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在感悟中长大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c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需要感悟,感悟伴随人生。只有感悟灵敏的人才能有所创造,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尚无理性思考的幼儿,是不能用理论或道理教他领会什么的,但也不需要事事都手把手地去教,而应该让他在日常生活中去探索、体会,不断增强其感悟能力,学会学习。
  
  在模仿中感悟
  
  模仿是孩子学习的一种方式。在模仿中感悟得越深,学习得越好。
  元元5岁时学会了滑轮滑,又要学游泳。我带他到游泳馆学游泳时,只教了他在水中如何闭气,把两手两脚伸直,身体就浮起来后,其他动作都是他自己模仿着学会的。他看人家怎么游,自己就怎么游。刚开始时,他只能游两三米,而且不会换气。我带他连续学了十几天,每天一个半小时,元元在水中会换气后,不仅学会了蛙泳和自由泳 ,还学会了仰泳,一次能游一、二十米远。可见,幼儿在模仿中感悟的能力实在是太强了。
  
  在摸索中感悟
  
  孩子遇事总爱摸索着去做,这是因孩子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只要没有危害的事情,我就放手让元元在摸索中感悟。
  记得有一次,元元自己摸索着吹气球,开始总是吹不好,后来他在摸索中找到了窍门:吹一口气,需要换气时,就把气球口部捏紧,当气球被吹得鼓起来,需要扎口时,就把气球口部拧紧,用嘴咬住,再用双手扎线。这对于当时年仅4岁的元元来说,实属一件不容易的事,但他就是在摸索中干成功了。
  
  在交流中感悟
  
  家长经常和孩子沟通思想,交流心得,这也是培养孩子感悟能力的好办法。
  我家对面屋住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老人家上下楼很不方便,经常把垃圾袋子放在门前。为此,我常常为这位老人家扔垃圾。有一次,我带元元出去,正巧看见老人家门前放着一袋垃圾,我顺手把垃圾袋拿到楼下指定的垃圾点。元元问我:“爷爷,对面屋的老爷爷为什么不自己扔垃圾呢?”我告诉他:“因为这位老爷爷年纪太大了,下楼很费劲,所以就把垃圾袋暂时放在门前。我们经常下楼,就帮他一下。”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过了几天,我带元元出去,又看见老人家门前放着一袋垃圾,我正要去拿,元元跑过去,提了起来:“爷爷,你年纪也大了,我来拿。”我马上赞许他:“你做得对,我们大家都应该帮助老爷爷。”这就是我和元元交流心得时,他自己所领悟到的。
  
  在合作中感悟
  
  家长和孩子能否配合得默契,关键是在日常合作中能够共同悟到点什么,并非都要说得明明白白。
  平时,我关心元元的一举一动,元元也注意我的一言一行。我经常和元元一起搭积木玩,如果约定搭座楼房,他一块,我一块,互相配合,很快就能搭起一座大楼。每当有小朋友来我家玩时,元元给小朋友开门,我就给小朋友准备拖鞋,有大人来我家串门,我去开门时,元元就主动给客人拿拖鞋,配合得相当默契。
  
  在观察中感悟
  
  孩子在感知大自然的过程中,通过仔细观察,能感悟出更深的意境,激发出创作灵感。
  我为了让元元学作一首蜜蜂采花蜜的小诗,曾多次带他去观察蜜蜂采集花蜜的情景。终于在五月晴暖无风的一天,元无观察到了这一过程。我采取由浅入深的引导法,让元元观察槐花争艳绽开的情景,他赁借平时积累的词汇,突然冒出一句:“朵朵花儿笑。”我马上接着问:“蜜蜂是不是在叫?”他说:“是,一群蜜蜂嗡嗡叫。”好极了,开篇两句诗就这样顺利地形成了:“朵朵花儿笑,一群蜜蜂嗡嗡叫。”接着,随着他的观察,他又说:“蜜蜂落在花上,钻进花窝里,吃饱花蜜飞跑了。”太妙了,我把落在花上这几个字删掉了,于是,和元元开始高声朗诵起这首小诗:朵朵花儿笑,一群蜜蜂嗡嗡叫,蜜蜂钻进花窝里,吃饱花蜜飞跑了。我们两个人,都沉浸在无比的快乐和幸福中了……
其他文献
1.当孩子到了入托儿所、幼儿园的时候,正是让孩子系统地参加集体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社交能力的时候,作为家长,应该让孩子体验到入幼儿园和在家里一样亲近。可是有一部分家长常用上幼儿园作为对孩子的惩罚手段,当孩子不听话时家长常会说:“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再不听话就把老师叫来。”这种暗示犹如告诉孩子,去幼儿园像受惩罚一样。  2.每天,当家长下班后去幼儿园接孩子是最愉快的时候,而孩子的心情也在这个
期刊
儿子5岁那年,他提出要一个自己的房间,并在入住前就领他的朋友来参观,大肆炫耀,但正式开始独睡后,他却几乎每晚睡前都把自己的被窝敞开,要我陪他,等他睡着之后再离开。我一上床,他总是先伸出胳膊,使劲抱我一下,接着转身背对我,因为这样可以让他小小的身体最大面积地跟我接触。他爸爸反对我这样做,半是出于“原则”半是出于嫉妒,但我几乎每次都不理会他,应声满足孩子—这时儿子的快乐也许就是这样的,给他一个单独的房
期刊
排便似乎不是什么大事,可对新手父母来说就不一样了:孩子不定时排便,动辄给你来个措手不及,你烦不烦?孩子不能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甚至影响了他的胃肠功能,你愁不愁?  小康的母亲向我抱怨说,她无论如何都无法令3岁的儿子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每当看到他脏兮兮的样子时,她的气就不打一处来,她不知道是因为孩子太小还是有什么其他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各方面发育正常的孩子到2岁时,就可以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当然
期刊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副会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十年前,因《夏令营中的较量》而名声大震。近著有《习惯决定孩子命运》、《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等。    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    王少卿:习惯的养成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等途径,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习惯的教育和培养应占据怎样的位置?  孙云晓:中国俗语有“三岁看大,七岁
期刊
个案回放   随孩子一起走进幼儿园    人物:茵茵(女,4岁)  记录:张伟英  简历:4个月大时,由于父母工作忙,茵茵被送到安徽凤阳的爷爷奶奶家。平时爷爷奶奶都顺着她,在家里比较娇气。但爷爷奶奶对家庭教育比较重视,比较注重对她自理能力的培养,所以茵茵性格开朗,不爱哭闹,自理能力强,身体素质好。  去年,茵茵回到广州入读幼儿园。刚开始时,茵茵像大多数同龄的孩子一样哭闹,经过老师和家长一段时间的
期刊
晓敏的妹妹要回老家去了。临行前,晓敏特意带着妹妹和她的女儿到玩具商场去购买芭比娃娃。哪知,在漂亮的芭比娃娃专柜前,小外甥女的头却摇得像拨浪鼓:“我不要买芭比娃娃!”晓敏以为是妹妹事先调教好的,就对外甥女说:“大姨送你的,没有关系。”妹妹见状对晓敏说:“姐,我不和你客气,她是真的不要。家里已经有三个芭比娃娃了,都是别人送的,结果现在全在角落里积灰尘。”晓敏见妹妹这样说,又联想到了自己的女儿月月,也就
期刊
一位母亲在孩子幼时,有过三次参加家长会的经历。  第一次,幼儿园老师说:“你的孩子在板凳上连三分钟也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到医院去看看。”回家的路上,孩子问她:“老师说了些什么?”她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到一分钟,现在能坐3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我,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儿子开心地吃了两碗米饭。  第二次,小学家长会上,老师说:“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
期刊
写字慢到心也伤    女儿上一年级,写字特别慢,每天作业都要做到晚上10来点,有一笔写不到标准位置就要擦掉重来,一个字能擦几遍。她马上要上二年级了,该如何是好?  佛山 小尤  小尤读者:  不可否认这类孩子有完美主义倾向,而小学一年级老师对读写的高准标严要求,更加剧了其“求完美”的心理压力,“橡皮综合症”就是这样发生的。不要小看孩子在写字上的精神压力,解决得不好,很可能使孩子产生挫折感,进而发
期刊
场 景:  这天早上,5岁的林林肩披妈妈的大围巾,双手张开,像长着一双大翅膀的小鸟,在幼儿园门前“飞来飞去”。老师觉得有趣,就上前问他:“你是谁啊?”林林兴奋地说:“我是杨利伟啊,我要飞上天了!”边说边摇着妈妈的腿,“妈妈,我要飞走了。”妈妈苦着脸对老师说:“他今天说什么也不肯进幼儿园,非要到我办公室的顶楼去飞,真急死人!”  分 析:  这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好模仿,常做出些让大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期刊
孩子是音乐的知音    5-6个月胎儿已经有感受音乐的能力,出生后这种能力更有长足的进展。如新生宝宝在平卧位时,会将头转向音乐的方向,2个月婴儿能安静地躺着欣赏音乐,2-3个月会区分音高,3-4个月能区分音色,6-7个月能区分简单的曲调。这些都说明,宝宝是音乐的知音。  音乐对孩子的良好影响是多方面的,对智力的激发作用尤其值得称道。研究发现,3岁儿童经8-9个月的音乐训练后,能明显提高其时空推理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