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经过对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及其他高职院校信用管理专业学生培养、就业情况的调查,找出该专业当前存在的教学、招生、就业问题,并提出对现有的信用管理专业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以此解决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信用管理人才、毕业生找不到与专业一致就业岗位的矛盾,达到院校与学生的双赢。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信用管理 教学现状 改革思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全面展开,政府监管部门和一些经济行业对信用管理人才的需求逐步增长。目前,我国只有十余所大学设有信用管理专业,信用管理人才还很缺乏。在高职高专学历教育中,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和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开设了信用管理专业。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西部地区唯一一所开设信用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自2008年以来,目前已经培养四届学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对信用管理人才有何新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企业的需求,高职层次人才的培养如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等问题始终是我们关注和探索的重点。本文通过总结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及其他高职院校信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为高职院校培养信用管理人才提供经验与借鉴。
一、高职院校信用管理专业教学及就业现状
(一)专业前景拓展差异较大,少数高职院校招生与就业缺乏良性互动。
目前,社会对信用管理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少数政府监管部门及金融行业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二是信用评级机构、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市场主体。高职院校信用管理专业主要是为信用评级机构、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小额信贷企业输送人才。全国共有四所高职院校开设了信用管理专业,其中三所在浙江省,一所在广西省。浙江省经济发达,对信用管理人才的需求保持较为旺盛的态势,就业形势尚可,三所院校的信用管理专业发展较平稳。广西省地处中国西部。从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来看,2008级招收信用管理专业学生49人,2009级52人,2010级27人,2011级13人,生源数量出现较大幅度的减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广西经济相对落后,另一方面是毕业生就业受益于专业名气的程度很低。
(二)信用管理专业教材缺乏,与当前经济现状接轨的教学内容偏少。
信用管理专业属于经济类应用学科,在高职院校信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对于该专业设置的专业课程有《信用管理师基础知识》、《助理信用管理师实务》、《应收账款管理与商账催收》和《信用管理实训》等,前两门分别使用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信用管理师(基础知识)》和2007年出版的《助理信用管理师》,这两本是用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自从出版后没有再推出新的版本,不少新的知识没有及时更新。对于《信用管理实训》这门课,完全找不到相应的教材,我院教师根据以往在信用评级行业的工作经验,编写了《信用管理实训》校本教材。而《应收账款管理与商账催收》这门课则一直难以找到合适的教材,国内并没有相关教材出版,我们所能找到的相关书籍,多是侧重企业回款策略和回款技巧等实践操作的书籍,如《捂住你的钱袋: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实用策略》、《销售回款实战教练》等,其中比较适合的一本《应收账款管理、催收、回款与客户关系维护》,在2006年、2008年出版后没有再版。这些核心专业课相关教材的缺乏,加大了教师的授课难度。
(三)信用管理专业专业教师数量少,师生缺乏社会实践,使得学与用脱节。
由于高职院校开设信用管理专业时间较短,现有信用管理专业的教师大多是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等专业转任,接受过系统信用管理专业培训的教师很少。信用管理学科是交叉学科,信用管理知识与技术应用性极强,高职院校教师如果没有信用管理相关的从业经验,要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就存在一定困难。另外,当前市场主体中从事信用评估和调查主要有银行、征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及各类小额信贷公司。但高职院校与这些企业之间缺乏人才定向培养及输送机制,使得信用管理专业师生没有机会接触真正的信用管理实践活动。究其原因,一是上述企业往往热衷引进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二是引进的信用管理专业学生不能适应企业的工作需要。
二、高职院校信用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及人才市场需求的现状
(一)尽管毕业生数量较少,但就业职位与专业相关度较低。
从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信用管理专业2008-2011级四届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141名毕业生就业范围主要在广西区内,也有学生在东盟国家就业。但是根据连续四年对学生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结果来看,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信用管理专业的相关度较低。
已经毕业的学生有三届,2011级毕业生目前在实习阶段,根据我们掌握的4届学生就业数据来看,就业职位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除了以上数据外,我们还对其他省份信用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从得到的就业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学生就业职位与信用管理专业的相关度不高,一般能达到35%,财务会计类、金融类和销售类职位相对而言与信用管理专业还是有所关联,但是经过进一步了解,在这些职位中,学生们需要用到信用管理相关专业知识的却比较少,只有1位学生进入到商账催收公司进行工作,会用到较多的信用管理方面的知识,而这位学生半年后辞职换了其他工作。此外,学生在就业时经常跟我们反馈的一个信息是:很多用人单位没听说过信用管理专业,都不知道信用管理专业是学哪些知识的,在招聘的专业要求上不会增加信用管理专业。这使得信用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面收窄,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给他们的就业增加了不小的困难度,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2012年信用管理专业招生工作遇到困难,生源急剧下降,学院在2012级没有开设信用管理专业。
(二)高职信用管理人才技能与用人单位需求匹配度低。
由连续4年对用人单位使用信用管理人才的跟踪情况来看,不论是高端信用管理人才,还是低端信用管理人才,需求量都不太大。以广西人才网2014年3月26日数据为例,招收学历为专科的信用管理人才岗位有47个,其中对工作年限没有要求的有22个。尽管招聘的岗位不多,但我们培养的信用管理毕业生也不多,可是真正能走上这些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却非常少。2012年在学院举办的一次招聘会上,曾经有一家机械公司专门为了信用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而来,公司需要招信用管理专员助理,可是最后的结果是没有一个毕业生被录用,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以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培养的信用管理人才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匹配度不够:我们培养的学生没有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 在与用人单位沟通并做了大量市场调查后发现,几乎每一个招聘岗位,都会有其他的专业要求,而信用管理技能只是岗位技能中的一部分。下面我们通过表格对几个典型岗位进行分析:
从上面所列的几类职位我们可以看到,想要成功应聘这些职位,除了掌握信用管理专业技能外,还必须掌握营销、法律或者财务的专业技能,对于高职类信用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既要掌握信用管理的专业技能,又要具备足够的营销、法律和财务的专业知识,这是难以做到的。在信用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中,配置了少量的财务专业课程,如《基础会计》、《初级会计电算化》等课程,营销类课程也开设《营销师(五级)培训教程》,但是学生仅仅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是无法达到上述岗位中的要求的。因此,在人才市场上就出现了用人单位招不到需要的信用管理人才、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等现象。
三、如何对信用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根据调查结论不难发现,大部分信用管理岗位需求中,都有对财务类知识技能、营销技能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信用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在现有信用管理专业教学中加大财务管理及其他相关课程的比例,提高学生的综合信用管理能力。
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在招聘信用管理人员时提出“具备一定的财务分析能力、熟悉相关财务软件、准备融资资料、开展客户信用调查、收集信用信息、制定信用政策”等要求,这给高职院校信用管理专业提出了新的教学内容。当前,社会上小额信贷公司大量出现,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得知,小额信贷公司的业务员是比较典型的信用管理人才。这类公司要求业务员在放贷前,对借贷小微企业的账目进行查验,实际上就是对客户进行信用调查,其中工作之一就是从账面上了解借贷企业的经营状况。业务员想通过账目查清企业的真实状况,必须具备较高的财务知识和查账技巧,这正是现有信用管理教学当中所缺乏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目前信用管理专业的学生基础财务知识较为薄弱,这个专业开设《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等三门财务类课程,但是通过给他们讲授《财务报表分析》这门课程,就能明显感觉到学生在财务知识方面的欠缺。我们建议在财务类教学过程中增加学习的强度与深度,以此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
另外,多数公司的初级信用管理人员实际上在从事销售或与销售密切相关工作。比如大型工程机械销售公司,绝大多数客户都是贷款购货。这种销售模式需要销售人员对客户的信用度进行售前调查。售后,销售人员还担负着维护客户的职责。这些工作岗位必须具备必要的沟通、交流技能。在教学中,可以开设《营销实用礼仪》、《市场营销实务》等课程,增加学生的就业渠道。
(二)在财务管理专业增设《信用管理基础》等相关课程,达到间接培养信用管理专业人才的目的。
当前大多数财经院校都开设财务管理专业,该专业生源多、质量高。在高职类财务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综合能力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中,都是紧紧围绕会计、出纳、财务管理等方面开设的,没有任何一门课程涉及信用管理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这导致培养的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应聘信用管理类工作岗位时,不具备企业要求的“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完成客户的资质审核及信用状况评估、收集信用信息、应收账款催收”等信用管理相关技能。
由过去几年对于《信用管理基础》这门课程的开设情况来看,相应的教材可以选择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或者其他信用管理专业的教材,以《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为例,教材内容包含:
从以上内容看来,这门课程能较全面涵盖信用管理专业的基础知识。根据这几年的授课情况来看,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之前进行过财务类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因此在学习信用管理课程时难度不大。
从广西人才网发布的《2013年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供求情况分析》中我们得到以下数据:
可见财务/税务/审计/统计类这些热门职位竞争十分激烈,其人才供求比达到4.47,毕业生想在求职过程中顺利就业,就要增强竞争实力。经过信用管理课程的学习,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就能够有较为充足的信心和能力选择信用管理岗位,拓展就业岗位,同时也为那些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学生将来可能需要的信用管理技能打下坚实基础,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作出贡献。
作为在一线教学岗位上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培养具备良好职业技能的学生,更是培养能够真正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学生。随着信用经济的发展和信用体系建设的推进,我们国家对于信用管理人才出现了一定的市场需求,信用管理已经成为新的就业点。针对当前高职信用管理专业出现的招生、就业瓶颈,我们提出对信用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式进行改革,以此解决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毕业生找不到相关就业岗位的矛盾,实现院校与学生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朱明.高职信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2]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3JGB385。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信用管理 教学现状 改革思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全面展开,政府监管部门和一些经济行业对信用管理人才的需求逐步增长。目前,我国只有十余所大学设有信用管理专业,信用管理人才还很缺乏。在高职高专学历教育中,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和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开设了信用管理专业。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西部地区唯一一所开设信用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自2008年以来,目前已经培养四届学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对信用管理人才有何新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企业的需求,高职层次人才的培养如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等问题始终是我们关注和探索的重点。本文通过总结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及其他高职院校信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为高职院校培养信用管理人才提供经验与借鉴。
一、高职院校信用管理专业教学及就业现状
(一)专业前景拓展差异较大,少数高职院校招生与就业缺乏良性互动。
目前,社会对信用管理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少数政府监管部门及金融行业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二是信用评级机构、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市场主体。高职院校信用管理专业主要是为信用评级机构、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小额信贷企业输送人才。全国共有四所高职院校开设了信用管理专业,其中三所在浙江省,一所在广西省。浙江省经济发达,对信用管理人才的需求保持较为旺盛的态势,就业形势尚可,三所院校的信用管理专业发展较平稳。广西省地处中国西部。从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来看,2008级招收信用管理专业学生49人,2009级52人,2010级27人,2011级13人,生源数量出现较大幅度的减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广西经济相对落后,另一方面是毕业生就业受益于专业名气的程度很低。
(二)信用管理专业教材缺乏,与当前经济现状接轨的教学内容偏少。
信用管理专业属于经济类应用学科,在高职院校信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对于该专业设置的专业课程有《信用管理师基础知识》、《助理信用管理师实务》、《应收账款管理与商账催收》和《信用管理实训》等,前两门分别使用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信用管理师(基础知识)》和2007年出版的《助理信用管理师》,这两本是用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自从出版后没有再推出新的版本,不少新的知识没有及时更新。对于《信用管理实训》这门课,完全找不到相应的教材,我院教师根据以往在信用评级行业的工作经验,编写了《信用管理实训》校本教材。而《应收账款管理与商账催收》这门课则一直难以找到合适的教材,国内并没有相关教材出版,我们所能找到的相关书籍,多是侧重企业回款策略和回款技巧等实践操作的书籍,如《捂住你的钱袋: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实用策略》、《销售回款实战教练》等,其中比较适合的一本《应收账款管理、催收、回款与客户关系维护》,在2006年、2008年出版后没有再版。这些核心专业课相关教材的缺乏,加大了教师的授课难度。
(三)信用管理专业专业教师数量少,师生缺乏社会实践,使得学与用脱节。
由于高职院校开设信用管理专业时间较短,现有信用管理专业的教师大多是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等专业转任,接受过系统信用管理专业培训的教师很少。信用管理学科是交叉学科,信用管理知识与技术应用性极强,高职院校教师如果没有信用管理相关的从业经验,要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就存在一定困难。另外,当前市场主体中从事信用评估和调查主要有银行、征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及各类小额信贷公司。但高职院校与这些企业之间缺乏人才定向培养及输送机制,使得信用管理专业师生没有机会接触真正的信用管理实践活动。究其原因,一是上述企业往往热衷引进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二是引进的信用管理专业学生不能适应企业的工作需要。
二、高职院校信用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及人才市场需求的现状
(一)尽管毕业生数量较少,但就业职位与专业相关度较低。
从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信用管理专业2008-2011级四届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141名毕业生就业范围主要在广西区内,也有学生在东盟国家就业。但是根据连续四年对学生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结果来看,毕业生就业岗位与信用管理专业的相关度较低。
已经毕业的学生有三届,2011级毕业生目前在实习阶段,根据我们掌握的4届学生就业数据来看,就业职位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除了以上数据外,我们还对其他省份信用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从得到的就业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学生就业职位与信用管理专业的相关度不高,一般能达到35%,财务会计类、金融类和销售类职位相对而言与信用管理专业还是有所关联,但是经过进一步了解,在这些职位中,学生们需要用到信用管理相关专业知识的却比较少,只有1位学生进入到商账催收公司进行工作,会用到较多的信用管理方面的知识,而这位学生半年后辞职换了其他工作。此外,学生在就业时经常跟我们反馈的一个信息是:很多用人单位没听说过信用管理专业,都不知道信用管理专业是学哪些知识的,在招聘的专业要求上不会增加信用管理专业。这使得信用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面收窄,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给他们的就业增加了不小的困难度,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2012年信用管理专业招生工作遇到困难,生源急剧下降,学院在2012级没有开设信用管理专业。
(二)高职信用管理人才技能与用人单位需求匹配度低。
由连续4年对用人单位使用信用管理人才的跟踪情况来看,不论是高端信用管理人才,还是低端信用管理人才,需求量都不太大。以广西人才网2014年3月26日数据为例,招收学历为专科的信用管理人才岗位有47个,其中对工作年限没有要求的有22个。尽管招聘的岗位不多,但我们培养的信用管理毕业生也不多,可是真正能走上这些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却非常少。2012年在学院举办的一次招聘会上,曾经有一家机械公司专门为了信用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而来,公司需要招信用管理专员助理,可是最后的结果是没有一个毕业生被录用,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以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培养的信用管理人才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匹配度不够:我们培养的学生没有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 在与用人单位沟通并做了大量市场调查后发现,几乎每一个招聘岗位,都会有其他的专业要求,而信用管理技能只是岗位技能中的一部分。下面我们通过表格对几个典型岗位进行分析:
从上面所列的几类职位我们可以看到,想要成功应聘这些职位,除了掌握信用管理专业技能外,还必须掌握营销、法律或者财务的专业技能,对于高职类信用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既要掌握信用管理的专业技能,又要具备足够的营销、法律和财务的专业知识,这是难以做到的。在信用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中,配置了少量的财务专业课程,如《基础会计》、《初级会计电算化》等课程,营销类课程也开设《营销师(五级)培训教程》,但是学生仅仅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是无法达到上述岗位中的要求的。因此,在人才市场上就出现了用人单位招不到需要的信用管理人才、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等现象。
三、如何对信用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根据调查结论不难发现,大部分信用管理岗位需求中,都有对财务类知识技能、营销技能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信用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在现有信用管理专业教学中加大财务管理及其他相关课程的比例,提高学生的综合信用管理能力。
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在招聘信用管理人员时提出“具备一定的财务分析能力、熟悉相关财务软件、准备融资资料、开展客户信用调查、收集信用信息、制定信用政策”等要求,这给高职院校信用管理专业提出了新的教学内容。当前,社会上小额信贷公司大量出现,通过走访调查我们得知,小额信贷公司的业务员是比较典型的信用管理人才。这类公司要求业务员在放贷前,对借贷小微企业的账目进行查验,实际上就是对客户进行信用调查,其中工作之一就是从账面上了解借贷企业的经营状况。业务员想通过账目查清企业的真实状况,必须具备较高的财务知识和查账技巧,这正是现有信用管理教学当中所缺乏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目前信用管理专业的学生基础财务知识较为薄弱,这个专业开设《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等三门财务类课程,但是通过给他们讲授《财务报表分析》这门课程,就能明显感觉到学生在财务知识方面的欠缺。我们建议在财务类教学过程中增加学习的强度与深度,以此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
另外,多数公司的初级信用管理人员实际上在从事销售或与销售密切相关工作。比如大型工程机械销售公司,绝大多数客户都是贷款购货。这种销售模式需要销售人员对客户的信用度进行售前调查。售后,销售人员还担负着维护客户的职责。这些工作岗位必须具备必要的沟通、交流技能。在教学中,可以开设《营销实用礼仪》、《市场营销实务》等课程,增加学生的就业渠道。
(二)在财务管理专业增设《信用管理基础》等相关课程,达到间接培养信用管理专业人才的目的。
当前大多数财经院校都开设财务管理专业,该专业生源多、质量高。在高职类财务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综合能力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中,都是紧紧围绕会计、出纳、财务管理等方面开设的,没有任何一门课程涉及信用管理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这导致培养的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应聘信用管理类工作岗位时,不具备企业要求的“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完成客户的资质审核及信用状况评估、收集信用信息、应收账款催收”等信用管理相关技能。
由过去几年对于《信用管理基础》这门课程的开设情况来看,相应的教材可以选择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或者其他信用管理专业的教材,以《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为例,教材内容包含:
从以上内容看来,这门课程能较全面涵盖信用管理专业的基础知识。根据这几年的授课情况来看,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之前进行过财务类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因此在学习信用管理课程时难度不大。
从广西人才网发布的《2013年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供求情况分析》中我们得到以下数据:
可见财务/税务/审计/统计类这些热门职位竞争十分激烈,其人才供求比达到4.47,毕业生想在求职过程中顺利就业,就要增强竞争实力。经过信用管理课程的学习,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就能够有较为充足的信心和能力选择信用管理岗位,拓展就业岗位,同时也为那些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学生将来可能需要的信用管理技能打下坚实基础,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作出贡献。
作为在一线教学岗位上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培养具备良好职业技能的学生,更是培养能够真正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学生。随着信用经济的发展和信用体系建设的推进,我们国家对于信用管理人才出现了一定的市场需求,信用管理已经成为新的就业点。针对当前高职信用管理专业出现的招生、就业瓶颈,我们提出对信用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式进行改革,以此解决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毕业生找不到相关就业岗位的矛盾,实现院校与学生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朱明.高职信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2]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3JGB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