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上性心动过速自救法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yk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多年不见的小学同学近日来访,称自己被确诊为室上性心动过速,两年中已被急诊抢救过5次,每次发作都是突然发生,莫名其妙地感到心慌、胸闷,觉得“心脏快要跳到嗓子眼儿了,怎么呆着都不舒服”。实在坚持不住时,就到医院急诊室,每次都是反复做心电图,静脉输液,折腾半天才能恢复正常。
  老同学拉着我的手,让我给他详细讲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发作时有没有自救方法?
  我告诉他,临床上像他这样的病人并不少见,平日不犯病时心电图可以完全正常,也可以有特异性改变。引起这种病症的原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预激综合征,患者的心脏传导系统多了一条“旁道”,就像人们抄近路走的捷径一样;另外一种是传导系统分成了两部分,一条快道一条慢道,临床称其为“双径路”。总之都是心脏的传导系统多了一条路,这样心脏电激动就会在正常传导径路与多余的路之间反复打转转,形成心动过速,心跳可达150~200次/分,甚至更快。因一般来说这类病人的心电图都是呈窄波形,又呈阵发性发作,即突发突止,所以临床上统称其为“室上性心动过速”。
  引发心动过速最常见的诱因是早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间歇”或“停跳”。发生早搏时,患者会感觉心慌、胸闷,落空感,自己摸脉搏可有停跳的感觉。早搏既可引起一阵心动过速发作,也可引起持续发作。当然每个人的感觉不尽相同,同是早搏,有人感觉十分难受,而有人可一点儿感觉都没有。
  应用心律平、异搏定等药物抑制早搏是预防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的关键。但有些患者一年也就发作一两次,或几年才发作一次,而用每天服药来预防这偶而的发作显得有些得不偿失。那么,有没有其他办法呢?
  一旦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不必着急。可尝试一下下面的自我急救法。首先,可试用深吸气后屏气或深呼气后屏气的方法,可反复多次。目的是刺激迷走神经兴奋,使心动过速终止。这种方法最简单,且常可奏效。如反复几次无效,可试用压迫眼球法,即双眼向下凝视,用食指压迫眼球的上部,手法宜轻,按压10~15次后休息2分钟,再行按压。两只眼睛应交替按压,切忌同时按压两侧眼球。有高度近视或其他眼部疾病的患者禁用此法。
  除上述两种方法外,还可试用手指刺激咽后壁,引发恶心,这样也可通过刺激迷走神经使心动过速终止。此外将面部浸入水盆中数秒,或用湿毛巾蒙脸等方法也可能奏效。
  有一定医学常识的患者可尝试用按压颈动脉窦的方法,使心动过速终止,但对老年患者、疑有动脉硬化的患者,应慎用。与眼球按压一样,切忌双侧同时按压。颈动脉窦的位置在喉结两侧动脉搏动最明显处。
  注意,上述方法只能用于特殊情况下的紧急自救。凡能尽快送医院诊治的,还是在医生指导下治疗为好。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给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带来了福音,目前这种心脏病可通过心导管技术——导管射频消融术加以根除,不用开刀,不用全身麻醉,手术只需要1小时左右,成功率在95%以上,一次手术,可终生免除此病困扰。有条件的患者可考虑选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术后的易发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27例病例认真做好术前的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并在术后做好生命体征监护、基础护理以及皮
期刊
这位妇女看似离奇的经历,其实是梦游症,一种特别的睡眠障碍.梦游者常在熟睡中突然起来,下地行走,做出各种动作,如整理物品、吃东西、穿衣服、喃喃自语,甚至跑到外面去.此时梦
目的:探讨血液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和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防控血液科医院感染的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11月我院血液病中心收治的484例患者进行
期刊
从海湾战争到南斯拉夫大轰炸,预警飞机成了时髦名词.据说预警飞机在对方飞机起飞及各种导弹发出之际,即能捕捉其信号、使决策者从容指挥自己的防卫力量,以良好的阵势抗拒敌人
目的 探讨影响宫颈锥切术治疗Ⅰa1期宫颈癌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30日至2014年12月30日确诊为Ⅰa1期宫颈癌并接受宫颈锥切术的患者60例,并根据患者术后有无
目的:了解CHF患者疾病自我管理现状及探讨干预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60例CHF患者的疾病自我管理进行调查.结果:CHF患者饮食控制、称体重、遵医嘱服药、适当的休息锻
期刊
不久前的一个凌晨,一名奄奄一息的中年男子被家人抬进了急诊室,只见他神志模糊,面色发绀,四肢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心率每分钟达140次.送他来的家属说,他吞服了大量冰片.
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失禁的影响.方法:将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随机的分成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受检结果,进行回顾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流行性腮腺炎,亦称“痄腮”。它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耳下腮部肿大、疼痛为特征。此病多发于冬末春初,常见于2~15岁的儿童。痄腮发病较急,开始有畏寒、发热、头痛、咽喉痛、不想吃东西、恶心、呕吐和全身疼痛等症状。一两天后,一侧耳垂下方肿大、疼痛,说话、咀嚼食物时加重;有时还会出现张口困难、流口水等。部分病人再过3~4天,对侧的腮腺也会发生肿大,甚至波及颈部及前胸上部,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如治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