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范宽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绘画家,对后世有着巨大的影响,详细的阐述这三幅名作的创作背景、技法以及所传达的作者的心境,对范宽的技法,构图,造景,用笔用色进行概括和总结,并写出出范宽对我艺术创作的影响,对自己以后的绘画方向有指导性意义。
关键词:师法自然;构图;造景;用笔;用色;技法
一:范宽对我的影响:
1.1从“以人为师,到师自然”
绘画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意思是“以自然为师,大自然是艺术家取之不尽素材的源泉”,只有静下心来认真的观察自然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范宽初次接触绘画,拜李成为师,李成在宋朝可是一画难求的大家,但范宽并没有就此满足,在拜师后不久,范宽便告别李成,长期居住在终南山之中,经常的出没在山沟中,不论四季,有时看望瀑布,有时留恋山林,他最爱冬季观雪山,范宽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雪景画,都是他不畏严寒细致的观察雪景的成果。
在以“自然为师”的观点下,还有很多艺术家都在用行动向我们证明这个观点,清代石涛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而他本人也是一生游历名山大川,做到真正的师自然,而我们的创作很少去花大量的时间去搜集素材,一般都是在网上下载素材,或是凭空想象。这样的作品缺乏生动性,自然性,和理解性。艺术应当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就以我的新作“猎场”而言,天鹅的脖子修改了很多次,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去观察,去写生。
1.2在构图上的学习:
范宽的构图非常雄健,具有豪迈的气概,有人称其为“照耀古今,为百代师法”。范宽的画放在哪儿,能让观者感到自己的渺小。
工笔画的创作也需要大胆的取舍,整张画的画面需要精简,还需要强大的表现力。构图主要是留白和重心这两方面。芥子园曾有言“攒三聚五”,就可以代表构图的本质。这也就说明了构图不能平均,在很多时候也忌讳对称。
本人的雪景花鸟画的创作《猎场》的构图中“灰天鹅”占了画面的一大部分,同时位于视觉的中间位置,能够让人的视觉停留在中心点,同时依据西方的点线面结合的理论,灰黑色天鹅张开翅膀可以看成是一个面,天鹅后的芦苇可以看成是线,雪地里的融化的地方和芦苇上的白雪可以看成是点,在整幅画中将点线面结合起来。这样在构图中能找寻出美感并将其强化,除了这些因素并没有添加其他的动植物,过滤各种其他的干扰因素,使画面趋于平衡,使画面简单又不单调。
1.3其次是取舍的问题,不能否认有时候自己想的东西不愿舍去,但为了画面需要又不得不舍去,范宽的《雪山萧寺图》在画面中并未刻意的加一些东西,仅仅是冬天的树和雪山,静谧的雪和不起波浪的水。在确定了主题、规定了选材范围之后,采用哪些具体的形象组织画面去表达主题,既能简洁明快又能表现充分,是构图中的重中之重。取什么、舍什么,需要根据绘画风格和画面需求进行分析。大胆的舍弃那些你苦心收集的素材,大胆的采用与画面相搭配的物象,只有这样才能使主题更加明确,画面更加和谐。
1.4疏密也是构图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密的地方更有力量,是画面物象和线条的集中处。一幅画的构图,所画各种物象及线条的安排应该有疏有密。芦苇是很好的选材,芦苇可长,可短,可以打破画面的平,齐,使画面不再单调。疏的地方是视觉的中心,在密集的附近出现的疏的地方,更能引人入胜,只有做到“密不透风,疏可跑马”,才能让画面活起来,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密并不意味乱,密的地方需要有规律,让人看着密而不烦。
在构图上,另有虚实、开合、留白、对比、均衡等都是构图需要考虑的法则,在此就不一一阐述。
1.5范宽雪景画的造境对我影响很大
用不一样的背景来表现,让人感到落差十分之大,这就是所营造的境对画面主体的影响,范宽是雪景画的爱好者,现存他的雪景画有19幅,上面介绍的《雪景寒林图》更是举世无双,寒气凌人,其根本原因就是他塑造的寒冷的境界让人生畏。在对雪景的处理上,采用的也是最常用的描绘雪景的方法,即采用皴擦点染对雪景进行反衬,山体使用雨点皴,显得十分厚重,但是又非常透气,山脚的水采用水墨积然的方法,用这一片灰色来反衬雪景,造成静谧的感觉。
1.6在用笔上的启发
不管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书法用笔都是中国画重要元素,在工笔画的运笔过程中,更需要掌握起笔,行笔,收笔。起笔是用笔的开始,也是关键的一步,应当做到欲左先右,欲上先下;行笔需要平稳的气息,行笔的过程中需要中锋用笔,也有特殊情况,例如树干需要带点皴擦,做过运动后不适宜勾线,哪怕只是登几层楼也需要几分钟静下心来方可勾线;行笔的速度不能忽快忽慢,线条的粗细变化靠提笔和压笔来控制而非侧锋,收笔是用笔的结束,笔力需要写完为止,在提笔的过程中不能以过快的速度一扫而过,书法对于线条的表现是非常必要的,还是建议能够坚持练习毛笔字。
1.7在用墨上的启发
用墨是中国画的灵魂,在写意画中,墨的浓淡干湿焦的变化显得尤为重要,在工笔画中墨也十分讲究,由于科技的发展,更多人选择直接使用墨汁,但我也见过李春海师哥所用的墨是磨的,细磨的墨更有表现力,在工笔画的写生与创作过程中,墨线的造型表现的基础,墨色需要适中,太浅的墨色,容易被颜色覆盖,太深的墨色,色彩與墨线无法融合到一起,画面就会变得生硬,墨色的表现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例如羽毛与树干,一个需要干浓墨,一个需要浅淡墨,我认为就工笔画而言,墨色用油烟墨块进行细磨表现最好。
二:总结
曾经有人认为工笔画是画匠的工作,没有写意画表达情绪来的更加直接,但其实则不然,工笔画更考究,每个素材的选用,每个细节的处理,工笔画更具有工整细腻,艺术家对物象的了解更加透彻。在工笔画的创作过程中,更需要艺术家的苦心经营。
此外我认为余远花老师让我们画创作小图的做法是正确的,一张a4大小的小图,包含了以上所叙述的一切,但也有一些问题是我存在的,需要注意的,由小图到大图还需要斟酌,因为图放大了,构图上的疏密就会有很多空隙不能填补,另有小图受尺寸的限制,图纸放大了,用色的过渡方面也存在问题,需要更重和更浅的颜色去画大画,在重和浅之间的过渡方能和谐。
参考文献:
[1]林海波.论范宽山水画精神[D]. 中国美术学院,2011
[2]龚萍.浅谈范宽山水画的传承对后世创作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5
[3]胡树斌.试论范宽的山水画创作[D]. 西北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
王冠,男,1992年11月,民族:汉,江苏淮安人,硕士学位,四川理工学院,研究方向:国画。
关键词:师法自然;构图;造景;用笔;用色;技法
一:范宽对我的影响:
1.1从“以人为师,到师自然”
绘画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意思是“以自然为师,大自然是艺术家取之不尽素材的源泉”,只有静下心来认真的观察自然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范宽初次接触绘画,拜李成为师,李成在宋朝可是一画难求的大家,但范宽并没有就此满足,在拜师后不久,范宽便告别李成,长期居住在终南山之中,经常的出没在山沟中,不论四季,有时看望瀑布,有时留恋山林,他最爱冬季观雪山,范宽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雪景画,都是他不畏严寒细致的观察雪景的成果。
在以“自然为师”的观点下,还有很多艺术家都在用行动向我们证明这个观点,清代石涛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而他本人也是一生游历名山大川,做到真正的师自然,而我们的创作很少去花大量的时间去搜集素材,一般都是在网上下载素材,或是凭空想象。这样的作品缺乏生动性,自然性,和理解性。艺术应当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就以我的新作“猎场”而言,天鹅的脖子修改了很多次,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去观察,去写生。
1.2在构图上的学习:
范宽的构图非常雄健,具有豪迈的气概,有人称其为“照耀古今,为百代师法”。范宽的画放在哪儿,能让观者感到自己的渺小。
工笔画的创作也需要大胆的取舍,整张画的画面需要精简,还需要强大的表现力。构图主要是留白和重心这两方面。芥子园曾有言“攒三聚五”,就可以代表构图的本质。这也就说明了构图不能平均,在很多时候也忌讳对称。
本人的雪景花鸟画的创作《猎场》的构图中“灰天鹅”占了画面的一大部分,同时位于视觉的中间位置,能够让人的视觉停留在中心点,同时依据西方的点线面结合的理论,灰黑色天鹅张开翅膀可以看成是一个面,天鹅后的芦苇可以看成是线,雪地里的融化的地方和芦苇上的白雪可以看成是点,在整幅画中将点线面结合起来。这样在构图中能找寻出美感并将其强化,除了这些因素并没有添加其他的动植物,过滤各种其他的干扰因素,使画面趋于平衡,使画面简单又不单调。
1.3其次是取舍的问题,不能否认有时候自己想的东西不愿舍去,但为了画面需要又不得不舍去,范宽的《雪山萧寺图》在画面中并未刻意的加一些东西,仅仅是冬天的树和雪山,静谧的雪和不起波浪的水。在确定了主题、规定了选材范围之后,采用哪些具体的形象组织画面去表达主题,既能简洁明快又能表现充分,是构图中的重中之重。取什么、舍什么,需要根据绘画风格和画面需求进行分析。大胆的舍弃那些你苦心收集的素材,大胆的采用与画面相搭配的物象,只有这样才能使主题更加明确,画面更加和谐。
1.4疏密也是构图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密的地方更有力量,是画面物象和线条的集中处。一幅画的构图,所画各种物象及线条的安排应该有疏有密。芦苇是很好的选材,芦苇可长,可短,可以打破画面的平,齐,使画面不再单调。疏的地方是视觉的中心,在密集的附近出现的疏的地方,更能引人入胜,只有做到“密不透风,疏可跑马”,才能让画面活起来,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密并不意味乱,密的地方需要有规律,让人看着密而不烦。
在构图上,另有虚实、开合、留白、对比、均衡等都是构图需要考虑的法则,在此就不一一阐述。
1.5范宽雪景画的造境对我影响很大
用不一样的背景来表现,让人感到落差十分之大,这就是所营造的境对画面主体的影响,范宽是雪景画的爱好者,现存他的雪景画有19幅,上面介绍的《雪景寒林图》更是举世无双,寒气凌人,其根本原因就是他塑造的寒冷的境界让人生畏。在对雪景的处理上,采用的也是最常用的描绘雪景的方法,即采用皴擦点染对雪景进行反衬,山体使用雨点皴,显得十分厚重,但是又非常透气,山脚的水采用水墨积然的方法,用这一片灰色来反衬雪景,造成静谧的感觉。
1.6在用笔上的启发
不管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书法用笔都是中国画重要元素,在工笔画的运笔过程中,更需要掌握起笔,行笔,收笔。起笔是用笔的开始,也是关键的一步,应当做到欲左先右,欲上先下;行笔需要平稳的气息,行笔的过程中需要中锋用笔,也有特殊情况,例如树干需要带点皴擦,做过运动后不适宜勾线,哪怕只是登几层楼也需要几分钟静下心来方可勾线;行笔的速度不能忽快忽慢,线条的粗细变化靠提笔和压笔来控制而非侧锋,收笔是用笔的结束,笔力需要写完为止,在提笔的过程中不能以过快的速度一扫而过,书法对于线条的表现是非常必要的,还是建议能够坚持练习毛笔字。
1.7在用墨上的启发
用墨是中国画的灵魂,在写意画中,墨的浓淡干湿焦的变化显得尤为重要,在工笔画中墨也十分讲究,由于科技的发展,更多人选择直接使用墨汁,但我也见过李春海师哥所用的墨是磨的,细磨的墨更有表现力,在工笔画的写生与创作过程中,墨线的造型表现的基础,墨色需要适中,太浅的墨色,容易被颜色覆盖,太深的墨色,色彩與墨线无法融合到一起,画面就会变得生硬,墨色的表现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例如羽毛与树干,一个需要干浓墨,一个需要浅淡墨,我认为就工笔画而言,墨色用油烟墨块进行细磨表现最好。
二:总结
曾经有人认为工笔画是画匠的工作,没有写意画表达情绪来的更加直接,但其实则不然,工笔画更考究,每个素材的选用,每个细节的处理,工笔画更具有工整细腻,艺术家对物象的了解更加透彻。在工笔画的创作过程中,更需要艺术家的苦心经营。
此外我认为余远花老师让我们画创作小图的做法是正确的,一张a4大小的小图,包含了以上所叙述的一切,但也有一些问题是我存在的,需要注意的,由小图到大图还需要斟酌,因为图放大了,构图上的疏密就会有很多空隙不能填补,另有小图受尺寸的限制,图纸放大了,用色的过渡方面也存在问题,需要更重和更浅的颜色去画大画,在重和浅之间的过渡方能和谐。
参考文献:
[1]林海波.论范宽山水画精神[D]. 中国美术学院,2011
[2]龚萍.浅谈范宽山水画的传承对后世创作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5
[3]胡树斌.试论范宽的山水画创作[D]. 西北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
王冠,男,1992年11月,民族:汉,江苏淮安人,硕士学位,四川理工学院,研究方向: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