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游土楼碎记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chengju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朋自远方来,带着朋友一家人去了一趟闽南故事文化园,烈日当空照,人暴晒在太阳底下,大汗淋漓,像洗桑拿一般。回来后,休整,喝绿豆汤,下午三点钟左右出发往南靖,两个多小时才到,下过雨的天空是清爽的,到了游客服务中心,导游也上车,姓陈,一个四岁孩子的母亲。第一站是塔下村,石龙旗杆,必走的景点,此处十年前我来过,现已分不清具体是哪个景点的哪处景物,在陈导游简洁明了的介绍下,这次总算整明白了。为纪念文臣武官及长寿老人而树立的旗杆,高矮不一,所代表的等级也不一样。
  从旗杆处出来,天空开始飘雨,后来转成瓢泼大雨,村道太窄,只能通行两部车,糟糕的是路的一道被用餐的游客占据了,他们把车停在饭店门口,也不管别人就自顾钻进饭馆享用美食,谁也分不清车是谁的车。雨越下越大,堵车也越发厉害。我坐在朋友一家人的车子上,足足等了半个小时,无奈之下,我选择报警,电话刚放下,就有人出来疏导交通,后来据说此人是当地的村长,他指挥朋友的车子往前,其实朋友的车子前面早已经有一条别人让出的路,不过对方的车尾巴横在路上左边一些,使得道路一边是汹涌洪水的河道,一边是对方的车尾,朋友无论如何也不敢冒这个险,车外引导的人不停地挥手示意朋友往前开,朋友才小心慢慢地開出来,转出来,前方一片开阔,原来整条道的堵塞之处就是我们开的这辆车,很惭愧我们之前还在车上不断地咒骂天气、村道和别人。这人呵,往往就是身在其中,看不清更远的地方,浑然不知自己在全局中所处的位置,而总是一味地对周遭的环境心怀不满,怨天尤人,实在不该。
  开出塔下村经过东歪西斜的裕昌楼,不过天色太迟,没有进去,车子直接到达田螺坑观景台。起雾时的“四菜一汤”的确美不胜收,所有人都举起手机拍照。白云自左边的树丛中升起,一丝一缕,悠哉游哉缓慢移动、扩散,越来越浓,笼罩在“四菜一汤”的头上,直至把土楼团团抱住。我们十三个人在这个地方合了一张照。吃饭的地方正好在“四菜一汤”土楼那儿,据说在我们来之前,因为空前的暴雨,使得饭店进水。进门后,果然看到地板湿淋淋的,大概此前经历了一场与洪水的殊死搏斗。家庭式的饭店,老公端菜,老婆炒菜,小孩在客厅看电视,后来小孩被派遣去便利店买可乐。鸡啊,鸭啊,竹笋,河虾,火蕨菜等,非常丰盛,非常适合出身山乡之家的我的口味,但对来自海边的游客来说,恐怕就得挑着吃。吃完饭已经晚上八点了,土楼却依旧处处灯火通明,所到之处皆有小卖部和热情好客的村民。
  终于抵达住宿之处,一座位于山顶的旅馆,让我想起黄山那儿的旅馆,白云环绕,与山融入一体,真正的神仙居住之处啊。旅馆主人,夫妻两个,三十出头,老板曾经在当地任过一届村长,对周边的环境和人文了如指掌。啼笑皆非的一幕出现了,当我们通过支付宝转账给老板时,发现对方的账号居然是唐丽,朋友说太奇怪了,我有一个同学也是这个名字。朋友小声对我们说,可是这个男的不是以前见过的唐丽的老公啊。我见老板带着狐疑的神情目不转睛地盯着我们,我赶紧向他打听,请问这个唐丽是哪里人啊。老板倒是爽快,立马说出一个村名。呀,同一个村子的,真是朋友的同学啊。我以前也见过唐丽,知道这是一个奇女子,在厦门开了好多家门店。我的脑中第一反应,难道唐丽生意做大了,全省都有,连老公也这么多。这时,从转角处走出一个女人,她就是唐丽,大家才大大地松了一口气,此唐非彼唐,典型的江南清秀美女,一问,原来是唐炳的侄女,唐炳和朋友是世交,没想到在偏远的景区,也能撞上从同村走出来的人啊,可见老家人在外面是多么吃得开啊。唐丽已经是两个儿子的妈妈,皮肤光洁,身材苗条,笑容可掬,与这个雅静的地方十分般配。
  已经晚上十点多了,一楼的旅馆大厅仍然飘出阵阵歌声,老板用吉它自弹自唱,掌声不断。老板还请我们喝小酒,说是老婆的娘家人,尽尽地主之宜。我因为带娃,没有机会参与他们的狂欢。
  在久违的自然风中,枕着蟋蟀的歌声入睡。醒来,六点整,朋友准时叫醒孩子,他们带着相机一起到观景台拍“四菜一汤”,清晨的景色和空气都是别有一番风味,暗藏在体内的勃勃生机立刻被唤醒。早餐十分简单,一人一个馒头一个蛋,稀饭配咸菜笋、花生、笋干。稀饭供不应求,那味道着实好,糯米般软香。
  告别了旅馆老板娘,要了土楼画家林某的电话,这个也是同乡人,旅馆的油画大部分出自他之手。他长期租住在“四菜一汤”里,专心从事画业,在方圆一带十分有名气,随便在观景台碰上个当地人,都认识他熟知他。朋友给他打了一个电话,他们以前是老邻居了。
  到东歪西斜的裕昌楼,这座由五姓族人合资兴建的土楼,一层是仓库,二、三、四层是住宿的,五层则是用于放棺材的,意义升官发财。人口最鼎盛时住了三百多人。楼中央正对大门的屋子是祠堂,以前是私塾。我想,古人真是十分高明利索,就近办学,幼儿园小学初中一体,都在自家门前的学堂就读,无须考虑接送,交通安全之类的事。不像现代人这么烦恼,老是搬家,老是为房子发愁,读幼儿园还得摇号,还得买学区房读小学,到了初中勒紧腰带读私立,整天折腾这些个事,人生能有多少时间经得起这般捣鼓呢?
  其实这座裕昌楼,我几年前曾经和同事来过,可是却一点印象也没有,走马观花的游玩,其实很多人就是我这种状态,旅行状态,生活状态都是这样盲目,不经过大脑加工,被生活推着往前走,在人海里随波逐流。
  到了云水谣,大中午的烈日把地板烤得冒烟,因为今年四月才来过,我不再想往前走,只在水车和有着云水谣石牌的地方逗留。这里每一处都可以入画,入相机,参天的古榕树在微风里细诉着光阴的故事,潺潺的流水就像小提琴手一般,永不停歇地向游人奏响优美的曲调。典型的美丽江南水乡,像一个静坐的优雅仙女一样,不为人知地深藏了几百年,一朝向世人开放,它的美无时不刻地感染着、熏陶着慕名而来意欲一睹其芳容的人们。
  带着孩子坐在石板凳上吃冰激凌、水果,凉风夹杂流水声扑腾在脸上,十分惬意。到车场开车的时候,路边卖香蕉的老伯送了香蕉,本来是给孩子的,孩子一直摇头不要,我自己吃了,很香。这儿的饭香,水果也好吃,怪不得百岁老人出现在这里最多,山好水好,空气好,吃的也干净可口。
  朋友一家往高速方向,我们沿国道回家。约定下次去厦门玩,仍旧是一群娃,一群大人。这样难得的出行,真该把照片洗出来印成册,否则记忆又会很快在岁月里褪色风干。
其他文献
五月,海水般蔚蓝的天空飘游着梦一般洁白的云朵,阳光温暖地洒在碧绿的韩江上,古朴典雅的湘子桥焕发出别样的光芒,倒映在江水中沧桑的影子随着微波熠熠闪光。岸边绿草如茵,凤凰花开得热烈奔放,一树繁花开成诗,一江碧水绿成画,韩山苍翠蓊郁,目光所及,满眼的阑珊诗意,而我的脑海却浮现了一个满怀家国情怀人的身影,今日有幸我造访了韩公祠,走进韩愈的精神世界。  一走近韩公祠就感到一股浓浓的书卷气迎面扑来,古书型的石
期刊
平常的日子里,如果在漳州东南花都花博园泡茶,必然是极为放松的品茗时刻。花博园各种花卉五彩斑斓,你轻易可以感受到这里的安静与美好,远离市区嘈杂,俗世之身,冲泡俯仰之间,能够更多感知天地间美好的自然产物。若是农博会·花博会举办的盛典时期,找茶展厅或者茶摊位,与专业茶人泡茶说茶,则趣味更不相同,别有一番谈笑间决战茶几、帷幄千里的商场激情。说说花博园,说说漳州茶,是我心痒痒的一个话题。  2018年农博会
期刊
暑气已残,秋意渐浓。晓风凉露中,一队一队大雁开始他们一年一度的迁徙,带着些微的欣悦,带着隐隐的惆怅,这份辽远的牵挂在心底是那么旷远。不禁想起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闽南之秋“胜春朝”,一年一度的“花博会”正是当中亮点,是漳州人民的“小确幸”,开启幸福之旅。漳州市林业局的工作人员告诉我,这幸福之旅二十年了。创办于1999年的“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
期刊
1999年1月18日,第一届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在漳州市漳浦县长桥马口闽南花卉批发市场开幕。这么多年来,展会新意迭出,规模不断扩大,内容不断拓展。2004年,第六届花博会由前五届的省政府主办升格为国台办、国家林业局参与主办;2005年,第七届花博会又新增农业合作洽谈会,使花博会由原来的花卉产业合作,拓展到整个农业领域的合作。2009年,“海峡花博会”开始拓展提升为“海峡农博会”,以打造中
期刊
一路向南,沿324国道出漳州城过木棉庵、九龙岭、花博园,这一路青翠欲滴。这也是一条可堪称中国最绿化的道路,当翠绿的观赏林木和四季盛开的花卉沿着国道一路连片蜿蜒时,直觉告诉你:漳州百里花卉苗木走廊的中心地带就要到了。从漳州出发的这十几公里的国道两侧,多是漳州九湖的传统花农承包的私人花卉基地,大多种植着香樟、凤凰木、三角梅、重阳木、家拿利海枣……除了观赏林木还有种类繁多的花草类经济植物,如蝴蝶兰、白掌
期刊
圣贤学问不支离,大道光明原一体。  福建地处沿海,大山阻隔,远离中原,地狭山陬,但文化却异常昌盛,被誉为“东南邹鲁”“理学名邦”。自南宋以来,福建受理学的浸润、影响非常之深。自杨时、游酢程门立雪,得周程真传,倡道东南,后传罗从彦、李侗,至朱熹,集其大成。还有建阳籍真德秀,泉州籍的李贽、李光地等,都是理学大家,闻名海内外。代有名贤,弦声不断。  当然,朱熹的影响是最大的。福建全省各地,朱熹的影子几乎
期刊
古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二十载光阴,足以让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孩长大成人。而对于一个历经二十年发展岁月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来说,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因了“东南花都”这个梦幻唯美的名字,我决计去走走看看。  一  东南花都在漳州城南二十几公里外的漳浦县马口。马口是个小地名,行政上隶属于漳浦县长桥镇,如果不是因为东南花都,在百度地图上恐怕都难以找到标识。往前追溯,这里曾诞生了漳浦县历史上第一个进士潘
期刊
那是一个长在稻田上的村庄。  春到内枋,银洞山、大尖山起伏绵延,一派翠绿。内枋人家,这边三户,那边两家,都在潇潇春雨中静默着。这时,成群的白鹭在漠漠水田上优雅地飞翔。近处,炊烟低垂,阿嬷煮好点心,正呼唤着田中耕作的人们。王维的故乡辋川大抵如此罢。盛暑时节,知了叫了,荔枝红了,水田也长成了一派金黄,村庄在稻浪上荡漾。放假回家的孩子们多了,他们都加入了收割和抢种的行列。这才是内枋村最热闹的季节。泰芳楼
期刊
中国人从小就在餐桌上童谣里山野外接触了各种大小菇类,心里皆有一股淡淡浓浓的小小菇儿情结。稍长到漳州工作,看到很多人在种双孢蘑菇和珍稀菇类,听说菇农的收益不错,来自闽西老区从小就常进山采摘野生菇的我,心里情不自禁荡漾起欣慰之涟漪,但没有特别去关注了解。等到转到农业部门上班,才发现漳州以双孢蘑菇为主食用菌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从1998年开始,有幸参与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简称“花博会”)的筹备工作,看到漳
期刊
蝴蝶兰因姿态优美,花色高雅,花形如蝴蝶飞舞,花期长,又极具观赏价值,而有“洋兰王后”“兰中皇后”的美称。不同颜色的蝴蝶兰有着不同的花语:白花蝴蝶兰的花语是“爱情纯洁、友谊珍贵”,红心蝴蝶兰的花语是“鸿运当头、永结同心”,红色代表“仕途顺畅、幸福美满”,黄色寓意“事业发达、生意兴隆”等等。除了寄予美好的祝愿外,高洁、清雅的蝴蝶兰还能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金秋时节,清风习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