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四川省启动了“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工程启动以来,数以万计的农村留守儿童告别了为读书披星戴月、早出晚归的日子。
留守儿童寄宿后,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什么好处?寄宿制实施以来,对学校和老师又有什么影响,他们对寄宿制又有什么看法呢?2011年1月4日,笔者来到劳务输出大县——四川省泸县,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惠及四川省留守学生的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
学生省事,家长放心
“2009年开始在学校住宿后,我不但有了更多的学习时间,还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感受到了爷爷奶奶平时照顾我的辛苦。”2011年1月4日,泸县潮河镇瓦子学校八年级二班的学生李思琪说。李思琪家住泸县潮河镇五谷寺村六组。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她一直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李思琪的家离学校很远,在住进学校以前,她每天早上都要走一个小时路到学校读书,“好多时候我走在路上,天都是黑的,尤其是冬天。”
上学的路并不好走。有一天早晨下着雨,天没亮李思琪就出发了,但路很滑,她一不留神就摔了个跟头。“我急急忙忙跑着回家换了套衣服,又一路小跑到学校,可还是迟到了。”李思琪难过地说。
“现在好了,我不必每天起早了,而且有什么不懂的,还可以随时问老师。”李思琦高兴地说,在学校,晚上有老师轮流值班为大家辅导功课,睡觉时还有老师在寝室旁边陪睡,“我们感觉心里很踏实。”现在,李思琪最大的愿望就是期末考个好成绩,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报喜。
“住进学校后,我发现孩子变了好多。她现在不逃学、不进网吧,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李思琪的爸爸李晓明满意地说,学校实行的寄宿制帮了他大忙。原来,以前的李思琪比较叛逆、爱和父母顶嘴,有时候还逃学去打电子游戏。“现在好了,星期一到星期五都住学校,还是封闭式管理,我们在外面一点也不担心了。”
在泸县,和李思琪一样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学生有近6万人,占全县学生总数的50%以上。泸县教育局局长杨双平介绍,泸县将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列为全县的民生工程和重点建设项目,全县11个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被纳入国债资金农村教育服务体系,总建筑面积1.7万多平方米,投资达825万元。目前,这11所学校已经全部建成,解决了当地6000余名留守学生的住宿难题。老师更累,管理更难
“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后,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教学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说起“寄宿”前后的变化,潮河镇瓦子学校校长尚超华十分高兴。2008年,瓦子学校争取到了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资金75万元,加上镇上投入的80多万元,一座能容纳300人的食宿大楼在这所川南农村学校拔地而起。目前,全校593名学生中,260人住校,住宿率达到了43.8%。为了丰富住宿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真是想了不少主意:评比文明寝室,开展篮球、乒乓球等比赛,发展作文、象棋等兴趣社团……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学生寄宿的住宿楼修好后,具体的运行却面临着一些实际的问题。
“发展‘寄宿制’没有专项经费,学生住进来后,需要老师轮流值班管理。但由于没有收费许可,就出现相关老师‘责任大’却‘零报酬’的现实矛盾。”尚超华坦言,全凭老师们的奉献精神和责任心。很难持久开展工作。
对此,杨双平并不回避:“作为一种办学模式,寄宿制学校的有效运行并不像盖房子那样简单。由于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投入衔接不力,许多农村寄宿制学校常掣肘于人员编制不足、经费匮乏、管理薄弱等现实困难。”
不光是学校感到吃力,家长李晓明也觉得孩子寄宿后每个星期要50至80元的生活开支让他“负担起来觉得有点恼火”。无论对于学校还是家庭,寄宿制都意味着经济成本的增加。这部分成本该如何消化、如何合理分摊,现实中尚需探索。
留守儿童寄宿后,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什么好处?寄宿制实施以来,对学校和老师又有什么影响,他们对寄宿制又有什么看法呢?2011年1月4日,笔者来到劳务输出大县——四川省泸县,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惠及四川省留守学生的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
学生省事,家长放心
“2009年开始在学校住宿后,我不但有了更多的学习时间,还在一个人的生活中感受到了爷爷奶奶平时照顾我的辛苦。”2011年1月4日,泸县潮河镇瓦子学校八年级二班的学生李思琪说。李思琪家住泸县潮河镇五谷寺村六组。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她一直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李思琪的家离学校很远,在住进学校以前,她每天早上都要走一个小时路到学校读书,“好多时候我走在路上,天都是黑的,尤其是冬天。”
上学的路并不好走。有一天早晨下着雨,天没亮李思琪就出发了,但路很滑,她一不留神就摔了个跟头。“我急急忙忙跑着回家换了套衣服,又一路小跑到学校,可还是迟到了。”李思琪难过地说。
“现在好了,我不必每天起早了,而且有什么不懂的,还可以随时问老师。”李思琦高兴地说,在学校,晚上有老师轮流值班为大家辅导功课,睡觉时还有老师在寝室旁边陪睡,“我们感觉心里很踏实。”现在,李思琪最大的愿望就是期末考个好成绩,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报喜。
“住进学校后,我发现孩子变了好多。她现在不逃学、不进网吧,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李思琪的爸爸李晓明满意地说,学校实行的寄宿制帮了他大忙。原来,以前的李思琪比较叛逆、爱和父母顶嘴,有时候还逃学去打电子游戏。“现在好了,星期一到星期五都住学校,还是封闭式管理,我们在外面一点也不担心了。”
在泸县,和李思琪一样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学生有近6万人,占全县学生总数的50%以上。泸县教育局局长杨双平介绍,泸县将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列为全县的民生工程和重点建设项目,全县11个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被纳入国债资金农村教育服务体系,总建筑面积1.7万多平方米,投资达825万元。目前,这11所学校已经全部建成,解决了当地6000余名留守学生的住宿难题。老师更累,管理更难
“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后,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教学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说起“寄宿”前后的变化,潮河镇瓦子学校校长尚超华十分高兴。2008年,瓦子学校争取到了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资金75万元,加上镇上投入的80多万元,一座能容纳300人的食宿大楼在这所川南农村学校拔地而起。目前,全校593名学生中,260人住校,住宿率达到了43.8%。为了丰富住宿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真是想了不少主意:评比文明寝室,开展篮球、乒乓球等比赛,发展作文、象棋等兴趣社团……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学生寄宿的住宿楼修好后,具体的运行却面临着一些实际的问题。
“发展‘寄宿制’没有专项经费,学生住进来后,需要老师轮流值班管理。但由于没有收费许可,就出现相关老师‘责任大’却‘零报酬’的现实矛盾。”尚超华坦言,全凭老师们的奉献精神和责任心。很难持久开展工作。
对此,杨双平并不回避:“作为一种办学模式,寄宿制学校的有效运行并不像盖房子那样简单。由于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投入衔接不力,许多农村寄宿制学校常掣肘于人员编制不足、经费匮乏、管理薄弱等现实困难。”
不光是学校感到吃力,家长李晓明也觉得孩子寄宿后每个星期要50至80元的生活开支让他“负担起来觉得有点恼火”。无论对于学校还是家庭,寄宿制都意味着经济成本的增加。这部分成本该如何消化、如何合理分摊,现实中尚需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