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笔者暑期对四川省成都市郫县城郊型农村X村生产生活环境的调查发现,城郊型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形势依然严峻,存在着诸如 “三污”问题依然严重、绿化覆盖绿低、特定地方环境差等问题。笔者分析其原因为“五不够”,即规划力度不够、监督力度不够、宣传力度不够、治理力度不够以及村民素质不够,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城郊型农村 生产生活环境 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地处城市和广大农村之间的城郊农村,利用其优越的地理环境、便捷的交通、广阔的市场等条件率先获得了发展。仅在2007年,“被调查的30户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2966.5元,比2000年的1853.3元增加1113.2元,增长60.07%” 。然而,城郊农村环境保护并没有与经济发展同步,城郊农村的环境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因此,城郊农村的环境建设应当被受到重视。本文作者积极参与西南交通大学举办的201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城郊型农村X村调查生产生活环境的现状。这次调研收集到的相关案例和数据引发了作者对城郊型农村环境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的思考。
二、城郊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调查发现,城郊农村X村还存在三大环境问题,即 “三污”问题依然严重;绿化覆盖率低、生态功能退化;特定地方如市场,公共厕所等的环境问题突出。笔者认为城郊型农村存在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在于“五不够”,即规划力度不够、监督力度不够、宣传力度不够、治理力度不够以及村民素质不够。
三、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规划力度不够
环境规划是“人们为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而对自身的开发活动和对环境的影响所做的合理安排。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 环境规划是人们进行环境建设、环境治理、环境保护的蓝图和方向。如果没有或者缺少环境规划不仅会使人们的环保事业陷入“迷惘”的境地,而且最终会影响经济发展这个“大局”。然而,据笔者的统计的数据结果显示,超过45%的村民认为镇上或村上只有少量的环境规划,超过30%的村民甚至认为镇上或村上没有环境规划。环境建设规划力度不够的现状严重影响了该村环保设施的布局、环境污染治理等各项活动的开展。
(二)监督力度不够
所谓环境监督是指在良好环境的构建过程中进行监视、督促和管理,从而达到预期的环保目标的行为。在村民的高素质形成之前,无论是对保洁员、环保巡逻员日常工作的监督,还是对普通村民环保行为的监督,其意义都是十分巨大的。强有力的环境监督是人们自觉养成环保行为的重要途径和必经阶段。在X村,尽管环保巡逻员能够对保洁员起到监督作用,镇上环境检查组也能够对环保巡逻员、保洁员同时形成监督,但笔者认为这些监督力度是不够的,因为这些监督机制无法对普通村民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而且也无法真正避免环保巡逻员与清洁工的偷懒行为。
(三)宣传力度不够
有效的宣传途径、优质的宣传内容是村民获得充足的环保知识、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践行保护环境的相关要求的前提和保障。尤其是在X村村民刚刚由农民转化为非农,其环保素质还不够高的情况下,宣传力度的强弱与该村环境状况的好坏存在很大的正相关关系。然而,据笔者从与村民的访谈中了解到,X村村委向村民宣传环保知识的频率很低,半年仅1—2次,而且他们通常只是通过发宣传单这种单一的方式对村民进行宣传,其收效甚微。而附近的高校几乎从未来该村开展环保知识的宣传活动。这两种宣传力量的“缺位”或者不足,造成了该村环保知识宣传力度的不够,进而影响了该村生产生活环境的面貌。
(四)治理力度不够
尽管有“环境污染,重在预防”之说,但那是针对潜在的环境问题说的,而对于已有的环境问题,无论其是严重的还是轻微的,都应该以治理为主,而且治理的力度一定要大,绝不是隔空挠痒。笔者认为大力度的环境治理是指对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一并治理,对表面环境和隐藏环境一并治理以及对一般环境与特定环境一并治理。如果只是对某一污染物、某一区域的环境进行治理,其它未被治理的污染、未被治理的区域可能会影响已被治理的污染和区域,如此“连锁反应”,人们很难将环境治理好。据笔者了解,X村目前的环境治理主要集中在固体垃圾的处理上、主要街道治理上,属于“小力度治理”,因此,该村的环境问题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五) 村民素质不够
“环境保护,大则关系国计民生;小则关系每一个公民的生存状况,因此环境保护不是某一个人的事,环境保护需要提高公民素质。” 在国家加快发展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X村抓住了机遇,经济得以快速发展,村民的收入普遍提高。到目前为止,该村村民的户籍已经全部由“农民”转为了“非农”。虽然村民的生活水平已大大提高,但自身的环保素质却没有与经济的发展同步,再加上村委和附近的高校很少组织专人向村民面对面地宣传环保知识的原因,该村村民目前的环保素质普遍较低。村民低环保素质的现状严重影响了该村生产生活环境建设。
四、进一步改善该村生产生活环境的对策
(一)制定实在、科学、全面、长远的环境建设规划
村级环境规划意义重大,它可以“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之中,从而指导各项环境保护活动的进行,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进而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所谓“实在”是指制定环境规划要一切从本村实际出发,将村情纳入到各项环境规划之中,而不是只凭主观臆断而制定出“可望而不可即”的规划;所谓“科学”是指环境规划的制定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的科学发展观,遵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彻底摒弃在制定规划过程中的愚昧思想;所谓“全面”是指环境规划要综合考虑到各方面的情况,即它应具备“涉及的领域广泛、影响因素众多、对策措施综合、部门协调复杂” 的特征;所谓“长远”是指环境规划的预见性要足够远,执行性不但有力而且要足够长。
(二) 建立全民参与、考评公正、奖惩分明的环境监督机制
环境监督能否真正起到作用,关键在于是否有一套合法合理、高效有力的环境监督机制。笔者认为,要想使该村的环境监督工作落到实处并切实对改善该村生产生活环境起到作用,就必须建立全民参与、考评公正、奖惩分明的环境监督机制。所谓“全民参与”就是要在村委书记的带领下,将全村村民调动起来参与到环境保护监督之中。由于村民自家屋内、院落附近的环境跟村民的利益联系紧密,村委很容易通过宣传的方法就可以将村民的监督行动调动起来。对于那些和村民利益联系不是很紧密的地方,如河边、市场等,想通过宣传的方法调动村民的监督行为是比较困难的,这就必须引入公正、分明的考评机制与奖惩机制。村委应鼓励村民及时举报危害环境的行为并认真对举报者、被举报者以及所举报的行为进行考评、登记,村委每月或者每周评比一次,对举报超过一定次数且举报真实的举报者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于达到一定次数的被举报者给予一定的惩罚。如此,环境监督就与每一位村民息息相关了 ,也就调动了大家参与环境监督的积极性,而且这种监督机制还可以对保洁员、环保巡逻员的工作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
(三)建立村委宣传和高校宣传相结合的环境宣传制度
“建设生态文明,使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十七大报告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内容,同时也提出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的新要求。无论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还是生态文明观念的树立,都需要有效的宣传机制。笔者认为,村委宣传与高校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在城郊农村的环境宣传中比较适合。村委对该村的环境现状最清楚,知道本村最需要哪方面的环境知识宣传并且自身也有一定的财力;而高校学生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知识技能。村委可以向高校学生提出进行哪方面环保知识宣传的要求,高校学生利用自身的人力和知识深入该村开展环保知识宣传活动,再由村委给学生适度的补贴。“村委+高校学生”的宣传方式能够弥补村委单方面宣传的不足,从而在环境知识宣传方面起到更好的作用。
(四) 建立多措并举、多面并治的环境综合治理体制
正如马克思唯物主义所倡导的世间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一样,城郊农村不同的环境问题之间、不同区域的环境问题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臭气熏天的湖水在气温升高后可能会影响到几里以外的空气;同样,一个区域的生活垃圾通过“风搬水运”后可能会给几个区域的环境带来污染。因此,传统的那种只采取一两种措施,只同时治理一个区域、一种污染的体制在今日复杂的城郊农村环境问题面前已经显得“捉襟见肘”,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多措并举、多面并治的环境综合治理体制。“多措并举”就是要将经济措施、法律措施、政令措施、科技措施、激励措施、预防措施等,视情况综合运用于城郊农村环境治理之中。“多面并治”是指采取措施对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不同区域的环境问题同步治理。只有建立综合治理体制才能从根本上治理好城郊农村环境。
(作者: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政治学与行政学)
注释:
颜德彬.城郊农民收入结构新变化.中国农经信息网http://www.caein.com/index.asp?xAction=xReadNews&NewsID=43761,2009年4月
郭梅,许振成,彭晓春,周丽旋,王俊能.基于主体功能区的环境规划战略研究.改革与战略.2010年第3期
杨琼.环境保护需要提高公民素质.昭阳信息网http://www.zynews.com.cn/shishiyaowen/ShowArticle.asp?ArticleID=10216 ,2007年6月
过孝民,毛文永主编.环境规划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11.
中共中央宣传部.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8年10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
傅国伟.当代环境规划的定义、作用与特征分析.中国环境科学.1999年第19卷第1期.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
关键词: 城郊型农村 生产生活环境 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地处城市和广大农村之间的城郊农村,利用其优越的地理环境、便捷的交通、广阔的市场等条件率先获得了发展。仅在2007年,“被调查的30户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2966.5元,比2000年的1853.3元增加1113.2元,增长60.07%” 。然而,城郊农村环境保护并没有与经济发展同步,城郊农村的环境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因此,城郊农村的环境建设应当被受到重视。本文作者积极参与西南交通大学举办的201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城郊型农村X村调查生产生活环境的现状。这次调研收集到的相关案例和数据引发了作者对城郊型农村环境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的思考。
二、城郊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调查发现,城郊农村X村还存在三大环境问题,即 “三污”问题依然严重;绿化覆盖率低、生态功能退化;特定地方如市场,公共厕所等的环境问题突出。笔者认为城郊型农村存在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在于“五不够”,即规划力度不够、监督力度不够、宣传力度不够、治理力度不够以及村民素质不够。
三、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规划力度不够
环境规划是“人们为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而对自身的开发活动和对环境的影响所做的合理安排。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 环境规划是人们进行环境建设、环境治理、环境保护的蓝图和方向。如果没有或者缺少环境规划不仅会使人们的环保事业陷入“迷惘”的境地,而且最终会影响经济发展这个“大局”。然而,据笔者的统计的数据结果显示,超过45%的村民认为镇上或村上只有少量的环境规划,超过30%的村民甚至认为镇上或村上没有环境规划。环境建设规划力度不够的现状严重影响了该村环保设施的布局、环境污染治理等各项活动的开展。
(二)监督力度不够
所谓环境监督是指在良好环境的构建过程中进行监视、督促和管理,从而达到预期的环保目标的行为。在村民的高素质形成之前,无论是对保洁员、环保巡逻员日常工作的监督,还是对普通村民环保行为的监督,其意义都是十分巨大的。强有力的环境监督是人们自觉养成环保行为的重要途径和必经阶段。在X村,尽管环保巡逻员能够对保洁员起到监督作用,镇上环境检查组也能够对环保巡逻员、保洁员同时形成监督,但笔者认为这些监督力度是不够的,因为这些监督机制无法对普通村民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而且也无法真正避免环保巡逻员与清洁工的偷懒行为。
(三)宣传力度不够
有效的宣传途径、优质的宣传内容是村民获得充足的环保知识、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践行保护环境的相关要求的前提和保障。尤其是在X村村民刚刚由农民转化为非农,其环保素质还不够高的情况下,宣传力度的强弱与该村环境状况的好坏存在很大的正相关关系。然而,据笔者从与村民的访谈中了解到,X村村委向村民宣传环保知识的频率很低,半年仅1—2次,而且他们通常只是通过发宣传单这种单一的方式对村民进行宣传,其收效甚微。而附近的高校几乎从未来该村开展环保知识的宣传活动。这两种宣传力量的“缺位”或者不足,造成了该村环保知识宣传力度的不够,进而影响了该村生产生活环境的面貌。
(四)治理力度不够
尽管有“环境污染,重在预防”之说,但那是针对潜在的环境问题说的,而对于已有的环境问题,无论其是严重的还是轻微的,都应该以治理为主,而且治理的力度一定要大,绝不是隔空挠痒。笔者认为大力度的环境治理是指对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一并治理,对表面环境和隐藏环境一并治理以及对一般环境与特定环境一并治理。如果只是对某一污染物、某一区域的环境进行治理,其它未被治理的污染、未被治理的区域可能会影响已被治理的污染和区域,如此“连锁反应”,人们很难将环境治理好。据笔者了解,X村目前的环境治理主要集中在固体垃圾的处理上、主要街道治理上,属于“小力度治理”,因此,该村的环境问题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五) 村民素质不够
“环境保护,大则关系国计民生;小则关系每一个公民的生存状况,因此环境保护不是某一个人的事,环境保护需要提高公民素质。” 在国家加快发展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X村抓住了机遇,经济得以快速发展,村民的收入普遍提高。到目前为止,该村村民的户籍已经全部由“农民”转为了“非农”。虽然村民的生活水平已大大提高,但自身的环保素质却没有与经济的发展同步,再加上村委和附近的高校很少组织专人向村民面对面地宣传环保知识的原因,该村村民目前的环保素质普遍较低。村民低环保素质的现状严重影响了该村生产生活环境建设。
四、进一步改善该村生产生活环境的对策
(一)制定实在、科学、全面、长远的环境建设规划
村级环境规划意义重大,它可以“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之中,从而指导各项环境保护活动的进行,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进而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所谓“实在”是指制定环境规划要一切从本村实际出发,将村情纳入到各项环境规划之中,而不是只凭主观臆断而制定出“可望而不可即”的规划;所谓“科学”是指环境规划的制定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的科学发展观,遵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彻底摒弃在制定规划过程中的愚昧思想;所谓“全面”是指环境规划要综合考虑到各方面的情况,即它应具备“涉及的领域广泛、影响因素众多、对策措施综合、部门协调复杂” 的特征;所谓“长远”是指环境规划的预见性要足够远,执行性不但有力而且要足够长。
(二) 建立全民参与、考评公正、奖惩分明的环境监督机制
环境监督能否真正起到作用,关键在于是否有一套合法合理、高效有力的环境监督机制。笔者认为,要想使该村的环境监督工作落到实处并切实对改善该村生产生活环境起到作用,就必须建立全民参与、考评公正、奖惩分明的环境监督机制。所谓“全民参与”就是要在村委书记的带领下,将全村村民调动起来参与到环境保护监督之中。由于村民自家屋内、院落附近的环境跟村民的利益联系紧密,村委很容易通过宣传的方法就可以将村民的监督行动调动起来。对于那些和村民利益联系不是很紧密的地方,如河边、市场等,想通过宣传的方法调动村民的监督行为是比较困难的,这就必须引入公正、分明的考评机制与奖惩机制。村委应鼓励村民及时举报危害环境的行为并认真对举报者、被举报者以及所举报的行为进行考评、登记,村委每月或者每周评比一次,对举报超过一定次数且举报真实的举报者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于达到一定次数的被举报者给予一定的惩罚。如此,环境监督就与每一位村民息息相关了 ,也就调动了大家参与环境监督的积极性,而且这种监督机制还可以对保洁员、环保巡逻员的工作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
(三)建立村委宣传和高校宣传相结合的环境宣传制度
“建设生态文明,使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十七大报告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内容,同时也提出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的新要求。无论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还是生态文明观念的树立,都需要有效的宣传机制。笔者认为,村委宣传与高校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在城郊农村的环境宣传中比较适合。村委对该村的环境现状最清楚,知道本村最需要哪方面的环境知识宣传并且自身也有一定的财力;而高校学生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知识技能。村委可以向高校学生提出进行哪方面环保知识宣传的要求,高校学生利用自身的人力和知识深入该村开展环保知识宣传活动,再由村委给学生适度的补贴。“村委+高校学生”的宣传方式能够弥补村委单方面宣传的不足,从而在环境知识宣传方面起到更好的作用。
(四) 建立多措并举、多面并治的环境综合治理体制
正如马克思唯物主义所倡导的世间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一样,城郊农村不同的环境问题之间、不同区域的环境问题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臭气熏天的湖水在气温升高后可能会影响到几里以外的空气;同样,一个区域的生活垃圾通过“风搬水运”后可能会给几个区域的环境带来污染。因此,传统的那种只采取一两种措施,只同时治理一个区域、一种污染的体制在今日复杂的城郊农村环境问题面前已经显得“捉襟见肘”,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多措并举、多面并治的环境综合治理体制。“多措并举”就是要将经济措施、法律措施、政令措施、科技措施、激励措施、预防措施等,视情况综合运用于城郊农村环境治理之中。“多面并治”是指采取措施对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不同区域的环境问题同步治理。只有建立综合治理体制才能从根本上治理好城郊农村环境。
(作者: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政治学与行政学)
注释:
颜德彬.城郊农民收入结构新变化.中国农经信息网http://www.caein.com/index.asp?xAction=xReadNews&NewsID=43761,2009年4月
郭梅,许振成,彭晓春,周丽旋,王俊能.基于主体功能区的环境规划战略研究.改革与战略.2010年第3期
杨琼.环境保护需要提高公民素质.昭阳信息网http://www.zynews.com.cn/shishiyaowen/ShowArticle.asp?ArticleID=10216 ,2007年6月
过孝民,毛文永主编.环境规划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11.
中共中央宣传部.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8年10月.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
傅国伟.当代环境规划的定义、作用与特征分析.中国环境科学.1999年第19卷第1期.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