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到本期话题,我想到了我的学生,想到了我的老师,想到了身边的同事,想到了教育名家、大师,也想到了生活中的偶然事件和教育生涯的种种经历……这一切使我反复思考“职责”“尊重”和“爱”这三个词在教育中的地位和分量。王国维曾说过人生的三重境界,我想教育也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恪尽职责,做辛苦的教书匠
曾经有一个阶段,当我每天尽职尽责重复着前一天的工作时,我仿佛清晰地看到一些老教师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教师于我,只是一份谋生的职业,与其他职业没什么两样。如果非要找不同,那就是教师这份职业更难做,费力、操心、伤神,收入不高,付出不少。职业倦怠也随之而来,工作没有幸福可言,只有苦不堪言。
但是,我的良知和理智告诉我:我必须恪尽职责,对得起那份工资。说实在的,“尊重”一词很少在我的思想里出现,我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提高教学技能,如何获得更好的教学业绩。我努力积累着一张张荣誉证书以证明自己的收获,时不时掐指细算退休年限,盼望着早一天摆脱这辛苦的工作。
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尊重生命,做善良的育苗人
一次和学生无意中的谈话,触动了我的心灵。那是我参加工作的第六个年头,也是我调入县直学校的第二年,我第一年教过的两个学生找到我说:“老师,同学们可想你了,还想让你教我们。”我说:“你们现在这位老师是省优秀教师,比我教得好多了。你们能幸运地跟着这么优秀的老师,一定要好好学习。”她俩却说:“幸运?说‘倒霉’更合适!你不知道,她对学习不好的学生总是连讽刺带挖苦,光想把他们逼走。而且,还偏心得很!岩的爸爸是当官的,她对岩特别好。同样是做错作业,她把别人的作业撕了让重写,却不撕岩的作业。她以为我们都是不懂事的小孩子呢,谁看不出来呀!”我被学生的话震撼了,也猛然惊醒:学生不是教师获取名利的学习机器,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每个学生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尊重。教师真正的荣誉也不是那一张张证书、一个个称号,而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可与尊重。
孩子们的话像长鸣的警钟,时时提醒着我要敬畏自己的言行,要平等地尊重每一位学生。这尊重不是出于外在的要求(其实,尊重不是要求来的,也是要求不来的),而是源于心灵深处对生命的敬畏。渐渐地,我又懂得了:尊重,不仅是一种认可,更是一种涵养和素质,与被尊重对象的职业、贫富、贵贱、亲疏没有关系,只有尊重才能赢得尊重。所以,当学生不尊重教师时,与教师这个职业、收入高低没有关系,一定是我们没有以恰当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心灵,没有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尊重。
第三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执着真爱,做幸福的守望者
无论是出于尽职尽责,还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都隐约有一种为得到有形或无形的回报而付出的感觉,这种付出或多或少都带有功利性。这种带有功利性的付出,会让人患得患失,虽然偶尔会有成就感,但却不会有真正长久的幸福感。因为真正的幸福不是来自于外界的名利,而是来自于心的欢喜、情的相悦——这,就是爱。
爱,是对教育的热爱,是对学生的真爱。这种爱,很纯粹,没有功利,没有虚假,只有真诚。这种纯粹的爱,更在意的是自己做了些什么,能为教育、为学生留下点什么,而不是自己的付出能得到什么。这种纯粹的爱,不因付出没有回报而心生抱怨,也不因遭遇挫败而放弃执着追求。只有这种纯粹的爱,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爱。其实,当我们以纯净而执着的爱去爱每一位学生时,爱,正悄悄地将我们包围。
所以,当我们感受不到学生的尊重时,我们不妨问问自己:教育过程中是不是做到了平等尊重每一位学生?我们是不是放下了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走进了学生心田?
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恪尽职责,做辛苦的教书匠
曾经有一个阶段,当我每天尽职尽责重复着前一天的工作时,我仿佛清晰地看到一些老教师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教师于我,只是一份谋生的职业,与其他职业没什么两样。如果非要找不同,那就是教师这份职业更难做,费力、操心、伤神,收入不高,付出不少。职业倦怠也随之而来,工作没有幸福可言,只有苦不堪言。
但是,我的良知和理智告诉我:我必须恪尽职责,对得起那份工资。说实在的,“尊重”一词很少在我的思想里出现,我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提高教学技能,如何获得更好的教学业绩。我努力积累着一张张荣誉证书以证明自己的收获,时不时掐指细算退休年限,盼望着早一天摆脱这辛苦的工作。
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尊重生命,做善良的育苗人
一次和学生无意中的谈话,触动了我的心灵。那是我参加工作的第六个年头,也是我调入县直学校的第二年,我第一年教过的两个学生找到我说:“老师,同学们可想你了,还想让你教我们。”我说:“你们现在这位老师是省优秀教师,比我教得好多了。你们能幸运地跟着这么优秀的老师,一定要好好学习。”她俩却说:“幸运?说‘倒霉’更合适!你不知道,她对学习不好的学生总是连讽刺带挖苦,光想把他们逼走。而且,还偏心得很!岩的爸爸是当官的,她对岩特别好。同样是做错作业,她把别人的作业撕了让重写,却不撕岩的作业。她以为我们都是不懂事的小孩子呢,谁看不出来呀!”我被学生的话震撼了,也猛然惊醒:学生不是教师获取名利的学习机器,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每个学生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尊重。教师真正的荣誉也不是那一张张证书、一个个称号,而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认可与尊重。
孩子们的话像长鸣的警钟,时时提醒着我要敬畏自己的言行,要平等地尊重每一位学生。这尊重不是出于外在的要求(其实,尊重不是要求来的,也是要求不来的),而是源于心灵深处对生命的敬畏。渐渐地,我又懂得了:尊重,不仅是一种认可,更是一种涵养和素质,与被尊重对象的职业、贫富、贵贱、亲疏没有关系,只有尊重才能赢得尊重。所以,当学生不尊重教师时,与教师这个职业、收入高低没有关系,一定是我们没有以恰当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心灵,没有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尊重。
第三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执着真爱,做幸福的守望者
无论是出于尽职尽责,还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都隐约有一种为得到有形或无形的回报而付出的感觉,这种付出或多或少都带有功利性。这种带有功利性的付出,会让人患得患失,虽然偶尔会有成就感,但却不会有真正长久的幸福感。因为真正的幸福不是来自于外界的名利,而是来自于心的欢喜、情的相悦——这,就是爱。
爱,是对教育的热爱,是对学生的真爱。这种爱,很纯粹,没有功利,没有虚假,只有真诚。这种纯粹的爱,更在意的是自己做了些什么,能为教育、为学生留下点什么,而不是自己的付出能得到什么。这种纯粹的爱,不因付出没有回报而心生抱怨,也不因遭遇挫败而放弃执着追求。只有这种纯粹的爱,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爱。其实,当我们以纯净而执着的爱去爱每一位学生时,爱,正悄悄地将我们包围。
所以,当我们感受不到学生的尊重时,我们不妨问问自己:教育过程中是不是做到了平等尊重每一位学生?我们是不是放下了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走进了学生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