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学平民化是明中后期出现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在王阳明心学的影响下以王艮为代表的泰州学派推动儒学下移,学移民间。何心隐是泰州学人中推动儒学平民化的重要代表。他的平民儒学思想顺应时代潮流,在晚明思想史上具有一定影响力。儒学平民化的时代背景及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明中后期,君主专制的松弛为平民儒学的传播创造了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商品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商人和市民阶层的地位,他们开始提出自己的社会诉求,平民儒学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理学的僵化引起士风、学风的腐化,士大夫阶层对传统儒学的反思为儒学平民化产生了思想基础。其次,王阳明心学的崛起和讲学运动使得心学思潮驰骋于思想界。心学思想具有思想解放的作用,促进个体意识觉醒,推动以讲会、结社为标志的讲学运动。最后,人口增加与科举名额限度造成士大夫生存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一部分士大夫尝试改良社会风气,泰州学派开启儒学平民化是何心隐探析儒学平民化的直接原因。何心隐的平民儒学思想的核心是“欲”、“仁义”、“友”。他对这三个概念的论述区别于一般儒学概念,“以命载性,性乘于欲”、“人则仁义,仁义则人”、“交尽于友,五伦友为尊”。他肯定人“欲”的自然性和积极性,并主张寡欲、养欲、育欲;他把道德原则“仁义”由圣人推向庶民,从而在理论上肯定了庶民的人格平等,通过“友”实现从自然人、道德人到社会人的建构。何心隐的平民儒学思想是有鲜明践履性的。他认为传统儒学所谓的“貌、言、视、听、思”这“五事”中以“学”和“讲”为核心,表明他重视把全部儒学由士大夫圈子推向整个社会。修建乡村自治组织聚合堂以重建家族伦理秩序和乡里文化,体现了普通士大夫的社会责任和理想担当。何心隐为民请命、以身殉道的壮举彰显了儒家以民为本的民本情怀。儒学平民化展现了明代士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何心隐的平民儒学思想和践履推动了泰州学派的发展,对李贽和颜李学派有一定影响,对近代思想启蒙具有积极意义。总之,其理论学说对于当下儒学复兴具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