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体育教学是一项具有鲜明的集体性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以中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来实现的,它要求有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竞争性,更有思想性、教育性。体育教学中注重德育因素的挖掘、整理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组织实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兴趣;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179-01
目前,中学体育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只重视了对学生的身体练习,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致使部分学生思想意识差,心理素质低,身体素质提高缓慢,体育教学很难有大幅度提高。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层推进,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体育正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而体育的育人性正日渐发挥出巨大作用。体育老师如能在注重学生身体练习的同时,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将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竞技水平的快速提高,更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呢?
本人认为应从体育课的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体育教学、体育活动的特点,结合教师、学生有机进行。只有遵循学科思想渗透的规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寓思想教育于体育教学之中,贯穿始终,才能达到既"传道"又"授业"的目的。为此,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尝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结合教材内容,计划进行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教育,要做到期初周密计划,过程详细安排,注重信息反馈,期末及时总结。教师要充分挖掘体育教材中的可教因素,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育。中学体育教材中,有些内容的思想性较强,思想教育内容明显,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教材中的可教因素,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在体育的基础知识教学中,让学生明确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让他们把参加体育锻炼视为自己的社会责任;教育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积极锻炼身体,练成强健体魄,以便将来担负起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光荣使命,树立起为祖国而锻炼的观念。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主题、情节、竞赛规则,发挥学生聪明才智,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纠正学生的"出风头"意识和与竞赛规则相悖的种种不良表现。通过课堂感知,增强学生的社会法纪意识,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2 结合年龄特点,生动进行
中学生活泼好动,喜好新鲜事物,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采用新颖生动的形式,通过极富趣味性的练习对学生进行教育,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中学生兴奋高于抑制,精力充沛,自控能力较差,往往会自觉和不自觉,甚至会连续犯各种错误。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满腔热情循循善诱。
2.2 中学生兴趣广泛,好胜心强,教师要注意正确诱导,多表扬,少批评,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教师要以正面教育为主,不搞反面教育,减少其负面影响。
3 结合课堂表现,及时进行
体育课中,学生处于积极活动状态,情况多变,学生的思想行为也随之变化。教师要体察学生的种种表现,抓住苗头,抓住倾向,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及时地进行教育。对于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特别是有影响的事件,教师应旗帜鲜明地,及时地进行批评或表扬,鼓励先进,制止不良表现。如体育课上,有同学在跑时不小心摔了一跤。班上同学见后可能会有两种不同表现。一种是不但不去搀扶他,反而还用语言取笑他。而另一种是迅速上前扶起他,帮他拂去身上尘土,并关切地询问他伤着没有。这时,教师就可抓住这个事件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指出哪种做法正确,提出表扬,对做法欠妥的学生提出批评。并对今后学生的行为提出要求,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乐于助人,关心爱护他人的优良品质,增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
4 结合课堂类型,配合进行
当前,体育课已拓展到学科课和活动课两大类型,无论何种类型,对学生都有着广泛的教育作用。在学科教学过程中,结合各个教学部分及教法措施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思想教育,也是在体育课中实施德育尝试的有效措施。体育课中的思想教育,应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同步进行,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发挥巨大的育人效能。 在教学中,教师应认真执行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传统美德等教育,还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行为养成教育。
4.1 通过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等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明白锻炼身体,建设祖国的意义。
4.2 通过球类运动、接力赛等集体项目的练习,让学生懂得团结力量大,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从而使学生受到集体主义教育。
4.3 通过体育项目的竞技要求和竞技强度,对学生进行安全和吃苦耐劳教育。从而使学生形成坚忍不拔、顽强拼搏志品质。
4.4 通过体育课堂常规,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适应将来的社会生活作储备。
5 结合教师自身,言传身教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学生最可依赖的人,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学生行为的典范,教师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有极其深刻的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身正、言正、行正,做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教师不但要注意言行、衣着,还应注意思想面貌、工作态度等对学生的深刻影响,潜移默化。教师应认真做到: (1)注重仪表。(2)注重言行。(3)注重精神面貌。 (4)狠练内功。
作为一门学科,体育课同样具有知识性和教育性两大特点。体育课的思想工作教育应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进行,不能离开体育课锻炼身体的实践,而空泛地进行说教;同时要善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体育课的全过程,根据情况,抓住时机,去深入、挖掘、提练出各种德育因素,然后在教学中因材施教,采取不同形式去组织实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优良品质的目的。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学生应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就十分明确地指出了素质教育的三个要素,即面向全体、全面提高、主动发展。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各育"的主渠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而体育教学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绝于"三要素"在体育教学中的落实。
总之,把实施德育和素质教育的任务落实到体育教学之中是一场攻坚战,是对每一位体育教师的严峻考验。体育教学中,坚持面向全体、全面提高、主动发展,就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为此做出努力,在体育教学中积极主动地为德育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展现一片蓝天。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兴趣;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179-01
目前,中学体育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只重视了对学生的身体练习,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致使部分学生思想意识差,心理素质低,身体素质提高缓慢,体育教学很难有大幅度提高。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层推进,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体育正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而体育的育人性正日渐发挥出巨大作用。体育老师如能在注重学生身体练习的同时,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将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竞技水平的快速提高,更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呢?
本人认为应从体育课的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体育教学、体育活动的特点,结合教师、学生有机进行。只有遵循学科思想渗透的规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寓思想教育于体育教学之中,贯穿始终,才能达到既"传道"又"授业"的目的。为此,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尝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结合教材内容,计划进行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教育,要做到期初周密计划,过程详细安排,注重信息反馈,期末及时总结。教师要充分挖掘体育教材中的可教因素,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育。中学体育教材中,有些内容的思想性较强,思想教育内容明显,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教材中的可教因素,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在体育的基础知识教学中,让学生明确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让他们把参加体育锻炼视为自己的社会责任;教育他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积极锻炼身体,练成强健体魄,以便将来担负起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光荣使命,树立起为祖国而锻炼的观念。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主题、情节、竞赛规则,发挥学生聪明才智,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纠正学生的"出风头"意识和与竞赛规则相悖的种种不良表现。通过课堂感知,增强学生的社会法纪意识,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2 结合年龄特点,生动进行
中学生活泼好动,喜好新鲜事物,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采用新颖生动的形式,通过极富趣味性的练习对学生进行教育,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中学生兴奋高于抑制,精力充沛,自控能力较差,往往会自觉和不自觉,甚至会连续犯各种错误。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满腔热情循循善诱。
2.2 中学生兴趣广泛,好胜心强,教师要注意正确诱导,多表扬,少批评,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教师要以正面教育为主,不搞反面教育,减少其负面影响。
3 结合课堂表现,及时进行
体育课中,学生处于积极活动状态,情况多变,学生的思想行为也随之变化。教师要体察学生的种种表现,抓住苗头,抓住倾向,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及时地进行教育。对于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特别是有影响的事件,教师应旗帜鲜明地,及时地进行批评或表扬,鼓励先进,制止不良表现。如体育课上,有同学在跑时不小心摔了一跤。班上同学见后可能会有两种不同表现。一种是不但不去搀扶他,反而还用语言取笑他。而另一种是迅速上前扶起他,帮他拂去身上尘土,并关切地询问他伤着没有。这时,教师就可抓住这个事件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指出哪种做法正确,提出表扬,对做法欠妥的学生提出批评。并对今后学生的行为提出要求,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乐于助人,关心爱护他人的优良品质,增强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
4 结合课堂类型,配合进行
当前,体育课已拓展到学科课和活动课两大类型,无论何种类型,对学生都有着广泛的教育作用。在学科教学过程中,结合各个教学部分及教法措施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思想教育,也是在体育课中实施德育尝试的有效措施。体育课中的思想教育,应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同步进行,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发挥巨大的育人效能。 在教学中,教师应认真执行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传统美德等教育,还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行为养成教育。
4.1 通过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等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明白锻炼身体,建设祖国的意义。
4.2 通过球类运动、接力赛等集体项目的练习,让学生懂得团结力量大,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从而使学生受到集体主义教育。
4.3 通过体育项目的竞技要求和竞技强度,对学生进行安全和吃苦耐劳教育。从而使学生形成坚忍不拔、顽强拼搏志品质。
4.4 通过体育课堂常规,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适应将来的社会生活作储备。
5 结合教师自身,言传身教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学生最可依赖的人,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学生行为的典范,教师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有极其深刻的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身正、言正、行正,做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教师不但要注意言行、衣着,还应注意思想面貌、工作态度等对学生的深刻影响,潜移默化。教师应认真做到: (1)注重仪表。(2)注重言行。(3)注重精神面貌。 (4)狠练内功。
作为一门学科,体育课同样具有知识性和教育性两大特点。体育课的思想工作教育应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进行,不能离开体育课锻炼身体的实践,而空泛地进行说教;同时要善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体育课的全过程,根据情况,抓住时机,去深入、挖掘、提练出各种德育因素,然后在教学中因材施教,采取不同形式去组织实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优良品质的目的。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学生应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就十分明确地指出了素质教育的三个要素,即面向全体、全面提高、主动发展。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各育"的主渠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而体育教学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绝于"三要素"在体育教学中的落实。
总之,把实施德育和素质教育的任务落实到体育教学之中是一场攻坚战,是对每一位体育教师的严峻考验。体育教学中,坚持面向全体、全面提高、主动发展,就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每一位体育教师都应为此做出努力,在体育教学中积极主动地为德育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展现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