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关于初中科学教学强调科学素养的培养,照顾个体的差异、并且为每一个学生提供相对公平的学习机会,而这都是通过构筑多样化人格活动得以实现的。在学校中,课堂学习活动是学生人格活动的重要领域,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在课堂上应使每个学生都能展开多样化课堂学习活动,从而促进每个学生科学素养发展。本文首先对科学课堂有效对话的内涵和属性进行界定,最后提出具体的课堂课堂有效对话策略。
关键词:初中 科学课堂 有效对话 策略
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课程是关于学生学习科学入门课程,课程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从而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无论学生的经济条件、民族、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天资、性别、兴趣的差别,科学课程都可以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并且照顾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正是基于这一目标,科学课堂有效对话也尤为的重要。
一、科学课堂有效对话内涵与属性
作为一种综合课程类型,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它有别于其他课程的“统整属性”即综合科学课程自身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包括三个基本维度,即“社会统整”属性、“知识统整”属性和“经验统整”属性。它们分别体现了科学课程所具有的“功能属性”、“内容属性”与“活动属性”,从而使科学课程成为培养与发展未来公民科学素养的功能系统。具体涵义如下:
(一)科学课程“知识统整”属性
综合科学课程所具有的“知识统整”属性即科学课程的“内容属性”,集中体现了作为人格发展之“物质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对科学课程内容属性的要求。“知识统整”属性包括“逻辑统整”属性与“价值统整”属性两个方面基本含义。所谓知识的“逻辑统整”,即科学学科之间和科学知识内部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不仅包括一门学科知识之间内在联系,还包括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必然要求科学课程内容所具有的超越传统学科界限的“逻辑统整”性质。
科学课程“知识统整”属性要求科学课程围绕科学素养目标,并依照学生科学素养形成发展的规律和心理逻辑,从整个科学知识领域合宜地选择科学知识,并围绕恰当的主题组织和呈现这些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利用自身的经验系统达成对科学知识的逻辑统整,更好地实现对科学知识之间及其内部相互联系的基本理解,进而把这些知识有效地应用于解决自身问题或社会议题之中,最终实现科学知识的价值统整。
(二)科学课程“经验统整”属性
综合科学课程所具有的“经验统整”属性即科学课程的“活动属性”,集中体现了学生人格本质属性及其形成与发展规律对科学教学活动机制的要求。科学教学活动必须谋求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需求的统整、课程知识经验与人格经验的统整、经验内化与外化过程的统整,才能最终形成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就是科学课程的“经验统整”属性。
科学课程的“经验统整”属性要求科学课程能够利于学生把新的知识经验统整到原有人格经验意义系统之中,不仅实现新科学知识的统整,而且实现新旧科学知识经验的统整,进而实现科学课程内容的现实化、生命化,最终形成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概括说来,经验统整就是将科学课程知识经验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人格经验或者“自己的课程”。
二、科学课堂有效建构的具体对策
(一)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氛围,优化课堂对话环境
课堂教学环境的优化是课堂有效对话活动的基本保证。由于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构成,因此课堂教学环境优化的核心是师生关系文化的重塑。必须建立起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氛围,优化学生参与课堂对话的环境:在课堂对话活动中,师生民主地、合作地展开对知识经验的探求与建构过程,使每个人的个性及其富有创造性的独立见解都受到宽容和尊重,并成为交流碰撞的火花和资源。
(二)科学留白,给学生“自由天空”
互动对话前预留适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走进客观世界(教材文本),有助于学生对有一定深度的问题的思考。“对电流表的认识”是检测学生观察事物、了解学生认知水平的过程。对该问题的思考必然要给足学生与教材(电流表)—“对话”的时间,让学生对电流表整体的理解,即进行全面性的观察,通过自身回忆、认识、理解、评价、阐释等活动有效地把握感知电流表的特征。对话前科学欲留对话的时空,有利于引发多种思维的碰撞,激发多元理解。学生在与同伴的互动对话中能够不断发现,不断否定,不断突破,不断生成,使对知识的理解处于动态生成状态,课堂教学自然呈现出活跃生动的新局面。
(三)对话紧密结合学生已有的社会经验,培养学生社会意识
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初中生心理己渐渐摆脱了儿童的稚气,有了些许生活知识经验,因此平时探讨的事情也不能只从表层来进行探讨,而应结合学生己有的生活知识经验。这就要求教材的知识内容是融于生活,符合学生的己有知识经验的,适合与同伴交流,能利于也同伴的互动交流中获取“新知”,这种“新知”可能对自身而言是全新的,或许也是对自身见解的有益补充和深化;这就要求教师睿智地选择教学方法,创设一种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对话情境,充分发现学生己有的知识经验、社会认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对话桥梁,自然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杜威指出“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人是社会的产物,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社会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切教育素材。总之,教育来源社会,归宿于社会,因此对话也必须紧密结合学生己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社会意识。
(四)科学教师科学素养是实施有效对话的关键
科学教师应当要有优良的个人素质。教师要用自己的宽容、谦虚、耐心等品行魅力去感染学生,使学生乐于和你去交流、对话。教师也应该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及时纠正,学生也能在教师的影响下,懂得并学会去理解宽容教师的错误,学会宽容别人。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对学生过于苛刻,责罚,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失去学习的动力,失去对问题的探究意识,也将使学生失去对教师的信任,影响对话的效果。
科学课堂对话要利于实现“经验统整”“知识统整”和“社会统整”,使得科学课堂不但可以顺应学生个体差异,还可以整合新旧知识,从而使得个体可以很好的掌握现实世界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王向华.对话教育论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王志曲.建构对话式课堂教学[J]..江西教育科研,2005 (1) .
关键词:初中 科学课堂 有效对话 策略
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课程是关于学生学习科学入门课程,课程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从而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无论学生的经济条件、民族、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天资、性别、兴趣的差别,科学课程都可以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并且照顾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正是基于这一目标,科学课堂有效对话也尤为的重要。
一、科学课堂有效对话内涵与属性
作为一种综合课程类型,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它有别于其他课程的“统整属性”即综合科学课程自身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包括三个基本维度,即“社会统整”属性、“知识统整”属性和“经验统整”属性。它们分别体现了科学课程所具有的“功能属性”、“内容属性”与“活动属性”,从而使科学课程成为培养与发展未来公民科学素养的功能系统。具体涵义如下:
(一)科学课程“知识统整”属性
综合科学课程所具有的“知识统整”属性即科学课程的“内容属性”,集中体现了作为人格发展之“物质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对科学课程内容属性的要求。“知识统整”属性包括“逻辑统整”属性与“价值统整”属性两个方面基本含义。所谓知识的“逻辑统整”,即科学学科之间和科学知识内部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不仅包括一门学科知识之间内在联系,还包括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必然要求科学课程内容所具有的超越传统学科界限的“逻辑统整”性质。
科学课程“知识统整”属性要求科学课程围绕科学素养目标,并依照学生科学素养形成发展的规律和心理逻辑,从整个科学知识领域合宜地选择科学知识,并围绕恰当的主题组织和呈现这些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利用自身的经验系统达成对科学知识的逻辑统整,更好地实现对科学知识之间及其内部相互联系的基本理解,进而把这些知识有效地应用于解决自身问题或社会议题之中,最终实现科学知识的价值统整。
(二)科学课程“经验统整”属性
综合科学课程所具有的“经验统整”属性即科学课程的“活动属性”,集中体现了学生人格本质属性及其形成与发展规律对科学教学活动机制的要求。科学教学活动必须谋求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需求的统整、课程知识经验与人格经验的统整、经验内化与外化过程的统整,才能最终形成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就是科学课程的“经验统整”属性。
科学课程的“经验统整”属性要求科学课程能够利于学生把新的知识经验统整到原有人格经验意义系统之中,不仅实现新科学知识的统整,而且实现新旧科学知识经验的统整,进而实现科学课程内容的现实化、生命化,最终形成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概括说来,经验统整就是将科学课程知识经验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人格经验或者“自己的课程”。
二、科学课堂有效建构的具体对策
(一)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氛围,优化课堂对话环境
课堂教学环境的优化是课堂有效对话活动的基本保证。由于教师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构成,因此课堂教学环境优化的核心是师生关系文化的重塑。必须建立起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氛围,优化学生参与课堂对话的环境:在课堂对话活动中,师生民主地、合作地展开对知识经验的探求与建构过程,使每个人的个性及其富有创造性的独立见解都受到宽容和尊重,并成为交流碰撞的火花和资源。
(二)科学留白,给学生“自由天空”
互动对话前预留适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走进客观世界(教材文本),有助于学生对有一定深度的问题的思考。“对电流表的认识”是检测学生观察事物、了解学生认知水平的过程。对该问题的思考必然要给足学生与教材(电流表)—“对话”的时间,让学生对电流表整体的理解,即进行全面性的观察,通过自身回忆、认识、理解、评价、阐释等活动有效地把握感知电流表的特征。对话前科学欲留对话的时空,有利于引发多种思维的碰撞,激发多元理解。学生在与同伴的互动对话中能够不断发现,不断否定,不断突破,不断生成,使对知识的理解处于动态生成状态,课堂教学自然呈现出活跃生动的新局面。
(三)对话紧密结合学生已有的社会经验,培养学生社会意识
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初中生心理己渐渐摆脱了儿童的稚气,有了些许生活知识经验,因此平时探讨的事情也不能只从表层来进行探讨,而应结合学生己有的生活知识经验。这就要求教材的知识内容是融于生活,符合学生的己有知识经验的,适合与同伴交流,能利于也同伴的互动交流中获取“新知”,这种“新知”可能对自身而言是全新的,或许也是对自身见解的有益补充和深化;这就要求教师睿智地选择教学方法,创设一种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对话情境,充分发现学生己有的知识经验、社会认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对话桥梁,自然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杜威指出“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人是社会的产物,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社会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切教育素材。总之,教育来源社会,归宿于社会,因此对话也必须紧密结合学生己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社会意识。
(四)科学教师科学素养是实施有效对话的关键
科学教师应当要有优良的个人素质。教师要用自己的宽容、谦虚、耐心等品行魅力去感染学生,使学生乐于和你去交流、对话。教师也应该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及时纠正,学生也能在教师的影响下,懂得并学会去理解宽容教师的错误,学会宽容别人。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对学生过于苛刻,责罚,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失去学习的动力,失去对问题的探究意识,也将使学生失去对教师的信任,影响对话的效果。
科学课堂对话要利于实现“经验统整”“知识统整”和“社会统整”,使得科学课堂不但可以顺应学生个体差异,还可以整合新旧知识,从而使得个体可以很好的掌握现实世界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王向华.对话教育论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王志曲.建构对话式课堂教学[J]..江西教育科研,2005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