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土建工程作为建筑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促进建筑工程事业的健康发展与城市建设等方面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建筑工程土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土建施工技術的研究,这样有助于提升土建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的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施工技术
随着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我国土建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建筑企业要想在工程建设市场中得到发展,就应该加强对于土建施工技术的探究,为企业在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中提供技术的支持。
1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关键施工技术分析
1.1钢筋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技术
1.1.1钢筋进场与加工
钢筋在加工场加工好后运至现场使用。钢筋原材料要严格按设计与规范要求做好钢筋检验。钢筋调直后,根据施工图纸计算长度,钢筋下料时留足弯曲长度和搭接长度,弯曲加工时在加工台上将所需钢筋弯点、位置划线标明,对正位置加工成型。
1.1.2钢筋绑扎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按设计图纸要求留足砼保护层厚度,为保证砼保护层厚度,统一采用保护层垫块,垫块用比该部位砼强度高一级的砼制作。钢筋绑扎的扎丝一律要求头朝里,禁止出现在保护层当中。根据设计图纸,在模板上划线标明钢筋高程和范围及预埋件位置,钢筋交叉点用扎丝扎牢。施工时注意避免踩踢变形,对易变形的钢筋设置钢筋支架,保证钢筋不偏位及变形。
1.2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技术
采用插入式高频振动棒与平板振动器结合振捣。浇筑时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推进,先将梁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位置时,再与板砼一起浇筑。因工艺要求需要进行设备基础浇注的地方,在浇筑前必须对原有砼面进行凿毛处理并清洗干净,放样弹线,绑扎钢筋,然后安装侧模板,并用水准仪测设顶标高,符合要求后按设计砼配合比浇注,混凝土浇筑完后复查预留孔洞及螺栓的偏差,并将其调整至符合设计要求,然后将表面压平修光。采用插入式高频振动棒振捣,每层浇筑厚度不得大于50cm,振捣密实后再浇注第二层,直至到梁底。整个立柱一次性浇筑到梁底或板底。砼浇注完毕后,在12小时之内用土工布加以包裹,并定时浇水养护,保持表面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2模板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技术
首先,顶板模板安装,结合工程的结构特点与设计要求,针对不同的结构部位采用相应的模板施工方法。一般要求顶板底模采用1830×915×18双层涂模的胶合板作面板,截面为50×100mm的单根枋作内楞,间距600mm。房屋内设通用φ48×3.5钢管(扣件式)满堂脚手架,作为模板的支撑系统。脚手架主杆纵距为50cm,横距为60cm,横杆等距为160cm,纵向杆每隔320cm设剪刀撑,整体脚手架还需与平台作加固连接。
其次,房屋梁柱模板安装,1柱的模板安装时用全站仪观测,配合锤球定位以保证其垂直度。柱模板采用木夹板18mm厚,在模板制作时采用80×100mm方木作骨肋。柱模的加固方式采用抱箍围柃,螺丝连接牢固,沿柱高度500mm一道,由于柱较高四周采用槽钢斜撑方法。
第三,在柱模上弹出轴线、梁位和高程,然后在施工好的承重排架上铺好方木,把底模用铁钉固定在方木上,侧模采取木夹板,竖向用方木加固,外侧用槽钢直通,中间适当用木条支撑,防止模板向内侧变形。梁底板要拉线调直,用水准仪确定高程,当梁跨度较大,梁底模板应稍起拱,对上层梁底模的支撑主要采用脚手架承受。
2.1砖砌筑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技术
砖必须要在砌筑前一天浇水湿润,含水率为10~15%。常温施工不得干砖上墙,雨季不得使用含水率达饱和的砖砌墙。砂浆配合比采用重量比,计量精度水泥为±2%,砂控制在±5%以内。采用砂浆搅拌机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1.5min。砌砖前应先盘角,每次盘角不要超过五层,新盘的大角及时进行吊、靠。如有偏差要及时修整。盘角时要仔细对照皮数杆的砖层和标高,控制好灰缝大小,使水平灰缝均匀一致。大角盘好后再复查一次,平整和垂直度完全符合要求后,再挂线砌墙。砌筑砖墙必须双面挂线,如果长墙几个人均使用一根通线,中间应设几个支线点,小线要拉紧,每层砖都要穿线看平,使水平缝均匀一致,平直通顺。砌砖采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砌砖法,即满铺、满挤操作法。为保证砖砌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使荷载能均匀传送,避免因墙体局部受力过大而产生裂缝,组砌形式采用上下错缝,内外搭砖法进行砌砖。
2.2装饰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技术
2.2.1外墙
基层为混凝土砌块、砖墙的先用1:1水泥砂浆在墙面上打巴,拉线找好垂直度和水平面,待巴点干硬后再用1:2.5水泥砂浆整片墙面打底15mm厚。最后涂刷防水涂料。窗台、雨篷、飘檐做5%流水坡道和滴水线槽,1:1.25水泥砂浆最薄处20mm厚。
2.2.2内墙
混凝土砌块、砖墙,先用1:1水泥砂浆在墙面上打巴,再用刮双灰粉腻子二道再涂白色乳胶漆一底二道。3屋面。板面均先将表面清扫干净,再纵横各扫纯水泥浆一度,面批20mm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干铺憎水性水泥膨胀珍珠岩板100厚,最后面批20mm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待找平层结硬干燥后,选择干燥天气在找平层上扫基层处理剂后做APP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膜,3mm厚。保护层刷浅蓝色丙烯酸涂料两道。
3做好土建工程施工的若干措施
第一,在现场施工当中,应该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施工过程要有强制性的管理措施,并有健全的施工人员岗位责任制,对引起工程质量事故,破坏产品保护的人要实施处罚。同时,要健全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提高质量监督人员素质水平。有些施工单位往往避开建设单位现场管理人员的监督,借领导的口头允许,钻质量管理的空子,无视现场管理人员的监督,不按操作规程办事。
第二,平时注重对施工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作为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对影响施工的停水停电,积极主动排除故障,尽快恢复施工,以免造成停工损失。
第三,建筑施工企业系列标准的贯彻控制,要求施工企业把质量管理的重点放在施工现场,突出施工现场质量控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考核建筑施工企业的第一系统目标,即质量、安全、成本、工期四大指标的落脚点也都是在施工现场。施工现场露天高空作业多,多工种联合作业,人员流动大,是事故隐患多发地段,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加强工程操作的系统性推行。另外,在施工现场的改善人、物、场所的结合状态,减少或消除施工现场的无效劳动,能减少施工材料的消耗,为施工企业节支增收。工期的拖延或赶工都会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安全和成本因素。
第四,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提高合同履行率,能确立企业信誉,保证企业效益。施工现场管理是施工企业各项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是整个施工企业管理的基础。施工现场就是直接建造土建工程的地点和为土建工程提供生产服务的场所。即劳动者运用劳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完成一定生产作业任务的场所。施工现场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建筑企业管理的落脚点。企业管理中很多问题必然会在现场得到反映,各项专业受理工作也是在现场贯彻落实施工现场管理,其首要任务是保证施工活动能高效率、及时、有秩序地解决现场出现的各种生产技术问题,实现预定的目标任务。
4结语
总之,基于我国目前建筑施工技术水平不高的特点,建筑工程质量得不到切实的保障,诸多因素直接对我国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切实强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采取各种有效的技术措施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水平,以期较大程度地提高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树强.关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0.
[2]李文利.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09.
【关键词】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施工技术
随着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我国土建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建筑企业要想在工程建设市场中得到发展,就应该加强对于土建施工技术的探究,为企业在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中提供技术的支持。
1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关键施工技术分析
1.1钢筋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技术
1.1.1钢筋进场与加工
钢筋在加工场加工好后运至现场使用。钢筋原材料要严格按设计与规范要求做好钢筋检验。钢筋调直后,根据施工图纸计算长度,钢筋下料时留足弯曲长度和搭接长度,弯曲加工时在加工台上将所需钢筋弯点、位置划线标明,对正位置加工成型。
1.1.2钢筋绑扎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按设计图纸要求留足砼保护层厚度,为保证砼保护层厚度,统一采用保护层垫块,垫块用比该部位砼强度高一级的砼制作。钢筋绑扎的扎丝一律要求头朝里,禁止出现在保护层当中。根据设计图纸,在模板上划线标明钢筋高程和范围及预埋件位置,钢筋交叉点用扎丝扎牢。施工时注意避免踩踢变形,对易变形的钢筋设置钢筋支架,保证钢筋不偏位及变形。
1.2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技术
采用插入式高频振动棒与平板振动器结合振捣。浇筑时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推进,先将梁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位置时,再与板砼一起浇筑。因工艺要求需要进行设备基础浇注的地方,在浇筑前必须对原有砼面进行凿毛处理并清洗干净,放样弹线,绑扎钢筋,然后安装侧模板,并用水准仪测设顶标高,符合要求后按设计砼配合比浇注,混凝土浇筑完后复查预留孔洞及螺栓的偏差,并将其调整至符合设计要求,然后将表面压平修光。采用插入式高频振动棒振捣,每层浇筑厚度不得大于50cm,振捣密实后再浇注第二层,直至到梁底。整个立柱一次性浇筑到梁底或板底。砼浇注完毕后,在12小时之内用土工布加以包裹,并定时浇水养护,保持表面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2模板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技术
首先,顶板模板安装,结合工程的结构特点与设计要求,针对不同的结构部位采用相应的模板施工方法。一般要求顶板底模采用1830×915×18双层涂模的胶合板作面板,截面为50×100mm的单根枋作内楞,间距600mm。房屋内设通用φ48×3.5钢管(扣件式)满堂脚手架,作为模板的支撑系统。脚手架主杆纵距为50cm,横距为60cm,横杆等距为160cm,纵向杆每隔320cm设剪刀撑,整体脚手架还需与平台作加固连接。
其次,房屋梁柱模板安装,1柱的模板安装时用全站仪观测,配合锤球定位以保证其垂直度。柱模板采用木夹板18mm厚,在模板制作时采用80×100mm方木作骨肋。柱模的加固方式采用抱箍围柃,螺丝连接牢固,沿柱高度500mm一道,由于柱较高四周采用槽钢斜撑方法。
第三,在柱模上弹出轴线、梁位和高程,然后在施工好的承重排架上铺好方木,把底模用铁钉固定在方木上,侧模采取木夹板,竖向用方木加固,外侧用槽钢直通,中间适当用木条支撑,防止模板向内侧变形。梁底板要拉线调直,用水准仪确定高程,当梁跨度较大,梁底模板应稍起拱,对上层梁底模的支撑主要采用脚手架承受。
2.1砖砌筑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技术
砖必须要在砌筑前一天浇水湿润,含水率为10~15%。常温施工不得干砖上墙,雨季不得使用含水率达饱和的砖砌墙。砂浆配合比采用重量比,计量精度水泥为±2%,砂控制在±5%以内。采用砂浆搅拌机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1.5min。砌砖前应先盘角,每次盘角不要超过五层,新盘的大角及时进行吊、靠。如有偏差要及时修整。盘角时要仔细对照皮数杆的砖层和标高,控制好灰缝大小,使水平灰缝均匀一致。大角盘好后再复查一次,平整和垂直度完全符合要求后,再挂线砌墙。砌筑砖墙必须双面挂线,如果长墙几个人均使用一根通线,中间应设几个支线点,小线要拉紧,每层砖都要穿线看平,使水平缝均匀一致,平直通顺。砌砖采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砌砖法,即满铺、满挤操作法。为保证砖砌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使荷载能均匀传送,避免因墙体局部受力过大而产生裂缝,组砌形式采用上下错缝,内外搭砖法进行砌砖。
2.2装饰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技术
2.2.1外墙
基层为混凝土砌块、砖墙的先用1:1水泥砂浆在墙面上打巴,拉线找好垂直度和水平面,待巴点干硬后再用1:2.5水泥砂浆整片墙面打底15mm厚。最后涂刷防水涂料。窗台、雨篷、飘檐做5%流水坡道和滴水线槽,1:1.25水泥砂浆最薄处20mm厚。
2.2.2内墙
混凝土砌块、砖墙,先用1:1水泥砂浆在墙面上打巴,再用刮双灰粉腻子二道再涂白色乳胶漆一底二道。3屋面。板面均先将表面清扫干净,再纵横各扫纯水泥浆一度,面批20mm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干铺憎水性水泥膨胀珍珠岩板100厚,最后面批20mm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待找平层结硬干燥后,选择干燥天气在找平层上扫基层处理剂后做APP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膜,3mm厚。保护层刷浅蓝色丙烯酸涂料两道。
3做好土建工程施工的若干措施
第一,在现场施工当中,应该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施工过程要有强制性的管理措施,并有健全的施工人员岗位责任制,对引起工程质量事故,破坏产品保护的人要实施处罚。同时,要健全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提高质量监督人员素质水平。有些施工单位往往避开建设单位现场管理人员的监督,借领导的口头允许,钻质量管理的空子,无视现场管理人员的监督,不按操作规程办事。
第二,平时注重对施工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作为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对影响施工的停水停电,积极主动排除故障,尽快恢复施工,以免造成停工损失。
第三,建筑施工企业系列标准的贯彻控制,要求施工企业把质量管理的重点放在施工现场,突出施工现场质量控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考核建筑施工企业的第一系统目标,即质量、安全、成本、工期四大指标的落脚点也都是在施工现场。施工现场露天高空作业多,多工种联合作业,人员流动大,是事故隐患多发地段,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加强工程操作的系统性推行。另外,在施工现场的改善人、物、场所的结合状态,减少或消除施工现场的无效劳动,能减少施工材料的消耗,为施工企业节支增收。工期的拖延或赶工都会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安全和成本因素。
第四,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提高合同履行率,能确立企业信誉,保证企业效益。施工现场管理是施工企业各项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是整个施工企业管理的基础。施工现场就是直接建造土建工程的地点和为土建工程提供生产服务的场所。即劳动者运用劳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完成一定生产作业任务的场所。施工现场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建筑企业管理的落脚点。企业管理中很多问题必然会在现场得到反映,各项专业受理工作也是在现场贯彻落实施工现场管理,其首要任务是保证施工活动能高效率、及时、有秩序地解决现场出现的各种生产技术问题,实现预定的目标任务。
4结语
总之,基于我国目前建筑施工技术水平不高的特点,建筑工程质量得不到切实的保障,诸多因素直接对我国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切实强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采取各种有效的技术措施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水平,以期较大程度地提高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树强.关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0.
[2]李文利.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