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趣是学生为实现学习目的而自觉地去努力的心理动机,是培养智力,发展能力必不可少的因素,又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小学生随着年龄和环境的变化,兴趣也会随之产生或消灭。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否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处于高度的自觉和积极的状态中,这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厌学
兴趣是学生为实现学习目的而自觉地去努力的心理动机,是培养智力,发展能力必不可少的因素,又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小学生随着年龄和环境的变化,兴趣也会随之产生或消灭。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否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处于高度的自觉和积极的状态中,这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小学生厌学的原因
1.1自身因素。
1.1.1缺乏学习动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和学习的积极性密切联系着。学习效果好,就能增强学习动机,长期学习效率不好,就会使原有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减弱或消退。
1.1.2注意力缺乏症、多动症和学习上的懒惰症。儿童的注意力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合理分配注意能力较差,注意力的集中和转移都有一定的困难。懒惰症表现为:学习被动,上课精神不振,毫无参与欲望,自我管理能力极差。即使家长每天花几个小时督促孩子学习,自始至终奉陪,儿童仍对学习厌倦,既无效率,也谈不上质量。
1.2学校教育方面。
1.2.1教育方面。在教育方面早已高举起“素质教育”的大旗,但并不意味着“应试教育”已退出历史舞台,传统的“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分数高低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这使得学习竞争激烈,学生的压力大,心理负担沉重,当然会觉得学习是一件苦差事,哪里能谈得上喜欢呢?
1.2.2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方向和方法的不当会导致少年儿童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频繁的考试使学生疲于奔命,在超负荷的状态下,学生对学习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由于现在衡量学生与老师的成功尺度还是以分数为主,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以“灌输式”、“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为主。这也是形式所逼,无奈之举。
1.2.3师生关系。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当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欣赏他时,学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有干劲。当学生与教师关系紧张时,他们会觉得老师看不起他,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学了。
1.3家庭方面。
1.3.1过分溺爱和放任自流。有一部分生活富裕而父母文化较低的家庭,在他们身上,丰厚的物质财富与贫瘠的文化素养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他们中有的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却照样能赚大钱,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来自这样的家庭的学生比较重物质享受,追求吃喝玩乐,对自己将来的前途不太关心,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向上的动力,吃不了苦,受不得累,觉得读书没有丝毫乐趣可言,不愿努力学习,甚至经常逃避学习,以至厌学。
1.3.2要求过严,期望过高或态度粗暴。有一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抓得特别紧,“要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将来考上一所好的学校”是孩子接受最多的信息。这使得学生整天被苦闷,焦虑,烦躁和不满的情绪围困着。特别是家长期望值过高,总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百般挑剔,孩子的学习只要稍不如愿,就责骂痛打孩子,使之产生强烈畏惧心理,而迁怒于学,久而久之,把本来饶有兴趣的学习视为不堪忍受的痛苦,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
1.3.3父母感情不和,缺乏家庭温暖。我们都明白,温馨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是孩子成长的阶梯。在这样自由、平等、和谐充满着爱的环境中,孩子心情会舒畅,精神振奋,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反之,只有给孩子带来焦虑和不安,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1.4社会影响。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的。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不能抵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电子游戏、打牌赌博、各种书刊影碟等等,一些不良的思想,如“读书无用”、“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哥儿们义气等很容易侵蚀他们纯真的心灵,使他们对学习产生迷惘,不知为什么而学,学什么,最终厌学。
2.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保持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
为了更好的培养小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我认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2.1明确学习意义,激发学生兴趣。小学低年级学生,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有何意义,将起怎样的作用,误以为学习是父母交托的儿童时代的一项任务,再加上受学校制度的约束,对学习不感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学习意义教育,搜集有关生活、工作中由知识作出的成绩,走遍天下的幸福;无知识没作为,寸步难行的痛苦等典型事例教育学生,使学生明确学习是为了将来建设家乡,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这一深远的意义,才会产生求知欲望。同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司马光》就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告诉学生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机智勇敢,读了这些课文会使我们今后也变得聪明。这样目的明确才会有学习兴趣。
2.2讲英雄模范故事,增强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易模仿,也会异想天开。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向学生讲能增强学习兴趣的英模故事,如数学家华衡芳,七岁就学,他强烈希望能学到一些有实际用处的学问,后来集中钻研数学,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写出了无数数学著作,成为著名的数学家。再如华罗庚、高玉宝、古人凿壁偷光等故事,使学生羡慕伟人,产生想做数学家、文学家、科学家的愿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2.3开展竞赛活动,促进学习兴趣。竞赛即互相比赛,争取优胜。少年儿童好奇心强,处处想得到老师的赞许和表扬。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形成心理上竞争的机制,而竞赛内容必须紧贴教材,符合儿童特点,面向全体,有利于促进全体儿童的学习兴趣。如低年级教了一篇课文,便开展谁一天内能熟读课文谁就是聪明的孩子,谁能在一天内背诵课文,谁就是优胜者,次日早自修时进行检查,总结表彰。如能掌握当堂学过的知识,能独立完成作业等也通过这种形式,学生经常取胜,受到表扬,对学生也会产生兴趣。
2.4分类要求,诱发学习兴趣。少年儿童因智能有差异,要使全体学生都对学习有兴趣,必须对学生进行分类要求,如课堂教学中,设计不同类型的提问,易的让基础差的学生回答,难的让优生回答,一般的问题让中等生回答,所问及的学生都能回答提问,会产生自豪感,激发学习兴趣,布置作业可分AB两组设计,中上学生做A组题,中等及中下生做B组题,能完成且正确的都给满分,这样会使每个学生都有得到满分的机会,其得分应一视同仁,均给予鼓励,即用分类确定学习目标,激发成就感,增强学习兴趣。
2.5开展自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开展自学活动,既能丰富学生生活,陶冶性格情操,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分个人、小组、集体三种形式,教师要抓住这些有利时机,给合读书读课外儿童画报,布置一些课前预习题,课后思考题,介绍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文章、故事书、小人书等,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去学习、去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问及,使之显示自学成果。这样既可以得到课内外知识上的互补,扩大视野,又能增强学习兴趣。
2.6融洽师生感情,激发学生兴趣。人的认识活动与感情直接相关,学生如果对老师有亲切感、信赖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便会兴趣盎然,学生如果与老师感情不融合,表现在学习中便会厌恶、对抗、消极。所以融洽师生感情至关重要。我体会到融洽师生感情较为有效的做法:一是爱护学生,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学习上给予耐心帮助,多表扬鼓励,二是多接触,多谈心、勤家访。教师不能摆资格,要和学生打成一片,以言行感染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我们要针对其自卑、无信心、有消极情绪的心理特征,加倍亲近和信任他,热情帮助他,寻找其闪光点,表扬和鼓励他,使之与老师之间缩短感情上的距离,和谐的师生感情,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学生有兴趣学习,不仅能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多种途径的。只要我们平时切实加强学习兴趣的培养,不仅对于我们的教学有收益,更能促进孩子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1]杨平《中小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4 第七期
[2]黄学碧《关于小学生厌学心理原因分析及矫正》 温州教育 2004
[3]陈鸿青《小学生厌学探源与对策》 2004.6
[4]金晓叶《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 温州教育 2005
[5]《新一轮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主编:胡庆雯 朱震远 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8
收稿日期:2011-06-10
【关键词】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厌学
兴趣是学生为实现学习目的而自觉地去努力的心理动机,是培养智力,发展能力必不可少的因素,又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小学生随着年龄和环境的变化,兴趣也会随之产生或消灭。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否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处于高度的自觉和积极的状态中,这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小学生厌学的原因
1.1自身因素。
1.1.1缺乏学习动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和学习的积极性密切联系着。学习效果好,就能增强学习动机,长期学习效率不好,就会使原有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减弱或消退。
1.1.2注意力缺乏症、多动症和学习上的懒惰症。儿童的注意力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合理分配注意能力较差,注意力的集中和转移都有一定的困难。懒惰症表现为:学习被动,上课精神不振,毫无参与欲望,自我管理能力极差。即使家长每天花几个小时督促孩子学习,自始至终奉陪,儿童仍对学习厌倦,既无效率,也谈不上质量。
1.2学校教育方面。
1.2.1教育方面。在教育方面早已高举起“素质教育”的大旗,但并不意味着“应试教育”已退出历史舞台,传统的“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分数高低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这使得学习竞争激烈,学生的压力大,心理负担沉重,当然会觉得学习是一件苦差事,哪里能谈得上喜欢呢?
1.2.2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方向和方法的不当会导致少年儿童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频繁的考试使学生疲于奔命,在超负荷的状态下,学生对学习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由于现在衡量学生与老师的成功尺度还是以分数为主,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是以“灌输式”、“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为主。这也是形式所逼,无奈之举。
1.2.3师生关系。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当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欣赏他时,学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有干劲。当学生与教师关系紧张时,他们会觉得老师看不起他,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学了。
1.3家庭方面。
1.3.1过分溺爱和放任自流。有一部分生活富裕而父母文化较低的家庭,在他们身上,丰厚的物质财富与贫瘠的文化素养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他们中有的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文化却照样能赚大钱,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来自这样的家庭的学生比较重物质享受,追求吃喝玩乐,对自己将来的前途不太关心,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向上的动力,吃不了苦,受不得累,觉得读书没有丝毫乐趣可言,不愿努力学习,甚至经常逃避学习,以至厌学。
1.3.2要求过严,期望过高或态度粗暴。有一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抓得特别紧,“要好好学习,认真读书,将来考上一所好的学校”是孩子接受最多的信息。这使得学生整天被苦闷,焦虑,烦躁和不满的情绪围困着。特别是家长期望值过高,总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百般挑剔,孩子的学习只要稍不如愿,就责骂痛打孩子,使之产生强烈畏惧心理,而迁怒于学,久而久之,把本来饶有兴趣的学习视为不堪忍受的痛苦,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烦甚至恐惧的心理。
1.3.3父母感情不和,缺乏家庭温暖。我们都明白,温馨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是孩子成长的阶梯。在这样自由、平等、和谐充满着爱的环境中,孩子心情会舒畅,精神振奋,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反之,只有给孩子带来焦虑和不安,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1.4社会影响。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的。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不能抵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电子游戏、打牌赌博、各种书刊影碟等等,一些不良的思想,如“读书无用”、“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哥儿们义气等很容易侵蚀他们纯真的心灵,使他们对学习产生迷惘,不知为什么而学,学什么,最终厌学。
2.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保持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
为了更好的培养小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我认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2.1明确学习意义,激发学生兴趣。小学低年级学生,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有何意义,将起怎样的作用,误以为学习是父母交托的儿童时代的一项任务,再加上受学校制度的约束,对学习不感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学习意义教育,搜集有关生活、工作中由知识作出的成绩,走遍天下的幸福;无知识没作为,寸步难行的痛苦等典型事例教育学生,使学生明确学习是为了将来建设家乡,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这一深远的意义,才会产生求知欲望。同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司马光》就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告诉学生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机智勇敢,读了这些课文会使我们今后也变得聪明。这样目的明确才会有学习兴趣。
2.2讲英雄模范故事,增强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易模仿,也会异想天开。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向学生讲能增强学习兴趣的英模故事,如数学家华衡芳,七岁就学,他强烈希望能学到一些有实际用处的学问,后来集中钻研数学,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写出了无数数学著作,成为著名的数学家。再如华罗庚、高玉宝、古人凿壁偷光等故事,使学生羡慕伟人,产生想做数学家、文学家、科学家的愿望,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2.3开展竞赛活动,促进学习兴趣。竞赛即互相比赛,争取优胜。少年儿童好奇心强,处处想得到老师的赞许和表扬。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形成心理上竞争的机制,而竞赛内容必须紧贴教材,符合儿童特点,面向全体,有利于促进全体儿童的学习兴趣。如低年级教了一篇课文,便开展谁一天内能熟读课文谁就是聪明的孩子,谁能在一天内背诵课文,谁就是优胜者,次日早自修时进行检查,总结表彰。如能掌握当堂学过的知识,能独立完成作业等也通过这种形式,学生经常取胜,受到表扬,对学生也会产生兴趣。
2.4分类要求,诱发学习兴趣。少年儿童因智能有差异,要使全体学生都对学习有兴趣,必须对学生进行分类要求,如课堂教学中,设计不同类型的提问,易的让基础差的学生回答,难的让优生回答,一般的问题让中等生回答,所问及的学生都能回答提问,会产生自豪感,激发学习兴趣,布置作业可分AB两组设计,中上学生做A组题,中等及中下生做B组题,能完成且正确的都给满分,这样会使每个学生都有得到满分的机会,其得分应一视同仁,均给予鼓励,即用分类确定学习目标,激发成就感,增强学习兴趣。
2.5开展自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开展自学活动,既能丰富学生生活,陶冶性格情操,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分个人、小组、集体三种形式,教师要抓住这些有利时机,给合读书读课外儿童画报,布置一些课前预习题,课后思考题,介绍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文章、故事书、小人书等,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去学习、去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问及,使之显示自学成果。这样既可以得到课内外知识上的互补,扩大视野,又能增强学习兴趣。
2.6融洽师生感情,激发学生兴趣。人的认识活动与感情直接相关,学生如果对老师有亲切感、信赖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便会兴趣盎然,学生如果与老师感情不融合,表现在学习中便会厌恶、对抗、消极。所以融洽师生感情至关重要。我体会到融洽师生感情较为有效的做法:一是爱护学生,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学习上给予耐心帮助,多表扬鼓励,二是多接触,多谈心、勤家访。教师不能摆资格,要和学生打成一片,以言行感染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我们要针对其自卑、无信心、有消极情绪的心理特征,加倍亲近和信任他,热情帮助他,寻找其闪光点,表扬和鼓励他,使之与老师之间缩短感情上的距离,和谐的师生感情,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学生有兴趣学习,不仅能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多种途径的。只要我们平时切实加强学习兴趣的培养,不仅对于我们的教学有收益,更能促进孩子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1]杨平《中小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4 第七期
[2]黄学碧《关于小学生厌学心理原因分析及矫正》 温州教育 2004
[3]陈鸿青《小学生厌学探源与对策》 2004.6
[4]金晓叶《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 温州教育 2005
[5]《新一轮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主编:胡庆雯 朱震远 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8
收稿日期:2011-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