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草河脱贫纪事

来源 :诗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w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当年,在红草河上厕所
  要有足够的勇气让臀部暴露在
  光天化日之下,供蚊虫侵犯
  老冯说:贫穷
  就是上半身没面子
  下半身也没面子
  从红草河到东下关
  地,一方高过一方
  草拔不光,石头拣不完
  玉米的残根拳头一样攥着土
  不撒手。如果能挤出点什么
  只能是胆汁

2


  去阜平县的这个小山村
  相当于一次穿越
  回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
  白书记的发型和中山装是为明证
  时间
  似乎从长城岭下坡的一刻踩了刹车
  刹车片磨得冒火
  必须要在东下关路口冲水冷却
  伴随“嘶嘶”的声响,激起大量水蒸汽
  张耀宗凭这门生意成了乡里的首富
  在保定买房,送孩子去北京上学
  “你就不能拉扯一把村里人?”
  “半挂车都拉不动,我哪有力气拉”
  这是关于红草河村脱贫最早的一次对话

3


  爱上一个阜平村里的小伙子
  意味着什么?最初是绝望
  2008 年,安徽姑娘翟艳玲
  跟随刘永刚从北京回老家过年
  看见屋顶和窗户上的塑料布
  吃饭时围坐在土炕上
  心里说:最好一辈子打工
  别回来。2016 年
  农家乐老板娘翟艳玲
  回忆往事,仿佛是在诉说别人的经历
  跌倒,需要有人扶一把
  年老力衰,需要有人扶一把
  贫穷,是一个家的东倒西歪
  扶一把就有机会站稳脚跟

4


  坚固的堤岸不能有经年的蚁穴
  强盛的国家不能有沉疴的村庄
  开方、配伍,君臣佐使
  首都是心脏、城市是四肢、道路是血脉
  对于国家的身体来说
  每座村庄都是一具器官
  是肺泡,是血小板,是不停蠕動的胃肠蠕毛
  像治疗消化不良和骨质疏松症
  无息贷款、土地流转入股、种养殖技术引进
  扶贫,让贫血症患者重塑造血功能
  这是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一步
  和登上月球那一步一样
  脚踏实地

5


  玉米粒八毛二分七一斤
  亩产一千二百八十斤
  玉米芯五分钱一斤
  产量比玉米粒略轻
  香菇四块钱一斤,亩产四万斤
  红草河村委会
  村民们被这样一笔账惊得目瞪口呆
  只听说山里出矿、出煤、出石灰
  从没听说半山不山,连土带沙的穷乡地
  一亩能挣上万,简直是垃圾堆上
  长出的金疙瘩!把玉米芯粉碎之后
  包装成袋,接种菌丝,五天发芽
  一百二十天收割。普洱香菇烧肉
  香菇黄豆猪蹄煲、香菇酱蒸鱼头……

6


  把香菇搬到红草河的玉米地里
  和把老娘搬到带抽水马桶的单元房里
  一样需要适应。老冯打个比方:
  环境造就人,人改变环境
  用钢管支起弧形棚,覆膜,保温
  加盖遮阳网,控热;内置喷淋系统
  加湿;前后卷膜器离地五十公分
  开口一米,放风
  这就是香姑娘需要的舒适安稳的婚房
  她会怀孕,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她会害口、撒娇,她爱洗澡
  她能为你生下九胞胎
  你死心塌地爱她,她就热火朝天爱你
  快去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吧

7


  保阜高速公路在东下关有个出口
  高速引线沿着一条峡谷刺过来
  是车辆的上下口,也是穿堂风的刀口
  覆上膜的钢骨架犹如一只巨型风筝
  我见过被风拧成麻花的镀锌钢管
  令人腿肚子转筋
  那就为每一根钢管配一只“水泥秤砣”
  沙子、石子、水
  按比例调和、搅拌
  就能托住天,抱住地
  放线、找平、定位、挖坑、浇筑
  干吧!每一种生活都需要
  牢固的物质基础

8


  水从哪里来?脚下
  白书记说,下挖八米就见水
  “可能?”“百分之八百
  你别看这地里的玉米不发个儿
  这地绝对是风水宝地”
  懂水文的老张点了穴
  立即开挖,八山一水一分田
  一铲泥土九成沙
  挖到三米五,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头
  像万年乌龟蛮横地趴在那里
  小马瘫了腰,小高泄了气
  老张说:好兆头,接着挖
  这叫元宝井,“神龟”镇守,果然
  三天后井里出水了
  用水泵往外抽,三天三夜抽不完
  有井,一块贫瘠的土地就有了底气

9


  几个锅盖大的坟丘
  散布在南段,占了三分地
  就相当于少收入一万斤香菇
  “听说没有后人,平掉算了”
  “不沾!”书记说“都是烈士   不能因为三分地收成就当白眼狼”
  “那就祭拜一下吧”
  鞭炮的回声在山谷间飘荡
  几柱小龙卷风把纸屑烟灰高高扬起
  盘桓久久,不肯离去
  这种风红草河每年春天都有
  你们不要胡思乱想
  白书记、老冯、老张、小高,还有我
  一躬在地,龙卷风消失在山脚下

10


  阜平不平。阜平啊
  草穷,山不穷
  土穷,水不穷
  人窮,志不穷
  在三三七国道两侧种上格桑花
  不老树、红草河、天生桥、龙泉关……
  沿途的村镇就都有了笑容
  2013 年8 月,第一茬香菇收割完成
  出地三元一斤。老冯对白书记说:
  你得请我们喝顿好酒。白书记说:
  我有自家酿的枣儿杠子,再配十道菜
  老张说: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
  每道菜里都得有香菇
  小马和小高意意思思地说:
  最好给我们介绍个阜平好姑娘

11


  2016 年9 月,一架打桩机
  比腰还粗两圈比榆树还高三尺的打桩机
  在三三七国道边支起来
  待钻头扎进土里,白书记给孙子讲解:
  树有多高,根就有多深
  楼房也是,根据钻头长度推算
  这块地要盖的楼房在二十层以上
  “贫穷的本质
  是人类的自卑、自私和自闭”
  2020 年4 月末,刘自强
  在日记本上写下工作感悟: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是谓大同”

12


  暂别红草河
  去骆驼湾旅游,走访顾家台
  参观一号院,攀登辽道背
  听一听龙泉关小学的读书声
  你会发现,阜平有一种崭新的
  符合太行山气质的,质地坚硬的
  比青春期略显成熟的生活
  正不徐不疾、不骄不躁地展开
  回到红草河
  怀里竟然揣着这样的诗:
  花鸟青云宿,晨曦即天涯
  山草医我心,山溪烹我茶
  潜心耕日月,信手织彩霞
  江山有遗爱,此地宜为家
其他文献
沿宜安村向东南不足五里  便是当年赵国大将李牧的军事要冲南营村  与北大营北营村南北呼应  形成一个互为犄角的三角连营  从村落的位置可以想象当年的要冲  是怎样车马喧嚣鼓角雷鸣  在这块热血沸腾的土地  印下了多少征戰者的足迹  如今战乱纷争图强求存的时代已经过去  但渴望安宁渴望富庶的心思  仍一代又一代地在人们心中传递接力  繁荣发展的理念  已深深嵌进这片土地的血脉  挥刀跃马的李牧雕像 
期刊
庄稼地里长出的孩子  对玉米胡子,高粱穗子,麦子芒  豌豆苗儿,一点都不陌生  就像從这棵树飞到那棵树上的知了  蛤蟆在向阳的土坡上挖冬眠的洞  冬天是寂静的,夏天也静  躺在草席上,听蟋蟀弹琴,小甲虫唱歌  撒着欢儿,打滚儿  青草尖亲吻露水  那一年,风出去远行  刮回来满世界乱窜的幺蛾子  麻雀不再成群地叽叽喳喳  蛐蛐也不去葫芦蔓上串门了  整个夏天秋天  踏遍了庄稼地,踏遍了土岗子  怎
期刊
土地自白  明媚的春天里,请把种子埋在我的胸怀里吧。这是我一生的嗜好,我喜欢种子,就像大海喜欢船。请放心我会悉心照料它们的。我喜欢种子的个性,喜欢它们的向天空生长的梦想,喜欢它们距离蓝很近,喜欢它们有一个虫子也咬不坏的壳,我喜欢它们在我怀里,慢慢膨胀的感觉,慢慢长出乳牙,慢慢把头颅伸出土壤。我也喜欢它们的根须,扎在我的血管上,肌肉上,吸收我的营养。我就是这样一个厚脸皮的家伙,我的养分取之不尽。  
期刊
我爱这中国大街  我还是喜欢它从前的名字——中国大街。响亮、自信,辉煌又气派。优美的建筑——凝固的音乐,典雅、浑厚而又飘逸。倾听的目光流畅,摩挲的幽影雅致。迷人的浪漫之姿,精致的雕饰与转折,新颖的古典主义和艺术的突发奇想。  崇高的穹顶,扭动的珍珠,曲面与椭圆……自由奔放。铁艺的风声抒发自由。时光之辩证法深入的足音。深邃的眸子中西贯通,契合与融通。  东方的巴黎,黑土地上嫁接的欧风,兼容而又和谐的
期刊
1  沉默的是潜隐着的礁石、水草。  不甘沉默的是,同样隐着的鱼群,它们极力扇动着风。  眼前,这沸腾的蓝就是最好的明证:白云在高处清淡,海鸥在远处低鸣,海在风的想象中,深了、阔了。  每次仰望,那汹涌而来的波涛,都让人感到内心的颤栗和前路的陡峭。  当每一朵浪花赋予了寓意,一个贝壳在岸边倾听:那鱼群千转万转的呼喊。  还有:呼喊中,千转万转的回声12  用时光的手,把一片海域搬到了纸上,那些死了
期刊
这只在墙角放了很久的木箱  从它的花纹、颜色、棱角款式  就知道,这是一件老掉牙的物件  所有人都说过扔掉它的话  这只跟了我二三十年的箱子  从我第一天离开村庄  它就是我全部的行囊  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  从一处住所搬到另一处住所  并不是它的用处有多大  也不是我这个人有恋旧情结  每每想到这是家乡的木匠活  它来自一棵树,家乡的树  我院子里的树,父亲种下的树  我就珍惜:它和所有家具
期刊
一双手打开的十万个春天  ——致李保国  我岗底村漫山遍野的苹果花开了  李保国,你在哪里  葫芦峪满沟满坡的核桃树绿了  李保国,你在哪里  从岗底到前南峪,从干沟到葫芦峪  巍巍太行的每一片果林  都在用哗啦啦的语言不停呼唤着你  那个脸庞黝黑  那个笑容憨厚  那个一身尘土两脚泥的太行新愚公哪里去了  那个比农民更像农民的教授哪里去了  扎根山区三十五年,每年深入山区两百多天  一年行程四万
期刊
甘 蔗 田  这一生,你可能偶尔经过甘蔗田,  偶尔经过穷人的清晨。  日子是苦的,甘蔗是甜的。  不管人间有过怎样的变故,甘蔗都是甜的。  它把糖运往每一个日子,运往  我们搅拌咖啡的日子。  曾经,甘蔗林沙沙响,一个穷人  也有他的神:他把苦含在嘴里,一开口,  词语总是甜的。  轧糖厂也在不远的地方。  机器多么有力,它轧出糖,吐掉残渣。  —— 冲动早已过去了,这钢铁和它拥有的力量  知道
期刊
森林覆盖的弹坑  “我们在这里打过仗!”当我们乘坐的车  在边境线我方一侧崭新的公路上  艰难地爬坡;当我看见山冈上笔直的  针插般密集的桉树;蓬蓬勃勃  的松树;密密匝匝,枝叶展开如一匣匣  子弹样的杉树,我在心里说是的  是的,就是这样,我们在这里打过仗  我想起了那年的情景,想起公路两边的山  曾经光秃秃的,山上的树木屡屡  被战争砍伐,被战火熊熊焚烧  战争也啸叫着,砍伐我们年轻的肢体  
期刊
昨晚十点我开始建造一座桃花岛  先选了位置,在琉球和钓鱼岛之间  不做堤防,方便侠客们自由往来  设置了气象观测设施,桃花树下暗设机关  不设置灯塔,掘一个洞  作为墓穴,埋在爱情、阴谋和伤痛  不养殖珊瑚,只养些鲨鱼  供想象中那些武功高超的人骑行  哪些人更适合一直活着  在桃花岛,听海潮看月明  桃花谢了又开  哪些人春心不老岁岁年轻  建造的人不知道谁人光顾  不知道有没有人在此看到爱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