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文阅读是中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阅读是积累语言的基础、以读促"读"、把读书权还给学生、阅读主体参与思考、总结概括说写结合五个方面浅谈了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阅读 积累 学生 思考 概括
语文阅读是中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语文测试中阅读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阅读题的分值占整个卷面的三分之一,况且阅读与写作又有密切的联系,阅读能力强,作文写的也好。因此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阅读教学也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所以我在语文教学中始终把阅读教学放在首要位置,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一、阅读是积累语言的基础
缺乏语言材料的"语文"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是语文素质下降的关键之所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大量地增加了阅读材料,为我们的学生能积累丰富的语言打好了基础。
我经常对学生讲:一个从未读过书的村夫莽妇,能绘声绘色地把一件小事添油加醋地描述出来,为什么呢?就因为他平时积累的那些生活中的语言材料起了作用。
而我们的学生懂得很多地写作技巧、写作方法等,在写作文时却无从下笔,这就在于学生们缺乏丰富的语言材料。就好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般。那么,要帮学生找到"米",使之能做出"有米之炊",就要让他们不断地积累语言、不断地熟悉语言,真正地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已有,才能写出好的作文来。而这积累语言的途径就是要抓阅读。
只有通过反复地阅读、大量的阅读,学生才能对语言的运用不假思索,得心应手;才能使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情味在头脑中固定下来,到时才会信手拈来,浑然天成。
二、以读促"读"
诵读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万万不可忽视,诵读可能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可以让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齐读等。可以在课文分析前读,分析中读,分析后导读。在课文分析之前,让学生自由读文,整体感知文章,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让学生了解教材,这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益和教学质量的基础。特别是文情并茂的好文章,以读带讲效果会更好。如《热爱生命》一课,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生命的珍贵;再如《海燕》一课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觉到了海燕作为革命者的形象,那种勇敢、乐观的精神。这样调动他们的情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主旨,品味其内涵,从而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感的目的。在分析过程中,让学生读重点句或段,感悟重点句、段是如何突出中心的。让师生共同分析之后读课文,是让学生回顾课文所写的内容,这样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其目的就是问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三、把读书权还给学生
语文教学活动中课文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还主动权于学生,让学生在阅读分析中提高能力,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记下自己读懂的,没读懂的问题,然后精读课文,再次记下自己读懂的,没读懂的问题,把这些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在交流合作过程中大部分问题得以解决。在这个问题中,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和他们一起学习,使学生自主地进行阅读实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作者的内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凭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去判断、去与作者交谈。叶圣陶先生谈到阅读教学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与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心情相契合。"这个形象而通俗的比喻,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阅读的真正内涵,阅读是学生满怀深情地踏上语言的桥梁,去晤见作者并触及灵魂的过程,是读者默默地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是获取智慧经验和情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作者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得到美的享受。
四、阅读主体参与思考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把阅读权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过程中,在读的过程中思考,调动学生全部的心智和情感,通过对书面文字的感知和理解,真正有效的阅读课文。阅读可以与同学合作、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互补。但学生内心中仍然会有疑问,因为学生的个性、理解能力都具有差异性,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情绪展开的氛围,使学生的阅读理解逐步加深。教师还要根据学生需要,不同文体的特点,引导他们变换阅读视角读出疑问、读出新意,读出别人未曾有过的感悟和理解。读与思是紧密结合的,思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注重学习思考能力的培养,形式可多种多样,引导他的由浅入深地思考。如学《孔乙己》一课时,可引导学生思考"主人公因何会落到如此窘迫的地步?","是什么原因导致孔乙己成为众人哄笑的对象",让学生从分析写作背景入手,去深入理解主人公命运悲惨的根源,并通过多种训练使学生学会思考,勤于思考,乐于思考,进而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五、总结概括说写结合
一篇文章读完总得有个总体印象,再加上自己的分析与思考,总会有一个完整的概括。学习课文总是要让学生进行概括的,或篇或段都可以进行概括训练,时间久了学生就养成了良好的总结概括习惯。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学习课文的体会,感受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启示,有必要时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这样读、写、说结合,会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出来的,而是在长期的阅读训练中形成的,作为语文教师要在新课标要求下培养好学生创造性阅读的品质,引导他们多方面分析与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阅读 积累 学生 思考 概括
语文阅读是中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语文测试中阅读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阅读题的分值占整个卷面的三分之一,况且阅读与写作又有密切的联系,阅读能力强,作文写的也好。因此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阅读教学也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所以我在语文教学中始终把阅读教学放在首要位置,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一、阅读是积累语言的基础
缺乏语言材料的"语文"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是语文素质下降的关键之所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大量地增加了阅读材料,为我们的学生能积累丰富的语言打好了基础。
我经常对学生讲:一个从未读过书的村夫莽妇,能绘声绘色地把一件小事添油加醋地描述出来,为什么呢?就因为他平时积累的那些生活中的语言材料起了作用。
而我们的学生懂得很多地写作技巧、写作方法等,在写作文时却无从下笔,这就在于学生们缺乏丰富的语言材料。就好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般。那么,要帮学生找到"米",使之能做出"有米之炊",就要让他们不断地积累语言、不断地熟悉语言,真正地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已有,才能写出好的作文来。而这积累语言的途径就是要抓阅读。
只有通过反复地阅读、大量的阅读,学生才能对语言的运用不假思索,得心应手;才能使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情味在头脑中固定下来,到时才会信手拈来,浑然天成。
二、以读促"读"
诵读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万万不可忽视,诵读可能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可以让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齐读等。可以在课文分析前读,分析中读,分析后导读。在课文分析之前,让学生自由读文,整体感知文章,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让学生了解教材,这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益和教学质量的基础。特别是文情并茂的好文章,以读带讲效果会更好。如《热爱生命》一课,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生命的珍贵;再如《海燕》一课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觉到了海燕作为革命者的形象,那种勇敢、乐观的精神。这样调动他们的情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主旨,品味其内涵,从而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感的目的。在分析过程中,让学生读重点句或段,感悟重点句、段是如何突出中心的。让师生共同分析之后读课文,是让学生回顾课文所写的内容,这样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其目的就是问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三、把读书权还给学生
语文教学活动中课文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还主动权于学生,让学生在阅读分析中提高能力,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记下自己读懂的,没读懂的问题,然后精读课文,再次记下自己读懂的,没读懂的问题,把这些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在交流合作过程中大部分问题得以解决。在这个问题中,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和他们一起学习,使学生自主地进行阅读实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作者的内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凭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去判断、去与作者交谈。叶圣陶先生谈到阅读教学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与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心情相契合。"这个形象而通俗的比喻,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阅读的真正内涵,阅读是学生满怀深情地踏上语言的桥梁,去晤见作者并触及灵魂的过程,是读者默默地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是获取智慧经验和情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作者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得到美的享受。
四、阅读主体参与思考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把阅读权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过程中,在读的过程中思考,调动学生全部的心智和情感,通过对书面文字的感知和理解,真正有效的阅读课文。阅读可以与同学合作、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互补。但学生内心中仍然会有疑问,因为学生的个性、理解能力都具有差异性,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情绪展开的氛围,使学生的阅读理解逐步加深。教师还要根据学生需要,不同文体的特点,引导他们变换阅读视角读出疑问、读出新意,读出别人未曾有过的感悟和理解。读与思是紧密结合的,思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注重学习思考能力的培养,形式可多种多样,引导他的由浅入深地思考。如学《孔乙己》一课时,可引导学生思考"主人公因何会落到如此窘迫的地步?","是什么原因导致孔乙己成为众人哄笑的对象",让学生从分析写作背景入手,去深入理解主人公命运悲惨的根源,并通过多种训练使学生学会思考,勤于思考,乐于思考,进而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五、总结概括说写结合
一篇文章读完总得有个总体印象,再加上自己的分析与思考,总会有一个完整的概括。学习课文总是要让学生进行概括的,或篇或段都可以进行概括训练,时间久了学生就养成了良好的总结概括习惯。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学习课文的体会,感受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启示,有必要时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这样读、写、说结合,会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出来的,而是在长期的阅读训练中形成的,作为语文教师要在新课标要求下培养好学生创造性阅读的品质,引导他们多方面分析与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