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订单式人才培养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应用广泛,已经形成了独特优势,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形式之一,也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但是,在高职医药营销专业实践“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发现了诸多问题,有待解决。笔者针对所在院校开展的“唐星班”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情况进行了总结和探索,提出了完善建议,以期望对高职医药营销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医药营销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5-0262-02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对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医药行业迅速发展起来。医药生产企业数量在不断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医药市场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这种局面下,医药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掌握核心技术外,还要看企业营销队伍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因此,营销成为医药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对医药营销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如何培养符合企业市场竞争需要的医药营销人才,如何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等问题成为高职医药营销专业建设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职医药营销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施情况
综上所述,“订单式”人才培养是高职医药营销专业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实现职业教育和市场真实对接的一种有效措施。鉴于此,笔者所在学院医药营销专业于2013年9月与上海唐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2012级医药营销专业开展“唐星班”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1.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医药营销专业“唐星班”订单式人才培养遵循“校企合作,人才共育”的总体原则,采取了企业介入教学环节,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医药营销从业人员所必需的实践技能和相关的基础知识,能适应并胜任医药销售公司、零售药店企业的医药营销及相关工作岗位的高素质高技能型应用人才。
2.招生方式。“唐星班”主要是大学二年级的医药营销专业的在校学生,由企业与学校合作招生,初次计划招生30人,实际招生26人。在学生大二第一学期开学初期,企业与学校开展招生宣传工作。企业开宣讲会,并公布招生简章,接受学生预报名,校企共同对报名考生进行面试。录取活动结束后,由学校、企业、学生签订三方订单班培养协议,明确各自责任和权益。
3.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唐星班”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是在原有医药营销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之上,额外增加的由企业主导的部分课程。具体课程包括:公司介绍、办公室行政管理、赢在职场、职业生涯规划、职场人士基本素质、职场人士基本技能、药品营销、医药客户管理、基础病药理知识概述和成功度过试用期等。在校期间所安排的培训课程不影响学校教学计划,主要帮助学生了解公司企业文化和职场动态,掌握岗位所需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方法。培训课程主要由上海唐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派出专业人士进行讲授,学校则派出一名教师负责唐星班的日常管理。
4.管理制度。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全面加强“唐星班”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管理工作。“唐星班”的学生在校期间(大二第3、4学期),由学校老师主要负责日常学习活动的安排,上海唐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人员负责授课;学生毕业实习期间(大三第5、6学期),由上海唐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安排实习工作,学校老师负责监管。
三、高职医药营销专业发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问题
在“唐星班”实施一年多以来,学校和企业也在不断归纳和总结,发现了目前实施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些不足与问题。
1.企业投入热情不高。“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校企合作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学校和企业两方面共同的事情,其中企业的积极参与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众所周知,作为企业,其经营目标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与学校合作培养适合自己企业所需的“员工”则是一件“投资在先,收益在后”的事情。在这个“投资”的过程中,学生可能违约,跳到竞争对手的公司,企业就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裳;学生还可能经过一个阶段的培养没有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反而不如直接到人才市场上招聘来的一个“外行人”,结果是得不偿失。这样的现象常常发生,尤其是医药企业,所面临的是一个快速消费品的市场,大部分的药品销售企业一直靠平价经营获得竞争优势和微薄利润,并追求低毛利、低库存、高流量的终端盈利模式。这样的企业用人时往往“唯才是用”,注重一个人是否能够在短时间内为企业创造利益。那么,这就与“订单培养”的校企合作初衷有些出入。
2.针对企业开设的课程不够系统。根据企业用人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是“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核心,那么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在医药行业的多数企业,尤其是主要从事医药零售的企业对这个问题也没有一个系统地思考。在校企合作开发针对企业特点的课程时,往往是偏重企业文化和职场发展的课程较多,针对岗位特色和实践演练的课程较少,总体课程体系不够系统规划。
3.师资存在缺口。目前,多数已经成功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院校所开设的特色课程中往往是学校教师为辅,企业专业人员为主的模式進行授课。然而,在医药营销行业中,一线员工的整体素质往往参差不齐,可能一个本科毕业风华正茂的年轻女孩每个月的销售额比不上一个高中毕业的中年妇女。这样的情况就造成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时,由企业而来的师资队伍存在缺口。
4.学生就业信息不对称,选择面窄。在学生大学刚入校或者学习了一年以后,就让其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招生即招工,毕业后就到该企业入职。学生在大三毕业的时候,订单班的学生虽然手里握着一张“聘用合同”,但是看着别的同学可以在求职市场中任意选择,也是会“心动”的。因此,订单班最终在毕业时候真正和企业签约的学生往往不足班级人数的一半,甚至更少。这是企业和学校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5.资金来源。“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这种校企合作的方式需要大量的教育投资。就目前情况来看,“订单式”人才培养多为学校“一头热”的形式,学校调动全院上下所有职工的社会关系主动到市场上找合作企业。校企合作的企业或表现为态度冷淡,或礼节上的客气应付,或为了急功近利的一些合作形式。所以,校企合作的资金来源中学校负担比例较大,其他为政府的财政支持和企业的投资。企业的这些资金投入也往往当作一种慈善捐赠,而非合理计算计划成本和利润。
四、完善高职医药营销专业发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建议
对于职业教育发展而言,订单式人才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高职医药营销专业及医药行业企业的特殊性,综合提出如下建议:
1.发展政府为主导的校企合作机制。在校企合作的发展过程中,仅仅依靠医药企业自身转变观念和态度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这样的局面下,我们是需要高于各行各业行政主管的政府出面,给予各行政部门、职业学校和企业各方面有效干预和有利支持,令医药企业感受到参与职业教育是企业发展的必需,也是一项社会义务。
2.“1 N”模式与“1对1”模式并行。针对医药营销专业特点,校企合作的单位比较集中在医药生产企业和零售企业。这样的企业多数表现为经济实力有限、销售岗位用人数量较少、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等特点。与此同时,学生在就业与择业时往往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方。所以,单纯的“1对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鉴于此,建议高职医药营销专业在发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时,可以选择“1 N”模式与“1对1”模式并行。其中,所谓的“1 N”模式是学校可以和多家企业合作办学,在课程设置时设立基础课程和模块课程。作为一般医药销售人员通用的实践能力可以设置为基础课程,而根据不同企业设计的特别课程则归纳为模块课程。比如,销售经理班特色课程模块:销售代表素质训练、市场调查与分析、渠道管理、会议营销、OTC市场运作实务、销售管理、公共关系管理、大客户的深度开发与管理等;店长班特色课程模块:商品学、药品质量管理、药店陈列与理货、零售管理、连锁药店门店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策划、药品采购与管理、药品仓储与配送等。这样的改革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报考订单班时没有后顾之忧,在订单班学习过程中根据兴趣、爱好、能力自由選择一个模块或多个模块知识的学习,在毕业实习时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企业实习。同时,企业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相应地减少投入,也避免了某些中型规模的企业在参与校企合作时专业授课或带学徒的师傅人手不足的问题,还增加了企业在学生毕业实习和就业工作时对学生的选择自由度。“1 N”模式是有利于企业、学校、学生的三全其美的方式。
总之,根据当前社会需要、医药行业发展以及高职医药营销专业的实际情况,高职医药营销专业在发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改革、探索和创新,以积极的态度勇于改革,以谨慎的方式尝试教学创新,为我国医药行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安祥林,白波,迟桂华,等.市场营销(医药营销方向)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5):598-601.
[2]慈宁.浅谈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医药营销专业人才[J].时代教育,2013,(5):164-164.
关键词: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医药营销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5-0262-02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对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医药行业迅速发展起来。医药生产企业数量在不断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医药市场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这种局面下,医药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掌握核心技术外,还要看企业营销队伍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因此,营销成为医药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对医药营销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如何培养符合企业市场竞争需要的医药营销人才,如何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等问题成为高职医药营销专业建设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职医药营销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施情况
综上所述,“订单式”人才培养是高职医药营销专业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实现职业教育和市场真实对接的一种有效措施。鉴于此,笔者所在学院医药营销专业于2013年9月与上海唐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2012级医药营销专业开展“唐星班”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1.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医药营销专业“唐星班”订单式人才培养遵循“校企合作,人才共育”的总体原则,采取了企业介入教学环节,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医药营销从业人员所必需的实践技能和相关的基础知识,能适应并胜任医药销售公司、零售药店企业的医药营销及相关工作岗位的高素质高技能型应用人才。
2.招生方式。“唐星班”主要是大学二年级的医药营销专业的在校学生,由企业与学校合作招生,初次计划招生30人,实际招生26人。在学生大二第一学期开学初期,企业与学校开展招生宣传工作。企业开宣讲会,并公布招生简章,接受学生预报名,校企共同对报名考生进行面试。录取活动结束后,由学校、企业、学生签订三方订单班培养协议,明确各自责任和权益。
3.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唐星班”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是在原有医药营销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之上,额外增加的由企业主导的部分课程。具体课程包括:公司介绍、办公室行政管理、赢在职场、职业生涯规划、职场人士基本素质、职场人士基本技能、药品营销、医药客户管理、基础病药理知识概述和成功度过试用期等。在校期间所安排的培训课程不影响学校教学计划,主要帮助学生了解公司企业文化和职场动态,掌握岗位所需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方法。培训课程主要由上海唐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派出专业人士进行讲授,学校则派出一名教师负责唐星班的日常管理。
4.管理制度。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全面加强“唐星班”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管理工作。“唐星班”的学生在校期间(大二第3、4学期),由学校老师主要负责日常学习活动的安排,上海唐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人员负责授课;学生毕业实习期间(大三第5、6学期),由上海唐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安排实习工作,学校老师负责监管。
三、高职医药营销专业发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问题
在“唐星班”实施一年多以来,学校和企业也在不断归纳和总结,发现了目前实施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些不足与问题。
1.企业投入热情不高。“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校企合作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学校和企业两方面共同的事情,其中企业的积极参与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众所周知,作为企业,其经营目标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与学校合作培养适合自己企业所需的“员工”则是一件“投资在先,收益在后”的事情。在这个“投资”的过程中,学生可能违约,跳到竞争对手的公司,企业就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裳;学生还可能经过一个阶段的培养没有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反而不如直接到人才市场上招聘来的一个“外行人”,结果是得不偿失。这样的现象常常发生,尤其是医药企业,所面临的是一个快速消费品的市场,大部分的药品销售企业一直靠平价经营获得竞争优势和微薄利润,并追求低毛利、低库存、高流量的终端盈利模式。这样的企业用人时往往“唯才是用”,注重一个人是否能够在短时间内为企业创造利益。那么,这就与“订单培养”的校企合作初衷有些出入。
2.针对企业开设的课程不够系统。根据企业用人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是“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核心,那么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在医药行业的多数企业,尤其是主要从事医药零售的企业对这个问题也没有一个系统地思考。在校企合作开发针对企业特点的课程时,往往是偏重企业文化和职场发展的课程较多,针对岗位特色和实践演练的课程较少,总体课程体系不够系统规划。
3.师资存在缺口。目前,多数已经成功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院校所开设的特色课程中往往是学校教师为辅,企业专业人员为主的模式進行授课。然而,在医药营销行业中,一线员工的整体素质往往参差不齐,可能一个本科毕业风华正茂的年轻女孩每个月的销售额比不上一个高中毕业的中年妇女。这样的情况就造成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时,由企业而来的师资队伍存在缺口。
4.学生就业信息不对称,选择面窄。在学生大学刚入校或者学习了一年以后,就让其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招生即招工,毕业后就到该企业入职。学生在大三毕业的时候,订单班的学生虽然手里握着一张“聘用合同”,但是看着别的同学可以在求职市场中任意选择,也是会“心动”的。因此,订单班最终在毕业时候真正和企业签约的学生往往不足班级人数的一半,甚至更少。这是企业和学校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5.资金来源。“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这种校企合作的方式需要大量的教育投资。就目前情况来看,“订单式”人才培养多为学校“一头热”的形式,学校调动全院上下所有职工的社会关系主动到市场上找合作企业。校企合作的企业或表现为态度冷淡,或礼节上的客气应付,或为了急功近利的一些合作形式。所以,校企合作的资金来源中学校负担比例较大,其他为政府的财政支持和企业的投资。企业的这些资金投入也往往当作一种慈善捐赠,而非合理计算计划成本和利润。
四、完善高职医药营销专业发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建议
对于职业教育发展而言,订单式人才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高职医药营销专业及医药行业企业的特殊性,综合提出如下建议:
1.发展政府为主导的校企合作机制。在校企合作的发展过程中,仅仅依靠医药企业自身转变观念和态度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这样的局面下,我们是需要高于各行各业行政主管的政府出面,给予各行政部门、职业学校和企业各方面有效干预和有利支持,令医药企业感受到参与职业教育是企业发展的必需,也是一项社会义务。
2.“1 N”模式与“1对1”模式并行。针对医药营销专业特点,校企合作的单位比较集中在医药生产企业和零售企业。这样的企业多数表现为经济实力有限、销售岗位用人数量较少、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等特点。与此同时,学生在就业与择业时往往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方。所以,单纯的“1对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鉴于此,建议高职医药营销专业在发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时,可以选择“1 N”模式与“1对1”模式并行。其中,所谓的“1 N”模式是学校可以和多家企业合作办学,在课程设置时设立基础课程和模块课程。作为一般医药销售人员通用的实践能力可以设置为基础课程,而根据不同企业设计的特别课程则归纳为模块课程。比如,销售经理班特色课程模块:销售代表素质训练、市场调查与分析、渠道管理、会议营销、OTC市场运作实务、销售管理、公共关系管理、大客户的深度开发与管理等;店长班特色课程模块:商品学、药品质量管理、药店陈列与理货、零售管理、连锁药店门店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策划、药品采购与管理、药品仓储与配送等。这样的改革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报考订单班时没有后顾之忧,在订单班学习过程中根据兴趣、爱好、能力自由選择一个模块或多个模块知识的学习,在毕业实习时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企业实习。同时,企业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相应地减少投入,也避免了某些中型规模的企业在参与校企合作时专业授课或带学徒的师傅人手不足的问题,还增加了企业在学生毕业实习和就业工作时对学生的选择自由度。“1 N”模式是有利于企业、学校、学生的三全其美的方式。
总之,根据当前社会需要、医药行业发展以及高职医药营销专业的实际情况,高职医药营销专业在发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改革、探索和创新,以积极的态度勇于改革,以谨慎的方式尝试教学创新,为我国医药行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安祥林,白波,迟桂华,等.市场营销(医药营销方向)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5):598-601.
[2]慈宁.浅谈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医药营销专业人才[J].时代教育,2013,(5):164-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