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幼儿时期尤其是小班幼儿非常渴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但是他们缺乏独立从事活动所应具备的经验与能力,这就产生了实践与经验之间的矛盾。游戏活动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形式。
著名儿童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指出:“游戏……可应用于儿童的一切活动……艺术可视为游戏的一种形式,儿童在艺术特别是绘画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内在需要得到真正满足。” 小班的孩子在绘画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意图,以乱涂乱画和涂鸦为主,满足于自身的动觉所产生的快乐感。如:幼儿喜欢绘画,只是因为笔能在纸上划出各种痕迹,至于要画成什么,他们是从不关心的。在幼儿时期尤其是小班幼儿非常渴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但是他们缺乏独立从事活动所应具备的经验与能力,这就产生了实践与经验之间的矛盾。游戏活动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形式,因而我尝试着把幼儿所要绘画的内容或主题,转化为游戏,使游戏和绘画融合成一种活动、一个过程,通过游戏和绘画的相互结合来满足他们的愿望和需要。
1游戏化绘画内容的选择
1.1广而浅。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知识经验决定了幼儿绘画内容应是广泛而粗浅的。幼儿对有丰富认知和生活经验的事物比较乐于表现,也易于表现。因此教师在选择绘画内容时,要选择贴近幼儿日常生活的绘画内容,挖掘幼儿能直接感知体验的题材,才能使教育目标恰当地落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如在画线团的活动中,我们在美工区放了一件旧毛衣,让孩子们自己拆毛衣,拆下来的毛线弯弯曲曲,拉直了便成了直线,幼儿在拆毛线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线条的变化,对画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又让幼儿试着来绕毛线球,感受毛线球由里到外逐渐变大的过程。在一系列的操作游戏活动之后,孩子们的画面上呈现了丰富的线条组合:有螺旋线——“这是我绕的毛线球”,弯曲的长线——“这是我拆下来毛线,很长很长”
1.2趣而奇。小班幼儿大多喜欢形状新奇,颜色鲜艳的事物,教师在选择“广而浅”内容的同时,要更多的考虑到有趣和新奇。如在进行“装饰小彩旗”教学时,我先请幼儿观看课件,把幼儿要学习的曲线融合在小猴子参加音乐会的情景当中,让孩子观察看小猴子过草地、小猴子翻跟头、小猴子翻高山的路线像什么花纹,从而学习不同的花纹。然后教师以小猴的口吻引出情景练习:请小朋友画出我走过的路线,一蹦一跳的走过草地(锯齿纹),滋溜滋溜从一棵大树翻到另一棵大树(螺旋纹),翻过三座高高的山峰(波浪纹)。接着让幼儿根据不同的曲线形态自由地表现——装饰小彩旗。最后请幼儿把彩旗挂在一个宽大的舞台背景上面,并引导幼儿在自己装饰的舞台上表演。这样的美术活动内容既有趣又新奇,让幼儿在动中体验,玩中发展,充分体现了游戏化绘画教学的特征。
2游戏化绘画材料的投放
小班幼儿的绘画处于涂鸦期,他们的涂鸦实际是他们感知觉和动作有了一定发展与协调之后对周围环境做出的一种新的探索,是一种新的动作练习。其根本特点是没有明确的表现意图,而是把涂鸦作为一种游戏活动,享受涂鸦动作带来的那种有节奏的、主动地“动”的运动快感,以及对纸上、墙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线条和色块的视觉感官上的满足。小班幼儿的涂鸦是一种直觉本能的活动,所以我们提供的材料都应有利于幼儿的直觉表现。
布娃娃是女孩子喜欢的玩具,布小丑那滑稽的样子让男孩子也不能拒绝……当它们作为幼儿的绘画工具时,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在“布娃娃换新衣”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将自制的布娃娃当成了画布,孩子们用画笔给小娃娃画上笑眯眯的眼睛、涂上红红的小脸蛋、穿上漂亮的新衣服,他们边讨论边涂画,看到白色的布娃娃身上的色彩越来越多,越来越密,别提有多兴奋了。在这个活动中,幼儿看到布娃娃的第一个反应就是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抱一抱,当知道可以自己为她设计漂亮的衣服后,兴致更高了,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幼儿由开始的涂色,到有规则地进行线条创作:直线、格子线、圆圈线、螺旋线等,在孩子们尽情地做小设计师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线条粗细、形式的变化,色彩的丰富。
3游戏化绘画教学的指导
3.1绘画常规游戏化。对于刚开始学习画画的小班幼儿,培养良好的绘画常规是十分重要的,而绘画常规的游戏化则是一种适合小班幼儿需要的有效方法。在水彩笔的使用上虽然我已经强调了很多次常规不要忘记用完后要盖好笔帽、放回笔盒中,但是每次画完画都有小朋友的笔帽找不到了,后来我排练了一个小情景剧,小画笔感冒了,小朋友听说小画笔因为没有带好帽子结果感冒生病了,都很担心,多觉得要保护好小画笔。在以后的绘画活动中,幼儿不但自觉地遵守绘画常规,而且非常爱护水彩笔,每次都不忘记检查一下画笔宝宝有没有带好帽子,有没有‘回家’。
3.2运用故事、儿歌进行游戏化教学。在游戏绘画活动中,我还常常将语言渗透在绘画活动中,把绘画主题编成一个个故事或一首首好听的儿歌,幼儿在自由活泼﹑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绘画内容,陶冶情操。如画小鸡,我们首先把小鸡编成一首儿歌:
小鸡小鸡真可爱,
头儿身体圆又圆,
嘴巴尖尖捉虫子,
竹叶脚儿地上踩,
圆溜溜的眼睛,
骨碌碌地转呀,
哈哈——好大的一条虫子哟!
儿歌概括地描述小鸡的特征及基本的绘画步骤,使幼儿知道第一步画什么,第二步又画什么……然后我们在黑板上画了一只鸡妈妈,把小朋友分成六组,玩“给鸡妈妈找小鸡”的游戏。幼儿通过琅琅上口的儿歌的引导和自己灵巧的小手,帮鸡妈妈找回了许多可爱的鸡宝宝(在纸上画了许多小鸡)。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而美术活动与幼儿的游戏行为存在着本质的一致,即幼儿作为主体从活动中获得愉悦与满足,顺应儿童天性的美术活动就是幼儿游戏的一部分。这种模糊游戏与教学的界限,将教学与游戏这两种互为补充的形式整合起来,运用游戏化绘画教学的形式,为幼儿提供游戏化的绘画环境,采用寓绘画技巧于兴趣之中的游戏方法,使幼儿体验了艺术活动的乐趣和美感,调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其审美能力的发展。同时让幼儿珍爱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异想天开,充分开掘和发挥孩子们的艺术潜能。
著名儿童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指出:“游戏……可应用于儿童的一切活动……艺术可视为游戏的一种形式,儿童在艺术特别是绘画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内在需要得到真正满足。” 小班的孩子在绘画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意图,以乱涂乱画和涂鸦为主,满足于自身的动觉所产生的快乐感。如:幼儿喜欢绘画,只是因为笔能在纸上划出各种痕迹,至于要画成什么,他们是从不关心的。在幼儿时期尤其是小班幼儿非常渴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但是他们缺乏独立从事活动所应具备的经验与能力,这就产生了实践与经验之间的矛盾。游戏活动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形式,因而我尝试着把幼儿所要绘画的内容或主题,转化为游戏,使游戏和绘画融合成一种活动、一个过程,通过游戏和绘画的相互结合来满足他们的愿望和需要。
1游戏化绘画内容的选择
1.1广而浅。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知识经验决定了幼儿绘画内容应是广泛而粗浅的。幼儿对有丰富认知和生活经验的事物比较乐于表现,也易于表现。因此教师在选择绘画内容时,要选择贴近幼儿日常生活的绘画内容,挖掘幼儿能直接感知体验的题材,才能使教育目标恰当地落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如在画线团的活动中,我们在美工区放了一件旧毛衣,让孩子们自己拆毛衣,拆下来的毛线弯弯曲曲,拉直了便成了直线,幼儿在拆毛线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线条的变化,对画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又让幼儿试着来绕毛线球,感受毛线球由里到外逐渐变大的过程。在一系列的操作游戏活动之后,孩子们的画面上呈现了丰富的线条组合:有螺旋线——“这是我绕的毛线球”,弯曲的长线——“这是我拆下来毛线,很长很长”
1.2趣而奇。小班幼儿大多喜欢形状新奇,颜色鲜艳的事物,教师在选择“广而浅”内容的同时,要更多的考虑到有趣和新奇。如在进行“装饰小彩旗”教学时,我先请幼儿观看课件,把幼儿要学习的曲线融合在小猴子参加音乐会的情景当中,让孩子观察看小猴子过草地、小猴子翻跟头、小猴子翻高山的路线像什么花纹,从而学习不同的花纹。然后教师以小猴的口吻引出情景练习:请小朋友画出我走过的路线,一蹦一跳的走过草地(锯齿纹),滋溜滋溜从一棵大树翻到另一棵大树(螺旋纹),翻过三座高高的山峰(波浪纹)。接着让幼儿根据不同的曲线形态自由地表现——装饰小彩旗。最后请幼儿把彩旗挂在一个宽大的舞台背景上面,并引导幼儿在自己装饰的舞台上表演。这样的美术活动内容既有趣又新奇,让幼儿在动中体验,玩中发展,充分体现了游戏化绘画教学的特征。
2游戏化绘画材料的投放
小班幼儿的绘画处于涂鸦期,他们的涂鸦实际是他们感知觉和动作有了一定发展与协调之后对周围环境做出的一种新的探索,是一种新的动作练习。其根本特点是没有明确的表现意图,而是把涂鸦作为一种游戏活动,享受涂鸦动作带来的那种有节奏的、主动地“动”的运动快感,以及对纸上、墙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线条和色块的视觉感官上的满足。小班幼儿的涂鸦是一种直觉本能的活动,所以我们提供的材料都应有利于幼儿的直觉表现。
布娃娃是女孩子喜欢的玩具,布小丑那滑稽的样子让男孩子也不能拒绝……当它们作为幼儿的绘画工具时,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在“布娃娃换新衣”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将自制的布娃娃当成了画布,孩子们用画笔给小娃娃画上笑眯眯的眼睛、涂上红红的小脸蛋、穿上漂亮的新衣服,他们边讨论边涂画,看到白色的布娃娃身上的色彩越来越多,越来越密,别提有多兴奋了。在这个活动中,幼儿看到布娃娃的第一个反应就是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抱一抱,当知道可以自己为她设计漂亮的衣服后,兴致更高了,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幼儿由开始的涂色,到有规则地进行线条创作:直线、格子线、圆圈线、螺旋线等,在孩子们尽情地做小设计师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线条粗细、形式的变化,色彩的丰富。
3游戏化绘画教学的指导
3.1绘画常规游戏化。对于刚开始学习画画的小班幼儿,培养良好的绘画常规是十分重要的,而绘画常规的游戏化则是一种适合小班幼儿需要的有效方法。在水彩笔的使用上虽然我已经强调了很多次常规不要忘记用完后要盖好笔帽、放回笔盒中,但是每次画完画都有小朋友的笔帽找不到了,后来我排练了一个小情景剧,小画笔感冒了,小朋友听说小画笔因为没有带好帽子结果感冒生病了,都很担心,多觉得要保护好小画笔。在以后的绘画活动中,幼儿不但自觉地遵守绘画常规,而且非常爱护水彩笔,每次都不忘记检查一下画笔宝宝有没有带好帽子,有没有‘回家’。
3.2运用故事、儿歌进行游戏化教学。在游戏绘画活动中,我还常常将语言渗透在绘画活动中,把绘画主题编成一个个故事或一首首好听的儿歌,幼儿在自由活泼﹑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绘画内容,陶冶情操。如画小鸡,我们首先把小鸡编成一首儿歌:
小鸡小鸡真可爱,
头儿身体圆又圆,
嘴巴尖尖捉虫子,
竹叶脚儿地上踩,
圆溜溜的眼睛,
骨碌碌地转呀,
哈哈——好大的一条虫子哟!
儿歌概括地描述小鸡的特征及基本的绘画步骤,使幼儿知道第一步画什么,第二步又画什么……然后我们在黑板上画了一只鸡妈妈,把小朋友分成六组,玩“给鸡妈妈找小鸡”的游戏。幼儿通过琅琅上口的儿歌的引导和自己灵巧的小手,帮鸡妈妈找回了许多可爱的鸡宝宝(在纸上画了许多小鸡)。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而美术活动与幼儿的游戏行为存在着本质的一致,即幼儿作为主体从活动中获得愉悦与满足,顺应儿童天性的美术活动就是幼儿游戏的一部分。这种模糊游戏与教学的界限,将教学与游戏这两种互为补充的形式整合起来,运用游戏化绘画教学的形式,为幼儿提供游戏化的绘画环境,采用寓绘画技巧于兴趣之中的游戏方法,使幼儿体验了艺术活动的乐趣和美感,调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其审美能力的发展。同时让幼儿珍爱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异想天开,充分开掘和发挥孩子们的艺术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