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u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诗歌是用形象说话的。“形象思维”贯穿在诗人感受生活、提炼素材、抒情言志的全过程,具体表现为形象的感受、形象的提炼和形象的言志。从形象入手鉴赏诗歌,具体可抓,简便易行。
  【关键词】形象思维 诗歌鉴赏 抒情言志
  
  形象,是诗歌情感的载体,是作者言志的语汇,是诗人与读者心灵相通的桥梁。从形象入手鉴赏诗歌,具体可抓,简便易行。本文试图给你一把钥匙,打开诗歌神秘的大门。
  一、形象的感受
  诗人要用形象思维对生活进行体验和感受,即看世界有爱有恨,看万物有情有意,把浓烈的情感寄托、融注于生活的一草一木、一枝一叶上。
  如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运用拟人,移情于物,这里的“花”、“鸟”本是无情之物,在诗人的形象感受之下,都成了有情之物,传达出诗人对国家危难、家人离散的伤感。“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等经典名句,无不是诗人对生活形象感受的产物,一“闹”字、一“弄”字境界全出。
  再如艾青的《旷野》:“不驯服的山峦,/像绿色的波涛一样/横蛮地起伏着;/黑色的岩石,/不可排解地纠缠在一起;/……那些村舍/卑微的,可怜的村舍,/各自孤立地星散着;/……远远近近的野林啊,/也像非洲土人的浓密的卷发,/茸乱的卷发,/在可怕的沉默里/在莫测的阴暗的深处,/蕴藏着千年的忧郁。”山峦、村舍、野林,本是无情之物,诗人以有情之眼观无情之物,使它们承载了旧中国的苦难,表现了劳苦大众痛苦的生活和悲苦的命运。
  又如2000年高考题,鉴赏郑敏的《金黄的稻束》。“稻束”本是无情之物,诗人却说:“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了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这里的“稻束”,像哺育了无数孩子的母亲那样善良、疲惫、欣慰,这是一种博大深厚的爱情,一种忍受苦难无私奉献的精神。
  歌词也是诗,同样体现了形象的感受这一特点。如《再见吧,大别山》:“清风牵衣袖,一步一回头。山山岭岭唤我回,一石一草把我留。……缤纷的山花啊,不要摇落你惜别的泪;挺秀的翠竹啊,不要举酸你送行的手。”一山一石、一枝一叶无不负载了作者浓浓的真情。
  二、形象的提炼
  诗人要在形象感受的基础上,将生活中的许多形象捕捉过来、积累起来,并选择取舍、加工提炼,以便抒情言志。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者精心捕捉并选取了一系列形象,来点染凄凉萧索的秋景,表现天涯旅人的愁思。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作者以画家的眼、诗人的笔,捕捉到并提炼出一幅幅清新优美的画面,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安于隐居的心境。
  再如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几乎全部是一组组典型形象的铺陈排列。第四节如果没有厚大的手掌、搭好的灶火、围裙上的炭灰、乌黑的酱碗、被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就不能表现大堰河的贫穷和劳苦,不能表现她对乳儿无私的爱。第五节如果没有红漆雕花的家具、天伦叙乐的匾、丝的和贝壳的钮扣、安了火钵的炕凳、白米饭,就不能与大堰河的贫穷形成对比,就不能诅咒“不公道的世界”。下面节节如此,愈写愈动人肺腑,直到最后把赞美诗呈给大堰河,仍是通过一系列典型形象来实现的。如果不是作者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形象的体验、辛勤的积累、精心的提炼,就不会有这首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绝唱。
  又如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诗人精选了簇新的理想、胚芽、笑涡、起跑线、黎明等一系列典型形象,准确地展现了刚刚从压抑中解放出来的祖国的希望,表达了对祖国真挚的爱和坚定的信念。
  三、形象的言志
  《尚书》云:“诗言志。”“言志”就是表达思想,抒发情感。诗言志要用形象言志。
  如宋代诗人李纲的《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看似句句写牛,实则字字写人,以牛自况,托物言志,表现自己甘心奉献、无怨无悔的高尚情怀。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是写石灰吗?这是在写一种不屈不挠的力量、至大至刚的魂魄、舍生取义的抱负、披肝沥胆的德行。
  再如臧克家的《老马》:“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此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直往肚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来望前面。”诗人借忍辱负重的老马形象,来言“九·一八”事变后,苦难深重的北方农民之志。
  又如1999年高考题,鉴赏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该诗写于1938年,中国正处于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时期。诗人借“鸟”这个主要形象来表达自己热爱祖国、誓为祖国母亲歌唱到死亡的挚情。围绕中心形象派生的一系列形象,也都言有内涵:“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暗示我们民族正在遭受苦难,“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暗示人民的悲愤和激怒,“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暗示光明和希望。所有这些形象,都渗透着诗人的赤子之情。
  总之,从形象入手去阅读鉴赏诗歌,简便易行,并且能迅速准确地把握诗的内涵。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语文的小说教学为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下列方法体现人文性、实践性、生活化、民族化。其一,依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科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其二,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三,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让学生领悟语文丰富的人文内涵。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人文性 实践性 生活化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主要强调了语文的四个
【摘 要】在高考作文中,能够掌握文章写作技巧的锦囊妙计,借鉴一些方法和技能,知道如何写好作文,如何让你的作文在几十秒之内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就可以赢在考场上。  【关键词】高考作文 高分作文 写作技巧    作文是高考的半壁江山,作文能否取得高分,决定着高考的成败。常有同学感叹,作文难写,而多数学生患有“作文恐惧症”,究其原因,是因为不知道作文写作的范式及要素。如果在写作中,能够
【摘要】古来闺怨诗词非常多,多以弃妇、思妇或宫女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剖析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遭遇下或悲悼、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本文谈到了四类闺怨诗。  【关键词】闺怨诗;宫怨诗;征妇怨诗;商妇怨诗    闺怨,指旧时女性独守空闺、思念离人所表现出的一种哀怨之情。古来闺怨诗词非常多,多以弃妇、思妇或宫女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剖析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
【摘 要】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用了三个典故,本文探讨了用典的缘由,用典的寓意,用典的效果,进而体悟作者用典的精妙之处。  【关键词】鲁迅 用典 寓意 效果    《为了忘却的记念》是鲁迅先生杂文中的名篇,尽管赏析它的文章很多了,但依然有挖不尽的宝藏。笔者不想泛泛而论,仅就文中的三个典故作一些粗浅的赏析。  一、作者用典的缘由  1931年2月7日,“左联”的五位优秀青年作家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
摘 要:赫尔巴特由教育目的引出“教育性教学”,提出通过教与学的过程培养,通过对经验和交际的补充,达到提升个体道德素养的目的。杜威强调教育的过程是持续不断的生长过程,主张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经验的改造。本纳在延伸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教学的教育”,继而发展“教育性-教养性教学”,指出个体不仅需要扩展世界经验和人际交往,还要作为主体参与到实践中去。基于对“人性问题”的考量,三位大家就如
【摘 要】写作教学应从情感入手。“情”,使学生催生了写作的冲动;“情”,使学生产生了精神的营养。  【关键词】写作教学;情感;精神营养    古人论述诗歌的产生时,认为“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这里的“志”便是“好、恶、喜、怒、哀、乐”等等“情”。我们知道,表达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其根本是出于需要,可以是功利的需要,也
【摘 要】毛泽东的两首《沁园春》,景状其神,物拟其志,景为情设,物为志生。这个中奥妙在于词中的形象不仅仅由对象的直觉反映所组成,而是物体、思想情感、意志的混合物,故可感脉搏之跳,可闻呼吸之声,是观念的升华、意识的结晶。  【关键词】《沁园春》 写景特色 景状其神 物拟其志    古人云:“诗言志。”毛泽东的两首《沁园春》便是明证。为了表达他的雄心壮志,作者豪情腾笔端,伟志凝壮采。  且看两词之景:
【摘要】查一路的《父亲丢了》文章虽不长,可构思精妙,一波三折,读来耐人寻味。为充分表现主旨,作者在前文做了很多铺垫,并运用欲抑先扬的手法,从艺术传达形式方面提高了信息质,从而写出了“既出人意料又似在情理中”的表达效果。从立意的角度看,文章把矛头指向了沉重的社会现实,同时也从多方面给我们的写作以种种启示。  【关键词】“父亲丢了”构思精巧表达效果    读完查一路的《父亲丢了》,我们的情感不由自主地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要做一棵“咬定素质不放松,立根深在生活中”的文化常青树,要广读闲书,争做杂家,要练就一手好字、一支妙笔,要养成关注社会的习惯,对生活要充满敏感,善于从社会生活中挖掘教学资源。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师素质    语文新课改和新课标的实施,既给语文教学工作带来了春风雨露,同时,也给语文教师带来了空前的挑战。新课改是否能顺利推进,是否能全面提高学生善读能写等语文素养,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实施新课程的基本保障,因此探索高效的教研模式,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显得成为重要。本文针对我校语文组开展的教研活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反思。  【关键词】教研模式 课堂观察 新课程 专业化    一、探索高效教研模式的背景  浙江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第四年,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已经耳濡目染,教师已由知识的传递者慢慢转变为道德思想的引导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