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力是人初步认识事物的最基本的能力,在各科学习当中,观察力对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运算能力、学生日后自学能力的养成与平时观察力的培养都十分重要,观察力不仅仅只是观察表面信息,这其中还包括观察品质,甚至学生的综合数学素质。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当中,对于数学运算、图形几何以及概率知识等都离不开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而学生观察能力在如今的课堂却容易被忽视,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师可以首先采取情境导入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再亲自进行示范指导,以此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观察方法,最后巩固提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
情境导入,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通常是掌控者,学生静静聆听,其主体作用被忽视,单纯地灌输知识抹杀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新鲜的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作为教师,应该掌握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初步提升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基于此,教师可采取创设情境进行导入的方式讲授课程,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观察到数学之美、数学之奥妙,从而引导学生去观察,学会在观察中发现新的知识点并且了解新理论,使学生明白观察带来的乐趣。
例如:在讲授《从三个不同方向看物体的形状》这节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选择了情境导入法。首先,我在借助幻灯片展示《题西林壁》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了几个问题,如:“诗人从横、侧、远、近、高、低六个角度观察庐山,看到的景象各不相同,你能從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类似的现象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情境导入法的目的就是要借助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兴趣高昂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中。之后,再借助幻灯片展示此节课的理论知识,进而更好地进行接下来的课堂教学。由此可见,在此节课中,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激起学生的观察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对学生的整体观察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示范指导,培养正确观察方法
如今的初中课堂中可能会出现很多课堂效率低、学生学习兴致不高的现象,这种情况的出现,部分原因可以归咎于教师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教师要采取适宜的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示范,在教授过程中要强调示范指导的重要性,讲授自己如何透过表面看实质,更要将如何养成一种正确的观察方法步骤告知学生,让学生重视起来。
例如:在讲授关于《几何》的基础知识时,我首先向学生展示题目:如图所示,图中共有几条线段?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讲授后,让学生认真思考,仔细观察,最后进行问答:
从图中观察,以A为端点的线段有几条?以F为端点的线段有几条?以B、C、D、E为端点的线段有几条?
之后,分析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并通过示范告诉学生,我是如何“数线段”的:先确定一个端点A,再采取一定的规律。比如我采取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这样有规律地进行观察,不容易出差错。因此,教师要通过示范将最科学、最实用的观察方法教授给学生,引导学生要时刻注意认识、观察事物的合理性与重要性,并掌握相应观察技巧。
巩固提高,养成良好观察品质
观察不是单纯地注视,应该是在一次次的训练当中强化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进而养成良好的数学观察品质。而作为教师,也应该明白学生良好观察能力的养成可以从横向出发,即培养学生观察的全面性。进而从整体出发,使观察结论完整、全面;除此之外,也可以从纵向出发,即培养学生观察的精确性,这有助于启迪学生发现观察对象的特征,揭示观察对象的本质。可见,对这些良好观察品质进行培养的同时,也需要经历多次的实战演练,最终使数学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例如:在讲授《求解一元二次方程》这节课时,其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同时经过定期定时的训练,让学生养成一定的自主观察能力和习惯。例如下列一元二次方程的题目:①(X-2)^2=2;②X^2-4X+4=2;③X^2-4X+2=0。让学生充分观察之后,进行提问:
①式左、右两边的式子有什么特征?
②和③有什么关系?
通过对①②③三个式子的观察,你得到哪些结论?
通过一系列纵向以及横向的提问,提高学生观察的精确性以及全面性,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感知观察对象,得出①、②和③可以相互转化,进而可以得到相同的解,同时继续布置此类题型让学生继续训练、相互讨论,让学生观察对象内在的规律性,最终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观察力的培养,通过多种方法,创设适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通过教师正确示范与规范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通过进一步的巩固提高和实战演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教师要意识到,出色的观察能力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有利于使数学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当中,对于数学运算、图形几何以及概率知识等都离不开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而学生观察能力在如今的课堂却容易被忽视,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师可以首先采取情境导入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再亲自进行示范指导,以此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观察方法,最后巩固提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
情境导入,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通常是掌控者,学生静静聆听,其主体作用被忽视,单纯地灌输知识抹杀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新鲜的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作为教师,应该掌握方法,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初步提升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基于此,教师可采取创设情境进行导入的方式讲授课程,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观察到数学之美、数学之奥妙,从而引导学生去观察,学会在观察中发现新的知识点并且了解新理论,使学生明白观察带来的乐趣。
例如:在讲授《从三个不同方向看物体的形状》这节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选择了情境导入法。首先,我在借助幻灯片展示《题西林壁》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了几个问题,如:“诗人从横、侧、远、近、高、低六个角度观察庐山,看到的景象各不相同,你能從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类似的现象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情境导入法的目的就是要借助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兴趣高昂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中。之后,再借助幻灯片展示此节课的理论知识,进而更好地进行接下来的课堂教学。由此可见,在此节课中,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激起学生的观察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对学生的整体观察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示范指导,培养正确观察方法
如今的初中课堂中可能会出现很多课堂效率低、学生学习兴致不高的现象,这种情况的出现,部分原因可以归咎于教师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教师要采取适宜的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示范,在教授过程中要强调示范指导的重要性,讲授自己如何透过表面看实质,更要将如何养成一种正确的观察方法步骤告知学生,让学生重视起来。
例如:在讲授关于《几何》的基础知识时,我首先向学生展示题目:如图所示,图中共有几条线段?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讲授后,让学生认真思考,仔细观察,最后进行问答:
从图中观察,以A为端点的线段有几条?以F为端点的线段有几条?以B、C、D、E为端点的线段有几条?
之后,分析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并通过示范告诉学生,我是如何“数线段”的:先确定一个端点A,再采取一定的规律。比如我采取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这样有规律地进行观察,不容易出差错。因此,教师要通过示范将最科学、最实用的观察方法教授给学生,引导学生要时刻注意认识、观察事物的合理性与重要性,并掌握相应观察技巧。
巩固提高,养成良好观察品质
观察不是单纯地注视,应该是在一次次的训练当中强化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进而养成良好的数学观察品质。而作为教师,也应该明白学生良好观察能力的养成可以从横向出发,即培养学生观察的全面性。进而从整体出发,使观察结论完整、全面;除此之外,也可以从纵向出发,即培养学生观察的精确性,这有助于启迪学生发现观察对象的特征,揭示观察对象的本质。可见,对这些良好观察品质进行培养的同时,也需要经历多次的实战演练,最终使数学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例如:在讲授《求解一元二次方程》这节课时,其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同时经过定期定时的训练,让学生养成一定的自主观察能力和习惯。例如下列一元二次方程的题目:①(X-2)^2=2;②X^2-4X+4=2;③X^2-4X+2=0。让学生充分观察之后,进行提问:
①式左、右两边的式子有什么特征?
②和③有什么关系?
通过对①②③三个式子的观察,你得到哪些结论?
通过一系列纵向以及横向的提问,提高学生观察的精确性以及全面性,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感知观察对象,得出①、②和③可以相互转化,进而可以得到相同的解,同时继续布置此类题型让学生继续训练、相互讨论,让学生观察对象内在的规律性,最终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观察力的培养,通过多种方法,创设适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通过教师正确示范与规范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通过进一步的巩固提高和实战演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教师要意识到,出色的观察能力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有利于使数学教学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