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悱诱思构筑语文新课堂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weiririr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为文之根,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语文教学是工具性、人文性、情感性的统一,但情感性是其根本特质,语文离开了情感就失去了生命活力。在新课堂语文教学中,体验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而情感体验是语文课堂的灵魂,为此,想要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和审美情趣,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教师就应当在阅读教学中构筑平等参与的舞台,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积极创设情感互动的空间,让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乐园;还要把握真情实感的契机,让学生的心灵贴近现实生活;同时做好情境延伸渲染的助手,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一、激情互动,构筑师生、生生互动的平台
  “语文教材是情感和思想的载体。所以,语文课很注重感性和理性的训练,要求有学生情感的真正参与。”备课首先要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和情感价值,注重提炼文本中隐性的情感触发点,依据教学内容、学生自身特点和整体素质情况,精心设计课前激情背景,选择能引起大多数学生共鸣的题材来提炼、加工、完善、甚至改造。精选背景方案:或热情洋溢的气氛;或欢快流畅的情感;或毛骨悚然的恐怖;或触目惊心的灾祸;或情意绵绵的话别;或含情脉脉的恋曲——只要能达到所设想的师生情感全部投入的效果,无一不可采用。其次备学生,了解学情,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转化、生成,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人文积累、情感体验的成果通过备课时的综合考虑糅入导学信息。备学生是落实备教材环节的立足点,学生的情感体验过程与学习目标的实现都是在情感互动中生成的。第三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轻松、民主、和谐、诚信的课堂氛围。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和平等参与者。语文课是教师和学生平等交流的舞台,师生、生生交流对语言、文学、文化品味和赏析的体验成果,交流彼此的思想感情,就像和同事、朋友交流一样的自然。课堂是一个情意场,分享每个个体的情感,包括经验、知识、快乐、兴奋、痛苦甚至尴尬是其终极目标。
  二、相机诱导,引“舌”出动
  教贵善诱,学贵善思。言为心声,发乎情,形于言。语文课堂既有理性的思考,亦有感性的体验,情感是感性和理性的翅膀,让学生蠢蠢欲动,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当是语文课堂的最高境界,学生有意见要发表,说明他进行了充分的思考,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使之处于兴奋状态中,问题的答案涌于舌尖,有表达的欲望,情感体验的过程就在其中得到了完美的实现。
  三、愤启悱发,送“惑”上门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悱情景的创设以情感为契机,诱思探究教学“思维为主攻,体验为红线”的理念也是以情感体验为核心的,学生乐于思考的始终贯穿着情感体验,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发问,但不是满堂问,问点就是情感触发点,问题设置太难,学生把握不了,问题设置过于简单,不利于思维训练,而且容易挫伤学生的热情,所以教师设置问题要恰如其分的把握问题难度,使学生始终在积极的思考中带着情感、情绪体验的乐趣学习,只有这样的学习才是尊重的、平等的、快乐的学习。
  四、披情入文,贴近生活
  语文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语文教材的编选者精心编选、提炼、筛选、浓缩了上下几千年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时文精品、科学小品等文质兼美的文章于课本之中,涉及到文学、科学、历史、自然、军事等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这些文章,或喜,或怒,或乐,或悲;或语言犀利,或平实厚重,或流畅自然,或庄重典雅,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然以情感为其灵魂。
  新课改理念要求我们摒弃“填压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打破教师一统天下,一讲到底,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把语文教学的过程变成师生和作者作品交流的过程,变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使语文课堂开放而充满生机与活力。要做到这点,教师就要依据语文的“人文性”特点,带着感情,融入课文之中,了解作者,理解课文,引导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怒同悲同乐,让学生真正能够身临其境,和课文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
  五、渲染情感,真情再现
  “文章不是无情物”,法国雕塑家罗丹说:“作品就是情感”。“情感活动的这一规律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活动中,也应当重视以“境”育情,其要旨是教师首先要进入“角色”,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然后匠心独运地创设与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触景生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师生就在此情此境中进行着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
  作家的作品是一定的情境下,产生的一定的情感。有些教材写作年代较远,但有现实的教学意义,如果按传统的教法就课文分析课文,就难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把时代生活与教材内容的情境联系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可以直接作用于教学的过程和质量。“把学生带入了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气氛中,引起学生想象中的情境、感情上的反响和共鸣,使学生感动得潸然泪下。”在教授《孔雀东南飞》时,为了让学生对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本质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我先拓宽知识,讲到古代“七出”之条:无子、淫逸、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让学生比较刘兰芝犯了“七出”中的哪一条?又延伸到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故事,通过鉴赏两首《钗头凤》词,体会他们被迫离异后的凄楚心境。然后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刘兰芝勤劳、能干、孝敬公婆;唐婉出身名门,美貌多才,他们两人为什么得不到婆婆的包容,被婆婆逼迫儿子“休妻”?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带着浓厚的兴趣思考分辨。
  总之,任何教学方法都是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的,我们应根据课文各自的特点,把作品“情”和学生情融合起来,这样既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增加阅读的兴趣,唤起学生的赏读热情,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其他文献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作为一种纯粹的文学样式,是文学的骄子,是文学的最高形式之一。它代表着一个民族最精细的感受与智慧。在诗歌教学史上,虽然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但过去语文教材对诗歌注释过多、过细、过分追求统一答案,旧大纲下的诗歌教学,存在着对“主题思想”分析的教条化、图解化的倾向。学生习惯以“接受性”的方式学习诗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个人对诗歌的独特感受,失去了在阅读中“发现意蕴的机会”,因此,新
期刊
每一篇优秀诗文都是一把照耀千古的精神火把,烧灼着我们的感知、想象和思考,使我们释放出感情、意志、智慧、道德的力量;每一篇优秀诗文都是一部力量强大的引擎,推动我们不停地进入生活,让学生的心灵一日日地丰盈起来,开阔起来。因此,在语文课堂内外,通过阅读我努力点燃学语文的激情,用那些优秀诗文所蕴藏的思想情感来点燃学生心头的火焰,让阅读之花怒放于心,体悟到阅读的内涵美,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一、激发
期刊
“有文采”是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之一,它除了指作文语言方面的“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外,还要求语言“文句有意蕴”,即文章的语言不仅富有历史知识、文化气息,而且妙语连珠,富有哲理。  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经营语言:  一、展示丰厚的文化知识  作文中,如果能够准确恰当地运用中外历史文化知识,不仅会让人觉得作者文化历史知识丰富,而且会使文章论证充分而
期刊
语文素养的提高虽然有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但只要找准切入点,也并非高不可攀。教育部基础司组织编写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认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语文素养的三方面内容。因此归结起来就两个字——积累。  “腹有诗书气自华”,广泛的阅读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因此,“积累”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点。如何快速积累?课堂之外,我是这样做的:  1.从初一开始就让学生订阅《语文报》、《散
期刊
古人认为文章的结构应该是“凤头、猪肚、豹尾”,那意思是说,开头要像凤凰的脑袋,漂亮、优美。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文时,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一个题目拿到手,却总是动笔艰难,可一旦开了头,尤其是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后,写起文章来往往洋洋洒洒,文思泉涌,一气呵成。文章的开头好了,就能吸引更多的读者。特别是考场作文,有人统计过,高考阅卷老师们在一篇作文上逗留的时间平均只有29秒,也就是说有的作
期刊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推广,新课程理念也渐入人心,应运而生的新一轮课堂改革更是风生水起星火燎原。作为从教已十余年的一名教师,对于传统教学的弊端早有深刻体会,最显而易见的是“被动教学”所带来的课堂气氛的沉闷乏味,以及教学效果的“少、慢、差、费”。 新课改的大力推行,有如春风春雨春雷响亮,有如潮落潮涨潮涌东方,中国这片古老文明的东方热土,教育的春天即将到来,让我们欢呼与期待,让我们憧憬与渴望。然而,欢欣
期刊
红楼梦中有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及文章”,说的是在生活中透彻了解了世故就是学问,熟练通达了人情也就是文章。我想在语文学习中不妨借鉴它,因为生活中有语文。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重视各种语文学习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思考生活,尝试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进而改变生活、创造生活。  指导学生充分
期刊
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而高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梯度推进的过程。  什么是梯度推进呢?梯度推进理论核心是梯度推移理论。它认为,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间存在着产业梯度和经济梯度,存在梯度地区就存在着推移的动力,就会形成相应的推移。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客观上也存在着知识和能力的梯度差异,这时候,如何让学
期刊
新课标卷每年都考给句子排序题,这也成为高考备考的重点之一。 “排列正确的顺序”就是要求语言具有“合理的语序”,也就是要求句间排列要合乎语法规范和语言表达习惯。语段内部的句子排列次序是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进行的正确组合,这种组合具有不可随意更改的逻辑性。  句序安排有一定的规律,常见的或以时间、事物发展的先后为序;或以空间为序;或以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为序。除此之外,我根据实战总结了一套简单的解题技巧,
期刊
课堂提问是组织教学的主要方式,是师生互动的基本手段,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堂提问这一形式直接与语文课的培养目标相吻合。在教学中,教师有意为学生设置必要的疑问,能增强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既有从教师到学生的信息传递,也可疏通从学生到教师的信息通路,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心理过程,发现问题,改进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可以尽量减少学生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即克服学生“思维缺席现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