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她的儿子因先天脑发育不全被学校拒收,无奈之下,她自己接手爱心特教中心,一人撑起11名特殊儿童的“家”。她十年如一日悉心呵护着每一个孩子,赢得了家长的好评和社会的普遍赞誉。她就是长治市壶关县龙泉镇小北庄村的普通劳动者杨东杰。
家庭遭遇不幸
1992年,23岁的杨东杰嫁到了小北庄村。婆婆早逝,年近七旬的公公,在外打工的妹妹和刚上初中的弟弟,一下子都成了杨东杰不得不特别关爱的亲人。她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帮丈夫买了辆农用三轮车赚钱养家,又把婚前父母给自己买的自行车送给丈夫的弟弟,方便他上学。
日子虽然穷,却很温馨。但小儿子的出生却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1997年小儿子出生后,一连好几个月昏昏沉沉、似睡非睡。杨东杰和丈夫的心都要碎了。他们抱着孩子四处寻医问药,效果却并不明显。一年后,小儿子被确诊为先天性脑发育不全,亲戚朋友都劝杨东杰夫妇放弃治疗,抱养一个女儿,但是杨东杰夫妇拒绝了。
为了给儿子治病,杨东杰在壶关县城租了间房子。她抱着小儿子,拽着大儿子,乘公交车一周一次往返于壶关与长治之间,多年如一日,坚持着几乎看不到希望的治疗。
在杨东杰夫妇的坚持和努力下,他们的小儿子在7周岁时基本上可以独立行走,并且认识了很多汉字。由于存在智力障碍,学校拒绝接收孩子上学。无奈之下,杨东杰领着孩子找到北河村助才特教中心。这是一所由3名大学生创办的特教学校,专门为一些残疾儿童、孤儿、贫困孩子提供教育服务。特教中心的孩子们,有的拄着双拐,有的拄着单拐,有的患有严重颅脑疾病,最小的一个只有6岁,因为身体原因只能坐婴儿车。这些跟自己小儿子一样的孩子们,深深地触动了杨东杰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因此,杨东杰加入了这个团队,经常给特教中心送自家地里种的菜,给孩子们买纸笔和生活用品,她成了特教中心的一名热心阿姨。
一人撑起11名特殊儿童的家
2009年,三名大学生相继离开他們辛勤创办的特教学校,杨东杰不忍心看到这个学校就这样散了,于是独自一人扛起了特教中心的重担,并将学校搬迁至小北庄村一所闲置的小学院内,改名为壶关县光照特教中心。
杨东杰根据孩子们的具体情况设立了自理班和自立班。自理班的孩子有智力障碍,但肢体健全,生活能自理,能认识简单的汉字和数字。自立班则是智力健全,但肢体残疾的孩子,需上文化课和进行康复训练。现在,学校长期住校的有11名孩子,杨东杰对待他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每个孩子在身体、心理和学习行为上都有所改善。
军今年12岁,是龙泉镇大山南村人,下肢残疾,有人把皮球递过来,他就会高兴地投出去。刚来时,他的双腿几乎不能移动,现在已经能自己慢慢走路了。为了锻炼他的双腿,杨东杰前后给他筹了四辆学步车和一副拐杖,现在已经用坏了三辆学步车。
杨东杰的小儿子身高一米八,今年22岁。多年来,她坚持给孩子做康复锻炼,使原来连站立都做不到的儿子生活基本能自理了,还能认几千个汉字,喜欢听音乐,还可以唱歌。
女孩梦露,来自壶关县城,13岁,聋哑,智力障碍,大小便不能自理。她喜欢倒挂在单杠上,双手放开,有时可以坚持半个小时。孩子们恶作剧,把门扣搭上,小梦露就硬要从门缝里往外挤。杨东杰说:“她最可怜,病情严重,最需要照顾。”小梦露喜欢让阿姨们抱,杨东杰便常常抱着她不放手。
媛,13岁,癫痫,脾气暴躁。刚来学校时,用手抓人、咬人,不喜欢数学课,但很讲卫生。她离不开杨东杰,常常跟在她的屁股后面,拿着“杨妈妈”的手机玩。
爱心义举感动家长,引发关注
来特教中心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贫困户,缺陷比较严重,在家里需要专门有人照顾,影响到家庭生计,无奈之下,家人才送到特教中心。多年来,杨东杰坚持利用假期到学生家里走访。因家里有个同样的孩子,她感同身受,因此,对于一些特困家庭她总是免收费用。
尽管学校人不多,但开支不小,取暖、做饭用的都是天然气,成本很高,学校收取一些基本费用,但年年入不敷出,目前杨东杰已贴进好几万元,而自己在村里甚至连个家都没有。
杨东杰的付出,感动了家长,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关注。这些年来,她多次受到长治市妇联、长治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表彰,也得到了社会爱心人士和组织的关心和捐助。“大家的关心和关怀,给予了孩子们温暖,更给予了我信心和力量。”杨东杰说。
“我们不求别的,只求学校能看着孩子,家里就能解放出一个劳动力,减轻家庭负担。这几年杨老师帮了大忙,我们特别感谢她!”一位孩子家长感激地说道。
“目前,在我这调养教育差不多的孩子也走出去不少,他们刚来时都很费事,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训练,孩子们在身体、心理和行为上都有了较大改善。有的家长觉得孩子有长进,生活几乎能自理了,就把他们转到其他地方的特教学校了,说是那里条件好,还省钱。离别时我的心里总不是滋味,但只要孩子能开心成长我就高兴。”杨东杰说。
杨东杰十年如一日,对这些特殊孩子视如己出。从早晨睁开眼开始,她就像陀螺一样不停地转。每到深夜,还要到孩子们的宿舍里检查,看看他们有没有蹬了被子。
回忆这些年的经历,杨东杰说,她最感谢的是丈夫对自己的支持和帮助,还有这些孩子对自己的信任和依赖。“特教中心是一个特殊的大家庭,我有责任把它办好!”
(作者单位:壶关县教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