思辨性阅读素养。“思辨”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只不过今时今日,由于时代的需要,我们把思辨提到了新的高度。之所以强调思辨,是因为时代需要思辨。人们需要高水平的思维应对飞速发展的时代。面临信息成几何数值增长的时代,我们需要从众多的信息来源中找到依据,判断文本信息、观点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想要做出理智的判断,就需要良好的思维品质。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是提升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并不是没有思辨,而是思辨往往不足或是不知道如何思辨。为此,新课标将“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把“逻辑思维”“辨证思维”和“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并列,目标均指向“思维发展与提升”;并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作为必修学习任务群,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如何合理、有效地开展小学生的思辨性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思辨阅读素养成为语文教学与研究的热点。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方法
(一)阅读积累奠定思辨基础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主要就是告诉大家,书中的知识是渊博的,书中具有丰富的营养供人汲取。自古以来文人们知识都是通过阅读大量的书籍获得的。同时,要想具有卓越的思辨能力,就必须先储备好足够的知识,即阅读尽可能多的书籍刊物。对于小学语文老师来说,不能只是讲述课上知识,在课本知识之外,也要给学生拓展课外知识。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籍,储存更多知识,这样才能在书中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学到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例如:在学习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时,其中一课是《升国旗》,是关于我国国旗的一个诗歌,本篇内容主要是让小学生了解我国升国旗时的一些主要礼仪,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尊重国旗,尊重升国旗这个仪式。在讲完本课之后,语文老师可以给学生推荐读一些课外读物比如《小小的天空,小小的梦》,仔细阅读下来就会发现,其实这是一本关于一个叫小小的孩子梦想的书。里面有一个个关于梦想的小故事,可以让小学生从中学到一些对于以后发展有帮助的小故事,维护小学生的好奇心、探索心,锻炼小学生的思考能力。
(二)课堂巧问引领学生思考方向
思辨建立在思考的基礎上,也就是说建立在问题的基础之上,有了问题,才会进行思考进行辨析。小学生对世界的了解不够,自然所要问的问题不够多。因此这就需要老师,去引导小学生,发现生活当中的一些未知的事物,提出适当层次的问题去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去探索。但是老师在提问过程当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提问相应的问题,不能太难,这样对于学生一步一步培养思辨能力是没有帮助的。所以这就告诉老师,要根据学生对层次去主动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思考,提高小学生的思辨能力。例如:在学习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课本时,其中一课是《吃水不忘挖井人》,讲的是村民在毛主席的带领下,使原来没有水井的村子建出了一口水井,最后村民还在水井旁立了一块石碑纪念毛主席。老师在讲完这节课之后,可以给学生提问题,为什么毛主席受村民爱戴,他做了哪些好事,毛主席具有怎么样的品德?老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问问题,让学生去了解毛主席良好的品质,从而帮助学生思考辨别具有良好品性的人以及这些人做的好事情。
(三)利用思维导图复习、总结课上知识点
思维导图可以应用于课程初始阶段,也可以应用于问题探讨和课堂收尾阶段。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完课上所有内容后,可以带领学生总结、概括和复习课上重点内容,如课文中的生字、词语等。再次温习和回顾每个生字词的发音和意思,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解读。如在《一次有趣的观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使学生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形成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课文中的“我”种植了一株扁豆,并发现了扁豆的秘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理清思路,在回顾、复习、总结阶段,再次学习相关内容,使学生加深印象。不同的课文内容能使学生学到不同的道理,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结束语
在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思辨能力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也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得到体现。通过语文思辨能力的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将会大大提升。由此,学生也将逐步增强独立思考能力与自主分析能力,从而也促进学生能够全面思考问题、快速整合资料、整理信息。思辨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能够运用有限的信息迅速理解语文的内容与情感,从而达到了深入品悟语文知识的目的。在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思辨能力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也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得到体现。通过语文思辨能力的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将会大大提升。由此,学生也将逐步增强独立思考能力与自主分析能力,从而也促进学生能够全面思考问题、快速整合资料、整理信息。思辨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能够运用有限的信息迅速理解语文的内容与情感,从而达到了深入品悟语文知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邓丽.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J].东西南北教育,2019(5):242.
[2]张文朋.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J].中华少年,2019(17):94.
[3]樊金梅.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