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忘记除以2?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jiang_doct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在计算三角形面积时经常会忘记除以2。如何减少这样的错误?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一课,应该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猜想,获得初始认知;经历操作过程,增加感性经验;分析归纳推理,探索计算公式;变化万千形象,推演计算真知。
  关键词: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猜想 操作 归纳 变式
  “为什么这些学生会在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忘记除以2?其中还有一些平时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我教学时也用两个三角形去拼了,也让每一个学生都默写计算公式了,可是一测试,还是有七八个学生忘记除以2。”以上是一位青年教师在试卷分析时所抱怨的一些话语。粗听之下,确实没错,该教的都教了,该背的都背了,该练的都练了,那肯定是学生方面出了问题。但是细细思之,如何把握平面图形计算的教学?如何让学生真正地理解计算方法?对于这些,我们也许做得还远远不够。
  下面,笔者以《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一课的几个教学片段为例,阐述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把握知识、方法的本质,提升思维的稳固性。
  一、展开合理猜想,获得初始认知
  绝大部分定理都是从猜想开始的,并且学生对要学的新知并不是一无所知。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前概念),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大胆猜想,迈出走进知识殿堂的第一步。
  【片段1】
  师(出示平行四边形图)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出示与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呢?大胆猜测一下。
  生底×高。
  师将三角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小比一比,它们能一样进行计算吗?
  生底×高÷2。
  师“底×高”算的是什么?为什么刚好要“÷2”?这些正是这节课同学们要通过自己的实践去探索的三角形面积计算问题。
  二、经历操作过程,增加感性经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平面图形计算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经验。具体到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教学,要让学生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还原推导的原始操作,经历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
  【片段2】
  教师提供9个三角形,其中有3对是全等三角形,分别是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还有3个是干扰图形,分别和3组全等三角形相似,但不完全一样(如图1)。学生动手拼平行四边形时,基本上都能用全等的三角形拼出平行四边形,个别小组把干扰的三角形通过剪的方式也拼成了平行四边形。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明白“只有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才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了平行四边形,这样获得的感性认识特别深刻。同时,干扰图形的出现也让学生加深了对“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这一前提条件的认识。
  至于由一个三角形剪拼成平行四边形,进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方法,本课不多做说明,只点到为止,埋下伏笔。
  三、分析归纳推理,探索计算公式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不是带领学生铭记已有的结果,而是教他们如何参与知识获取的过程。因此,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应该是学生在动手操作以后,根据自己操作的实验数据,进行观察、比较,然后分析、推理的过程。
  【片段3】
  师(出示表1)请把你们刚刚动手拼的三角形和所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条件都填进表中。
  师你是怎样填写的?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高是5厘米,三角形的高也是5厘米?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底是6厘米,三角形的底也是6厘米?小组讨论、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生三角形的底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高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师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呢?
  (教师追问几个学生,直到學生答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师由此,我们可以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
  生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师“底×高”算的是什么?为什么要“÷2”?
  生“底×高”算的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是因为平行四边形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师所以我们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只要知道什么条件即可?
  生底和高。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这里教师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对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一定要通过反复的追问,使学生明确“底×高”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2”。这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很重要。对这样的学习成果,学生理解得透彻、掌握得扎实,便能在以后的学习中熟练运用,不犯或少犯错误。
  四、变化万千形象,推演计算真知
  “题有千变,贵在有根。”这是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先生谈到数学解题时说过的一句名言。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就应该以“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为根,出现多种变式题目,让学生能在众多变化的复杂环境中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
  变化的题目多种多样,可以改变三角形的类型,多出现钝角、直角三角形;改变三角形摆放的位置,使底和高出现在三角形的上方;增加底和高进行干扰,如出现2个底和1个高;放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如有一块三角形的土地,求一共收获多少千克萝卜,或者求每平方米有多少棵白菜;逆向练习,如“已知三角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底是5厘米,则高是多少厘米?”,特别是在学生列出算式20×2÷5后,追问学生“20×2”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先“×2”……
  参考文献:
  [1] 郭庶,王瑞霖.弗莱登塔尔再创造理论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挑战[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
  [2]鲍建生,周超.数学学习的心理基础与过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3]王林.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4]潘红娟.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策略——“三角形的面积练习”教学实践与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16(Z3).
其他文献
丁雪飞:本学期我们校本教研“主题先行,一课多磨”的主题是“提升语文教师古诗词教学专业性素养”。经过近一年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我们确立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有:借助注释,读懂诗意;感知意象,领悟诗情;知晓背景,深入体会;熟读成诵,及时积累;群读古诗,形神兼备。刚才我们听了陈瑶老师第三次试教《出塞(其一)》,接下来请大家聚焦“优化古诗词教学的策略”这一话题,谈谈自己的观察所得,为何潇老师的接力执教出
期刊
摘 要:以“观花项目”为指引,以种植风信子为凭借,鼓励学生多样化且富有创意地呈现观察过程和种植结果,充分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保持其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进而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并开展实践活动。具体推进过程中,以个性化体验为基点,让学生的创意观察日记有情感、创意种植作品有情趣、科学探究论文有深度。  关键词:创意观察记录 科学态度 互助模式 多元评价  一、缘起:以联合国“观花项目”为指
期刊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重点关注什么?数学学习对人的素养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怎么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如何从更深的层面来看数学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一线教师常常被这样的问题困扰。为此,笔者特地采访了著名学者、多年从事中小学数学教育研究的郑毓信教授。  周益民(以下简称“周”):您从小就特别喜欢数学,数学学得特别好吗?  郑毓信(以下简称“郑”):从小学到中学,我各门功课都学得不错。我高中时,数学老
期刊
摘 要:追问是教师在提问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再次的甚至多次的提问,意在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度挖掘。追问须在充分把握文本、了解学生、立足课堂实际的基础上,讲求针对性、层次性、时机性。  关键词:追问 针对性 层次性 时机性  追问是教师在提问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再次的甚至多次的提问,其往往作为前次提问的延伸或拓展存在,意在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度挖掘。新课程背景下语
期刊
摘 要:如何选取合适的学习材料,设计适度的数学问题,采取有效的学习方式,来激活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数学思维能力,让数学课堂更简洁?《和与积的奇偶性》一课,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再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交流,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教师则适时地“现身”,引导学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单一的思维多元化。  关键词:和与积的奇偶性 小研究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一、课前的小研究设计
期刊
摘 要:布鲁纳提出三种“再现表象期”——表演式再现表象期、映像式再现表象期、象征式再现表象期。借鉴这一理论,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一课的教学,让学生在感知实物图片的过程中,经历映像式再现表象期,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在动手“画分数”的过程中,经历表演式再现表象期,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让学生观察、比较、分类、概括,经历象征式再现表象期,发现单位“1”,抽象概括分数的意义。  关键
期刊
摘要:英语绘本是以逻辑连贯的图画和英文共同构成故事主题的儿童英文故事书,其突出特点是以英语的形式表达,可作为英语教学的辅助性阅读资源。英语绘本教学应优选绘本内容、准确定位目标、巧用教学策略。  关键词:英语绘本 教学实施 内容 目标 策略  英语阅读能力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中的重要一环,既是英语学习的内容,又是英语学习的手段。与海量信息“亲密接触”的阅读,能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发展能力。绘本凭
期刊
摘 要:数学“第三课时”教学,是借鉴语文学科的课时划分,基于数学学科的教学特点,融入核心素养的课程思考而提出的,是基于某一个练习设定的新授课、练习课(基础性的)这两个课时之后,配合例题教学开展的相应的规律渗透、外延拓展、主题深化、综合应用、数学文化熏陶等综合性练习课。主要有规律嵌入类、外延拓展类、主题深化类、综合融通类、文化熏陶类等课型。  关键词:小学数学 第三课时 主题教学 实践策略  在小学
期刊
摘要: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中要营造趣味性动手实践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他们积极“动”起来,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养成动手实践的习惯。相关策略有:转变动手认知,培养动手自信心,提升动手自主性。  关键词:动手实践 动手认知 自信心 自主性  当下社会,大部分学生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依赖性强,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中营造趣味性动手实践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他们积极“动”
期刊
一、一些简单的难事——学科教育的普通常识  低年级课堂教学,无论如何,教师都不要训斥学生,要想办法引导学生去关注问题,激发兴趣才是教学的开始。“循循善诱”是古老的教育常识,只是,真正懂得并领悟这一点,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尽量不要批评,暗示一下就可以了,只要他没有妨碍别人。最好的办法,是用有意思的问题去吸引学生的注意。  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思路,他们沉浸在思考中,同样是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