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洋:“白鸽皇后”的魔术传奇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o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丁洋是南通市少年杂技团的魔术师,一个视杂技为生命的女孩,因伤痛却无缘杂技,又因对舞台的无限热爱,而投身魔术事业。她凭魔术《变鸽子》获得中国魔术最高奖金菊奖,用7年时间成为魔术界所有奖项的大满贯得主,被誉为“白鸽皇后”。
   2019年6月26日,丁洋凭改良版魔术《月光白鸽》再获殊荣,被评为2019年度艾伦·斯莱特国际新星奖,是唯一获此荣誉的中国魔术师。
  一跤摔进“魔术之门”
   丁洋,1988年1月18日出生于中国杂技之乡河北省吴桥县,同所有吴桥孩子一样,心里有着很深的杂技情结,10岁时到当地杂技学校学习。
   2005年,南通市少年杂技团到河北吴桥招兵买马,丁洋和22位杂技小演员一起来到南通如东,成为南通市少年杂技团学员。进团3个月,丁洋得到一个赴法演出的机会,她说:“我当时最大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能拿到国际杂技比赛大奖。”
   2006年,18岁的丁洋在《排椅》节目排练中,主动担任底座。排椅节目就像叠罗汉,她上边有6把椅子和同伴,底座的任务最重,难度最大。节目排练3个多月,大家对技术要领基本掌握,对演出充满信心。
   意外却发生了。在一次大型排练中,由于椅子重心不稳,原本叠在一起的椅子突然坍塌,丁洋从两米高的椅子上摔下来,腰正好砸在桌角,脊椎骨折,身体里被打了2个钢板和6个钉子,无法直立。
   丁洋的主治医生明确告之,再不能进行杂技表演了。她顿感晴天霹雳,打拼8年,正指望梦想的花儿绽放,命运却对她关闭了杂技之门,她躺在病床上心绪难平。丁洋回忆说:“受伤时,我再疼也没掉一滴眼泪,但要从此离开舞台,我立马哭起来。我一直视杂技为生命,梦想瞬间破灭,当时实在无法接受。”还好手术成功,但更深的痛留在心里。
   丁洋休息一年多,身体康复后回到如东,领导给她安排了文职工作。可她不需要轻松舒适的照顾,她要的是在舞台上挥洒青春的快意,领导再三斟酌后提议让她改行学魔术。
  《变鸽子》演绎魔术梦
   2007年,丁洋奔赴“魔术之乡”连云港灌南县,师从中国魔术第一人汪奇魔。
   丁洋對魔术一窍不通,每天的任务是喂鸽子,打扫练功房,喂鸽子再打扫练功房。她感觉与魔术不沾边,多少次想放弃,但一想到一直坚守的要留在舞台上这个信念,就打消了逃避的想法,沉下心来仔细观察鸽子,摸索鸽子的脾气,研究与鸽子亲近的技巧。
   丁洋干了一年多,2008年5月跟着老师学习魔术《变鸽子》。一个星期后,自己独立练习,练了两个月,回到南通市少年杂技团。
   一只,两只,三只,丁洋隐藏在身上的鸽子越来越多,手上变,肩上变,脚上变,她每天像着了魔似的,常常双手在空中比画着。团里练,回家练,手背上被鸽子抓伤的疤痕越来越多,但她掌握的技术动作也越来越多,技术越来越熟练。
   丁洋练习3个月的《变鸽子》节目,终于有机会登台表演,心扑腾扑腾跳,兴奋又紧张,结果出了漏洞。她说:“该出一只鸽子的时候出来两只,该把鸽子变没的时候它却还在那里,感觉好尴尬。”
   她投入更多精力学习研究,把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与鸽子联系起来,从走路步调到听到的每一首音乐,都出于职业惯性去想,能不能找到灵感,点点滴滴尝试应用到变鸽子节目里,从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再到表演技巧,仔细琢磨,反复练习。
   2009年7月16日,丁洋迎来第一次参加比赛的机会,登上江苏省第五届魔术比赛舞台。只见她举手抬足间一只只鸽子扑腾而出,别人变鸽子一只一只出,她双鸽齐出,动作有如行云流水,获得银奖第一名的好成绩。2010年,她又获得首届江浙沪魔术比赛舞台类唯一金奖,在国内外魔术赛上崭露头角,“白鸽皇后”的雅号从此流传。
   2011年10月,丁洋凭借精湛技艺,赢得第二届中国西湖国际魔术比赛舞台类金奖。喜悦和挑战同时到来,因为比赛成功,她收到一个月后举行的第七届上海国际魔术大会的邀请。一个月里,她几乎一天只吃一顿饭,时间都用在研究怎么变鸽子,将原本变7只鸽子增加到12只。鸽子数量增加,出鸽的动作和技巧完全不同,丁洋对原来的作品进行了颠覆性改变,取得圆满成功,荣膺第七届上海国际魔术节新人赛金奖。
   拼搏终有回报,2012年,丁洋成为江苏省获得国际魔术师称号第一人。
   2015年5月,第九届中国杂技金菊奖第六次全国魔术比赛在深圳欢乐谷举办,这是魔术界的奥运会,每3年举办一次。丁洋当时刚生完宝宝五个月,有一年多的时间没有练习鸽子,大家劝她放弃,她说:“我怎么能让宝贵的机会从眼前溜掉,错过这次机会,就要再等3年,3年之后能否有机会登上这个舞台,还是未知数,唯一不留遗憾的选择就是迎难而上。”
   她在准备比赛阶段,给孩子喂奶,设计桥段,制作服装道具,训练鸽子,哪一项都没有耽误。实在太累了,就靠着椅子打个盹儿。丈夫吕春阳心疼不已,鞍前马后地陪着。
   上场比赛前一刻,她在后台给儿子喂完奶,带着爱和责任走向舞台。
   音乐响起,丁洋微笑着双手一出,1只白鸽瞬间变成2只红鸽,收回时秒变白色,再出手时已是4只白鸽,总共出了20只鸽子,是目前世界魔术师中变鸽子数量最多的人。一阵烟雾腾起,刹那之间,鸽子消失笼子还在,干净利索,不着痕迹。她凭借从无到有,化有为无的神奇和双出变色、双出四收的绝技,完全征服了评委和观众,斩获国内魔术界最高奖项金菊奖金奖。至此,丁洋用7年的时间创造魔术界神话,成为魔术界所有奖项的大满贯获得者。
   丁洋的《变鸽子》节目荣获中国魔术最高奖,在美国IBM和意大利CMI舞台上得到认可。节目在中央电视台和法国电视二台播出,好评如潮。
   靴子起火,踢腿出鸽,双出双收,双出四收,丁洋的创意层出不穷,技巧难度持续创新。她对魔术《变鸽子》的每个细节反复梳理,坚信在节目的音乐、服务、流程,以及表演技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她说:“魔术是创造奇迹与极限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月光白鴿》绽放传奇
   2018年3—7月,丁洋前往加拿大古雷格·弗文剧院进修,在世界顶尖级魔术大师陈智玲和古雷格·弗文的帮助下,对节目进行“破坏性”创新。在新版节目中,她放弃传统的燕尾服,选用紧身衣,神秘感超强。而且,她将杂技技巧翻跟头和倒立融入魔术表演,打破过去站立时双手出鸽,挑战展示倒立双脚飞鸽的神奇,难度系数增加到观众难以预想的程度。
   破旧立新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甚至要冒着失败的风险。丁洋不断地改服装、改流程、换音乐、设置机关。其中有一个重要技巧,她和古雷格老师反复琢磨试验,无数次的失败几近让人崩溃,她就是不愿放弃。经过7天的日思夜想,终于在第8天找到了合理的解决方案。
   她在加拿大学习期间,天天练功加研究,提出一个个设想,排除一个个难题,凌晨两三点钟与老师通过微信沟通节目技巧已成常态,如果操作达不到预设的效果,就得推翻重来。她经常会因为练功错过就餐时间,工作人员就将食物直接放在门口,等她练功结束想起吃饭时,饭菜早已凉了。最后一个月,她更是分秒必争,每天的练功时间不少于14个小时。
   2018年8月7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魔术现场秀”大会开幕式上,丁洋改良版魔术《月光白鸽》作为第一个节目惊艳亮相。动感音乐声中,丁洋身穿紧身衣走上舞台,观众的热情被点燃,瞪大双眼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的一举一动,希望能发掘出紧身衣背后隐藏的秘密。只见普通的白鸽,在丁洋的手里如同施了魔法,眨眼之间,一只只扑扇着翅膀,仿佛抒情的音符在她的指尖上变幻跳跃。她在节目中巧妙地融入国外新马戏的幽默滑稽元素,让小丑面具在脚尖旋转,旋转中,白鸽奇迹般在脚尖扑腾,一切无遮无挡,让人匪夷所思,观众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全新视觉体验。丁洋炉火纯青的表演获得了满堂喝彩,现场观众两次起立为她鼓掌欢呼。
   丁洋的《月光白鸽》被众多国际性魔术组织关注,其神秘性和诱惑力,让大家感受到魔术与其他艺术相结合、相互辉映的魅力。丁洋被人们尊称为“穿着体操服的中国魔术师”。
   2019年6月26日,丁洋的《月光鸽子》经过投票,被授予2019年度艾伦·斯莱特国际新星奖,鼓励她对国际魔术艺术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她是迄今为止唯一获此荣誉的中国魔术师。
   如今,丁洋是南通市少年杂技团魔术团副团长、艺术学院兼职讲师,她继续研究着鸽子,开展魔术普及教育工作,希望带领更多的学员走出校门,走向国际舞台。目前,她正着手准备冲击2021年的世界魔术大会。
其他文献
没想到跟着导航的提示竟然迷了路。  时间已过了下午5点,只差一步就能看到梅江新大桥了。回去的路一时也未必能找得到,索性下了車,我们在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口停了下来。  一片高大的芭蕉树首先映入眼帘。时已深冬,想远在北国的故乡已是白雪皑皑万木凋零,而此处芭蕉叶却还是郁郁葱葱,散发着无限生机。微风吹来,芭蕉轻轻抖动硕大的叶子,仿佛这世上唯有它既没有抗洪抗暑的倦意,也没有悲秋叹秋的伤情。  芭蕉树的对面是一
如果在疫情期间你需要面试,机器人面试官从天而降,你会不会惊喜?方小雷创办的近屿智能公司研发了“AI得贤招聘官”,满足了企业对于“无接触招聘”的需求。   2020年12月,近屿智能公司连续获得4轮共计数千万的融资。 切入“AI HR”的解决方案,开发“AI得贤招聘官”   方小雷毕业于多伦多大学MBA,他曾在中国、西班牙、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公司做了11年HR(人力资源顾问)。   201
归隐田园,远比想象中要痛苦  十年前,阿狸和船厂在广东打工。两人省吃俭用,计划着攒钱买套小房子,从此生儿育女,安居乐业。但打工赚不了什么钱,攒来攒去,两人的积蓄仍然不够买房子,于是二人一商量,把手里的钱都拿出来做起了小生意。  但阿狸夫妇都不是做生意的料子,没多久就赔光了本钱,落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买房的梦想也破碎了。心灰意冷之下,船长带着阿狸揣着仅剩的1000元钱回到了家乡洪湖。  船长的父母都
“也许这是世间最遥远的距离吧,只能隔着隔离区的玻璃,看着你,却摸不到你。”刘丹丹为丈夫送来了年夜饭,转身时眼泪终于不受控制地流下来,“希望你一切安好,我就在隔壁陪着你。”  刘丹丹和丈夫丛云峰是黑龙江省医院南岗院区的一对医护夫妻,丛云峰是重症医学科的主任,“以医院为家”出了名,因为不论同事、患者家属什么时候找他,他都在。“丈夫的患者都是生命垂危的人,为了让他能用最快的速度来医院救人,我们把家搬到了
在这个资讯便捷的时代,不管是微博还是微信朋友圈里都能找到大把的心灵鸡汤,泛滥的“鸡汤”令许多人喝到思想泛油,但却往往只能暂时地麻醉心灵,解决不了任何实际的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鸡汤”。不过有人仍坚持这个世界需要鸡汤,只不过这碗鸡汤不是偷工减料、粗糙滥制的,而是采用上等食材小火慢熬的优质鸡汤。而90后创意插画家、人气作家张皓宸便是一个有志于熬鸡汤的人,他梦想着以上等鸡汤滋养饥饿的灵魂,也乐于
乡村婚宴,在我的记忆里是一道传统文化的盛宴,是一道蘸满浓浓乡愁的盛宴,更是一道乡里乡亲从四面八方赶来聚集的盛宴。  记忆里的乡村婚宴是热闹而忙碌,隆重而喜庆的。八十年代初,我当时十来岁的样子,作为父母的特使,第一次参加屯子里高万里的婚礼。尽管我年龄小,但按照辈分,新郎还得管我叫叔呢,所以吃饭时,我坐在主宾位置。为了能够争取到这次婚宴,我和父母约定,挖十天野菜,放十天大鹅。那时农村生活条件还很差,饭
母亲回了一趟浙江老家,带回不少见闻。作为家里的老大,曾经唯一的城里人,如今母亲几乎是同辈中经济条件最差的。對此她格外高兴,因为弟妹们生活都改善了。说几乎最差,是因为二舅例外。二舅打了一辈子光棍,从来没有过正式工作。好在如今年近八旬,生活倒还安逸。   “我去村里养老院看他,他已经不认识我了,问我是谁?但他气色很好,红光满面的……”母亲描述去探望二舅的场景。   二舅不认识母亲了,这并不奇怪,他
呼唤工业摄影再次繁荣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杨恩璞已经连续三年在五一期间发表文章呼吁再次繁荣“工业摄影”。8月23日,在北京大众影廊《太阳神——鸡西矿工风采》作品展的开幕式上,杨恩璞又一次提到了工业摄影的重要性:“风光、美女诚然可爱,但我们的工人兄弟们更值得尊重。摄影人下基层采风的机会很多,当我们关注高楼大厦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这些可爱的工人们。工业摄影反映着一个时代生产力的发展。”  在鸡西矿业集
软磨硬泡,敲开艺术殿堂的大门  史云兰祖籍山东,1960年出生在滨城大连的一个造船工人之家,自幼喜歌好舞,用她自己的话说,“连做梦都想当演员。”也许是天遂人愿,一个难得的机会使她梦想成真。20世纪70年代初,大连市成立了艺术学校,听到招生的消息,还在读小学的史云兰执意要母亲带着去报考,母亲不同意,她就使出小孩子所有的本事,经过一番软磨硬泡,最终父亲拍板支持她报了名。  天資聪慧的史云兰经过精心准备
今年39岁的赵德利,是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铸锻钢事业部和天津研发中心两家子公司的副总经理、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工作10多年来,他始终扎根龙江大地,在核电大锻件新材料领域从事技术研发工作,是伴随我国核电装备发展成长起来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立志自力更生,投身核电大锻件国产化攻坚战   随着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我国对核电产品需求越来越大,实现装备完全自主化制造成为必由之路。其中,核电大型锻件制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