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低谷时的处女作

来源 :读者·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ldGho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用笔讨了大半辈子生活的写手,我写过并发表了无数的文字,但最难忘的,却是第一次发表文章的经历。
  那一天是1990年12月8日,一个难得有太阳的川西冬日下午,那昏昏暖暖的阳光,一直保留在我心中。
  那一年我21岁,在离家20多公里的电厂上班,刚刚经历了一场失恋和一次不如意的调岗,感觉根本看不到任何希望和方向。
  舅舅建议我写点儿东西,因为我自幼爱看书,而且山区风冷夜长,确实也适合写东西。虽然当时已不怎么时兴写作之风,诗歌也不像前两年可以招来欢呼和女孩的青睐,但如果多发表东西,借此调到县文化馆去当个创作员什么的,也不是不可能。虽然是半天云上画的饼,但聊胜于无,至少有了一个奋斗目标和方向。
  于是,我就在懵懂中开始写。
  最初是写诗。看见鸟,写;看见树,写;看见风卷云,写;看见星星追月亮,更要写。
  3个月之内,写了200多首诗。之后就开始投稿,先后投了180封,把我能搜集到的诗歌刊物和报纸副刊的地址投了个遍。然后就像热恋中的小女生等情郎一般,天天到厂门口去望穿秋水般等邮差。
  等了3个月,等来3封信,两封是杂志的征订广告,一封是一家知名诗歌刊物编辑老师的亲笔信,上书龙飞凤舞的大字:“人生其实有很多选择,你又何必执着于此呢?”
  我的第一轮投稿,就这样结束了。
  但在那180篇稿件中,有一篇漏网之鱼,它幸存下来了。那是所有投稿中唯一不是诗歌的一篇,我称它为小小说,其实就是个段子,连标点算在内,总共127个字。
  那是我的处女作,也绝对是一次神奇的偶遇。
  那时,打卡机还没在川西流行,我们每天的考勤方式是拿着一张号卡去找车间主任盖个刻着“电气”字样的小章,上下班各一个。我因为常睡懒觉,就偷偷刻了个同样的小章,每天起晚了,就自己给自己盖一个。理论上讲,我就是一个月都不去盖章也没什么关系,以主任的敬业程度和我的重要程度,他都不大可能从100多人中轻易把我揪出来。
  但那一天不知是怎么搞的,我总有一种想去车间办公室的冲动。这种感觉,每个月仅有一次,就是领工资那天。但那天显然不是领工资的日子,仿佛冥冥中有什么在召唤着我,让我心痒痒地想去。
  和车间主任的见面,照例是相看两厌的。在他给我的出勤卡上盖考勤章时,我看到他手边的那份《西南电力报》冲我“笑”了一下。
  或许只是阳光的反射或是微风轻微地吹动了一下报纸,但我觉得,那就是一丝带着善意且温暖的笑意。
  我鬼使神差地拿起报纸,越过第一、二、三版,直奔第四版副刊生活版,在正中央的位置,赫然看到了我的文章和名字。
  那是一篇只占很小版面的文章,标题叫《称呼》,讲的是一位老师傅当了车间主任之后,大家都叫他主任,唯独他的徒弟不改口,仍叫他师父,让他感觉很不爽。后来,徒弟当了厂长,仍然这么叫,师父觉得很愉快,并且很困惑,以往听着为什么不是那味儿呢?
  我当时激动得手舞足蹈,把报纸摇得哗哗作响,嘴里欢喜地叫着:“发了!发了!发了!”俨然是中举的范进。
  之后的小半天,我就像个疯子一样,拿着那份报纸,兴奋地在厂区飞奔,一见到人,无论男女老幼,一律给人家报喜,仿佛这也是人家同样久盼并为之欣喜的好消息。
  没有体会过180封投稿泥牛入海的煎熬,你永远无法理解这篇文章发表带给我的兴奋与幸福。至于自己在别人眼中是多么滑稽和搞笑,甚至会引发他们隐隐的不爽,则完全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中。
  几个小哥们儿照例是要喊请客的。其时正是月中,离发工资还有10多天,我當然摆不起酒席,于是,从一位同事那里借了5块钱,骑车去镇上割了1斤肉,买了两捆蔬菜,炒了两份,用4个饭盒装了,号称做了4个菜。大家也拿出自己的花生和酒,拼在一起,笑闹到大半夜,大家纷纷勉励我:“加油写,从山中飞出去,今后在城里的大酒店请我们吃大餐!”
  我也在酒精的怂恿下,不知天高地厚地答应了。
  一个月后,邮差送来稿费的汇款单,正好是5块钱。那天我又高兴了一次,飞奔去镇上邮局取了钱,又割了1斤肉,炒了两个菜,用4个盘子装了,又庆贺了一次。
  取钱之前,我小心撕下的汇款单留言卡上郑重写着:“处女作稿费,5元整。大写,伍圆。”那页小小的纸,我保留至今。
其他文献
一  人间四月,想必是一年最好的光景。  柳叶有新眉,槐花正含蜜。大地换装,从土黄转为翠绿。暮春已退场,青杏悬在枝头,能酸掉牙。果核变硬,果仁白嫩。河坝里,水草渐盛,绿背青蛙展开前肢,拨出一圈又一圈波纹。有人在河边走过,留下椭圆形脚印,有黑斑蝴蝶落下去。  黑斑蝴蝶落下去。再落下去。  我和父亲去麦田。去麦田,打最后一遍农药。  父亲挑着两桶水,水面摆着几片冬花叶,防止水溅出来。冬花叶子像手掌,手
期刊
一  我知道,我的后半生会不断重复这样的时刻:突然想把某件事念叨给母亲,然而,就像一根火柴划燃,还未完全亮起来,便倏忽熄灭。心底,深深重重地“唉”一声,木然停顿在那里,告诉自己—你,早已没了妈妈。  像个孤儿。  不,是永远的孤儿。  曾痴痴地以为,母亲会是永远等在故乡的那个人。之所以迷恋这种“永远”,是因为在自己看来,它没有尽头,也不该有尽头。直到有一天,母亲真的走了,从此再没有在院门口满眼满心
期刊
一  在伦敦,想要确定位置极其简单—使用Postcode(邮政编码)。只要你留下一连串字母和数字,再加上建筑物的名称或数字,邮递员就能送信、送包裹上门。  现在有了手机地图App,只要输入起点和终点的邮编,App就可以立即算出最节省时间的路线、乘坐交通工具最便宜的路线、换乘最少的路线,以及每条路线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和金钱等。  在英国,处处都需要使用邮编。如果你的邮编有所改动,必须第一时间通知你的银
期刊
一  养马岛在山东的牟平,那里留有我美好的青春记忆。  它离我的老家不远,都在胶东半岛。  那一年,我还在山东省水产学校上学,与七位同学在养马岛实习。带队的刘天玉老师比我们年长不了几岁,我们没大没小地,戏称他为“天先生”,他也就默认了。  到养马岛的当天,我们找不着住处。因那时养马岛上仅有一个大村落,据传是给秦始皇养马的马夫后代所建,距我们有四五里地。实习的那座冷藏厂处于半竣工状态,工友都没有住宿
期刊
高尔夫(Golf)与“高尔夫球”完全无关。实际上,Golf来自德语单词Golfstrom,指的是墨西哥湾暖流。这个大名鼎鼎的暖流,在大气环流和地转力的作用下,乘着西风带,一路从温暖的墨西哥湾沿着大西洋北上,暖湿气流以及降水让地处高纬度的欧洲地区也能有相当温和的气候,甚至,北极圈内的特罗姆瑟和摩爾曼斯克的全年气温也可以保持在适宜人类聚居的范围内。可以说,墨西哥湾暖流是保证欧洲宜居的生命线。  所以,
期刊
北京始终没有下雪。  早上急匆匆出门,我的尖尖的高跟鞋鞋跟踩碎了凋零的黄叶,本以为初冬的寒流已吹走了所有的绿意,猛一抬头,好家伙,竟然还有几丛植物倔强地绿着。在我心里,北京都算不上北方。在老家东北,大雪是纷纷扬扬地下,朔风是轰轰烈烈地刮,所谓冬天,就是毫不含糊地冷,冷得连云彩都被冻住,一朵一朵挂在碧蓝的天际,一动也不动。在这样的气候下,再倔强的植物也变得绵软无力。  小时候,我是最喜欢冬天的。几场
期刊
最喜欢小雨夜初潜入,天明离开,润物细无声,像一位喜做善事而又不愿留姓名的谦谦君子。  清晨推窗,一切都是才睡醒的样子,树木花草刚刚出浴,干净水灵,叶尖上还挂着闪亮的“珍珠坠饰”。空气也被滤净了杂质,草木的清新和淡淡的花香幽幽地传来。湖面有一层薄薄的雾气,水黾勤快,已经在悄悄地练习划桨。蜻蜓和蝴蝶刚刚羽化,翅膀如纤薄的嫩叶,它们静静地待在隐蔽的地方,等着晨阳出来晾晒翅膀。有蜜蜂已經采了两团花粉,它将
期刊
生命唯愿爱与自由  李银河 著  类型:社科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20年10月  《生命唯愿爱与自由》是李银河近40年创作与研究生涯的沉淀之作,她以洒脱、先锋、独立的女性视角,探讨了女性成长过程中的四大维度:精神世界的满足、自由人生的追求、爱情究竟是什么、怎样树立女性观。这是一本女性成长与觉醒过程中不可错过的心灵之书。愿余生我们与爱和自由并肩同行。以她之名  苏 童著  类型:小说  浙江人
期刊
小径:20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电视剧风靡内地,市面上出现了一张张漂亮的、印有明星照片的小贴画和明信片。我用积攒下来的零用钱买了自己喜爱的明星贴画和明信片,小心翼翼地撕下贴画,粘贴在写满秘密心事的日记本上,临睡前,翻看色彩斑斓的日记本,内心不由自主地涌出一股小欢喜;课外闲暇时,拿出明信片与同样热衷于此的同学共同欣赏,评头论足一番。待到同学生日,将满含真挚祝福的话语写在她喜爱的明星明信片上送给她,将那
期刊
假春娇是孙行者变的,娘娘是朱紫国王后,她说,“皇帝身上也有三个御虱”,颇有喜感。不过,这一次是“浆洗”吸引了我,这两个字真是久违了,像是一下子回到小时候。  那时,我们还穿布衣裳,祖母还在纺线。外婆的织布机还摆在屋中间,一梭子过来,一梭子过去,白布盈寸盈尺。那时还有染坊,祖父穿一件月蓝汗衫,镶着布纽扣。那时,念一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心里头想着的就是祖父的样子。  “那时”也不远,20世纪7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