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长江三角洲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区域高校社会服务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不足。长三角地区的高职院校要得到更好地发展,就必须以“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明确服务定位,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构建科学的社会服务机制,设计学校的工作职能和服务网络。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高职院校 社会服务 工作职能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Vocational Colleges for Building Mechanisms for Social Services
and Designing Job Functions in Yangtze River Delta
——Take Nanji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ZHANG Yan
(Nanji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46)
Abstract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China's regional university social services development rapidly. But there are also insufficient.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get better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the service society" as our objective, clear service orientation, providing enterprises with comprehensive services, and construct a scientific social service mechanism, design of school work functions and service network.
Key wordsYangtze River delta; vocational colleges; social work; work function
0 引言
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突出的带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已经成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带动全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引擎。金融危机加速了产业洗牌,当前,长三角地区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从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出发,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未来长三角经济区以上海为发展核心,充分发挥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作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促进区域整体优势的发挥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面对长三角地区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生源人数下降,考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认同与否和就业选择余地大大增加,这就迫使长三角地区的高职院校需要不断地进行结构调整,从而来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
本文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列,介绍该校在对社会服务够建和工作职能设计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注重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利用师资及各种教学资源为企业开展各种培训,提供技术支持及信息咨询等服务。
1 社会服务机制的构建
该校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入,整合政府、企业和高校的资源,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学历教育、科技服务和社会培训三位一体的办学格局设计,是该校多年办职业教育经验的总结。将强化科技服务、社会培训在学院办学格局中的地位,建设并依托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中心”,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解决生产难题,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商务解决方案、培训企业员工,努力使学院成为区域性继续教育、文化传播的中心,为形成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贡献力量。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多途径、协同式、集成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下引进十余家企业进校园,例如通信学院与中兴通讯合作的南京信雅达通信工程有限公司、软件学院与南京徐庄软件园合作的南信软件园、微电子学院与中电熊猫液晶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熊猫光电学院、电子信息学院与南京三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新联电讯仪器有限公司合作的物联网工程技术服务中心等四个项目。实践证明,企业进入学校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且也降低了学校工学结合工作的运行成本,使双方合作的成本的降低,实现了双赢的第一个成果。在科技服务方面,学院以教育厅资助建设的“江苏省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省科技厅支持的“3G科技服务平台”为核心,已初步形成了多能力层次的科技服务体系,面向江苏的中小型电子信息企业,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科技服务,五年来,共申请专利及软件着作权登记等总计31项,获得授权13项;对外承接横向合作项目54项,实现到账经费237万元;申请纵向项目16项,获得纵向科技经费936万元。近三年实现年增长率超过30%,科技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学院发挥技术优势,积极参加了省经信委支持苏北科技扶贫工作,并以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为平台,到苏北地区“送文化、送知识、送技术、送服务、送设备”,通过实施“六个一”工程,推进农村信息化的建设。除了物质资源上的合作,学校还在实践中开发了一些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和管理模式综合合作的范例。与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的十余家企业中,根据校企双方意愿,有多种合作模式。
(1)校企联姻:学校和企业共同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实体。让企业自管作为主体,独立生产经营,教师参与企业研发,开发出的科技成果在校园内直接转化,学生经培训后就可以顶岗生产。我院与江苏金阳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入股注册成立的“江苏南极星科技有限公司”,下设仪器研发中心和SMT生产中心。SMT中心已累计投资2000余万元,配置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SMT生产线5条、插装生产线1条、测试与组装生产线1条、点胶线1条。学校提供廉租生产及办公用房,收益按股分成。SMT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训项目也在该中心以工学结合的形式完成,SMT专业每学期有2个班近百名学生成整建制的顶岗实训,博学机电公司在我院设立了PCB设计公司,与学院共同开展研发工作。
(2)企业研发、将员工培训机构引入校内,校企联合建立“捆绑”式培训团队。例如将南京润和软件公司、中信通信公司的企业的培训机构引入校内,学院与企业形成“捆绑”式培训团队,共同为学院学生和企业员工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全国印制电路协会与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微电子工程系合作,成立了全国印制电路培训基地,每年都要为国内各大印制板企业举行百余名新员工培训。
(3)引进跨国公司员工培训项目。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德国西门子公司进行合作,引进西门子公司培训项目,由德国公司提供师资,并且接收德方资质审查,为西门子公司开展员工进行培训,同时也面向学生实施订单式培训。如果培训合格的学生,可以拿到西门子公司上岗证,持证的学生就可以在西门子公司全球任何子公司就业。
(4)校企合作,优势互补,实训项目与生产岗位互相“外包”。镇江金钛科技有限公司与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学院承接企业生产流程中某几个岗位(在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学生交替顶岗生产),教学计划中的某些技能训练项目,学院外包给企业,在企业内完成。
2 工作职能的设计
在专业建设方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强化重点专业建设,以重点专业为龙头做优做强专业群。面向物联网、信息服务技术等新兴产业积极稳妥地开发新专业,适时调整老专业,强化专业品牌意识,创建特色专业,整合和优化现有专业资源,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加强校企合作着手,创造条件,积极开发工学结合课程,使每个专业都有3~5项与就业岗位相适应的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提高顶岗实习的教育质量,强化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改革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将行业、企业标准纳入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将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在教学管理上树立“以企业为中心”的合作理念,采取调整自然班级组态、与多类型实训项目相适应的学分制度、不拘一格的训练方式、灵活的实训安排等措施,减轻企业的合作负担,提高顶岗实习、校企合作育人的可操作性。以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为基础,构建以注重“过程”和关注“顾客”为特点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专业人才质量评价标准,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提高用人单位和学生满意度在质量评价中的比重,改进质量监控手段,全程监控人才培养质量。完全打破了传统的“老三段”课程体系(公共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让这些课程的实施分别在教室和生产现场完成,实现了“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学与生产合一”、“教材与技术文件合一”、“老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使学生能够做到“学中看”、“看中学”、“学中干”、“干中学”。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加强师德教育,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以企业为中心”的校企合作理念。以校企“混编型”师资团队建设为突破口,以优化“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吸引来自企业的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来学院兼职任教,建立完善的教师企业实践制度,规范对兼职教师的管理,提升学院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的“双师素质”。建立一支以行业内具有影响力的专家为专业带头人、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双师型”教师为主体、“专兼结合”为特征的教师队伍,形成一支以校企混编师资团队为特色的高水平双师队伍。
3 结束语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虽然在社会服务机制的构建和工作职能的设计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形成长效机制方面没有实质性的突破。随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建设计划的推进,各高职院校将继续探索出富有各自特色的社会服务模式,长三角洲经济区的高职院校整体的社会服务能力、辐射能力将会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贺修炎.大专课程班: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一种有效的职业培训模式[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2]莫光政.高等学校社会服务实证分析研究[D].中国农业教育,2001(4).
[3]杨念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张柏君.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若干问题[J].辽宁高职学报,2007(5).
[5]贺修炎,欧阳培城.有高职院校特色的社会服务模式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7(8).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高职院校 社会服务 工作职能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Vocational Colleges for Building Mechanisms for Social Services
and Designing Job Functions in Yangtze River Delta
——Take Nanji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ZHANG Yan
(Nanji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46)
Abstract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China's regional university social services development rapidly. But there are also insufficient.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get better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the service society" as our objective, clear service orientation, providing enterprises with comprehensive services, and construct a scientific social service mechanism, design of school work functions and service network.
Key wordsYangtze River delta; vocational colleges; social work; work function
0 引言
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突出的带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已经成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带动全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引擎。金融危机加速了产业洗牌,当前,长三角地区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从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出发,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未来长三角经济区以上海为发展核心,充分发挥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作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促进区域整体优势的发挥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面对长三角地区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生源人数下降,考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认同与否和就业选择余地大大增加,这就迫使长三角地区的高职院校需要不断地进行结构调整,从而来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
本文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列,介绍该校在对社会服务够建和工作职能设计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注重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利用师资及各种教学资源为企业开展各种培训,提供技术支持及信息咨询等服务。
1 社会服务机制的构建
该校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入,整合政府、企业和高校的资源,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学历教育、科技服务和社会培训三位一体的办学格局设计,是该校多年办职业教育经验的总结。将强化科技服务、社会培训在学院办学格局中的地位,建设并依托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中心”,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解决生产难题,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商务解决方案、培训企业员工,努力使学院成为区域性继续教育、文化传播的中心,为形成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贡献力量。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多途径、协同式、集成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下引进十余家企业进校园,例如通信学院与中兴通讯合作的南京信雅达通信工程有限公司、软件学院与南京徐庄软件园合作的南信软件园、微电子学院与中电熊猫液晶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熊猫光电学院、电子信息学院与南京三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新联电讯仪器有限公司合作的物联网工程技术服务中心等四个项目。实践证明,企业进入学校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且也降低了学校工学结合工作的运行成本,使双方合作的成本的降低,实现了双赢的第一个成果。在科技服务方面,学院以教育厅资助建设的“江苏省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省科技厅支持的“3G科技服务平台”为核心,已初步形成了多能力层次的科技服务体系,面向江苏的中小型电子信息企业,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科技服务,五年来,共申请专利及软件着作权登记等总计31项,获得授权13项;对外承接横向合作项目54项,实现到账经费237万元;申请纵向项目16项,获得纵向科技经费936万元。近三年实现年增长率超过30%,科技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学院发挥技术优势,积极参加了省经信委支持苏北科技扶贫工作,并以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为平台,到苏北地区“送文化、送知识、送技术、送服务、送设备”,通过实施“六个一”工程,推进农村信息化的建设。除了物质资源上的合作,学校还在实践中开发了一些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和管理模式综合合作的范例。与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的十余家企业中,根据校企双方意愿,有多种合作模式。
(1)校企联姻:学校和企业共同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实体。让企业自管作为主体,独立生产经营,教师参与企业研发,开发出的科技成果在校园内直接转化,学生经培训后就可以顶岗生产。我院与江苏金阳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入股注册成立的“江苏南极星科技有限公司”,下设仪器研发中心和SMT生产中心。SMT中心已累计投资2000余万元,配置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SMT生产线5条、插装生产线1条、测试与组装生产线1条、点胶线1条。学校提供廉租生产及办公用房,收益按股分成。SMT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训项目也在该中心以工学结合的形式完成,SMT专业每学期有2个班近百名学生成整建制的顶岗实训,博学机电公司在我院设立了PCB设计公司,与学院共同开展研发工作。
(2)企业研发、将员工培训机构引入校内,校企联合建立“捆绑”式培训团队。例如将南京润和软件公司、中信通信公司的企业的培训机构引入校内,学院与企业形成“捆绑”式培训团队,共同为学院学生和企业员工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全国印制电路协会与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微电子工程系合作,成立了全国印制电路培训基地,每年都要为国内各大印制板企业举行百余名新员工培训。
(3)引进跨国公司员工培训项目。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德国西门子公司进行合作,引进西门子公司培训项目,由德国公司提供师资,并且接收德方资质审查,为西门子公司开展员工进行培训,同时也面向学生实施订单式培训。如果培训合格的学生,可以拿到西门子公司上岗证,持证的学生就可以在西门子公司全球任何子公司就业。
(4)校企合作,优势互补,实训项目与生产岗位互相“外包”。镇江金钛科技有限公司与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学院承接企业生产流程中某几个岗位(在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学生交替顶岗生产),教学计划中的某些技能训练项目,学院外包给企业,在企业内完成。
2 工作职能的设计
在专业建设方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强化重点专业建设,以重点专业为龙头做优做强专业群。面向物联网、信息服务技术等新兴产业积极稳妥地开发新专业,适时调整老专业,强化专业品牌意识,创建特色专业,整合和优化现有专业资源,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加强校企合作着手,创造条件,积极开发工学结合课程,使每个专业都有3~5项与就业岗位相适应的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提高顶岗实习的教育质量,强化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改革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将行业、企业标准纳入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将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在教学管理上树立“以企业为中心”的合作理念,采取调整自然班级组态、与多类型实训项目相适应的学分制度、不拘一格的训练方式、灵活的实训安排等措施,减轻企业的合作负担,提高顶岗实习、校企合作育人的可操作性。以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为基础,构建以注重“过程”和关注“顾客”为特点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专业人才质量评价标准,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提高用人单位和学生满意度在质量评价中的比重,改进质量监控手段,全程监控人才培养质量。完全打破了传统的“老三段”课程体系(公共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让这些课程的实施分别在教室和生产现场完成,实现了“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学与生产合一”、“教材与技术文件合一”、“老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使学生能够做到“学中看”、“看中学”、“学中干”、“干中学”。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加强师德教育,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以企业为中心”的校企合作理念。以校企“混编型”师资团队建设为突破口,以优化“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吸引来自企业的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来学院兼职任教,建立完善的教师企业实践制度,规范对兼职教师的管理,提升学院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的“双师素质”。建立一支以行业内具有影响力的专家为专业带头人、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双师型”教师为主体、“专兼结合”为特征的教师队伍,形成一支以校企混编师资团队为特色的高水平双师队伍。
3 结束语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虽然在社会服务机制的构建和工作职能的设计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形成长效机制方面没有实质性的突破。随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建设计划的推进,各高职院校将继续探索出富有各自特色的社会服务模式,长三角洲经济区的高职院校整体的社会服务能力、辐射能力将会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贺修炎.大专课程班: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一种有效的职业培训模式[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2]莫光政.高等学校社会服务实证分析研究[D].中国农业教育,2001(4).
[3]杨念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张柏君.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若干问题[J].辽宁高职学报,2007(5).
[5]贺修炎,欧阳培城.有高职院校特色的社会服务模式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