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首诗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yanjing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年前,朱永新尚未赴京工作时,我们有一次关于中国教育的深谈。我最后脱口而出:也许有一天我们会讨论朱永新教育思想。这并非一句恭维话。我从来不认为“思想”只为特定的人垄断,也不认为“思想家”只在我们仰望的星空中闪烁;倘若没有一批类似于朱永新这样的知识分子去思考教育、致力于教育,并且形成具有个人印记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国的教育也便无所谓前途。我对朱永新形成教育思想的期待,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关于中国教育的梦想之一。——当我读到十六卷《朱永新教育作品》时,我想起那一年我们在苏州的交谈。
  我留校后住的集体宿舍,是朱永新也曾经住过的地方。和他曾经是邻居的老师说,朱永新没有搬走时,他宿舍里的电灯总是最后一个关掉。这是说朱永新的勤奋。我偶尔也到他新住的集体宿舍楼去和朋友聊天,很晚回去时,发现他宿舍的灯还是亮着。附录于《中国教育建议》一书中的《朱永新学术活动年表》,大致反映了他这么多年的寒窗身影。那时留校的青年教师很少,朱永新很快脱颖而出,而且很快成为青年领袖式的人物。他被破格提拔为副教授、教授。八十年代是生长青春气息的年代,在篮球场上,在学术沙龙,在一些集会的场所,朱永新总是充满活力。即便是多少年过去了,我们都过了五十岁的门槛,但朱永新似乎仍然是个“新青年”。
  关于朱永新在教育学、心理学上的成就,或许留给他的同仁去评价更为合适。在我的模糊印象中,朱永新在中国心理学史、中国教育思想史研究领域的成就是为学界公认的。《朱永新教育作品》中的《中国本土心理学研究》、《教育心理学论稿》、《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史》和《中国的当代教育思想史》等,几乎都是本领域的拓荒之作。由这几本书,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个甘做板凳十年冷的学者。而且从走上学术研究之路开始,朱永新似乎就怀抱建立自己的学术体系的理想。
  在八十年代成长起来的那一代学人,完全让自己的梦想不离书斋的在最初是少数,相当多的人都怀有改造中国的理想。九十年代以后,知识分子的道路出现了分化,各种各样的专业也逐渐学科化。但将学问和问题、思想结合在一起,仍然是许多学人的选择。朱永新应当属于这一类学人,即总是试图将自己的专业和中国问题的研究融为一体。这些年来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关于中国教育的思考和尖锐的声音,常常不是来自研究教育学的学者,而是其他行当的人,虽然教育学界也不乏深刻的思考者。以讨论大学问题为例,研究高等教育的学者其声音几乎也被其他界别淹没。这让我很纳闷。如果不能在与现实的碰撞、激荡中产生思想,作为专业的教育学其生命力哪里有旺盛的可能。朱永新在这一点上和他的许多同仁不同。我觉得朱永新对中国教育的观察、思考与评论,不是从教育学的什么原理出发,也不是对某些教育政策的阐释和注解,而是始终在介入中国问题时表达自己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独立见解。
  在这个意义上,我更愿意把朱永新视为一个知识分子(也可以说是一个公共知识分子),而非一个一般意义上的研究教育学、心理学的专业人员。在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过渡中,朱永新在学者的身份之外,又多了一个思想者的角色。这个角色的增加,也使得他平衡了学者、教育家、官员的角色冲突。如果细读《中国教育观察》、《中国教育建议》,我们会发现,朱永新对细节和材料的把握是如此扎实。这与其说是一个学者训练有素的能力,毋宁说是一个教育家贴近中国现实的方式。朱永新的立论于大处说,是一种教育理想的展开,而于小处说,是这些细节和材料构成了他立论的基础。这是朱永新令人钦佩之处之一。他无论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无论以怎样的视角讨论问题,他始终没有盲视那些由细节和材料组成的纷纭复杂的教育现象。观察中国现状的朋友都知道,中国教育沉疴未除,很大程度上是有许许多多“盲人”在“摸象”。当问题被遮蔽以后,也就不存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了。所以,在谈到朱永新的教育理想,我想首先要说到他的这一始终敏锐的问题意识。
  由古及今,中国的教育家纸上谈兵者少,这是孔夫子以降的一大传统。朱永新对中国教育思想史有过深入、系统的研究,十六卷中有三卷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史》和《中国当代教育思想史》。他在清理这一伟大的传统时,想必在崇敬之中和他心仪的教育家有过“对话”。以近现代为例,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与实践、梁漱溟的乡村教育思想与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等,无疑都给朱永新以深刻的影响。一个人,倘若有志于教育,有志于改变教育,有志于以教育改变世界,他显然要在实践中试验自己的教育理念。我想在这样的教育思想史脉络中来看待朱永新所倡导的“新教育”。如果说,朱永新的这十六卷书都是关于中国教育的叙事,那么,其中有关新教育的部分,无疑是这一宏大叙事中以他自己为“主人公”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他从学者过渡到行动者。他在一次演讲中,谈到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的导师熊彼特在弥留之际对德鲁克父子说的一段话:“我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年龄,知道仅仅凭借自己的书和理论而流芳百世是不够的。除非能改变人们的生活,否则就没有任何重大的意义。”这一句成了彼得·德鲁克认识成败标准的话,同样给朱永新心灵以震撼。他意识到,做一个纸上谈兵,而不能走进真正的教育生活,不能影响普通教师、学生的学者,不是他的目标。
  尽管朱永新很早就意识到,他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理想和教育之间有着天然的关系,但是,只有当他不仅完整地提出了“新教育”的概念、理念、体系,而且付诸于教育实验时,他的理想主义才有生根开花结果的园地。在十六卷作品中,涉及“新教育”的便有五本之多:《中国新教育》、《新教育讲演录》、《新教育对话录》、《走在新教育路上》和《写在新教育边上》等。这么多年,“新”或者“创新”的意义已经被庸俗化了。早年,北京的一位著名文学评论家说,创新像条疯狗,追得我们都不能停下来小便。我特别注意到朱永新对“新教育”理论渊源的说明,他把“新教育”的创新特征总结为:“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古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被从旧时的背景转到现在的背景下去继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其他文献
三个华人世界提出之缘起    在本文中,笔者尝试着将近代以来华人世界的文化版图,作一分野。在笔者的视域中,望见的乃是一幅落实于历史长河中而形成的文化版图。所谓“三个华人世界”,乃是本文所以立足的重要观点,由此而望,不论是欧美华裔,抑或是从中原而源出的“中国人”之命称,还是海外具有长远历史的闽客海上移民之“唐人”/“华人”的命称,都可以出现在笔者此处所谓华人世界的版图视野之中。  所谓第一华人世界,
《花间新集》,是一部《花间集》的续编,即仿赵崇祚之例,于宋词、清词中,遴选具“花间”风味者,各五百首,别为两部(《宋花间集》一,《清花间集》一),合为一编,以见“花间”之风扇于唐五代,绵延于两宋,又承继余脉于清,正如作者所说,在历代诸家的词选中,这个选本,可以说是别开蹊径的了。  作为最早的词作选集,《花间集》代表了一个时代,一种风格,一种创作形式。“花间”一词,也渐成文学批评中的一个专门术语。不
中国田径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除竞走外,大多数项目都是昙花一现。一个项目在明星级运动员退役以后,接下来的情况便是长时间的沉寂与落寞。令人欣慰的是近几年中国男子4×100米接力的小伙子们屡创佳绩,数次刷新亚洲纪录,突破连连。以接力促单项在相当漫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接力项目一直被日本队所压制,难以冲出亚洲。但是,总有翻身的那一天。2014年仁川亚运会,当时中国队最大的对手便是日本队。陈时伟、谢震业、苏
二零零八年以来,发端于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乃至社会危机。在全球经济暗淡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不仅保持着近乎两位数的增长,而且 GDP 在二零一零年超过日本,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这份亮丽报表,引发了国内外学者对于“中国模式”的热烈讨论乃至激烈辩论。  “中国模式”之逐渐成形,肇始于当时任职于英国外交政策研究中心的经济学者乔舒亚·库珀·雷默(Josh
牛仔夭亡赛场今年1月17日,美国职业骑牛大赛的全国西部复合大赛在丹佛举行。牛仔梅森·洛不幸从牛背上跌落,被牛践踏导致身亡。人们看到了牛仔大赛盛况和荣光之外的另一面。25岁的洛出生在密苏里州西南部的埃克斯特,这里被称为牛仔之角,最为普及的体育项目就是牛仔活动。他从小在家庭农场的牛背上长大,学习了正规的驾驭壮牛和管理牛仔的知识。上中学时,他就表现出相当先进的牛仔技术,不用参加学校的牛仔比赛,直接进入社
转眼间到4月底5月初,乍暖还寒的季节,谢菲尔德的空气中还弥漫着凉意,但是诺福克街55号的克鲁斯堡剧院周围却比往常更加热闹。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一年一度的斯诺克世锦赛让这个并不起眼的街区成为全世界斯诺克球迷关注的中心。年复一年,球星们有的乘兴而来,有的败兴而归,就像一部情节类似,但转承启合各有不同的电视连续剧,每一集都有各自的高潮和风味。  2016年版的世锦赛大戏,丁俊晖第一次成了真正的主角之一。
伦敦奥运会后,中国花样游泳队从上到下出现大幅度的新老交替。知名度颇高的蒋文文、蒋婷婷和队长刘鸥等一批队员退役,队伍中除了一位教练和两名队员经历过上届奥运会之外,其余全是新人。  领队刘岩说,这支年轻的队伍能否经受世界大赛的考验,继续站在上批队员曾经站到的位置,一度让管理者们很是担心,也很有压力。直到2014年亚运会和2014年加拿大世界杯,中国花游队取得一系列的成绩之后,大家才松了一口气,这个新老
有位教授把弄学之人比作“深海鱼”,说做学问就像在晦暗的海底游来游去,无声无息。弄璋弄瓦者热热闹闹,弄权弄术者飞横跋扈,弄学者则甘享寂寞。移居东瀛多年的几尾雌性“深海鱼”相濡以沫,十二年前结成“水会”,半年一聚,分享寂寞。邵迎建即“水会”元老之一,《上海抗战时期的话剧》是她深海巡游八年的成果。  邵迎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起研究张爱玲,一九九八年由三联书店出版《传奇文学与流言人生—张爱玲的文学》(二零
波士顿、伦敦、柏林、芝加哥和纽约等5家马拉松赛事组委会在2006年1月23日达成一致,携手推出了“世界马拉松大满贯”的概念,使之成为全世界职业选手和业余跑者心中的圣殿。2013年,年轻的东京马拉松以无微不至的服务品质,成为第六个成员赛事。与其它大满贯赛事相比,德国柏林马拉松以其优美的异国风景,严谨的赛事组织,数不清的传奇故事,深深吸引着长跑爱好者。“又破纪录了!”“居然没破纪录?”在世界顶级的六大
门德斯其人  豪尔赫·门德斯本人的经历,确实有着传奇色彩。  门德斯的父亲是一位政府官员,母亲则是家庭主妇。门德斯年轻时代是位球员,踢左边锋位置。不过,他在球场上的天赋平平,球员时期多数时间都在一家丙级俱乐部效力,就说明了一切。  还在球员时代,门德斯已经显露了自己的商业头脑。他曾承包球场外墙的广告发布权,他还曾开设了一家足球录像租售店。事实上,门德斯如今巨头企业的起步,就要归功于当初的录像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