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海南建省20年来“查办的涉案金额最高的党政领导干部腐败案件”的主角,海南文昌原市委书记谢明中,也曾有过为改变家庭命运和民生福祉而自强不息、艰难拼搏的光辉岁月,甚至在一段时间里表现得和一些敢闯敢干的铁腕式改革^物相当类似。
辞旧迎新的2007年12月31日,海南各大报章无一例外地刊登了一条消息:因涉嫌巨额受贿及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文昌原市委书记谢明中将被移送司法机关。报道说,谢明中多次收受文昌市有关干部和私人老板的贿赂,数额巨大,并存在生活作风腐化等问题。报道未提具体数额,但披露说,这是海南建省20年来“查办的涉案金额最高的党政领导干部腐败案件”,当地一家报纸使用的标题是《海南查办“第一贪官”》,赫然夺目。
去年11月27日,经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同意”,海南省纪委对谢明中使用“两规”,并成立专案组。10天后,“两规”取得有效成果,海南省委批准立案。在海南省纪委提供的新闻通稿中,像常见的那样,特别“警示”领导干部要“经得起金钱、权力、美色的考验”。1月30日,在省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卫留成说,谢明中出问题,既有他自己贪婪的一面,更重要的还在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
卫说,海南实行省直管县的体制,县(市)委书记的行政级别高(正厅级),权力过于集中,班子内部监督和同级纪委监督较难。海南党报对此评论说,县市委书记权力很大,是一把“双刃剑”,用不好最终伤及干部自己及家人。从2005年到2007年,海南连续倒下了3名市县委书记,2005年临高原县委书记吴光华倒下,2006年屯昌原县委书记徐清学倒下,2007年谢明中倒下,一年倒下一个县市委书记,令人唏嘘。
48岁的谢明中的倒下再次证明:集权于一身而无监督,于国于民于己就像一颗定时炸弹。
贫民子弟
出事之前,谢明中给人的是一个“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地方官形象,‘他敢想敢干,敢爱敢恨,个性张扬,有一股干事创业、敢为人先的勇气和魄力”。他口才卓越,经常脱稿演讲,一讲几个钟头,并把自己的讲话当作工作指示,事后频频亲临第一线检查属下们的落实情况,以他的执著搅活一池死水,带领偏于海南岛东北角的侨乡文昌从恢复性增长到加速性增长,5年间财政收入翻了5倍。
2007年初,报纸上报道,这个市委书记2002年初到文昌上任时,在农村困难群众家庭看到破败不堪的危房而落泪。短短数月后,报上说,他被抓了。谢的出事,犹如巨石投湖,震惊海南岛,特别是文昌人的心情更复杂,一面议论这个市委书记带给文昌的巨变,一面斥责他沉迷权位、贪污腐败和玩弄女学生的行为。
事实上,就是这样一个注定被后人痛骂的人物,也曾有过雄心壮志、自强不息,为改变家庭命运和民生福祉而艰难拼搏的光辉岁月。
1960年1月24日,谢明中出生在广东省化州县平定镇一个穷困的农民家庭。谢明忠的童年岁月清贫如洗,在五兄妹中排行老三的他,初中之前一直是一个放牛娃,一边上学一边放牛。在那个人民公社时代,谢明忠每天为生产队放一头牛可以为家里挣两个工分。谢曾对前来文昌采访他的记者说:“我的童年生活异常艰苦,放牛、打柴、种木薯、开荒、烧炭、卖石灰等一个农村孩子所有的活都干过,但艰苦的生活却培养了我坚强的性格。”
贫困的生活让谢明中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勤劳刻苦,从小学至初中,谢明中一直都是优秀学生,语文数学常拿100分。好学的精神和出色的组织能力使得高中时代的谢明中格外受宠,班主任让他当班长,学校领导则提拔他当学校团委副书记,成为学生的“头头”,为日后从事专职团于埋下了伏笔。
1977年,17岁的寄宿生谢明中高中毕业,恰逢“文革”结束后第一届高考。他成绩优异,却因父亲出身问题,政审不合格,与中山大学中文系失之交臂,返乡务农。
这是谢明中人生路上遭遇的第一次挫折,然而争强好胜的性格使他不知气馁,第二年再考。并“审时度势”只报考最艰苦的地质、林业、师范等中专学校,并幸运地被广东地质学校录取,实现了“鱼跃龙门”的关键一跃。中专毕业后,谢被分配到广东地矿局海南地质大队工作,那时海南还未建省,是广东省下面的特别行政区。1981年8月24日,谢到地处琼山县云龙镇的地质大队报道,很快以第一分队见习技术员身份被派驻乐东县一带从事地矿勘探。
清水衙门
在枯燥辛苦的地质勘探生活中,这位在校期间当过团委副书记的科班毕业生,很快以能写会道(写报道、出墙报)及组织能力(搞活动),在300多号人的第一分队中崭露头角,被提拔为团支部书记,1982年第一分队团支部就被广东地矿局评为标兵支部,谢个人则被表彰为优秀团干、先进工作者。
见习一年后,谢明忠被调往第二分队当技术员,派驻在文昌的蓬莱、新安一带赙蓝宝石的勘探。这段特殊的经历,使得日后主政文昌的谢明中对文昌矿产资源如数家珍,并主持开发。
1986年10B,已经调回地质大队工会工作的谢明中,因为“一个人独自筹备5个大会的材料”,令领导刮目相看,直接被任命为海南地质大队团委书记(正科)。一年后,又升任海南行政区地矿局团委书记。1988年,海南建省,谢明中的仕途亦从此“天地一片宽”,在海南省地矿局扶摇直上,从团委书记一直升到矿局副局长、党委委员(副厅级)。1997年,谢明中官升一级,调任共青团海南省委第二任书记(正厅),并被列为海南省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当年参加中共中央党校在职领导干部研究生班,学习经济管理。
在5年团省委书记任上,谢明中干了一件令人侧目的实事。此时,广东农村出身的谢明中与江苏盐城农村出身的仇和,一南一北展现出“暴风骤雨、大刀阔斧”式的领导方式,遥相呼应。国家级贫困县陵水县大里乡是海南团省委的扶贫对象,那里的人们依然生活在茅草盖的危房里,谢事后回忆说,“为彻底消灭大里乡的危房,我把全乡的茅草房一把火烧了,置之死地而后生,后来,我筹了1890万元用来重建这些房子。”结果,320多户苗家全部住上新房。
经此一役,谢明中的能力逐渐被海南省高层赏识,2001年2月,谢被派去北京参加中央党校第17期中青班学习。这样,通往海南市县“一把手”之门实际上已经为他打开。
海南大胆使用谢明中,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谢明中是一个干净的正厅级干部,“在团省委这段时间,清水衙门的地方,不存在经济问题”。
主政文昌
2002年11月1日,时任海南省委书记白克明找谢明中谈话,指示他“可以进入角色,思考文昌的发展思路”。文昌是中国最特殊的一个县级市,这里是“两后一相”(谢明中语,指宋庆龄、宋美龄和宋子文)的故乡,常住人口 只有50多万,但侨居海外的文昌人却多达130万,全市最漂亮的道路、最漂亮的楼房几乎都在校园里,而且都是华侨捐建的。“文昌的问题,不仅是中国的问题,更是国际问题。”这是一位文昌前市委书记留下的话。
此刻,海南经济尚未完全走出房地产泡沫的低谷,加之90年代初,连接海口与三亚的东线高速公路弃文昌而去,偏于海岛东北角的文昌被“边缘化”了近10年,昔日名震海内外、游人如织的“东郊椰林”等旅游景点风光不再,文昌正处在一个经济低迷、发展乏力的困难局面,特别是文昌地方政局官僚习气重、暮气沉沉的气象,尤其需要一个“仇和式”领导干部的出现。整整两个星期的思索后,谢明中自信满满赴任文昌。
到文昌报到后的第五天,即2002年11月29日,谢明中就在市委扩大会议上脱稿发表“万言演说”。在用人问题上摆出改革的姿态。如果把当天演说中的两句话与之后的事实对照,颇富意味。
其一是,“今后凡是党政班子不团结的,党政副手不配合的,要坚决采取果断措施,不能让他们在岗位上贻误战机,影响单位的发展。”其结果是,在一届任期内,谢明中逼走了陈忠文和张德铜两位市长。“逼走两位市长,实际上已经断送了自己的政治前途。”有位文昌市委的官员评论说。有趣的是,谢明中被抓后,这两位前市长都官升一级,海南政坛议论纷纷。为此,省委书记卫留成在两个场合郑重解释,二者升官与谢的落马并无关联。
其二是,“对那些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工作的同志,要理直气壮地支持和保护,不让他们受委屈”。其结果是,谢明中对文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文昌中学校长谢晋锯贪污腐败“失察”,去年秋开着宝马车的谢晋锯被海南纪委“两规”后,作为不合格的“班长”,谢明中被海南省委叫去“诫勉淡话”,不久谢明中自己亦出事。谢明中想保谢晋锯,不料自身难保,二个如明日黄花双双谢去。海南方面没有公布谢晋锯贪腐的具体情况,但坊间传说其贪了1000多万元。
当然,谢上任伊始,文昌的干部们对这位新书记还处在“摸脾气”的阶段,并不清楚这是一位什么样的书记,但在那次会议上,谢明白地告诉大家他要整顿吏治。有趣的是,在团省委书记时代,同事们对谢的描述是“待人很亲切,没有官架子”,但主政文昌后,人们发现谢开始追求“威信”,以至一些干部当面向他汇报工作时心里紧张,言语哆嗦,“汇报不是十分透彻”。
有心人慢慢注意到,谢非常喜欢讲一句话,“公则明,廉则威”。这是五代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留下的警言。谢明中很清楚,初来乍到的他,要树立自己的威信必需“廉”。2003年春节刚过。谢便召集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亮出“廉洁牌”。
此前不久,时任海南省委书记的王岐山刚到文昌调研,对于即将开展的乡村道路建设,王岐山痛心地对谢说,“有工程来了,有关的部门、有关的工程队就跑出来”,其结果是广东在修高速公路时教训很惨痛,“有的平均一公里枪毙一个人,一个县委班子9个常委每人分10公里,结果全部烂掉,抓了几十个干部”。在大会上,转述完王岐山的话,谢说:“我们省也有定安(县)这个例子,定安高速公路出口也是这样,一个常委管一段,最后纪委书记也被抓了。”
其时,文昌的文铜公路、抱翁公路开始动工兴建。谢郑重地在大会上告诫分管副市长,“在我任职期间内,假如工程质量有问题,唯你是问”,“不要像保亭到通什那段路那样,还没通车就报废了,成了全省的腐败路”。反讽的是,此后谢明中屡屡拿“定安高速公路口”这个案例威慑属下,但到头来,谢明中落马,其中工程款“功不可没”。“廉洁牌”对于他本人而言,变成了为政的技巧。
“如果王岐山不在非典期间突然调去北京,可能会救了谢明中。”知情者告诉记者,王岐山当时在文昌调研,对谢的很多思路并不满意,王岐山要“把海南建设成为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和全国人民的度假村”,否定了谢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矿产开采业的提议。如果谢被调离主要工作岗位,或许也不至于身败名裂。
退官政策
打“廉洁牌”,需要本钱,谢明中走马上任,的确两袖清风。就是在那一次干部大会上,谢说:“作为一把手,社会上都有一种误解,工程来了,一把手肯定有份,无论你是否受贿,人家都认为你拿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是坚持我原来做人的准则,良心第一,没有良心的人是做不了事情的。”
2004年9月的于部大会上,谢明中说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在文昌,一丁点儿的事情也会牵涉高层,做一点事真是举步维艰。我来文昌工作没有带一个亲人,没有亲人在这里做事,也没有谋过一点私利,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也已经切身感受到做事的艰难。文昌问题国际化也好,高层化也好,复杂化也好,其中外界干扰大是主要原因。”
体会到在侨乡执政难度的谢明中并没有气馁,他喊出“排除万难,大胆地闯大胆地干”的口号,在文昌拉开了“铁腕治市”的帷幕。他执政不久,便给文昌干部留下“暖冒险、太冲了”的印象。谢明中抓城建,发现文城太平桥头有几间烂房子,前几任书记都想拆,但都因为业主来头大,都不敢拆。谢明中“不顾一切”,他逼市委常委王美珍女士在15天内把它拆完。一位文昌退休干部介绍说,谢明中曾手指王美珍,放出狠话:你不完成我就枪毙了你。事后,谢亦公开对干部们说,“因为这件事美珍常委还哭过鼻子。”
还能体现谢明中“铁腕治市”的一个例子是:2003年夏天,文昌退耕还林全省倒数第一。省林业局局长对谢说:“书记啊,你完蛋了,一票否决。”第二天,谢马上开会,只说了一句话:“完不成退耕还林任务,退官还林。”结果,短短一个多月,超额完成任务,全省第一。此后,谢明中频频使用“退官政策”,屡屡摘全省第一,撑足面子的同时,也壮足了他的胆子。
谢明中的政治手腕在2003年3月的文昌市委换届选举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于自己的位子,谢表现得很自信,在干部大会上公开表示“我绝对不拉选票”,并留下一句广为传播的经典话语:“文昌人民选我当书记是文昌人民的福气,文昌人民不选我当书记是我的福气。”前半句后来被诟病,但后半旬,被复杂的文昌官场认为非常有“政治水平”。
那是文昌市十届党代会,会议前几个月谢明中温良恭俭让,对时任市长的陈忠文非常客气,^事安排“都不管”。然而,在党代会选举时,局面为之一变,谢明中大动原市委班子成员,原副书记唐文智、林明利、原常委姚兰香、王廷彦出局。党代会后,谢明中突击对乡镇一把手进行大调整,换的换,调的调。
在新常委会领导班子对乡镇“一把手”名单进行讨论之前,作为市长的陈忠文事先毫不知情,因此在常委会上即使陈忠文有不同意见也为时已晚。从此,谢陈不合,并最终分道扬镳。有趣的是,2005年4月20日海南党报曾载文披露:过去,文昌市委书记谢明中和
辞旧迎新的2007年12月31日,海南各大报章无一例外地刊登了一条消息:因涉嫌巨额受贿及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文昌原市委书记谢明中将被移送司法机关。报道说,谢明中多次收受文昌市有关干部和私人老板的贿赂,数额巨大,并存在生活作风腐化等问题。报道未提具体数额,但披露说,这是海南建省20年来“查办的涉案金额最高的党政领导干部腐败案件”,当地一家报纸使用的标题是《海南查办“第一贪官”》,赫然夺目。
去年11月27日,经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同意”,海南省纪委对谢明中使用“两规”,并成立专案组。10天后,“两规”取得有效成果,海南省委批准立案。在海南省纪委提供的新闻通稿中,像常见的那样,特别“警示”领导干部要“经得起金钱、权力、美色的考验”。1月30日,在省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卫留成说,谢明中出问题,既有他自己贪婪的一面,更重要的还在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
卫说,海南实行省直管县的体制,县(市)委书记的行政级别高(正厅级),权力过于集中,班子内部监督和同级纪委监督较难。海南党报对此评论说,县市委书记权力很大,是一把“双刃剑”,用不好最终伤及干部自己及家人。从2005年到2007年,海南连续倒下了3名市县委书记,2005年临高原县委书记吴光华倒下,2006年屯昌原县委书记徐清学倒下,2007年谢明中倒下,一年倒下一个县市委书记,令人唏嘘。
48岁的谢明中的倒下再次证明:集权于一身而无监督,于国于民于己就像一颗定时炸弹。
贫民子弟
出事之前,谢明中给人的是一个“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地方官形象,‘他敢想敢干,敢爱敢恨,个性张扬,有一股干事创业、敢为人先的勇气和魄力”。他口才卓越,经常脱稿演讲,一讲几个钟头,并把自己的讲话当作工作指示,事后频频亲临第一线检查属下们的落实情况,以他的执著搅活一池死水,带领偏于海南岛东北角的侨乡文昌从恢复性增长到加速性增长,5年间财政收入翻了5倍。
2007年初,报纸上报道,这个市委书记2002年初到文昌上任时,在农村困难群众家庭看到破败不堪的危房而落泪。短短数月后,报上说,他被抓了。谢的出事,犹如巨石投湖,震惊海南岛,特别是文昌人的心情更复杂,一面议论这个市委书记带给文昌的巨变,一面斥责他沉迷权位、贪污腐败和玩弄女学生的行为。
事实上,就是这样一个注定被后人痛骂的人物,也曾有过雄心壮志、自强不息,为改变家庭命运和民生福祉而艰难拼搏的光辉岁月。

1960年1月24日,谢明中出生在广东省化州县平定镇一个穷困的农民家庭。谢明忠的童年岁月清贫如洗,在五兄妹中排行老三的他,初中之前一直是一个放牛娃,一边上学一边放牛。在那个人民公社时代,谢明忠每天为生产队放一头牛可以为家里挣两个工分。谢曾对前来文昌采访他的记者说:“我的童年生活异常艰苦,放牛、打柴、种木薯、开荒、烧炭、卖石灰等一个农村孩子所有的活都干过,但艰苦的生活却培养了我坚强的性格。”
贫困的生活让谢明中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勤劳刻苦,从小学至初中,谢明中一直都是优秀学生,语文数学常拿100分。好学的精神和出色的组织能力使得高中时代的谢明中格外受宠,班主任让他当班长,学校领导则提拔他当学校团委副书记,成为学生的“头头”,为日后从事专职团于埋下了伏笔。
1977年,17岁的寄宿生谢明中高中毕业,恰逢“文革”结束后第一届高考。他成绩优异,却因父亲出身问题,政审不合格,与中山大学中文系失之交臂,返乡务农。
这是谢明中人生路上遭遇的第一次挫折,然而争强好胜的性格使他不知气馁,第二年再考。并“审时度势”只报考最艰苦的地质、林业、师范等中专学校,并幸运地被广东地质学校录取,实现了“鱼跃龙门”的关键一跃。中专毕业后,谢被分配到广东地矿局海南地质大队工作,那时海南还未建省,是广东省下面的特别行政区。1981年8月24日,谢到地处琼山县云龙镇的地质大队报道,很快以第一分队见习技术员身份被派驻乐东县一带从事地矿勘探。
清水衙门
在枯燥辛苦的地质勘探生活中,这位在校期间当过团委副书记的科班毕业生,很快以能写会道(写报道、出墙报)及组织能力(搞活动),在300多号人的第一分队中崭露头角,被提拔为团支部书记,1982年第一分队团支部就被广东地矿局评为标兵支部,谢个人则被表彰为优秀团干、先进工作者。
见习一年后,谢明忠被调往第二分队当技术员,派驻在文昌的蓬莱、新安一带赙蓝宝石的勘探。这段特殊的经历,使得日后主政文昌的谢明中对文昌矿产资源如数家珍,并主持开发。
1986年10B,已经调回地质大队工会工作的谢明中,因为“一个人独自筹备5个大会的材料”,令领导刮目相看,直接被任命为海南地质大队团委书记(正科)。一年后,又升任海南行政区地矿局团委书记。1988年,海南建省,谢明中的仕途亦从此“天地一片宽”,在海南省地矿局扶摇直上,从团委书记一直升到矿局副局长、党委委员(副厅级)。1997年,谢明中官升一级,调任共青团海南省委第二任书记(正厅),并被列为海南省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当年参加中共中央党校在职领导干部研究生班,学习经济管理。
在5年团省委书记任上,谢明中干了一件令人侧目的实事。此时,广东农村出身的谢明中与江苏盐城农村出身的仇和,一南一北展现出“暴风骤雨、大刀阔斧”式的领导方式,遥相呼应。国家级贫困县陵水县大里乡是海南团省委的扶贫对象,那里的人们依然生活在茅草盖的危房里,谢事后回忆说,“为彻底消灭大里乡的危房,我把全乡的茅草房一把火烧了,置之死地而后生,后来,我筹了1890万元用来重建这些房子。”结果,320多户苗家全部住上新房。
经此一役,谢明中的能力逐渐被海南省高层赏识,2001年2月,谢被派去北京参加中央党校第17期中青班学习。这样,通往海南市县“一把手”之门实际上已经为他打开。
海南大胆使用谢明中,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谢明中是一个干净的正厅级干部,“在团省委这段时间,清水衙门的地方,不存在经济问题”。
主政文昌
2002年11月1日,时任海南省委书记白克明找谢明中谈话,指示他“可以进入角色,思考文昌的发展思路”。文昌是中国最特殊的一个县级市,这里是“两后一相”(谢明中语,指宋庆龄、宋美龄和宋子文)的故乡,常住人口 只有50多万,但侨居海外的文昌人却多达130万,全市最漂亮的道路、最漂亮的楼房几乎都在校园里,而且都是华侨捐建的。“文昌的问题,不仅是中国的问题,更是国际问题。”这是一位文昌前市委书记留下的话。
此刻,海南经济尚未完全走出房地产泡沫的低谷,加之90年代初,连接海口与三亚的东线高速公路弃文昌而去,偏于海岛东北角的文昌被“边缘化”了近10年,昔日名震海内外、游人如织的“东郊椰林”等旅游景点风光不再,文昌正处在一个经济低迷、发展乏力的困难局面,特别是文昌地方政局官僚习气重、暮气沉沉的气象,尤其需要一个“仇和式”领导干部的出现。整整两个星期的思索后,谢明中自信满满赴任文昌。
到文昌报到后的第五天,即2002年11月29日,谢明中就在市委扩大会议上脱稿发表“万言演说”。在用人问题上摆出改革的姿态。如果把当天演说中的两句话与之后的事实对照,颇富意味。
其一是,“今后凡是党政班子不团结的,党政副手不配合的,要坚决采取果断措施,不能让他们在岗位上贻误战机,影响单位的发展。”其结果是,在一届任期内,谢明中逼走了陈忠文和张德铜两位市长。“逼走两位市长,实际上已经断送了自己的政治前途。”有位文昌市委的官员评论说。有趣的是,谢明中被抓后,这两位前市长都官升一级,海南政坛议论纷纷。为此,省委书记卫留成在两个场合郑重解释,二者升官与谢的落马并无关联。
其二是,“对那些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工作的同志,要理直气壮地支持和保护,不让他们受委屈”。其结果是,谢明中对文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文昌中学校长谢晋锯贪污腐败“失察”,去年秋开着宝马车的谢晋锯被海南纪委“两规”后,作为不合格的“班长”,谢明中被海南省委叫去“诫勉淡话”,不久谢明中自己亦出事。谢明中想保谢晋锯,不料自身难保,二个如明日黄花双双谢去。海南方面没有公布谢晋锯贪腐的具体情况,但坊间传说其贪了1000多万元。
当然,谢上任伊始,文昌的干部们对这位新书记还处在“摸脾气”的阶段,并不清楚这是一位什么样的书记,但在那次会议上,谢明白地告诉大家他要整顿吏治。有趣的是,在团省委书记时代,同事们对谢的描述是“待人很亲切,没有官架子”,但主政文昌后,人们发现谢开始追求“威信”,以至一些干部当面向他汇报工作时心里紧张,言语哆嗦,“汇报不是十分透彻”。

有心人慢慢注意到,谢非常喜欢讲一句话,“公则明,廉则威”。这是五代时期南唐后主李煜留下的警言。谢明中很清楚,初来乍到的他,要树立自己的威信必需“廉”。2003年春节刚过。谢便召集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亮出“廉洁牌”。
此前不久,时任海南省委书记的王岐山刚到文昌调研,对于即将开展的乡村道路建设,王岐山痛心地对谢说,“有工程来了,有关的部门、有关的工程队就跑出来”,其结果是广东在修高速公路时教训很惨痛,“有的平均一公里枪毙一个人,一个县委班子9个常委每人分10公里,结果全部烂掉,抓了几十个干部”。在大会上,转述完王岐山的话,谢说:“我们省也有定安(县)这个例子,定安高速公路出口也是这样,一个常委管一段,最后纪委书记也被抓了。”
其时,文昌的文铜公路、抱翁公路开始动工兴建。谢郑重地在大会上告诫分管副市长,“在我任职期间内,假如工程质量有问题,唯你是问”,“不要像保亭到通什那段路那样,还没通车就报废了,成了全省的腐败路”。反讽的是,此后谢明中屡屡拿“定安高速公路口”这个案例威慑属下,但到头来,谢明中落马,其中工程款“功不可没”。“廉洁牌”对于他本人而言,变成了为政的技巧。
“如果王岐山不在非典期间突然调去北京,可能会救了谢明中。”知情者告诉记者,王岐山当时在文昌调研,对谢的很多思路并不满意,王岐山要“把海南建设成为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和全国人民的度假村”,否定了谢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矿产开采业的提议。如果谢被调离主要工作岗位,或许也不至于身败名裂。
退官政策
打“廉洁牌”,需要本钱,谢明中走马上任,的确两袖清风。就是在那一次干部大会上,谢说:“作为一把手,社会上都有一种误解,工程来了,一把手肯定有份,无论你是否受贿,人家都认为你拿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是坚持我原来做人的准则,良心第一,没有良心的人是做不了事情的。”
2004年9月的于部大会上,谢明中说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在文昌,一丁点儿的事情也会牵涉高层,做一点事真是举步维艰。我来文昌工作没有带一个亲人,没有亲人在这里做事,也没有谋过一点私利,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也已经切身感受到做事的艰难。文昌问题国际化也好,高层化也好,复杂化也好,其中外界干扰大是主要原因。”
体会到在侨乡执政难度的谢明中并没有气馁,他喊出“排除万难,大胆地闯大胆地干”的口号,在文昌拉开了“铁腕治市”的帷幕。他执政不久,便给文昌干部留下“暖冒险、太冲了”的印象。谢明中抓城建,发现文城太平桥头有几间烂房子,前几任书记都想拆,但都因为业主来头大,都不敢拆。谢明中“不顾一切”,他逼市委常委王美珍女士在15天内把它拆完。一位文昌退休干部介绍说,谢明中曾手指王美珍,放出狠话:你不完成我就枪毙了你。事后,谢亦公开对干部们说,“因为这件事美珍常委还哭过鼻子。”
还能体现谢明中“铁腕治市”的一个例子是:2003年夏天,文昌退耕还林全省倒数第一。省林业局局长对谢说:“书记啊,你完蛋了,一票否决。”第二天,谢马上开会,只说了一句话:“完不成退耕还林任务,退官还林。”结果,短短一个多月,超额完成任务,全省第一。此后,谢明中频频使用“退官政策”,屡屡摘全省第一,撑足面子的同时,也壮足了他的胆子。
谢明中的政治手腕在2003年3月的文昌市委换届选举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于自己的位子,谢表现得很自信,在干部大会上公开表示“我绝对不拉选票”,并留下一句广为传播的经典话语:“文昌人民选我当书记是文昌人民的福气,文昌人民不选我当书记是我的福气。”前半句后来被诟病,但后半旬,被复杂的文昌官场认为非常有“政治水平”。
那是文昌市十届党代会,会议前几个月谢明中温良恭俭让,对时任市长的陈忠文非常客气,^事安排“都不管”。然而,在党代会选举时,局面为之一变,谢明中大动原市委班子成员,原副书记唐文智、林明利、原常委姚兰香、王廷彦出局。党代会后,谢明中突击对乡镇一把手进行大调整,换的换,调的调。
在新常委会领导班子对乡镇“一把手”名单进行讨论之前,作为市长的陈忠文事先毫不知情,因此在常委会上即使陈忠文有不同意见也为时已晚。从此,谢陈不合,并最终分道扬镳。有趣的是,2005年4月20日海南党报曾载文披露:过去,文昌市委书记谢明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