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品赏作者笔下景物的清雅朴素之美,并进而了解作者对山水钟情的性灵。
2、指导學生探索生活的意义及认识生命的价值。
3、深度探究文章,从审美视角看文章的思想价值。
教学重难点:
依托于文言语言的学习,并进而品赏作者笔下景物的清雅朴素之美,体会作者对生命的认识是教学的重点;深入理解作者在感情的起伏变化中寄托的的生命感悟,并从美学角度进行鉴赏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赏读法、探究法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一课时
开课地点:录播室
开课班级:高一3班
开课时间:2019年12月12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魏晋人物晚唐诗,这是中国文化史上最美的两个时段。后世历代高人逸士都成了魏晋名士的粉丝。《世说新语》任诞篇,王孝伯曰: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真名士自风流。这一节课我们要进一步来认识一位魏晋真名士--王羲之,体会他的痛并美丽着。
二、学生齐读课文,思考散文的情感变化
三、提问学生,温故以入新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看水中卷石,看潭中游鱼,人鱼相乐······久之,觉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这篇游记散文的行文线索:乐—悲
2、《赤壁赋》于是饮酒乐甚—苏子愀然--客喜而笑
四、检查作业(课前布置)
文中思想情感发展变化的线索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明确:
学生活动:回顾课文,边读边想边画重要句子。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信可乐也
一俯一仰:宇宙天地如此大美,诸事圆满
2、俯仰一世,老之将至,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一俯一仰:个体生命转瞬即逝,世事变迁,由盛而衰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之视昔······悲夫
一俯一仰:古今对死生的态度若合一契
教师总结:情感变化为:乐——痛——悲,而这种情感的转化主要围绕着一个核心词---死生
五、学生活动谈谈你对生死的看法
假如你也是一名士,身处魏晋这一乱世之中,你会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活着?
(一)珍惜生活:嵇康,隐居闹市打铁,实质无可奈何的选择。
最后仍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拖上刑场: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轻时傲世,无益于今,有败于俗。
(二)虽然生无可恋,但也不是非死不可,有人蝇营狗苟,如槁木死灰;有人放浪形骸,耗尽生命的精力在折腾自己,最后油尽灯枯。
(三)无所作为,虚度光阴,纸醉金迷,及时行乐
者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樽酒。--五代王衍
孔子:未知死焉知生孔子:疾没世而名不称
司马迁:所以隐忍苟活······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曾说过: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六、深度探究文章内容,从审美视角看文章的思想价值。
我在看苏东坡的时候看到这样一句话,苏子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兰亭集序》中内容,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甞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想一想,讲一讲。看看是否如王羲之所说的: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反常:与众不同合道:合乎常理,道理
看辅助材料王羲之的反常之处:1、自小不善言辞,“幼讷于言,人未之奇”,人们都不看好他。这在以清谈为风尚的东晋,作为一个高富帅,想要进入社会主流朋友圈,恐怕是拿不到门票的。
2、《晋书-王羲之传》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13岁参加周顗府中宴会,达官显贵们在周顗面前卖力表演,王羲之只在角落里默默吃着美食。看惯了世人的虚情假意,王羲之的表现就像一股高山流水间的泥石流,周顗让人捧上了当时最奢华的一道菜,牛心炙。
3、东床快婿
唐伯虎: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
相关知识链接:
1、言语第二之七十、清言致患
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费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谢答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
译文:王右军(王羲之)和谢太傅(谢安)一起登冶城,谢安悠然遐想,有超脱世俗的志向。王羲之对谢安说:“夏禹勤于政事,手脚都长了茧子;周文王忙到很晚才吃饭,觉得时间都不够使。现在国家处于危难之中,人人应该为国效力;而清谈废弛政务,虚文妨碍正事,恐怕不是现在所应该提倡的。”谢安回答道:“秦始皇任用商鞅施行法制,也不过历经两代就亡了,难道是清谈造成的祸患吗?”
(一)从行为看
时人: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所谓名士的清谈,服药,饮酒
王羲之:一觞一咏,游目骋怀,畅叙幽情,极视听之娱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山水之大美抚慰了这一位大文豪,让他去对抗消极。由道入儒家的积极思想:天下有道则见,天下无道则隐。会稽十年,王羲之可证的书法作品有23帖。
(二)从思想看
时人:一死生,齐彭殇生就是死,死就是生,生死是一样的
王羲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三)从情感
时人:及时行乐物欲的,外在的,感官的,世俗的
王羲之:乐-痛-悲精神的,内在的,心灵的,物外的
七、课外延伸,进一步体会王羲之的奇趣之美
1、王羲之《兰亭诗》由道入儒
代谢鳞次,忽然以周。欣此暮春,和气载柔。
咏彼舞雩,异世同流。乃携齐契,散怀一丘。
2、司徒谢安四言诗:
伊昔先子,有怀春游。契此言执,寄傲林丘。
森森连岭,茫茫原畴。迥霄垂雾,凝泉散流。
八、归纳总结
教师总结:披头士乐队的主唱,约翰·列侬小时候老师问他们,长大后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回答:做一个幸福的人。老师说你理解错了我的问题。列侬说,你理解错了我的答案。圣人总是孤独的,寂寞的,似乎在自己的时代无人所说,但圣人又是伟大的,他能够关照宇宙,盛衰,古今,成为一个思想上的达观者。
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说:“观测了中国文学和哲学之后,我得到了一个结论:中国文化的最高理想人物是一个对人生有一种鉴于明慧悟性上的达观者。这种达观产生了宽宏的怀抱,能使人带着温和的心境度过一生,丢开功名利禄,乐天安命的生活。这种达观也产生了自由意识,放荡不羁的爱好,傲骨和漠然的态度。一个人有了这种自由意识和淡泊的态度,才能深切热烈地享受快乐的人生。”而这种理想人物正是从魏晋时开始出现的,在王羲之这里追求、实践着这种人生态度。
九、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2、同步练习册
1、品赏作者笔下景物的清雅朴素之美,并进而了解作者对山水钟情的性灵。
2、指导學生探索生活的意义及认识生命的价值。
3、深度探究文章,从审美视角看文章的思想价值。
教学重难点:
依托于文言语言的学习,并进而品赏作者笔下景物的清雅朴素之美,体会作者对生命的认识是教学的重点;深入理解作者在感情的起伏变化中寄托的的生命感悟,并从美学角度进行鉴赏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赏读法、探究法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一课时
开课地点:录播室
开课班级:高一3班
开课时间:2019年12月12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魏晋人物晚唐诗,这是中国文化史上最美的两个时段。后世历代高人逸士都成了魏晋名士的粉丝。《世说新语》任诞篇,王孝伯曰: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真名士自风流。这一节课我们要进一步来认识一位魏晋真名士--王羲之,体会他的痛并美丽着。
二、学生齐读课文,思考散文的情感变化
三、提问学生,温故以入新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看水中卷石,看潭中游鱼,人鱼相乐······久之,觉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这篇游记散文的行文线索:乐—悲
2、《赤壁赋》于是饮酒乐甚—苏子愀然--客喜而笑
四、检查作业(课前布置)
文中思想情感发展变化的线索是怎样的?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明确:
学生活动:回顾课文,边读边想边画重要句子。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信可乐也
一俯一仰:宇宙天地如此大美,诸事圆满
2、俯仰一世,老之将至,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一俯一仰:个体生命转瞬即逝,世事变迁,由盛而衰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之视昔······悲夫
一俯一仰:古今对死生的态度若合一契
教师总结:情感变化为:乐——痛——悲,而这种情感的转化主要围绕着一个核心词---死生
五、学生活动谈谈你对生死的看法
假如你也是一名士,身处魏晋这一乱世之中,你会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活着?
(一)珍惜生活:嵇康,隐居闹市打铁,实质无可奈何的选择。
最后仍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拖上刑场: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轻时傲世,无益于今,有败于俗。
(二)虽然生无可恋,但也不是非死不可,有人蝇营狗苟,如槁木死灰;有人放浪形骸,耗尽生命的精力在折腾自己,最后油尽灯枯。
(三)无所作为,虚度光阴,纸醉金迷,及时行乐
者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樽酒。--五代王衍
孔子:未知死焉知生孔子:疾没世而名不称
司马迁:所以隐忍苟活······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曾说过: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六、深度探究文章内容,从审美视角看文章的思想价值。
我在看苏东坡的时候看到这样一句话,苏子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兰亭集序》中内容,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甞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想一想,讲一讲。看看是否如王羲之所说的: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反常:与众不同合道:合乎常理,道理
看辅助材料王羲之的反常之处:1、自小不善言辞,“幼讷于言,人未之奇”,人们都不看好他。这在以清谈为风尚的东晋,作为一个高富帅,想要进入社会主流朋友圈,恐怕是拿不到门票的。
2、《晋书-王羲之传》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13岁参加周顗府中宴会,达官显贵们在周顗面前卖力表演,王羲之只在角落里默默吃着美食。看惯了世人的虚情假意,王羲之的表现就像一股高山流水间的泥石流,周顗让人捧上了当时最奢华的一道菜,牛心炙。
3、东床快婿
唐伯虎: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
相关知识链接:
1、言语第二之七十、清言致患
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费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谢答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
译文:王右军(王羲之)和谢太傅(谢安)一起登冶城,谢安悠然遐想,有超脱世俗的志向。王羲之对谢安说:“夏禹勤于政事,手脚都长了茧子;周文王忙到很晚才吃饭,觉得时间都不够使。现在国家处于危难之中,人人应该为国效力;而清谈废弛政务,虚文妨碍正事,恐怕不是现在所应该提倡的。”谢安回答道:“秦始皇任用商鞅施行法制,也不过历经两代就亡了,难道是清谈造成的祸患吗?”
(一)从行为看
时人: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所谓名士的清谈,服药,饮酒
王羲之:一觞一咏,游目骋怀,畅叙幽情,极视听之娱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山水之大美抚慰了这一位大文豪,让他去对抗消极。由道入儒家的积极思想:天下有道则见,天下无道则隐。会稽十年,王羲之可证的书法作品有23帖。
(二)从思想看
时人:一死生,齐彭殇生就是死,死就是生,生死是一样的
王羲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三)从情感
时人:及时行乐物欲的,外在的,感官的,世俗的
王羲之:乐-痛-悲精神的,内在的,心灵的,物外的
七、课外延伸,进一步体会王羲之的奇趣之美
1、王羲之《兰亭诗》由道入儒
代谢鳞次,忽然以周。欣此暮春,和气载柔。
咏彼舞雩,异世同流。乃携齐契,散怀一丘。
2、司徒谢安四言诗:
伊昔先子,有怀春游。契此言执,寄傲林丘。
森森连岭,茫茫原畴。迥霄垂雾,凝泉散流。
八、归纳总结
教师总结:披头士乐队的主唱,约翰·列侬小时候老师问他们,长大后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回答:做一个幸福的人。老师说你理解错了我的问题。列侬说,你理解错了我的答案。圣人总是孤独的,寂寞的,似乎在自己的时代无人所说,但圣人又是伟大的,他能够关照宇宙,盛衰,古今,成为一个思想上的达观者。
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说:“观测了中国文学和哲学之后,我得到了一个结论:中国文化的最高理想人物是一个对人生有一种鉴于明慧悟性上的达观者。这种达观产生了宽宏的怀抱,能使人带着温和的心境度过一生,丢开功名利禄,乐天安命的生活。这种达观也产生了自由意识,放荡不羁的爱好,傲骨和漠然的态度。一个人有了这种自由意识和淡泊的态度,才能深切热烈地享受快乐的人生。”而这种理想人物正是从魏晋时开始出现的,在王羲之这里追求、实践着这种人生态度。
九、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2、同步练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