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在大学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应该从自我意识、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这三个基本要素出发,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充分激发主动性,自觉评价和调节行为,从而接纳、管控和超越自我。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自我意识;自我激励;自我控制
“在我们教育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有一条信念起着巨大的作用,这就是: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学生的自我教育时说过的一段话。笔者认为,在对大学生的教育中,尤其应该坚持这条信念。当下的学校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两种现象,一是教师只重视把自己的教育意识强加给学生,而忽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二是在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尚未形成时就完全放手,造成很多学生在面对选择时,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误入歧途。前者在中小学教育中存在较为普遍,后者在大学教育中存在较为普遍。笔者身为大学教师,对于大学生这一独特的文化群体的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有了一定的实践和思考,笔者认为: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主要由自我意识、自我激励、自我控制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并通过三要素的实现达到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修正,从而形成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
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依赖于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身存在的心理特点、品质、自我价值和自己应该成为(或可能成为)怎样的人的认识,自我意识是自我教育的基础,是大学生正确把握自身的前提。大学生对自身的正确认识非常重要,不仅要认识自己的缺点、错误,并给予正视和修正,还要认识自己的长处、优势,以便于取长补短、以优避劣;既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现在,做到心中有数,又要正确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努力实现自我超越。如我在课堂教学中会特别关注学生的特点,从而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在英语学习方面的智慧和天赋,为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困难与阻力输入正能量。为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正确的自我意识,是一种系统意识、比较意识和发展意识,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依靠全体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努力才能实现。如某高校在大一新生中开展的“自我特长展示”主题班会活动和“让梦想从这里起飞”演讲比赛,这不仅增加了学生彼此间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引导了学生对自我的正确认识,为形成高校良好的校风学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激励能力
自我激励是个体以某种刺激为诱因,调动自我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自己的行为动机。发展心理学认为,自我需要是促成自我激励的重要条件,自我激励又是促成自我教育的动力,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激励能力是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核心。因此,教师应激活并不断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需求, 以强化其内驱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及时肯定学生显性的优点,还要用科学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潜力。如在某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发现大四学生对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很感兴趣,教师就在教育管理学的授课中,开展了以《集权制与分权制教育体制的优劣》为题的全英语辩论赛和以《美国弱势群体教育计划对我国农民工子弟教育的启示》为题的全英语演讲比赛,效果超出了教师和学生的预料。在活动开始准备时,部分学生对自己用英语准备信心不足,为了解决这个信心不足的问题,教师和学生一起从三个方面分析: 一是学生是英语专业,准备的过程也是提高专业水平的过程(动机);二是学生通过三年多的英语专业学习,基础已经比较扎实(信心);三是学生有一周时间准备,还有互联网和教师做学生的后盾。共识达成后,畏难情绪一扫而光,学生开始了积极的准备,教学活动也取得了圆满成功。笔者认为:成功不在于活动本身,而在于对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提高,自我激励的达成。因此,教师也要特别注意用学生的成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尊是个人要求社会、集体和他人尊重自己的心理倾向,它与自我接受、自我肯定、自我赞许相联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个人的自尊心。”在学生自我认识和剖析的过程中,都会努力寻求自己的地位,在周围人的心目中确立自己的形象,以求得大家的好评。对这种正确的需要,教师要给予充分及时的肯定和帮助,使之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如果受到太多过低的评价或失败因素的影响,就会引起学生过多关注自身的不足和缺陷,从而忽视了自我的优势,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自轻自贱,失去自我激励能力。如某高校经常开展的特长展示与学习汇报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这种长年不断而又丰富多彩的活动,会不断地激励着每一个学生。通过参与校园活动,学生变得更加开朗,也更自信了。
三、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是个体为达到预定的目的,对自己的行为和状态进行自觉控制和调节的过程。由于社会的急剧变化和发展, 自我教育过程中的大学生,往往出现这样一种偏差:学生从过去受教育的被动地位,转变为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时,出现了驾驭不了自己的新问题。如有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是非常优秀的,是以优异的成绩进入重点大学的,由于教育主体地位的改变,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没跟上,经不起大千世界的诱惑,有的沉迷于网络游戏,有的挥霍金钱,不上课,不参加学业考试,最后自然无法毕业。还有由于社会已经进入现代化、信息化时代,每天都会有许许多多的信息,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会进入学生的大脑,对学生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就会被社会的负面所吸引,很多优秀的青年就是这样慢慢误入歧途的。因此,对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省是培养学生自我控制力的基础;告诉学生做人做事学会“三思而后行”,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是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关键;经常组织学生参与自主管理的活动是培养学生自我控制力的土壤和条件。如某高校从培养学生思想管理能力,学习管理能力,日常生活和活动管理能力三个方面入手,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全面开展寓教于乐的主题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中违纪的少了,要求进步的多了;旷课的少了,自主学习的多了;随手乱丢的少了,奉献助人的多了。笔者还认为,大学生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将使其自身受益一生,这也是这所高校就业率多年来名列前茅的秘诀之一。
自我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发展和教育以及通贯个体生命全程的一种现象,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基本条件之一,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全面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让我们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能力入手,有效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从而实现学生自己考察自己,自己思考自己,自己剖析自己,自己调节自己,自己战胜自己,自己超越自己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Holec,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2]Phil Benson,Peter Voller: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M].London: Longman,1997.
[3]陈 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单位:湖南女子学院)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自我意识;自我激励;自我控制
“在我们教育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有一条信念起着巨大的作用,这就是: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学生的自我教育时说过的一段话。笔者认为,在对大学生的教育中,尤其应该坚持这条信念。当下的学校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两种现象,一是教师只重视把自己的教育意识强加给学生,而忽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二是在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尚未形成时就完全放手,造成很多学生在面对选择时,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误入歧途。前者在中小学教育中存在较为普遍,后者在大学教育中存在较为普遍。笔者身为大学教师,对于大学生这一独特的文化群体的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有了一定的实践和思考,笔者认为: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主要由自我意识、自我激励、自我控制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并通过三要素的实现达到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修正,从而形成良好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
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依赖于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身存在的心理特点、品质、自我价值和自己应该成为(或可能成为)怎样的人的认识,自我意识是自我教育的基础,是大学生正确把握自身的前提。大学生对自身的正确认识非常重要,不仅要认识自己的缺点、错误,并给予正视和修正,还要认识自己的长处、优势,以便于取长补短、以优避劣;既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现在,做到心中有数,又要正确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努力实现自我超越。如我在课堂教学中会特别关注学生的特点,从而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在英语学习方面的智慧和天赋,为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困难与阻力输入正能量。为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正确的自我意识,是一种系统意识、比较意识和发展意识,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依靠全体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努力才能实现。如某高校在大一新生中开展的“自我特长展示”主题班会活动和“让梦想从这里起飞”演讲比赛,这不仅增加了学生彼此间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引导了学生对自我的正确认识,为形成高校良好的校风学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激励能力
自我激励是个体以某种刺激为诱因,调动自我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自己的行为动机。发展心理学认为,自我需要是促成自我激励的重要条件,自我激励又是促成自我教育的动力,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激励能力是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核心。因此,教师应激活并不断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需求, 以强化其内驱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及时肯定学生显性的优点,还要用科学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潜力。如在某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发现大四学生对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很感兴趣,教师就在教育管理学的授课中,开展了以《集权制与分权制教育体制的优劣》为题的全英语辩论赛和以《美国弱势群体教育计划对我国农民工子弟教育的启示》为题的全英语演讲比赛,效果超出了教师和学生的预料。在活动开始准备时,部分学生对自己用英语准备信心不足,为了解决这个信心不足的问题,教师和学生一起从三个方面分析: 一是学生是英语专业,准备的过程也是提高专业水平的过程(动机);二是学生通过三年多的英语专业学习,基础已经比较扎实(信心);三是学生有一周时间准备,还有互联网和教师做学生的后盾。共识达成后,畏难情绪一扫而光,学生开始了积极的准备,教学活动也取得了圆满成功。笔者认为:成功不在于活动本身,而在于对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提高,自我激励的达成。因此,教师也要特别注意用学生的成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尊是个人要求社会、集体和他人尊重自己的心理倾向,它与自我接受、自我肯定、自我赞许相联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个人的自尊心。”在学生自我认识和剖析的过程中,都会努力寻求自己的地位,在周围人的心目中确立自己的形象,以求得大家的好评。对这种正确的需要,教师要给予充分及时的肯定和帮助,使之产生更高层次的需求,如果受到太多过低的评价或失败因素的影响,就会引起学生过多关注自身的不足和缺陷,从而忽视了自我的优势,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自轻自贱,失去自我激励能力。如某高校经常开展的特长展示与学习汇报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这种长年不断而又丰富多彩的活动,会不断地激励着每一个学生。通过参与校园活动,学生变得更加开朗,也更自信了。
三、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是个体为达到预定的目的,对自己的行为和状态进行自觉控制和调节的过程。由于社会的急剧变化和发展, 自我教育过程中的大学生,往往出现这样一种偏差:学生从过去受教育的被动地位,转变为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时,出现了驾驭不了自己的新问题。如有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是非常优秀的,是以优异的成绩进入重点大学的,由于教育主体地位的改变,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没跟上,经不起大千世界的诱惑,有的沉迷于网络游戏,有的挥霍金钱,不上课,不参加学业考试,最后自然无法毕业。还有由于社会已经进入现代化、信息化时代,每天都会有许许多多的信息,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会进入学生的大脑,对学生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就会被社会的负面所吸引,很多优秀的青年就是这样慢慢误入歧途的。因此,对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省是培养学生自我控制力的基础;告诉学生做人做事学会“三思而后行”,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是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关键;经常组织学生参与自主管理的活动是培养学生自我控制力的土壤和条件。如某高校从培养学生思想管理能力,学习管理能力,日常生活和活动管理能力三个方面入手,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全面开展寓教于乐的主题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中违纪的少了,要求进步的多了;旷课的少了,自主学习的多了;随手乱丢的少了,奉献助人的多了。笔者还认为,大学生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将使其自身受益一生,这也是这所高校就业率多年来名列前茅的秘诀之一。
自我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发展和教育以及通贯个体生命全程的一种现象,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基本条件之一,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全面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让我们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能力入手,有效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从而实现学生自己考察自己,自己思考自己,自己剖析自己,自己调节自己,自己战胜自己,自己超越自己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Holec,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2]Phil Benson,Peter Voller: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M].London: Longman,1997.
[3]陈 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单位:湖南女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