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到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发展的县(市、区)比例达到95%是国务院提出的基本目标,要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必须统筹学校布局,加大教育投入,着力条件改善,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教育;城乡统筹;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226-01
根据福建省政府规划,永定县2012年底实现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2013年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那么,永定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情况如何呢?笔者作了一些调查与思考。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
近年来,永定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指示精神,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1.1 着力教育改革,构建均衡发展格局。为了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永定县进一步抓好了小学办学行为规范工作,推进小学区域教育特色的规划和特色学校的创建,促进小学教育内涵的提升。加强初中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控制初中辍学率。按照就近入学原则,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确保了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达到规定标准。
1.2 着力资源整合,均衡教育资源配置。2011年以来,永定县加大了学校布局调整力度。实施了实验小学校安工程和扩容工程、搬迁了教育局,扩建了教学楼和实验综合楼。选址迁建了永定三中,待原三中搬迁后,把大洲小学迁至原校址改办实验小学分校。把城关中学改办成永定第二高级中学。兴建第二实验小学,以解决城区学校学位不足问题。
1.3 着力队伍建设,促进城乡师资均衡。为促进城乡师资均衡。永定县实施城区优质学校与农村学校协同发展试点,深化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活动,拓展城区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半径,促使薄弱学校快速崛起。城乡教师双向交流常态化,“名师工作室*落实名师带徒、名师定期定点送教下乡。2011年以来招聘了137名教师,补充农村幼儿教师和中小学紧缺学科教师。
1.4 着力质量管理,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永定县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理念,大力弘扬“崇文重教*的客家精神,充分利用永定老区丰富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和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生态文化、传统美德等优良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开足开齐国家课程,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问题
尽管永定县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做了大量而有效的工作,但是,永定县义务教育发展依然处于不均衡状态,主要表现在:
——学校布局不均衡。永定县目前义务教育学校的布局已不能适应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新形势,而且矛盾比较突出。城区学校超大班额现象严重。
——硬件建设不均衡。从资源均衡配置差异系数看:永定县城区小学、初中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等八项指标系数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指标达不到标准要求。从均衡发展评估指标看:永定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城区学校。
——教育质量不均衡。学校布局和办学条件的不均衡直接导致教育质量的不均衡,最能直观反映基础教育质量的就是中考EC值,永定县今年中考成绩处于全市的中等水平。在城区主要靠二中、三中,乡镇前三强的争夺近年一直在侨钦中学、培才中学,古竹中学之间,其他学校都在下游徘徊。学校布局、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的不均衡,直接导致县城"窗口"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办学差距不断拉大,成了永定县“择校风*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
3.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使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级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配备、师资调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处于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减少差异,缩小差距,巩固优势,使优者更优,弱者变强,协调发展。
3.1 规划学校布局。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永定县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加之人口生育得到有效控制,农村人口逐步减少,原先分级办学时的村办小学生源减少,对分散在农村的初中、小学进行相应的调整是必要的。但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本着方便群众,有利于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循序渐进。永定县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矛盾焦点在城区。永定县政府作出实施实验小学校安工程、搬迁教育局、选址迁建永定三中、把城关中学改办成永定第二高级中学、兴建第二实验小学的决策是正确的。特别是迁建永定三中后,可以解决城区学校学位不足的问题,因此,加快新三中的建设步伐,是实现永定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关键所在。
3.2 教育投入力度。教育投入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资基础。要增加教育投入,才能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要继续落实好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的要求和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规定,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二是继续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惠及城乡居民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三是足额征收教育附加,支持义务教育发展;四是保障义务教育保障经费和公用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五是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教育项目投入和中央、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确保农村中小学改造、改善、建设的需要;六是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积极性,探索建立捐资助学、出资办学的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规范有序地进入教育。要科学、合理地核定农村中小学基本经费,并及时足额拨付到位。社会各方面要关心、支持教育,尽力为学校减轻经费开支负担。
3.3 改善办学条件。要按照《福建省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标准》做好生均校园面积、生均校舍面积,寄宿生生均宿舍面积,生均食堂面积,生均运动场面积和专用教室不足的整改工作,配齐教育技术装备、体育设施、卫生保健设备、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根据任务目标,制定计划,落实资金,根据《标准》,确定每一所完全小学、初级中学完成标准化建设的时间,按时序进度要求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才能确保永定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如期实现。
3.4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4.1 创新管理体制。实施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我县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县的城区建立"小片区"管理模式试点,要落实以片区内优质学校为龙头捆绑周边一般校,实行“师资互派、资源共享、统一教学、捆绑考核*,带动一般校提升办学水平,以缓解城区“择校*问题。
3.4.2 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深化课程改革,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开足开好课程,不得挤占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及地方和校本课程的课时。推广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建立、完善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和反馈指导体系,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3.4.3 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各级政府要树立科学的教育政绩观,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单纯以升学考试成绩奖惩学校和教师,不举办或变相举办重点校、重点班。义务教育学校按政策规定招生,不进行小学升初中选拔性招生,不违反规定利用节假日、双休日、课余时间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不违反规定向学生和家长乱收费。
综上所述,只有科学调整学校布局,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才能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教育;城乡统筹;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226-01
根据福建省政府规划,永定县2012年底实现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2013年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那么,永定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情况如何呢?笔者作了一些调查与思考。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
近年来,永定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指示精神,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1.1 着力教育改革,构建均衡发展格局。为了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永定县进一步抓好了小学办学行为规范工作,推进小学区域教育特色的规划和特色学校的创建,促进小学教育内涵的提升。加强初中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控制初中辍学率。按照就近入学原则,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确保了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达到规定标准。
1.2 着力资源整合,均衡教育资源配置。2011年以来,永定县加大了学校布局调整力度。实施了实验小学校安工程和扩容工程、搬迁了教育局,扩建了教学楼和实验综合楼。选址迁建了永定三中,待原三中搬迁后,把大洲小学迁至原校址改办实验小学分校。把城关中学改办成永定第二高级中学。兴建第二实验小学,以解决城区学校学位不足问题。
1.3 着力队伍建设,促进城乡师资均衡。为促进城乡师资均衡。永定县实施城区优质学校与农村学校协同发展试点,深化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活动,拓展城区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半径,促使薄弱学校快速崛起。城乡教师双向交流常态化,“名师工作室*落实名师带徒、名师定期定点送教下乡。2011年以来招聘了137名教师,补充农村幼儿教师和中小学紧缺学科教师。
1.4 着力质量管理,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永定县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理念,大力弘扬“崇文重教*的客家精神,充分利用永定老区丰富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和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生态文化、传统美德等优良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开足开齐国家课程,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问题
尽管永定县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做了大量而有效的工作,但是,永定县义务教育发展依然处于不均衡状态,主要表现在:
——学校布局不均衡。永定县目前义务教育学校的布局已不能适应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新形势,而且矛盾比较突出。城区学校超大班额现象严重。
——硬件建设不均衡。从资源均衡配置差异系数看:永定县城区小学、初中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等八项指标系数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指标达不到标准要求。从均衡发展评估指标看:永定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城区学校。
——教育质量不均衡。学校布局和办学条件的不均衡直接导致教育质量的不均衡,最能直观反映基础教育质量的就是中考EC值,永定县今年中考成绩处于全市的中等水平。在城区主要靠二中、三中,乡镇前三强的争夺近年一直在侨钦中学、培才中学,古竹中学之间,其他学校都在下游徘徊。学校布局、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的不均衡,直接导致县城"窗口"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办学差距不断拉大,成了永定县“择校风*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
3.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使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级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配备、师资调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处于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减少差异,缩小差距,巩固优势,使优者更优,弱者变强,协调发展。
3.1 规划学校布局。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永定县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加之人口生育得到有效控制,农村人口逐步减少,原先分级办学时的村办小学生源减少,对分散在农村的初中、小学进行相应的调整是必要的。但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本着方便群众,有利于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循序渐进。永定县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矛盾焦点在城区。永定县政府作出实施实验小学校安工程、搬迁教育局、选址迁建永定三中、把城关中学改办成永定第二高级中学、兴建第二实验小学的决策是正确的。特别是迁建永定三中后,可以解决城区学校学位不足的问题,因此,加快新三中的建设步伐,是实现永定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关键所在。
3.2 教育投入力度。教育投入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资基础。要增加教育投入,才能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要继续落实好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的要求和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规定,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二是继续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惠及城乡居民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三是足额征收教育附加,支持义务教育发展;四是保障义务教育保障经费和公用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五是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教育项目投入和中央、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确保农村中小学改造、改善、建设的需要;六是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积极性,探索建立捐资助学、出资办学的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规范有序地进入教育。要科学、合理地核定农村中小学基本经费,并及时足额拨付到位。社会各方面要关心、支持教育,尽力为学校减轻经费开支负担。
3.3 改善办学条件。要按照《福建省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标准》做好生均校园面积、生均校舍面积,寄宿生生均宿舍面积,生均食堂面积,生均运动场面积和专用教室不足的整改工作,配齐教育技术装备、体育设施、卫生保健设备、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根据任务目标,制定计划,落实资金,根据《标准》,确定每一所完全小学、初级中学完成标准化建设的时间,按时序进度要求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才能确保永定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如期实现。
3.4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4.1 创新管理体制。实施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我县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县的城区建立"小片区"管理模式试点,要落实以片区内优质学校为龙头捆绑周边一般校,实行“师资互派、资源共享、统一教学、捆绑考核*,带动一般校提升办学水平,以缓解城区“择校*问题。
3.4.2 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深化课程改革,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开足开好课程,不得挤占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及地方和校本课程的课时。推广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建立、完善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和反馈指导体系,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3.4.3 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各级政府要树立科学的教育政绩观,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单纯以升学考试成绩奖惩学校和教师,不举办或变相举办重点校、重点班。义务教育学校按政策规定招生,不进行小学升初中选拔性招生,不违反规定利用节假日、双休日、课余时间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不违反规定向学生和家长乱收费。
综上所述,只有科学调整学校布局,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才能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