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是审美的艺术,而欣赏就是感受它审美特征的最好途径。新课程标准阐明:“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小学生由于年龄和知识水平等的限制,因而需要加强引导,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本文力求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引发学生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实现音乐的审美,体会到音乐自身散发出的美。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聆听;欣赏教学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师引导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是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音响艺术和时间艺术,音乐欣赏教学就是让学生听赏各式各类的音乐作品,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听为主要手段的对音乐的感悟过程,通过对优秀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及音乐审美能力。小学生对音乐作品听得愈广泛愈深入,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就愈能快速地发展,从而提高儿童的音乐鉴赏力和表现力。
一、 巧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想象力,提高音乐欣赏质量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富于想象及活跃性强,积极性高的特点,创造条件让学生的参与实践,更多地拓宽和充实音乐欣赏课的内容。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地运用多煤体教学,借助多媒体声、光、乐等综合效果很容易激发学生的观看欲望,刺激视觉神经,丰富学生的欣赏想象力,从而达到欣赏、感悟音乐的目的。如一年级第一学期在欣赏《三只小猪》这一课中,观看《三只小猪》动画主题曲这一视频作品,很容易引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动画氛围调动学生情感,使学生走进音乐作品,学生在欣赏的时候有了美好的视听感受。在进行音乐作品欣赏课教学时,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小学生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地运用多媒体设备加以技巧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思维,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欣赏想象力。
二、运用肢体语言,提高小学生音乐欣赏中的表现力
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送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节奏的长短、速度的快慢、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通过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特别是节奏。凡有节奏,就有律动;凡律动均有节奏。随着欢快的音乐做律动是每个小学生的本能反应,也是一种天性。在课上让学生在不吵闹的前提下可以随着音乐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做出相应的动作,这就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例如:欣赏《加伏特舞曲》时, 学生想出了走路、拍手、拍腿、双脚跳等表现方法。这就充分调动了大家感受音乐的能动性,勇于大胆地表现音乐。再如:欣赏《运动员进行曲》,让孩子结合律动,跟节拍进行踏步走与队形变化,不仅会加深了孩子对音乐的记忆,也能进一步让孩子感受了进行曲的风格。“动一动”的方式既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又能让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情绪。个体对音乐的身体反应是自然的、直觉的、即兴的。学生结合自身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走、跳、跑,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相应的动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三、加强合作学习,促进欣赏体验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欣赏体验的重要方式,它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可以使学生深入体验欣赏的音乐作品。如在二年级第一学期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的教学中,采用了合作学习的形式,学生根据打击乐器的音色特点,选择合适的节奏型为乐曲进行伴奏,从而体验乐曲欢快的情绪。学生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达到对乐曲的深层体验。
四、开展多元化音乐活动,提高欣赏能力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在丰富学生音乐情感体验的同时,培养音乐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音乐欣赏重视知识的传授,注重能力的培养。欣赏过程是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如学生的记忆能力、说话能力、想象能力、听力能力和模仿能力等,也就是总的欣赏能力要有所提高,能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将乐曲所表现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所以我认为音乐欣赏教学并非让学生单纯地聆听,而应与其他音乐实践活动形式相结合,比如歌唱、演奏、律动、对音乐的讨论、评价以及创造性活动等,通过创造性的引导带领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提升学生审美情操。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形式。它通过教师简明、生动、富有活力的讲解提示,将学生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带入对音乐内涵的感觉和理解的境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展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的能力,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炳娥.学音乐课堂教学实效的思考[J].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9(01)
[2] 李寒凝.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小学教学参考. 2008(36)
[3] 杨川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反思及建议[J].小学教学研究. 2008(04)
[4] 颜红英.小学音乐课堂的本位思考[J].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8(03)
[5] 刘佳.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艺术教育. 2011(01)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聆听;欣赏教学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师引导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是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音响艺术和时间艺术,音乐欣赏教学就是让学生听赏各式各类的音乐作品,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听为主要手段的对音乐的感悟过程,通过对优秀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及音乐审美能力。小学生对音乐作品听得愈广泛愈深入,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就愈能快速地发展,从而提高儿童的音乐鉴赏力和表现力。
一、 巧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想象力,提高音乐欣赏质量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富于想象及活跃性强,积极性高的特点,创造条件让学生的参与实践,更多地拓宽和充实音乐欣赏课的内容。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恰当地运用多煤体教学,借助多媒体声、光、乐等综合效果很容易激发学生的观看欲望,刺激视觉神经,丰富学生的欣赏想象力,从而达到欣赏、感悟音乐的目的。如一年级第一学期在欣赏《三只小猪》这一课中,观看《三只小猪》动画主题曲这一视频作品,很容易引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动画氛围调动学生情感,使学生走进音乐作品,学生在欣赏的时候有了美好的视听感受。在进行音乐作品欣赏课教学时,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小学生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地运用多媒体设备加以技巧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思维,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欣赏想象力。
二、运用肢体语言,提高小学生音乐欣赏中的表现力
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送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节奏的长短、速度的快慢、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通过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特别是节奏。凡有节奏,就有律动;凡律动均有节奏。随着欢快的音乐做律动是每个小学生的本能反应,也是一种天性。在课上让学生在不吵闹的前提下可以随着音乐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做出相应的动作,这就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例如:欣赏《加伏特舞曲》时, 学生想出了走路、拍手、拍腿、双脚跳等表现方法。这就充分调动了大家感受音乐的能动性,勇于大胆地表现音乐。再如:欣赏《运动员进行曲》,让孩子结合律动,跟节拍进行踏步走与队形变化,不仅会加深了孩子对音乐的记忆,也能进一步让孩子感受了进行曲的风格。“动一动”的方式既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又能让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情绪。个体对音乐的身体反应是自然的、直觉的、即兴的。学生结合自身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走、跳、跑,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相应的动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三、加强合作学习,促进欣赏体验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欣赏体验的重要方式,它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可以使学生深入体验欣赏的音乐作品。如在二年级第一学期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的教学中,采用了合作学习的形式,学生根据打击乐器的音色特点,选择合适的节奏型为乐曲进行伴奏,从而体验乐曲欢快的情绪。学生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达到对乐曲的深层体验。
四、开展多元化音乐活动,提高欣赏能力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在丰富学生音乐情感体验的同时,培养音乐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音乐欣赏重视知识的传授,注重能力的培养。欣赏过程是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如学生的记忆能力、说话能力、想象能力、听力能力和模仿能力等,也就是总的欣赏能力要有所提高,能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将乐曲所表现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所以我认为音乐欣赏教学并非让学生单纯地聆听,而应与其他音乐实践活动形式相结合,比如歌唱、演奏、律动、对音乐的讨论、评价以及创造性活动等,通过创造性的引导带领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提升学生审美情操。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形式。它通过教师简明、生动、富有活力的讲解提示,将学生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带入对音乐内涵的感觉和理解的境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展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的能力,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炳娥.学音乐课堂教学实效的思考[J].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9(01)
[2] 李寒凝.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小学教学参考. 2008(36)
[3] 杨川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反思及建议[J].小学教学研究. 2008(04)
[4] 颜红英.小学音乐课堂的本位思考[J].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8(03)
[5] 刘佳.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艺术教育.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