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特征为贫血、高热和黄疸。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引起猪的一种传染病,以贫血、黄疸、消瘦和呼吸困难等为特征。猪附红细胞体病与猪圆环病毒病的症状很相似,在临床上诊断这两种疫病容易混淆,致使养殖户和同行们在用药和治疗上存在误区,治疗效果不佳,给养殖场(户)造成经济损失。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现将猪附红细胞体病与猪圆环病毒病的区别与诊疗介绍如下:
一、诊断
1. 从流行病学的特点区分
猪附红细胞体病可感染各种年龄的猪,可危害各阶段的猪群,有明显的季节性,多见夏秋或雨水较多的季节。而猪圆环病毒病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仔猪断奶系统衰竭综合征,该类型哺乳仔猪很少发病,断奶后1周左右仔猪常发;一种是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12~14周龄猪常发。
2. 从临床症状的特点区分
猪附红细胞体病主要症状为发热,食欲不振,黏膜黄染,贫血,四肢末梢淤血,淋巴结肿大等,母猪感染后易发生乳房炎,个别母猪发生流产和死胎。而猪圆环病毒-仔猪断奶系统综合征型的症状为患猪发育不良,消瘦,皮肤苍白,肌肉软弱无力,贫血,黄疸和体表淋巴结肿大等;猪圆环病毒-肾皮炎和肾病综合征型症状为发热、不食、消瘦和腹泻等,特征性症状是会阴部、四肢部、胸腹部和耳朵等处的皮肤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红紫色病变斑点或斑块。猪圆环病毒病可以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初产母猪多发,经产母猪无异常症状,繁殖力正常。
3. 从病理变化上区分
猪附红细胞体病急性病例猪体可见紫红色斑块,贫血、黄染少见。病程较长时可见黏膜、浆膜黄染,贫血,肝脏肿大,胆汁浓稠,脾脏肿大、质脆,肺气肿、水肿,肾脏有不同程度的炎性变化。
猪圆环病毒-仔猪断奶系统综合征型,病死猪尸体消瘦,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黄疸;全身淋巴结肿大3~4倍,切面呈均质苍白色;肺部有散在隆起的橡皮状硬块;脾脏肿大,肾苍白并有散在白色病灶,被膜易剥离;盲肠和结肠黏膜有充血、出血点。
猪圆环病毒-肾皮炎和肾病综合征型主要病理变化是出血性坏死性皮炎、动脉炎、渗出性肾炎和间质性肾炎。
4. 从药物治疗效果区分
早期应用抗生素类和磺胺类药物对猪附红细胞体病有效,而对猪圆环病毒病无效。
5. 从实验室诊断结果区分
猪附红细胞体病无菌采取肝脏或肺脏病变部分涂片,瑞氏染色后镜检,可见紫红色或粉红色病原体;或取患病仔猪耳尖血1滴加等量生理盐水后用盖玻片置油镜下观察,可见病原体呈球形、逗点形等,红细胞呈锯齿状、星状等不规则形状,即可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
猪圆环病毒病按无菌常规操作方法采取病死猪脾脏、淋巴结或肺脏等病料,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方法检测,可检测到猪圆环病毒病核酸病毒,即可确诊为圆环病毒病。
二、防治
1.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
该病要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猪舍内外的环境卫生,保证供给营养均衡的饲料。定期做好消毒措施,尤其要驱除媒介昆虫,做好圈舍、针头和注射器的消毒,保持环境温湿度,合理安排饲养密度,消除应激因素。发病后,要及时采用药物治疗,早期用药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体表出现暗红色淤斑后治疗效果不理想。临床上可用氟苯尼考、四环素、土霉素、贝尼尔等药物治疗。土霉素或四环素按3毫克/千克体重的剂量肌内注射,每天2次,连用4天。贝尼尔,6毫克/千克,每天1次,连用3天。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和流行有季节性,多在夏秋或雨水较多的季节发生,因此,可提前做好药物预防。药物预防是控制该病发生的最有效和最切实可行的方法。在疾病易发季节或发生过该病的猪场,可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和四环素等药物预防,剂量为600克/吨饲料,连用2~3周可预防该病。另外,还应避免从外界输入患猪。
2. 猪圆环病毒病病的防治
目前该病没有特效疗法,一旦发病,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对出现脱水严重、心衰的仔猪,进行补液、强心等辅助治疗,另外,及时肌注维生素B12和铁,缓解仔猪贫血症状,在饲料或饮用水中添加氟苯尼考、金霉素等抗生素以防止继发感染。国外采用血清疗法,采取感染过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猪场内健康成年猪的血液,分离血清,每毫升加0.25毫升恩诺沙星,分装冷冻保存,在仔猪出生7天后皮下注射,3毫升/头,效果显著。坚持以预防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能有效地控制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健全兽医卫生管理制度,断齿、断脐、断尾和剪耳号时一定要及时消毒,定期驱虫,定时补铁。保持猪舍内通风良好,搞好环境卫生,经常消毒。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合理接种疫苗,保证猪群有一致的高水平的抗体。猪圆环病毒常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使病情恶化。因此,常发该病的地区,应接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可减少该病的发生率。
(作者联系地址:河南省汝南县古塔街道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 邮编:463300)
一、诊断
1. 从流行病学的特点区分
猪附红细胞体病可感染各种年龄的猪,可危害各阶段的猪群,有明显的季节性,多见夏秋或雨水较多的季节。而猪圆环病毒病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仔猪断奶系统衰竭综合征,该类型哺乳仔猪很少发病,断奶后1周左右仔猪常发;一种是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12~14周龄猪常发。
2. 从临床症状的特点区分
猪附红细胞体病主要症状为发热,食欲不振,黏膜黄染,贫血,四肢末梢淤血,淋巴结肿大等,母猪感染后易发生乳房炎,个别母猪发生流产和死胎。而猪圆环病毒-仔猪断奶系统综合征型的症状为患猪发育不良,消瘦,皮肤苍白,肌肉软弱无力,贫血,黄疸和体表淋巴结肿大等;猪圆环病毒-肾皮炎和肾病综合征型症状为发热、不食、消瘦和腹泻等,特征性症状是会阴部、四肢部、胸腹部和耳朵等处的皮肤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红紫色病变斑点或斑块。猪圆环病毒病可以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初产母猪多发,经产母猪无异常症状,繁殖力正常。
3. 从病理变化上区分
猪附红细胞体病急性病例猪体可见紫红色斑块,贫血、黄染少见。病程较长时可见黏膜、浆膜黄染,贫血,肝脏肿大,胆汁浓稠,脾脏肿大、质脆,肺气肿、水肿,肾脏有不同程度的炎性变化。
猪圆环病毒-仔猪断奶系统综合征型,病死猪尸体消瘦,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黄疸;全身淋巴结肿大3~4倍,切面呈均质苍白色;肺部有散在隆起的橡皮状硬块;脾脏肿大,肾苍白并有散在白色病灶,被膜易剥离;盲肠和结肠黏膜有充血、出血点。
猪圆环病毒-肾皮炎和肾病综合征型主要病理变化是出血性坏死性皮炎、动脉炎、渗出性肾炎和间质性肾炎。
4. 从药物治疗效果区分
早期应用抗生素类和磺胺类药物对猪附红细胞体病有效,而对猪圆环病毒病无效。
5. 从实验室诊断结果区分
猪附红细胞体病无菌采取肝脏或肺脏病变部分涂片,瑞氏染色后镜检,可见紫红色或粉红色病原体;或取患病仔猪耳尖血1滴加等量生理盐水后用盖玻片置油镜下观察,可见病原体呈球形、逗点形等,红细胞呈锯齿状、星状等不规则形状,即可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
猪圆环病毒病按无菌常规操作方法采取病死猪脾脏、淋巴结或肺脏等病料,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方法检测,可检测到猪圆环病毒病核酸病毒,即可确诊为圆环病毒病。
二、防治
1.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
该病要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猪舍内外的环境卫生,保证供给营养均衡的饲料。定期做好消毒措施,尤其要驱除媒介昆虫,做好圈舍、针头和注射器的消毒,保持环境温湿度,合理安排饲养密度,消除应激因素。发病后,要及时采用药物治疗,早期用药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体表出现暗红色淤斑后治疗效果不理想。临床上可用氟苯尼考、四环素、土霉素、贝尼尔等药物治疗。土霉素或四环素按3毫克/千克体重的剂量肌内注射,每天2次,连用4天。贝尼尔,6毫克/千克,每天1次,连用3天。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和流行有季节性,多在夏秋或雨水较多的季节发生,因此,可提前做好药物预防。药物预防是控制该病发生的最有效和最切实可行的方法。在疾病易发季节或发生过该病的猪场,可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和四环素等药物预防,剂量为600克/吨饲料,连用2~3周可预防该病。另外,还应避免从外界输入患猪。
2. 猪圆环病毒病病的防治
目前该病没有特效疗法,一旦发病,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对出现脱水严重、心衰的仔猪,进行补液、强心等辅助治疗,另外,及时肌注维生素B12和铁,缓解仔猪贫血症状,在饲料或饮用水中添加氟苯尼考、金霉素等抗生素以防止继发感染。国外采用血清疗法,采取感染过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猪场内健康成年猪的血液,分离血清,每毫升加0.25毫升恩诺沙星,分装冷冻保存,在仔猪出生7天后皮下注射,3毫升/头,效果显著。坚持以预防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能有效地控制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健全兽医卫生管理制度,断齿、断脐、断尾和剪耳号时一定要及时消毒,定期驱虫,定时补铁。保持猪舍内通风良好,搞好环境卫生,经常消毒。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合理接种疫苗,保证猪群有一致的高水平的抗体。猪圆环病毒常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使病情恶化。因此,常发该病的地区,应接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可减少该病的发生率。
(作者联系地址:河南省汝南县古塔街道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 邮编:46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