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老的船队(下篇)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17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扬帆海上,向着神的土地进发。在庞特安全登陆……”这是哈特谢普苏特神庙(葬庙)石墙上的一段铭文。
  庞特,也被称为“神的土地”,在超过1000年的时间里,这个有着丰富燃香、黑檀和黄金资源的神秘国度一直在与埃及进行贸易。古埃及人留下了关于庞特的如山的证据,其中又数哈特谢普苏特留下的证据最多。在底比斯(上埃及古城,位于尼罗河畔)附近的已有3500年历史的哈特谢普苏特神庙的石墙上,铭刻着大量对庞特的描绘——哈特谢普苏特和其他古埃及法老向庞特派出过大型远洋船队,每次远航的人数有数千人之众。可是,庞特古国到底在哪里呢?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和所有的古埃及人一起,给现代人留下了这个谜题。
  
  庞特在哪里?
  
  关于庞特,最早的证据来自于古埃及旧王国时期。在一块被叫做“巴勒莫”的石头上刻着:在大约公元前2500年,即萨胡尔法老统治时期,一个远征队从庞特带回了80000梅尔(古埃及计量单位)的没药。没药是提取自没药树的树脂,可作香料、药材、燃香等,出产于庞特,是古埃及人眼中最有价值的商品。萨胡尔的远征队还带回了大量原木(这在像埃及这样的沙漠国家也弥足珍贵)和大量银金(又称琥珀金,为金银合金)。
  到古埃及中王国时期,远征庞特的规模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一块年代约为公元前1985年的石刻上提到:在一次庞特远征中有3000人参加,而在50年后的另一次庞特远征中有3700人参加。
  到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哈特谢普苏特的船队远征庞特,这次远征发生在公元前第15世纪,哈特谢普苏特执政第9年,远征场面被精细地刻画在了她的神庙的浮雕上。其中一个场景显示的正是庞特,包括建在支柱上的蜂窝状房屋,棕榈树和没药树为房屋遮阴。另一个场面描绘了哈特谢普苏特船队离开埃及和到达遥远之邦庞特的情景,并称船队在回程时“搭载了庞特的大量珍品”。最后一个场面显示的是庞特政要向哈特谢普苏特女王奉献“奇珍”的情景。
  目前已知的最后一次庞特远征,发生在公元前12世纪的拉美西斯三世治下。一份古埃及纸草书记载说,拉美西斯三世“创建了大型运输船,上面装着来自埃及的数不清的货物。他们到达了庞特,没遭任何厄运,安全抵达并备受尊敬”。
  遗憾的是,这些证据都没有告诉我们庞特的具体位置究竟在哪里。自19世纪以来,学者们纷纷推测庞特的具体位置——叙利亚、西奈、阿拉伯南部、苏丹东部、埃塞俄比亚北部、索马里、肯尼亚,但至今仍无人能指出庞特国的确切位置。
  
  怎样去庞特?
  
  也并非完全没有线索,例如,上述纸草书中明示了一点,这就是,拉美西斯三世的远征队在前往庞特途中借道于红海。考古学家已经证实,古埃及中王国时期和新王国时期醉心于庞特的法老们在尼罗河造船,然后将船拆分,再穿越大约160千米的沙漠,运到古红海港口萨乌(今天称梅萨·加瓦西斯),重新装配后驶往庞特。返回后,船在萨乌港卸货,由驴车拉到尼罗河,再由河船向南送到都城底比斯。
  然而,这些船从萨乌港起航后究竟驶往何方?无人知道。更让人云里雾里的是,古埃及人可能并不总是借道红海。一些古埃及铭文暗示,另一条前往庞特的路径是沿着尼罗河向南航行,穿过位于埃及南面的努比亚,然后再往前走。一些考古学家相信,在努比亚与埃及交好时期(例如旧王国时期),古埃及人选择这条线路前往庞特;在努比亚人封锁了向南的陆路时(例如中王国时期和新王国初期),古埃及人则选择通过红海前往庞特,当然走这条路线必须穿越更多沙漠。
  
  早期理论
  
  关于庞特位置的争论始于19世纪50年代,当时新成立的埃及文物服务局开始清理位于底比斯及其周围的大寺庙。当时新发现的象形文字文本记叙说,庞特是位于埃及东面的一个香料来源地。有考古学家据此提出:庞特位于阿拉伯半岛。这看似有道理,因为古希腊人曾盛赞“阿拉伯香料”,而阿拉伯半岛位于埃及的正东面。
  然而,在阿拉伯半岛至今也没有找到一丁点庞特的遗迹。事实上,后来的两个发现推翻了“阿拉伯庞特”的说法。第一个发现是图特摩斯三世法老留在底比斯卡纳克庙中的一个象形文字清单,其中指明庞特位于埃及南面;第二个发现是哈特谢普苏特神庙浮雕,它和其他一些证据都把庞特的地理位置指向非洲。例如浮雕上刻画的长颈鹿和犀牛等动物,具有明显的非洲特征,在阿拉伯半岛并无出产。有考古学家据此认为,庞特位于当今索马里海岸。可巧的是,在现代索马里境内,在“非洲之角”角尖上,有一个地区叫“庞特兰”,其意为“庞特的土地”。
  
  非洲论点
  
  有关庞特位于索马里的假说流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有考古学家对这一假说提出了质疑。考古学家在对哈特谢普苏特神庙浮雕中的庞特动植物及其他元素进行详尽研究后指出,庞特的位置可能在埃及南部的上尼罗河地区,在阿特巴拉河与白尼罗河和蓝尼罗河两河交汇点之间的区域。
  但又有人质疑说,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远征队通过陆路和河道就可以到达庞特,无需经过海路。此外,哈特谢普苏特神庙浮雕提供的线索也与上述观点互相矛盾,例如浮雕中,在庞特船下方的鱼以及其他海洋动物如大螯虾和乌贼等,明显都是红海物种,几千年来它们的样子一直没有变过。
  目前,有关庞特位置的一个认同度较高的观点是,庞特位于今天苏丹东部和埃塞俄比亚北部从红海一直到尼罗河的一片地区。证据主要来自于语言学:迄今唯一已知的庞特国国王佩拉胡(parehu)的名字的首字母是辅音p,庞特(punt)本身的首字母也是p,而古代阿拉伯南部语言中没有辅音p。
  
  再回阿拉伯
  
  对于“辅音p”证据,有考古学家指出,这也不能完全排除庞特位于阿拉伯地区的可能性,因为庞特可能包括从亚喀巴到也门的整个阿拉伯半岛西海岸地区,而古埃及人直接或间接地提示,庞特既位于尼罗河以北,与地中海地区的近东诸国接壤,也位于尼罗河东面或东南面,最远边界则远在尼罗河以南,那么符合这么多条件的就只有阿拉伯半岛了。
  之后又有考古学家提出一个折中理论:上述各种理论都误读了哈特谢普苏特文本中的说法,把“位于大海两边”理解成了“沿海”或“沿岸”。如果按照对相关象形文字的解读:哈特谢普苏特的远征队“在大海两边的没药树土地上为国王的使者安营扎寨,一边接待这方土地的首领”,那么红海上有一个地区可能是庞特的最佳位置,这就是位于红海南端的曼德海峡,今天的吉布提和也门在这里隔海相望。因此,庞特很可能是跨越曼德海峡的一块大小不确定的土地,而曼德海峡正是庞特当初的商业活动中心。
  
  考古学家相信,庞特绝非传说,一定真真实实地存在过。现在红海海岸和索马里北岸的考古还处在起步阶段,或许有一天,一个新发现的古代遗址或一块墓志铭,只需几个字,就会向我们揭示庞特的终极秘密。
  最直接证据
  从2001年开始,考古学家在红海古港萨乌进行发掘,发现了船木、石锚、船绳等可以追溯到古埃及中王国时期的物品(下面组图),还有一些很可能来自庞特的物品,其中包括黑檀(由木炭成分鉴定而知)和黑曜石(一种火山玻璃),这两样东西在埃及都无出产。此外还有上面写着象形文字的货箱,这些象形文字标注箱子里装着“庞特珍品”。这些是迄今发现的最直接的证据,但仍算不上庞特本身的证据。
  远征庞特
  埃及对庞特的远征始于第五王朝(公元前25世纪),但在第四王朝的胡夫法老时代就有埃及人从庞特进口黄金的记载。在第六、第十一、第十二和第十八王朝时期,都有关于埃及人远征庞特的记载。第十二王朝时期的一部纸草书——《船难水手的故事》中记载说:门图霍泰普三世法老(公元1950年前后)在位期间,一位名叫汉努的官员组织了一次或多次庞特之旅,但不清楚他自己是否亲自参加了远征庞特。第十二王朝法老赛路斯瑞特一世和亚门汉特二世曾亲自参加往返庞特的远征之旅。
  到第十八王朝时期,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组建了一支红海船队,主要目的是将丧葬品带到卡纳克去交换努比亚的黄金。哈特谢普苏特本人也亲自参加了庞特远征,而且是古埃及所有庞特远征中最著名的。当然,这应该归功于她本人通过象形文字和壁画等形式对庞特之旅所做的大量记载。哈特谢普苏特在位期间,埃及商船定期穿越红海,以获取通过陆路和死海运到埃拉特的沥青、铜、护身符、燃油及其他货物。埃拉特位于亚喀巴湾上端,在这里,埃及商船同时装上从北方通过陆路运来的乳香和没药。这条陆上贸易路线是沿着红海东海岸向北穿越群山的一条漫长的艰险山路。
  从哈特谢普苏特神庙浮雕来看,当时曾有一支由5艘商船组成的船队往返庞特。据庙中的象形文字记载,哈特谢普苏特说,这趟远征的首领是她的特使内赫西,而这趟远征的目的是收取当地人对法老的进贡(庞特国王承认效忠埃及法老)。但据考古学家考证,内赫西的这趟远征实际上是去庞特做生意。庞特人拿来“进贡”和交易的物品不仅有自产的燃香、黑檀和短角牛,还有来自其他非洲国家的货物,如黄金、象牙和动物皮等。当时庞特的统治者是佩拉胡国王和亚蒂王后。
  埃及与庞特的贸易一直持续到第二十王朝初期,在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结束之前中止。在记录第二十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三世的一本纸草书中,对埃及远征庞特船队的回归有如下清晰的记载:“他们安全抵达沙漠小镇科浦多斯(位于卢克索以北大约43千米的尼罗河东岸),在和平中抛锚,卸下他们带来的货物。在科浦多斯港,这些货物由驴子和人运走。他们(货物和庞特人)顺流而下,在一片欢天喜地中到达,这是对王室的献礼。”
  2003年,考古学家在底比斯附近一个小镇的一座古墓中,发现了一些古埃及象形文字铭文。这座墓的墓主是索比卡纳赫特二世,当地的省长,生活在第十七王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550年)。铭文中提到,“古实王国(一个古非洲国家)及其盟国庞特从南面对埃及发动猛攻”。还有象形文字记载:到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结束后,庞特已经变成“一片虚无的传奇土地”。考古学家据此推测,庞特与埃及之间的关系其实远不像哈特谢普苏特吹嘘的那么友好,而是充满敌意与倾轧,最终导致了古庞特国的灭亡。
其他文献
偏头痛患者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与常人不同,那么,真正病因是什么呢?    2011年,第53届格莱美颁奖典礼的直播现场,新闻播报员赛兰妮·布兰森突然开始“胡言乱语”,吐出了一连串没有人能听得懂的莫名其妙的话语,让她一夜之间成了网络红人。不过也有随之而来的负面传闻称,她的失常是因吸毒、怯场或酗酒的原因而导致的。医生给出的诊断是:布兰森在播报中突然中风导致语言障碍。在之后不久的一次采访中,布兰森透露了真正
生命的里程碑之一出现在3.75亿年前,当时动物们试探性地离开水面去征服陆地;另一个生命里程碑则出现在大约5500万年前,当时一群难以描述的哺乳动物逐渐放弃坚实的大陆而回归大海。  从这些相当小而又不起眼的祖先,鲸鱼一直演化,直到变成庞然大物。除了最小的成年鲸鱼外,所有成年鲸鱼的体重都超过今天陆地上最重的动物——非洲象。至于今天最大的鲸鱼——蓝鲸,其体长很容易就超过30米,体重超过190吨,让迄今为
《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在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中提到:“重视会计从业人员、会计初中级人才的培养,促进会计人才资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努力打造一支职业道德水准高、业务娴熟、技能综合、职业判断能力强的应用型会计人才队伍。”中职学校正是培养这种初级应用型、技能型会计人才的一个重要场所。会计技能课是会计专业课程的前续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运算技能为目的的基础性学科,服务
我国计划在2008年10月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届时中国航天员将首次出舱进行太空行走。这是举世瞩目的大事件,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又竖立起一座新的里程碑。除了太空行走,宇航员在太空中还有哪些活动呢?    ①太空行走:不用迈步    何谓“太空行走”?即宇航员离开封闭的轨道舱,到舱外或太空活动。我们知道,航天飞机和空间站都是载人航天运载工具,它们环绕地球飞行执行太空探测任务。  航天飞机是一个
一位“离经叛道”的癌症专家,研究出了一种激发免疫系统释放对抗肿瘤的强大新武器的办法。他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当时,莎朗是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毕业班学生。最后一学年期中,她知道自己出问题了。莎朗金发碧眼、身段纤秀、充满活力,但最近每天跑步锻炼时感到越来越气不足,而医生找不到原因。快要毕业时,莎朗发现自己左肩锁骨下面有一个硬块。切片检查证实,莎朗患上了黑色素瘤。黑色素瘤是皮肤癌的最致命形式,每年导致1
你可知道,能让生物在深海热液喷口周围繁荣聚集的生化过程正发生在我们周围……  满月蛤跟普通的蛤类不同,它们食物的来源部分或全部来自于寄生在它们腮内的共生菌。而最为独特的是,这些共生菌并不是像植物那样通过光合作用来获取能量,而是利用周围一些简单的化学原料来获取能量——这种过程被称为化能合成。多位学者近期的研究都表明,化能合成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复杂。上图:图红腹滨鹬一半以上的食物都是满月蛤。  这是一
银鸥  (European Herring gull, Larus argentatus)  银鸥体长可达66厘米,属于大型鸥类。欧洲西海岸的银鸥种群曾经非常之大,享有盛名。它们广泛地分布于北欧、西欧、中欧、东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波罗的海诸国。部分居住寒冷地区的银鸥冬天会往南方迁徙,而在英伦三岛、冰岛或者北海海岸的大部分银鸥不会迁徙。银鸥属于杂食类动物,可取食鱼类、甲壳类动物、动物尸体及一些植物
由于19世纪大肆兴起的皮毛贸易,海獭曾一度在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彻底消失。在20世纪60~70年代,从阿拉斯加重新引入了89只海獭至温哥华岛的西海岸。这些海獭成功地在这里安下新家,繁殖自己的后代,并不断地扩充着自己的领地范围。现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海獭数量已经接近7000只。在这里,海獭的种群得到了良好的恢复,因此在2009年,加拿大把海獭的濒危等级从“生存受威胁”降至“特殊关注”。  海獭
一、创新创业时代背景分析   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文件,规定高校要对高校毕业生加强创新创业的教育和培训,使毕业生具备符合我国特色的创新创业观念,对已有政策体系进行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继续深化改进培养目标,营造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乘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机遇,走在时代前沿的高等院校是教育和培养国家建设者的关键阵地,且立足于地方,服务于地方,为促进本地经济发展跨越提供各种
戈达德还在美国孤军奋战,火箭热却已经在德国民间悄然兴起。1927年,火箭研究专家奥伯特(1894-1989)发起组织了一个业余爱好者团体“宇航学会”,该学会于20世纪30年代被纳粹军队接管,成为一个专门为战争服务的研究机构。1933年,德国研制出用于实验的液体燃料火箭。  当年,希特勒曾在两种新式武器——核武器和火箭之间进行选择,最终他选择了后者。在纳粹德国的倾力支持下,1944年9月,在曾经是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