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来源 :源流·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yingz4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学生进行有效阅读,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耕耘,本篇浅谈了通过引导质疑、品读细节、咬文嚼字、精心总结、善于联想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课堂教学 文本 耕耘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层出不穷,同时我们也发现一部分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又时有偏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时候就出现了理解的浅薄,没有真正进入文本,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设法引导学生深度耕耘文本,体察文本背后的信息,真正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下面简要谈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途径和方法,与同仁们交流探讨。
  一、引导质疑、走入文本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习之端。可见,在学习过程中,有“怀疑”才会去思考,有“思考”才会去探究。质疑是思维的“启发剂”,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强等特点出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探索文本解决问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欲望,情趣需要,创设趣味盎然的问题情境,诱导其主动质疑,架设探索的桥梁,激起学生“我要学”的认识内驱力,以期使其迅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积极投入新课题的探索之中,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由学习的被动者变为学习的主动者。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恰当的阅读指导,唤醒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这样尝试:初读课文——质疑问难,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已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感知,学生便会产生许多疑问,教师先不急于给学生答案,而是激励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学生有了自己的疑问,便会带着问题迫不及待地进入到课文的再次阅读中。还不能解决的问题,便会主动寻求同伴的帮助,真正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在质疑解难中深刻地感悟作品的意蕴。经过这一环节,学生对课文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真正开动脑筋,思维活起来,就应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主动积极参与语文教学活动之中。而让学生学会质疑,即要学会有疑处生疑,也要学会无疑处生疑,学生在生疑解疑中,不仅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意志得到了培养,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也让学生更好地走入文本、理解文本。
  二、品读细节、深入文本
  文本细节是每一篇经典文章的亮点所在,课堂教学的亮点所在也应该体现在一个老师对文本细节的深入品读和细细耕耘上。可对于每一节相对集中和完整的课堂教学来说,教师对于文本细节的细读不是随意无章的,而是要遵循教师对文本的整体预设和思路架构的,即本节课要“教什么”,要选取哪一个教学点来进行教学,要让文本教到何处,走向何方,一句话,课堂是有方向的。那么一节课的文本细节品读也是有具体流向的,不是随意让学生找到哪点就品到哪点的,这种没有教师内在的指示性方向的教学必定走向浅层次无效。课的灵魂叫思想。一节没有思想导向的课是可怕的。细节品读要建立在教师对文本处理的价值引导上。
  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台阶》一课,整节课就设置了一个主问题:请运用“我从课文中——细节,读懂一个——的父亲。”句式走进文本、寻找细节、品味细节,理解感受人物形象。课堂就在教师的典范示例后展开,学生找细节句子,说父亲形象,教师一一做板书,等父亲的形象板书了大半个黑板后,下课的铃声也随即响起,这时老师才突发感到自己这节课还在离终点很远的路上,才匆匆抛出一问:仅仅是在写(这一个)父亲吗?(学生答不是。)父亲,我想对你说……让学生去匆匆的说。可老师的总结语是:“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可能涂抹的愿望、追求,在儿子的眼里,不是耀眼、光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坚韧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撑托起辉煌事业的砥柱。感谢父亲!”
  从结束语中,我惊异发现这位老师原来对本课的教学也是思想深度的,也是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的个人解读的,可课堂设计的流向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零碎而浅层呢?我在思索中发现:原来问题就出在主问题的定位上,其实把“请运用‘我从课文中——细节,读懂一个——的父亲。”’当成贯穿整堂课的主问题,本身就决定了这堂课注定会走向零碎而泛泛,因为众多的细节品读出丰富的父亲形象之后,教师如何让父亲这个形象站立于文本之上,凝聚于教师个性解读的父亲形象之上。这才是课堂的最终走向。“凄楚、辛酸的父辈”和“坚韧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这才是教师要把父亲形象最终归向的形象港湾。老师你做了相应的预设了吗。老师你搭好总结拔高的脚手架了吗?
  教育所关注的是理想个体的生成与发展,它有两个相互制约、对立统一的基本点,那就是: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教育是有方向的,语文教学也是有方向和目标的。每一堂课堂教学都应该内含着教育者的价值选择和价值预设。一堂没有价值引导的文本自主细读课是谈不上有效性教学。
  简言之,教师在教学一篇文本时,心中要先有相对集中的教学主题的文本细读导向,要深入文本,从中挖掘作者在文本中盛放了什么精神因子和养分,好让特定的学生有选择的汲取,课堂上对文本的众多细节进行预先的筛选,再有针对性的进行问题预设,让课堂师生互动的船只能顺利驶向教学目标彼岸。
  三、咬文嚼字,研读文本
  俗话说:语文本是有情物,字字句句总关情。所以深入研究课文中的字词,抓住渗透着作者思想的词句仔细揣摩,总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替换赏析法;通过替换句子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体味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进而深刻的体会词语的表现力是必要的。例如在品析朱自清的名篇《春》中关于写小草的语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句时,如果将句中的“钻”字改为“长”字,表达效果会怎样呢?删减赏析法:通过减少或删除句子中关键的词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感悟作者使用该词语的精妙之处,是深入理解文本的重要方法。例如在《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在期盼于勒回来时,总是重复一句永不变更的话:哎,如果于勒竞在这只船上那该多好啊!如果我们删去句中的“竟”字,表达效果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意思由急于盼望于勒回来的兴奋心情变为普通的无足轻重的盼望了。可见作者使用文字的功力是多么深厚呀!补白玩味,仔细揣摩,体会弦外之音。文学作品在创作上崇尚含蓄委婉,早有“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之说。作者常常在行文中有意识地留下一些艺术空白,达到“句中无其辞,句外有其意”,“不著一字,尽得风光”的效果。文学作品的这种“言不尽意”,常常给我们留下许多空白,这就为文本解读打开了一扇“窗”,给教师与学生留下了一个个耐人寻味的对话的空间。教师要让学生切己体察,反复揣摩,深入领悟,引领他们走进作者的视野,解读文本,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文本所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达到提升读者阅读 水平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敏锐的抓住这些地方仔细研磨,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精心总结,深化文本
  总结是对课堂上所学知识高度精炼的概括,好的总结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在讲《我的叔叔于勒》这一名篇时,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盼望于勒叔叔回来,会给我们家带了巨大的变化,于勒将成为我们家的福星后,总结出一句上联正所谓:十年期盼,天涯咫尺,兄弟好似摇钱树。要求同学们能根据课文的后面内容给这个对联填写一个更为恰当的下联,学生们兴趣盎然的开始认真研读课文,于是总结出了“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情同陌路人”的经典概括。教师又要求学生添加对联的横批,学生的答案是:金钱至上。这个总结的过程是多么的精彩绝伦,既有对课文内容的经典概括,又有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可谓是一石二鸟。再如教学《斑羚飞渡》时,教师引领学生品析完老斑羚的形象后,总结说:
  如洗苍穹伤心崖,生死抉择一刹那。
  群羚惊恐思绪乱,头羊镇定决策拿。
  深涧凌空显奇景,崖上生命开异葩。
  斑羚飞渡感天地,壮美永存绽芳华。
  这样的总结是对于处在逆境中的弱势群体为了实现种族的延续表现出来的无畏精神的赞美,是斑羚这一天地生灵对于生命的颂歌。
  五、善于联想。拓展文本
  积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而联想是实现文本向更深层次理解的重要方法。通过联想,可以有效的提升文本的思想价值,启迪学生幽闭的心灵,营造学生精神家园,更好的体现文本的人文性;可以有效的提升文本的文学价值,为学生解读建构其他文本提供很好的范本,实现文本的工具性。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金钱扭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性这个问题是,设计了一个环节;假如菲利普夫妇在船上遇到的于勒是一个百万富翁,他们会怎样?根据当时的社会现实,存在于菲利普夫妇身上的拜金主义,只会造成他们对于金钱的无限向往,所以表现出来的定会是对于富有于勒的无限巴结和吹捧。再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在探讨“逆境出人才”这个问题时,引导学生思考“顺境是否也能够出人才”这个问题,是对于文本的拓展延伸,更是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诚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途径和方法还有很多,谨以此文抛砖引玉,旨在引起同事们对于文本解读的深入思考,对于深入理解文本途径和方法的更多实践。
其他文献
可恼!可恨!  本已胜券在握的3000米团体赛总分第一名大奖,却因平日素有“千里马”之称的马飞的中途放弃(看见别人暂时超越了自己,而丧失信心,因而谎称抽了筋),致使整个班级与大奖失之交臂。作为与运动员一起苦练的班主任,我深知运动员在训练期间付出的艰辛努力,也深知全体同学对这次比赛充满信心、寄予厚望!然而所有的付出却因她的懦弱、她自私的放弃而化为乌有……不行!我咽不下这口气!我一定要在同学们面前揭穿
期刊
孩子在儿童时代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心灵纯真,最富于想象和幻想。从小培养儿童想象力对发展孩子的智力是极其重要的。黑格尔说:“想象是艺术创作中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古今中外无数科学家、学问家所进行的研究创造,工人、农民在生产过程中搞的一项项改革成果,都是从想象开始的,因而培养儿童想象力对儿童未来的发明创造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儿童美术创作是最能发挥儿童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的途径之一。美术活动始终离不开想
期刊
[摘要]高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养成独立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相比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以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 创新能力的培养  全面推行的高中新课程改革,为创新教育有效的推进
期刊
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核心和主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在中学德育中居于首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特别是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之下,世界各国的经贸、文化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西方国家的腐朽思想、我国传统文化的糟粕借助各种渠道冲击着青年学生的头脑,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在创新教学中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不断提高德育效果已成为中学政治课改革的
期刊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教学中,我尝试着把“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尊重学生为前提  保证“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教育领域有
期刊
[摘要]伴随着知识全球化浪潮的涌现,多元文化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关注点。在多元文化教育的实施中教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专业发展也表现出新的内涵。本文通过对美国多元文化教师教育的理论基础等各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为我国开展多元文化教师教育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美国 多元文化 教师教育 启示  一、多元文化教师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多元文化教师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的热点问题之一,它既是一
期刊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着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作为一个引导者、合作者来组织教学活动。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做法。  一、
期刊
尊重,就是要尊重人的价值,人的意义,人的生命与生活,尊重是家庭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孩子虽然年幼,但同样是家庭中的一员,父母与孩子应该平等相处,不能居高临下,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该体现对孩子的尊重。此外,尊重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孩子要孝顺父母、尊重父母。不论在家庭生活,还是在社会生活,尊重他人,要从尊重生命开始。  古语说:“百善孝为先。”可见,“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亲情也是
期刊
[摘要]幼儿期语言学习与发展,是人的一生中语言发展和运用的关键时期,也是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的语言是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发展起来的,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对于促进幼儿语言发展、提高语言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幼儿 语言 游戏 幼儿教师  《新纲要》中特别强调幼儿的语言发展方面要“创造一个自由的宽松的语言环境,注意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的理解能力,鼓励
期刊
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未知而难解的话题。生命意识是每一个现存的生命个体对自己生命的自觉认识,其中包括生存意识、安全意识和死亡意识等等。生命意识是人关于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的思考,也是对于一切有生命存在意义的事物的思考。无论是逝去的生命、现存的生命还是未知的生命,都应该得到我们的敬重。有了生命意识就能唤醒人的内在情感,从人的心灵深处驱动人去思考自己、思考他人、思考社会,从而更自觉地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