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酸臭的一块钱
那天,阳光在院子里铺了一层碎银般的黄。冬天快到了,生产队还没解体,爹一天到晚忙着去开会。
爹每天开完会回来倒头就睡,娘就印着月影在院子里敲打豆棵,娘看见外面的土墙上蹲着一只猫头鹰,便进屋附在爹的耳边:“来了一只猫头鹰。”
爹没吱声,娘接着重复了两遍。爹忽地伸手抽了娘一嘴巴子:“来地震再喊我,不然,别叫我!”爹不理猫头鹰,也不理娘。在爹的世界里,猫头鹰就是个鸟儿,它弱小不禁打,猫头鹰能怎么着?
娘捂着发烫的脸,回到院子里打豆子。豆棵被高粱秸秆围着,还是有许多豆子蹦出去,在大地上跳舞。豆子的空间,娘进不去。它们活泼得像个孩子,不受约束,对疼痛与苦难表现得镇定而又大义凛然,这让娘反倒觉得自己卑微了,卑微得不如一粒黄豆。
猫头鹰也许更懂得娘的心,明白世间疾苦,它为屯里的父老乡亲带来一些信息:死去的,活着的,一一拜访到位,绝不放弃,哪怕一座冰凉的坟场。
娘看了看墙上的猫头鹰,猫头鹰梳理一下翅膀,抬头看了看娘,它似乎感觉面前的这个女人看着弱,却比大地上所有草木都旺盛。娘和猫头鹰对视了一会儿,幽幽地吐出一句话:“不知道谁要走了。”
老辈人说过,猫头鹰是个预言家,它会提前闻到死人的气息。娘对着猫头鹰摇摇头笑了笑,笑里有些神秘,有些伤感。
这时,娘的眼睛里有了金属的光亮,那是爹枕头边的那只铁哨的影子。
爹每天最大的事情,就是用一点儿散白酒蘸着纱布,将铁哨擦得锃亮,能映出人脸。它像公鸡打鸣,一大早吵醒我的好梦,还让娘在农忙的时候,连个帮手也没有。这也不算什么,爹是生产队长嘛,他要做的事太多:队里的一只羊、一匹马、一头牛,甚至张家婆媳不和、李二兄弟闹矛盾、马五搞破鞋的琐事,爹都得管。谁家红白喜事,爹是执事。爹不去,宴席便安排不下去。爹是大伙儿的当家人,不是我们一家的。爹忙起来一天看不到人影,唯有暗夜里一股趟过头顶的臭脚丫子味和旱烟味,提醒着他的存在。
有几次,爹的铁哨哑了。不知为什么哑了,这不符合常规。我兴奋得一夜没睡,躺在被窝里各种猜想。
铁哨哑了,坏了吗?趁着爹打呼噜的空儿,我怂恿小我三岁的弟弟,抓过放在爹枕边的铁哨,使劲吹了一下。妈呀,铁哨啾啾响,尖锐刺耳,像杨树上的蝉鸣!
爹被吵醒,忽地坐起身,夺过弟弟手里的鐵哨,狠狠地骂了我们一顿。他朝手心里吐口唾沫,将铁哨擦了又擦,把铁哨重新戴在脖子上。
爹出了门,不像以往推开柴门就吹铁哨,朝霞挂在东方天际,屯子上空不时泼来鸡鸭鹅狗女人呼儿唤女的声音,还有几声羊咩,马嘶。
随着绿树浓荫,我偷偷跟踪爹。爹紧走几步,停下来朝前后左右巡视了一周,七拐八弯之后,爹进了一个院子里。木板门“咔嗒”关严了,只有风走来走去。
我跑回家告诉娘。娘说:“你爹办公事,别乱说话。给你一毛钱,去,到供销社买糖吃。”娘以前可没对我这么好,多吃一口苞米粥都要挨筷子打。
我问:“娘为什么给我钱?”
娘四下瞅瞅说:“不许说你爹去三妮家了。谁都不能说,知道不?”
我点了点头,转身去买了10块水果糖,坐在屯里的那棵老槐树底吃。爹的铁哨这时又响起来了,柴门一道一道被推开,人们鱼贯走到街上。我看到三妮夹杂在人群中,脸蛋红扑扑的——呀,她辫子上的蝴蝶结真好看!
后来,我又跟踪了几回,总能从娘手帕里换来皱巴巴的一毛钱。
那晚,月色很美,猫头鹰惯常蹲在我家的土墙上,叫了几声。爹那晚在生产队开完会回来得早些,娘温了洗脚水,给他泡脚。我躺在旧棉花缝制的破被里,听那屋的动静。我听到我的心跳,咚咚咚。我细数着心跳的声音,就像坐在大门口的碾盘上,望着爹闪出院子,在大街上一戳,树桩子似的,吹他的铁哨。曾经,爹的铁哨声是世上最曼妙悦耳的音乐,我甚至会枕着爹的铁哨声沉沉进入梦境。
而现在……铁哨声里五味杂陈。
月牙儿躲进云层了,娘温声细语地说:“以后甭管去哪里,还是吹铁哨吧!”
爹破天荒嗯了一声。
那晚的月亮出奇地圆。
爹的铁哨重新像以往那样啾啾啾响在屯子上空时,我突然对铁哨失去了兴趣,觉得娘递来的一毛钱,满是汗酸味……
沉寂的黎明
很多年过去了,有一次天蒙蒙亮,爹腾地坐起来,睡毛愣了,穿着件破棉袄,嘴上含着铁哨就朝外走,娘吆喝了一声:“去哪里,这咋呼的?”
爹说:“我催大伙儿上工啊!”
娘说;“做梦了?你以为你还是队长啊?”
爹恍然大悟,摸了摸后脑勺:“哎呦!丢死人了,得亏你号我一嗓子。要不,老少爷们还以为我精神病呢!”爹叹了口气,耷拉着脑壳,折回屋,一屁股又坐回了炕上。
有一回我问爹:“还记得那只铁哨吗?”
爹顶着一头花白的头发,不好意思地搓着结满老茧的手:“嘿嘿,哪能忘?忘不了!”
流水一样的日子,那只铁哨,却再也派不上用场,没有了当年的雄风。可爹却把铁哨当成一件宝贝,包在一块红绸布内,珍藏起来。有时,他对着一窗明月或者落日余晖,吹一下,又吹一下。他像藏金藏银一样,今儿藏这,明儿藏那……
一次,我回娘家,娘突然想起什么,转身在一口褪色的箱子里,翻了10分钟,而后,便发现娘的手掌里亮着一样东西——这不是爹的那只铁哨吗?虽然锈迹斑斑,刻满岁月的沧桑,可它卧着的姿势,多像墙头上的猫头鹰。
那个三妮,虽然比我娘小10岁,可三妮的身体却早早垮了,不到60岁就中了风,天天拄着一根棍在大街小巷摇来晃去。有天中午,娘去村中大槐树下的小超市买白糖,路过三妮家的胡同时,眼睁睁看着三妮在前面踉踉跄跄地走路,一下子倒在了地上,拄着的棍甩出去两米远。
娘犹豫了10秒钟,转过身往回走。已经走出胡同拐上大街了,娘却又停下来了,匆匆返回胡同。
娘扶起三妮,让她靠墙站好,一声没吭,绕过三妮,继续走她的路。
快走出胡同时,娘远远听见身后传来三妮的声音:“嫂子,对不起!”
过了两天,中午,村中很静,三妮摇摇晃晃提着一兜鸡蛋进了我家的门,一摇一晃地进屋,把鸡蛋放到案板上:“嫂子,啥也不说了,以前的事都是我的错!”
娘没有搭理她,站在当屋手足无措,半天不知道该做什么。
呆愣半天,娘扭身进了里屋,托着一块红布包出来了。她解开红布,我爹的铁哨,躺在里面。
娘清了清嗓子,说道:“这是他的眼珠子,比俩孩子都贵重。本来,他走的时候,我打算给他带走,可是他不答应,他让我留着,让我留在身边。”
三妮看着娘手里的铁哨,眼红了,娘的眼也红了。两个女人,就那么站着,像两棵老态龙钟的老柳树,互相打量着对方。
风一来,吹走了桃红柳绿的前尘往事,最重要的还有那一声声砸开屯子沉寂黎明的铁哨。
她们欲言又止,爱恨情仇都化作尘世的一缕炊烟。
那天,阳光在院子里铺了一层碎银般的黄。冬天快到了,生产队还没解体,爹一天到晚忙着去开会。
爹每天开完会回来倒头就睡,娘就印着月影在院子里敲打豆棵,娘看见外面的土墙上蹲着一只猫头鹰,便进屋附在爹的耳边:“来了一只猫头鹰。”
爹没吱声,娘接着重复了两遍。爹忽地伸手抽了娘一嘴巴子:“来地震再喊我,不然,别叫我!”爹不理猫头鹰,也不理娘。在爹的世界里,猫头鹰就是个鸟儿,它弱小不禁打,猫头鹰能怎么着?
娘捂着发烫的脸,回到院子里打豆子。豆棵被高粱秸秆围着,还是有许多豆子蹦出去,在大地上跳舞。豆子的空间,娘进不去。它们活泼得像个孩子,不受约束,对疼痛与苦难表现得镇定而又大义凛然,这让娘反倒觉得自己卑微了,卑微得不如一粒黄豆。
猫头鹰也许更懂得娘的心,明白世间疾苦,它为屯里的父老乡亲带来一些信息:死去的,活着的,一一拜访到位,绝不放弃,哪怕一座冰凉的坟场。
娘看了看墙上的猫头鹰,猫头鹰梳理一下翅膀,抬头看了看娘,它似乎感觉面前的这个女人看着弱,却比大地上所有草木都旺盛。娘和猫头鹰对视了一会儿,幽幽地吐出一句话:“不知道谁要走了。”
老辈人说过,猫头鹰是个预言家,它会提前闻到死人的气息。娘对着猫头鹰摇摇头笑了笑,笑里有些神秘,有些伤感。
这时,娘的眼睛里有了金属的光亮,那是爹枕头边的那只铁哨的影子。
爹每天最大的事情,就是用一点儿散白酒蘸着纱布,将铁哨擦得锃亮,能映出人脸。它像公鸡打鸣,一大早吵醒我的好梦,还让娘在农忙的时候,连个帮手也没有。这也不算什么,爹是生产队长嘛,他要做的事太多:队里的一只羊、一匹马、一头牛,甚至张家婆媳不和、李二兄弟闹矛盾、马五搞破鞋的琐事,爹都得管。谁家红白喜事,爹是执事。爹不去,宴席便安排不下去。爹是大伙儿的当家人,不是我们一家的。爹忙起来一天看不到人影,唯有暗夜里一股趟过头顶的臭脚丫子味和旱烟味,提醒着他的存在。
有几次,爹的铁哨哑了。不知为什么哑了,这不符合常规。我兴奋得一夜没睡,躺在被窝里各种猜想。
铁哨哑了,坏了吗?趁着爹打呼噜的空儿,我怂恿小我三岁的弟弟,抓过放在爹枕边的铁哨,使劲吹了一下。妈呀,铁哨啾啾响,尖锐刺耳,像杨树上的蝉鸣!
爹被吵醒,忽地坐起身,夺过弟弟手里的鐵哨,狠狠地骂了我们一顿。他朝手心里吐口唾沫,将铁哨擦了又擦,把铁哨重新戴在脖子上。
爹出了门,不像以往推开柴门就吹铁哨,朝霞挂在东方天际,屯子上空不时泼来鸡鸭鹅狗女人呼儿唤女的声音,还有几声羊咩,马嘶。
随着绿树浓荫,我偷偷跟踪爹。爹紧走几步,停下来朝前后左右巡视了一周,七拐八弯之后,爹进了一个院子里。木板门“咔嗒”关严了,只有风走来走去。
我跑回家告诉娘。娘说:“你爹办公事,别乱说话。给你一毛钱,去,到供销社买糖吃。”娘以前可没对我这么好,多吃一口苞米粥都要挨筷子打。
我问:“娘为什么给我钱?”
娘四下瞅瞅说:“不许说你爹去三妮家了。谁都不能说,知道不?”
我点了点头,转身去买了10块水果糖,坐在屯里的那棵老槐树底吃。爹的铁哨这时又响起来了,柴门一道一道被推开,人们鱼贯走到街上。我看到三妮夹杂在人群中,脸蛋红扑扑的——呀,她辫子上的蝴蝶结真好看!
后来,我又跟踪了几回,总能从娘手帕里换来皱巴巴的一毛钱。
那晚,月色很美,猫头鹰惯常蹲在我家的土墙上,叫了几声。爹那晚在生产队开完会回来得早些,娘温了洗脚水,给他泡脚。我躺在旧棉花缝制的破被里,听那屋的动静。我听到我的心跳,咚咚咚。我细数着心跳的声音,就像坐在大门口的碾盘上,望着爹闪出院子,在大街上一戳,树桩子似的,吹他的铁哨。曾经,爹的铁哨声是世上最曼妙悦耳的音乐,我甚至会枕着爹的铁哨声沉沉进入梦境。
而现在……铁哨声里五味杂陈。
月牙儿躲进云层了,娘温声细语地说:“以后甭管去哪里,还是吹铁哨吧!”
爹破天荒嗯了一声。
那晚的月亮出奇地圆。
爹的铁哨重新像以往那样啾啾啾响在屯子上空时,我突然对铁哨失去了兴趣,觉得娘递来的一毛钱,满是汗酸味……
沉寂的黎明
很多年过去了,有一次天蒙蒙亮,爹腾地坐起来,睡毛愣了,穿着件破棉袄,嘴上含着铁哨就朝外走,娘吆喝了一声:“去哪里,这咋呼的?”
爹说:“我催大伙儿上工啊!”
娘说;“做梦了?你以为你还是队长啊?”
爹恍然大悟,摸了摸后脑勺:“哎呦!丢死人了,得亏你号我一嗓子。要不,老少爷们还以为我精神病呢!”爹叹了口气,耷拉着脑壳,折回屋,一屁股又坐回了炕上。
有一回我问爹:“还记得那只铁哨吗?”
爹顶着一头花白的头发,不好意思地搓着结满老茧的手:“嘿嘿,哪能忘?忘不了!”
流水一样的日子,那只铁哨,却再也派不上用场,没有了当年的雄风。可爹却把铁哨当成一件宝贝,包在一块红绸布内,珍藏起来。有时,他对着一窗明月或者落日余晖,吹一下,又吹一下。他像藏金藏银一样,今儿藏这,明儿藏那……
一次,我回娘家,娘突然想起什么,转身在一口褪色的箱子里,翻了10分钟,而后,便发现娘的手掌里亮着一样东西——这不是爹的那只铁哨吗?虽然锈迹斑斑,刻满岁月的沧桑,可它卧着的姿势,多像墙头上的猫头鹰。
那个三妮,虽然比我娘小10岁,可三妮的身体却早早垮了,不到60岁就中了风,天天拄着一根棍在大街小巷摇来晃去。有天中午,娘去村中大槐树下的小超市买白糖,路过三妮家的胡同时,眼睁睁看着三妮在前面踉踉跄跄地走路,一下子倒在了地上,拄着的棍甩出去两米远。
娘犹豫了10秒钟,转过身往回走。已经走出胡同拐上大街了,娘却又停下来了,匆匆返回胡同。
娘扶起三妮,让她靠墙站好,一声没吭,绕过三妮,继续走她的路。
快走出胡同时,娘远远听见身后传来三妮的声音:“嫂子,对不起!”
过了两天,中午,村中很静,三妮摇摇晃晃提着一兜鸡蛋进了我家的门,一摇一晃地进屋,把鸡蛋放到案板上:“嫂子,啥也不说了,以前的事都是我的错!”
娘没有搭理她,站在当屋手足无措,半天不知道该做什么。
呆愣半天,娘扭身进了里屋,托着一块红布包出来了。她解开红布,我爹的铁哨,躺在里面。
娘清了清嗓子,说道:“这是他的眼珠子,比俩孩子都贵重。本来,他走的时候,我打算给他带走,可是他不答应,他让我留着,让我留在身边。”
三妮看着娘手里的铁哨,眼红了,娘的眼也红了。两个女人,就那么站着,像两棵老态龙钟的老柳树,互相打量着对方。
风一来,吹走了桃红柳绿的前尘往事,最重要的还有那一声声砸开屯子沉寂黎明的铁哨。
她们欲言又止,爱恨情仇都化作尘世的一缕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