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创新近年来成了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它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陶行知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而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必须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始。目前,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因而形成了等待老师向他提出问题的不良习惯;并且在回答问题时还努力遵循老师的意图和思路,他们已经习惯了接受教师的答案,而不是向老师的答案提出挑战,久而久之僵化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随着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开始,要求我们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本人认为主要如下的做法。
一、改变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美国人布鲁马克也说过:最精湛的教学方式,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历史课堂中,历史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质疑,提出问题。
学生敢不敢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上,学生是不能随便提问的,对于学生的发问,多数历史教师一怕完不成教学任务,二怕回答不出问题有损自己的威望,因此大多采取不欢迎,压制的态度。所以要让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首先必须改变教师的传统观念,消除教师头脑中的惧怕心理;其次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学习中不迷信权威,不怕失败,勇于标新立异,正确引导和热情鼓励学生,使他们敢于提出问题。
二、改变教学方式,创造机会让学生提问
学生是否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是否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还取决于是否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多创造机会,学生才有可能在思维中提问,在提问中思维。要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必须给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其提出问题的能力。如对于辛亥革命的评价有三种观点:一是辛亥革命成功了,因为它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中国历史的进步,影响深远。二是辛亥革命失败了,因为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三是辛亥革命既成功了,又失败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授课形式,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研究小组,针对以上几种观点进行探讨,研究。通过组员互相交流,讨论,他们会提出问题:到底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自己又应当如何评价?应当用什么正确的方法进行评价?对于学生通过交流仍未解决的疑惑,教师不要直接给以答案,应当把机会留给学生,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的启迪,归纳,从而使学生得以自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所以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应该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历史教师还应该把学生的目光引向周围的世界,带领学生到社会中去实践,探索,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改变提问方式,把提问权力还给学生
有人说:好的方法等于成功的一半,一个平庸的教师只奉送真理,而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的办法。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教给学生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即学习的方法和掌握发现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问”在多数情况下,只是历史教师的专利,只有师问生,而没有生问师,要想解决学生不会、不敢、不能提问的现状,关键在于教师要转变自己在历史课堂上扮演的角色,把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
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不是生来具备的,而是有着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千万不可违背规律,操之过急。现行的历史教材只是向学生提供的必要学习素材,其中还有许多知识空白之处,对于一些问题的解释尚处在推测和研究阶段,并没有达到“绝对真理”的程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引导学生将思路打开,把问题和答案变成开放式的,学生就有可能迸发出耀眼的思维火花。
四、改变评价方式,重视提出问题的过程。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教学过程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完成的。在历史
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水平的高低,很重要的标志就是看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况如何。在教学中,我们应采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坚持把学生提出问题的心理体验和提出问题的思考过程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改革以往的单一书面考试评价方式,重视形成性评价。教师在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时,需要更多地考虑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把情感,态度过程作为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指标,千万不可以成败论英雄。
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创造发明的过程,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都是其进行独立思考的结果,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不能一一否定,教学中,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虽然一时难以回答,但是教师不能随意否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们应该坦诚地向学生讲明原因,并争取在课后给其以明确地回答,这样,才能使学生喜欢提问,不断强化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提高他们提出问题的质量。有时学生提出问题简单,幼稚,甚至有可能是一个毫无意义的问题,这时,教师应以平等的原则对其进行引导和解释,及时表扬其提出问题的勇气,让其通过提问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且树立信心,发现自我,从而使其自身的创新能力有所提高。
总之,在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中,广大历史教师应该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努力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因为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一、改变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美国人布鲁马克也说过:最精湛的教学方式,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历史课堂中,历史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质疑,提出问题。
学生敢不敢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上,学生是不能随便提问的,对于学生的发问,多数历史教师一怕完不成教学任务,二怕回答不出问题有损自己的威望,因此大多采取不欢迎,压制的态度。所以要让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首先必须改变教师的传统观念,消除教师头脑中的惧怕心理;其次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学习中不迷信权威,不怕失败,勇于标新立异,正确引导和热情鼓励学生,使他们敢于提出问题。
二、改变教学方式,创造机会让学生提问
学生是否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是否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还取决于是否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多创造机会,学生才有可能在思维中提问,在提问中思维。要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必须给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其提出问题的能力。如对于辛亥革命的评价有三种观点:一是辛亥革命成功了,因为它推翻清朝的统治,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中国历史的进步,影响深远。二是辛亥革命失败了,因为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三是辛亥革命既成功了,又失败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授课形式,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研究小组,针对以上几种观点进行探讨,研究。通过组员互相交流,讨论,他们会提出问题:到底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自己又应当如何评价?应当用什么正确的方法进行评价?对于学生通过交流仍未解决的疑惑,教师不要直接给以答案,应当把机会留给学生,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的启迪,归纳,从而使学生得以自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所以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应该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历史教师还应该把学生的目光引向周围的世界,带领学生到社会中去实践,探索,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改变提问方式,把提问权力还给学生
有人说:好的方法等于成功的一半,一个平庸的教师只奉送真理,而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的办法。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教给学生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即学习的方法和掌握发现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问”在多数情况下,只是历史教师的专利,只有师问生,而没有生问师,要想解决学生不会、不敢、不能提问的现状,关键在于教师要转变自己在历史课堂上扮演的角色,把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
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不是生来具备的,而是有着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千万不可违背规律,操之过急。现行的历史教材只是向学生提供的必要学习素材,其中还有许多知识空白之处,对于一些问题的解释尚处在推测和研究阶段,并没有达到“绝对真理”的程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引导学生将思路打开,把问题和答案变成开放式的,学生就有可能迸发出耀眼的思维火花。
四、改变评价方式,重视提出问题的过程。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教学过程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完成的。在历史
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水平的高低,很重要的标志就是看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况如何。在教学中,我们应采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坚持把学生提出问题的心理体验和提出问题的思考过程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改革以往的单一书面考试评价方式,重视形成性评价。教师在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时,需要更多地考虑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把情感,态度过程作为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指标,千万不可以成败论英雄。
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创造发明的过程,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都是其进行独立思考的结果,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不能一一否定,教学中,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虽然一时难以回答,但是教师不能随意否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们应该坦诚地向学生讲明原因,并争取在课后给其以明确地回答,这样,才能使学生喜欢提问,不断强化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提高他们提出问题的质量。有时学生提出问题简单,幼稚,甚至有可能是一个毫无意义的问题,这时,教师应以平等的原则对其进行引导和解释,及时表扬其提出问题的勇气,让其通过提问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且树立信心,发现自我,从而使其自身的创新能力有所提高。
总之,在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中,广大历史教师应该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努力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因为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