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采用自主探索与小组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遵循“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模型——求解——解释解的合理性”的主线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让学生当“小先生”从而实现“兵教兵”,便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易唤起学生的共鸣。教学方法上是由“扶”到“放”,学习方法上是由师生交流、自主探究到合作交流、演双簧,揭示分式方程模型的原理。
关键词:学生当“小先生” “兵教兵” 由“扶”到“放” 演双簧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四节第三课时,是学生已经接触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并在本章前几节中初步了解了分式、分式方程的基础上,学习分式方程的应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会用表格来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各个量,能将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作用。(2)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模型——求解——解释解的合理性”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及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形成节水意识,倡导低碳生活。
3.教学重点:会用表格来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各个量,能将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作用。
4.教学难点:能确定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二、教法分析
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三、学法指导
采用自主探索与小组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遵循“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模型——求解——解释解的合理性”的主线进行学习,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四、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六个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个环节中,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我设计了如下情境导入新课:“我们班家委会组织捐款1200元,假如这部分捐款全部用于购买大桶水,50元一张水票,一共可以买多少张?”要求用尽可能多的方法。
学生会用算术法、一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等方法来解决。
在学生列出分式方程时,展示 = 。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创设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问题的兴趣,自然又快捷地揭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同时启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化的,防止学生形成思维定势。
2.分式方程模型的建立。这个环节我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首先,我设计了两个问题串:境头一:本单位有x间房出租,所有房屋出租的租金为96000元,那么每间房屋的租金是多少?镜头二:本单位一部分房屋出租,每间房屋租金为y元,所有房屋出租的租金为96000元,出租房屋的间数怎样表示?
设计意图:设计这两个问题串,为学生自主完成下面的开放题做好铺垫。
自主完成:某单位将沿街的一部分房屋出租,每间房屋的租金第二年比第一年多500元,所有房屋出租的租金第一年为9.6万元,第二年为10.2万元。
1、找出这一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根据这一情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借助表格来梳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第二年 第一年
所有房屋租金(元)
解决你提出的问题中的一个。
解: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據题意列出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完成后,请两个学生上台,分别讲解所提出的不同的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这个角度来说,让学生当“小先生”从而实现“兵教兵”,便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易唤起学生的共鸣。
3.分式方程模型的应用。某市从今年1月1日起调整居民用水价格,每立方米水费上涨 。小丽家去年12月份的水费是15元,而今年7月份的水费则是30元。已知小丽家今年7月份的用水量比去年12月份的用水量多5立方米。求该市今年居民用水的价格。
可借助表格来梳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去年12月 今年7月
水费(元)
用水价格(元/m3)
用水量(m3)
该环节在学生独立完成后,用演双簧的方式,一生填表格的项,另一生同时指出自己所列方程的分式或整式所表达的含义。填表格的过程是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解释所列方程是数学问题生活化的过程。
4.分式方程模型拓展。书P93随堂练习。
5.分式方程模型总结。设计意图:出示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分式方程模型。
6.达标检测。设计意图:达标检测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拓展提高三方面,既巩固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又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通过设计方案,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精神,使课堂延伸到课外。
教学设计说明:从教材角度来说,我一直在思索两个问题:
问题1.怎样设计,教学才会有梯度,而不是解决一个实际应用题,再转到解决另一个实际应用题的机械训练上?
问题2.本节课通过“房屋出租”引例的学习,再转为“居民用水”例题的学习,几乎是在同一个平面层次,如何使得本节课的学习有立体感,让学生感觉有趣味,而不是固定模式的反复训练呢?
针对“问题1”,我把“房屋出租”引例设置了两个问题串,便于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该引例,从而降低了难度,便于小步子、快反馈,追求课堂学习高效化。
针对“问题2”,我把“房屋出租”引例的学习引到了“居民用水”例题的学习,在教学方法上是由“扶”到“放”,在学习方法上是由师生交流、自主探究到合作交流、演双簧,揭示分式方程模型的原理。
关键词:学生当“小先生” “兵教兵” 由“扶”到“放” 演双簧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四节第三课时,是学生已经接触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并在本章前几节中初步了解了分式、分式方程的基础上,学习分式方程的应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会用表格来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各个量,能将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作用。(2)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模型——求解——解释解的合理性”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及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形成节水意识,倡导低碳生活。
3.教学重点:会用表格来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各个量,能将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作用。
4.教学难点:能确定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二、教法分析
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三、学法指导
采用自主探索与小组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遵循“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模型——求解——解释解的合理性”的主线进行学习,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四、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六个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个环节中,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我设计了如下情境导入新课:“我们班家委会组织捐款1200元,假如这部分捐款全部用于购买大桶水,50元一张水票,一共可以买多少张?”要求用尽可能多的方法。
学生会用算术法、一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等方法来解决。
在学生列出分式方程时,展示 = 。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创设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问题的兴趣,自然又快捷地揭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同时启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化的,防止学生形成思维定势。
2.分式方程模型的建立。这个环节我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首先,我设计了两个问题串:境头一:本单位有x间房出租,所有房屋出租的租金为96000元,那么每间房屋的租金是多少?镜头二:本单位一部分房屋出租,每间房屋租金为y元,所有房屋出租的租金为96000元,出租房屋的间数怎样表示?
设计意图:设计这两个问题串,为学生自主完成下面的开放题做好铺垫。
自主完成:某单位将沿街的一部分房屋出租,每间房屋的租金第二年比第一年多500元,所有房屋出租的租金第一年为9.6万元,第二年为10.2万元。
1、找出这一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根据这一情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借助表格来梳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第二年 第一年
所有房屋租金(元)
解决你提出的问题中的一个。
解: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據题意列出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完成后,请两个学生上台,分别讲解所提出的不同的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这个角度来说,让学生当“小先生”从而实现“兵教兵”,便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易唤起学生的共鸣。
3.分式方程模型的应用。某市从今年1月1日起调整居民用水价格,每立方米水费上涨 。小丽家去年12月份的水费是15元,而今年7月份的水费则是30元。已知小丽家今年7月份的用水量比去年12月份的用水量多5立方米。求该市今年居民用水的价格。
可借助表格来梳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去年12月 今年7月
水费(元)
用水价格(元/m3)
用水量(m3)
该环节在学生独立完成后,用演双簧的方式,一生填表格的项,另一生同时指出自己所列方程的分式或整式所表达的含义。填表格的过程是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解释所列方程是数学问题生活化的过程。
4.分式方程模型拓展。书P93随堂练习。
5.分式方程模型总结。设计意图:出示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分式方程模型。
6.达标检测。设计意图:达标检测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拓展提高三方面,既巩固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又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通过设计方案,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精神,使课堂延伸到课外。
教学设计说明:从教材角度来说,我一直在思索两个问题:
问题1.怎样设计,教学才会有梯度,而不是解决一个实际应用题,再转到解决另一个实际应用题的机械训练上?
问题2.本节课通过“房屋出租”引例的学习,再转为“居民用水”例题的学习,几乎是在同一个平面层次,如何使得本节课的学习有立体感,让学生感觉有趣味,而不是固定模式的反复训练呢?
针对“问题1”,我把“房屋出租”引例设置了两个问题串,便于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该引例,从而降低了难度,便于小步子、快反馈,追求课堂学习高效化。
针对“问题2”,我把“房屋出租”引例的学习引到了“居民用水”例题的学习,在教学方法上是由“扶”到“放”,在学习方法上是由师生交流、自主探究到合作交流、演双簧,揭示分式方程模型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