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教学中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可以很好落实这一数学理念。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可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
1 创设课堂情境应遵循的原则
1.1 趣味性原则。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年龄特点,趣化教材,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情境,如数学迷宫、找朋友等,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1.2 现实性原则。小学生的思维具有较强地形象性,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生动形象的典型情境,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现实生活数学化,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
1.3 动态性原则。就是在教学中根据所教内容、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有的条件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演示、操作等使情境动态化。
1.4 开放性原则。就是创建的课堂情境促使学生思维呈现活化状态,学生思考的空间广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答案不唯一。
二、创设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课堂情境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在大原则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选取什么样的情境作为学习内容,如何呈现学习内容,是教师创设情境重点要考虑的两个问题。下面结合实例具体谈一谈。
2.1 创设恰当的生活情境
2.1.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根据现实性的原则和笔者的教学实践,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实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素材作为课堂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如果选取的情境学生不熟悉或不感兴趣,那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学生的知识水平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如:在进行“生活中的数——可爱的校园”教学时,我让学生观察他们熟悉的教室,要求他们说一说我们的教室有什么,有多少?学生通过观察,说出了教室里有6盏灯、2扇门等数学问题。这样的设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情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已身边,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2.1.2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根据开放性的原则,选取的生活情境容量要大,要让学生从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看出多个数学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2.2 构建恰当的情境呈现方式
2.2.1生活情境的呈现有多种形式。 A、直接利用现实生活情景。如:学校、教室。B、模拟现实生活场景。如:模拟登长城、模拟赛车游戏。C、借助实物演示。D、利用多媒体课件、录音故事、幻灯片、活动图、图片等教具(学具)展示生活情境。E、通过游戏活动。游戏是小学生认识世界的一种有效方式。让他们在生动活泼的游戏过程中学习数学,可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果。如:猜数、过河。F、讲童话故事。对童话故事的热爱是小学生的一种天性。通过讲童话故事,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G、通过操作活动。皮亚杰说:“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学生操作活动,是使学生身处情境之中,通过手、脑、口多种感官参与,去自主探索、主动发现的过程。它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2.2.2选取合适的呈现形式。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根据趣味性、动态性原则,选取恰当的呈现方式,使课堂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得到完美的统一。具体来说有几下二种选取方法:A、尽量选取动态方式呈现情境。如:游戏、演示、多媒体等。如:在教学有关“5减几的减法”时,我沒有利用图片形式,而是用实物葡萄演示“摘果子”这一生活情境,学生看着新鲜的葡萄,提出摘下2个还有几个?摘下3个还有几个?等减法问题并思考解决的办法,收到很好的效果。又如:在教学1—10加减法的过程中,借助手指进行猜数游戏,简单方便,可以同桌猜,也可以小组猜,师生猜。学生百猜不厌。这样将书本上静态的情境转变成学生动态的活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氛围中,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数学知识。B、多种方式综合运用。因受场地、条件的限制,有些生活情境不好表现出来,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来表现。如:把教材中的提供的素材编成小故事,把小动物进行拟人化的处理,配上多媒体课件、图片或声音,使学生身处童话动物世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可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构建层递式的情境系统
在教学活动中,实际上不只创建一个情境,而是教师利用声音、画面、实物场景等多种手段创设多种情境。这多种情境,应该是一个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阶梯式的情境系统。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理解《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融会贯通,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进行无缝链接,使创建的情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给学生一种整体的、身临其境的感觉。情境结构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种:
3.1镶嵌式。即大情境套小情境。如,曾听过这样一节课,在教学除法应用题时,教师用她美丽的新家作为大情境,家里面的鲜花和金鱼缸构成小情境,用来引出两个应用题。这样,使两道枯燥的应用题变成了计算生活中的鲜花和金鱼缸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3.2 人物(或拟人)式。即用一个或者两个人物贯穿始终,把几个情境串起来。如:也是在教学除法应用题时,另有一教师用海尔兄弟作为主要人物串连情境。首先利用海尔兄弟遇到分鱼的难题请同学们帮忙为由引出应用题“⑴15条金鱼平均放在3个鱼缸里,每个鱼缸放几条?⑵15条金鱼每个鱼缸放5条,要用几个鱼缸里?”进行教学。接着问:海尔兄弟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引出“24个同学做小旗,怎样平均分?”的题目组织学生学习。然后和海尔兄弟起唱歌。最后判断海尔兄弟做的题目对不对。这样通过帮助海尔兄弟解难题的情境串连几个题目,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挑战意识。(3)承接式。即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链接情境。如在教学“整理房间”时,教师先出示小叮当的房间活动图,学生模拟整理。然后,小叮当为了感谢大家,拿出许多动物玩具给大家玩,引出动物图,学生把会飞的动物涂上颜色。接着,小叮当还拿出许多水果蔬菜来招待大家,引出水果蔬菜图,学生在水果下面画√ ,蔬菜下面画○ 。这样按照事物的发展逻辑串联情境,学生学习的劲头很高,没有枯燥的感觉。
课堂情境的创建,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学习数学知识的窗口,学生通过这个窗口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发现数学王国的奥秘,从而帮助他们认识客观世界。
1 创设课堂情境应遵循的原则
1.1 趣味性原则。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年龄特点,趣化教材,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情境,如数学迷宫、找朋友等,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1.2 现实性原则。小学生的思维具有较强地形象性,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生动形象的典型情境,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现实生活数学化,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
1.3 动态性原则。就是在教学中根据所教内容、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有的条件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演示、操作等使情境动态化。
1.4 开放性原则。就是创建的课堂情境促使学生思维呈现活化状态,学生思考的空间广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答案不唯一。
二、创设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课堂情境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在大原则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选取什么样的情境作为学习内容,如何呈现学习内容,是教师创设情境重点要考虑的两个问题。下面结合实例具体谈一谈。
2.1 创设恰当的生活情境
2.1.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根据现实性的原则和笔者的教学实践,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实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素材作为课堂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如果选取的情境学生不熟悉或不感兴趣,那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学生的知识水平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如:在进行“生活中的数——可爱的校园”教学时,我让学生观察他们熟悉的教室,要求他们说一说我们的教室有什么,有多少?学生通过观察,说出了教室里有6盏灯、2扇门等数学问题。这样的设计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情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已身边,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2.1.2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根据开放性的原则,选取的生活情境容量要大,要让学生从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看出多个数学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2.2 构建恰当的情境呈现方式
2.2.1生活情境的呈现有多种形式。 A、直接利用现实生活情景。如:学校、教室。B、模拟现实生活场景。如:模拟登长城、模拟赛车游戏。C、借助实物演示。D、利用多媒体课件、录音故事、幻灯片、活动图、图片等教具(学具)展示生活情境。E、通过游戏活动。游戏是小学生认识世界的一种有效方式。让他们在生动活泼的游戏过程中学习数学,可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果。如:猜数、过河。F、讲童话故事。对童话故事的热爱是小学生的一种天性。通过讲童话故事,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G、通过操作活动。皮亚杰说:“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学生操作活动,是使学生身处情境之中,通过手、脑、口多种感官参与,去自主探索、主动发现的过程。它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2.2.2选取合适的呈现形式。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根据趣味性、动态性原则,选取恰当的呈现方式,使课堂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得到完美的统一。具体来说有几下二种选取方法:A、尽量选取动态方式呈现情境。如:游戏、演示、多媒体等。如:在教学有关“5减几的减法”时,我沒有利用图片形式,而是用实物葡萄演示“摘果子”这一生活情境,学生看着新鲜的葡萄,提出摘下2个还有几个?摘下3个还有几个?等减法问题并思考解决的办法,收到很好的效果。又如:在教学1—10加减法的过程中,借助手指进行猜数游戏,简单方便,可以同桌猜,也可以小组猜,师生猜。学生百猜不厌。这样将书本上静态的情境转变成学生动态的活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氛围中,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数学知识。B、多种方式综合运用。因受场地、条件的限制,有些生活情境不好表现出来,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来表现。如:把教材中的提供的素材编成小故事,把小动物进行拟人化的处理,配上多媒体课件、图片或声音,使学生身处童话动物世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可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构建层递式的情境系统
在教学活动中,实际上不只创建一个情境,而是教师利用声音、画面、实物场景等多种手段创设多种情境。这多种情境,应该是一个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阶梯式的情境系统。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理解《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融会贯通,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进行无缝链接,使创建的情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给学生一种整体的、身临其境的感觉。情境结构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种:
3.1镶嵌式。即大情境套小情境。如,曾听过这样一节课,在教学除法应用题时,教师用她美丽的新家作为大情境,家里面的鲜花和金鱼缸构成小情境,用来引出两个应用题。这样,使两道枯燥的应用题变成了计算生活中的鲜花和金鱼缸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3.2 人物(或拟人)式。即用一个或者两个人物贯穿始终,把几个情境串起来。如:也是在教学除法应用题时,另有一教师用海尔兄弟作为主要人物串连情境。首先利用海尔兄弟遇到分鱼的难题请同学们帮忙为由引出应用题“⑴15条金鱼平均放在3个鱼缸里,每个鱼缸放几条?⑵15条金鱼每个鱼缸放5条,要用几个鱼缸里?”进行教学。接着问:海尔兄弟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引出“24个同学做小旗,怎样平均分?”的题目组织学生学习。然后和海尔兄弟起唱歌。最后判断海尔兄弟做的题目对不对。这样通过帮助海尔兄弟解难题的情境串连几个题目,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挑战意识。(3)承接式。即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链接情境。如在教学“整理房间”时,教师先出示小叮当的房间活动图,学生模拟整理。然后,小叮当为了感谢大家,拿出许多动物玩具给大家玩,引出动物图,学生把会飞的动物涂上颜色。接着,小叮当还拿出许多水果蔬菜来招待大家,引出水果蔬菜图,学生在水果下面画√ ,蔬菜下面画○ 。这样按照事物的发展逻辑串联情境,学生学习的劲头很高,没有枯燥的感觉。
课堂情境的创建,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学习数学知识的窗口,学生通过这个窗口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发现数学王国的奥秘,从而帮助他们认识客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