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液体变焦透镜变焦迟滞现象的研究

来源 :光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XUE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引入接触线摩擦力,建立了基于双液体变焦透镜内壁的液液固三相系统接触线的力学物理模型,重新对非理想状态下液液固三相系统接触线进行了受力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杨氏方程进行了改进,合理地解释了双液体变焦透镜的变焦迟滞现象。通过对疏水介电层厚度为2 μm的双液体变焦透镜进行加电压变焦实验,给出了双液体透镜的焦距与电压之间的迟滞曲线,该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是一致的。
其他文献
腔内像差扰动对激光器输出模式有显著的影响,直接带来输出光束质量和能量的下降。采用数值迭代法分析了正支共焦腔腔内倾斜扰动对耦合输出相位模式的影响,并采用泽尼克像差对波前相位进行了拟合,得到前35阶泽尼克系数、点扩展函数(PSF)和环围能量曲线,从而全面反映光束质量。并采用哈特曼-夏克(Hartmann-Shack,H-S)波前传感器进行了实验定量测定,用模式法进行了波前复原计算。针对腔内低阶像差校正问题进行了原理性实验研究,建立了控制腔内凸镜的像差校正系统。结果表明,控制系统对腔内准静态像差扰动闭环效果较好
提出一种有效的三维点云骨架分割的方法,分割后的结果可用于三维点云物体识别和分类。利用稳健性较强的L1-中心骨架算法对点云数据进行骨架提取,可得到一系列骨架点;利用基于八叉树的区域增长分割方法对已经得到的骨架点进行分割,选取法向量和残值作为判定标准;利用OpenGL库编程把分割出的各个部分进行骨架连线。对多种形状的点云数据(包括动物模型、植物模型、人体模型、字母模型)进行实验,该方法均得到较好的结果
自动聚焦是全自动显微成像中的一项关键技术。为了克服已有聚焦算法对聚焦起始点敏感及聚焦范围过小的问题,从分析大范围聚焦曲线形态入手,依据离焦距离、初始搜索方向和初始搜索范围等参量和曲线形态参数间的制约关系,将聚焦划分为六种类型,极值搜索中结合聚焦函数值的变化信息并通过启发式方式将未知类型转化为基本型,从而实现了大范围聚焦到小范围聚焦的转换。然后在聚焦曲线陡峭区范围内对曲线进行高斯拟合以获取最优焦平面
为实现面向具体视觉任务提出的融合图像“目标探测感知质量”的客观度量,通过分割红外源图像中感兴趣区域确定融合图像中人眼敏感的目标和背景区域,结合主观评价实验观察条件与人类视觉系统特性确定目标邻域面积,利用人类视觉系统空间积分特性确定目标区域人眼敏感权重,利用人类视觉系统亮度掩盖特性确定多目标权重,构建了基于目标邻域对比度的客观评价模型。和基于韦伯定律的目标与背景对比度客观评价模型相比,目标邻域对比度客观评价模型在与主观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单调性方面均有显著提高,这对实际应用的图像融合系统具有现实意义。
针对低色温白光数码管发光效率低的情况, 提出了一体化的封装工艺。主体结构包括一体化技术的发光室和斜腔结构的反射盖。为验证用新工艺制备的白光数码管的光电性能, 利用实验设备测试和分析了自制的两种不同工艺封装的白光数码管显色指数、发光效率以及色坐标等性能指标。实验结果表明, 新工艺制备的白光数码管平均显色指数比传统点胶工艺高1.53%、平均发光效率高191%, 从色坐标集中度看, 新工艺制备的白光数码管出光均匀性比点胶工艺好。
美国宇航局兰利研究中心的物理学家已成功地试验了一种核能泵浦的10瓦氩激光器——与以前的实验相比,其功率提高了100倍。这一成就标志着“自临界”激光器发展中的重要一步。“自临界”激光器是指将核反应堆的多数能量直接转换为相干光发射的装置。
期刊
对电子束泵浦的KrF激光介质之间的各种化学反应进行研究,求得KrF*、ArF*、Kr2F*等激发态的泵浦率随时间、介质压强和介质成分的变化曲线。得到介质压强的最佳值是0.8atm,最佳分压比是Ar/Kr/F2=91.37%/8.4%/0.225%。最佳电子束脉宽应大于50ns。
期刊
期刊
Diffraction efficiency of volume Bragg grating, whose period is in the same order as the incident wavelength, is related to the polarization direction of the incident linear polarized beam. When two linearly polarized recording beams with the same polar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