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传统教学方式在学生与老师的心里留下根深蒂固的影响,老师与学生还是留停在只教不练,只学不练的教学模式中。一堂课老师一讲到底,学生不思考,不练习。所以,学生虽然积累了大量的数学知识,但是由于缺乏对数学知识的运用,使他们不会用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遇到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积年的教育弊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我结合自己的多年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就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 能力 培养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25-01
一、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我们知道大多数的小学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学习,又为什么要学习数学这种枯燥得只有123和+-×÷这几个简单的数学和符号呢。他们不懂得123和+-×÷这些符号组合后千万变化的神奇魅力,自然就对学习数学没有正确的认识,更没有什么动机和动力,导致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佳,自觉性薄弱。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中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比如,我经常给学生讲一些数学家,科学家克服重重困难,刻苦学习,结果成为数学家,成为专家。小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只要给他们讲一些典型的有关人物的故事,树立他们心中的榜样,他们就会在认识榜样的过程中,深刻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重视学习,提高成绩。比如,有的小学生总爱说,我长大了要当警察。有的也说,我长大了要当科学家、医生等等。这说明他们心中已经有了榜样,有了追求的目标,老师再加以引导,告诉他们要实现梦想,就得好好学习,提高成绩,才能让梦想变为现实,就一定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给学生教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关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往往把传授知识当成教学中的重点,而且是唯一的,这样的认识,结果是学生学了一堆“死”知识,不会运用,也理解不深,总在似会非会之间。所以,老师要在教学中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应该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解题技能的锻炼,还有对思维能力、观察观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再教给学生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1.动手动脑。在学习中让学生进行通过摆、拼、比、剪、画等实践的学习方法,让他们通过动作感知抽象的概念,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2.阅读材料。老师要在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科学地阅读课本,让学生通过阅课本,学会提纲引领,抓重点,记难点,并通过阅读材料正确理解概念、牢记公式,从而正确理解题意,找到解题思路与方法。3. 尝试学习法。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勇于表达,根据学习的内容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经过讨论、交流、明理开窍,从而激发学生敢于“试一试”的动机和勇气,让他们在尝试中不断成长,提高探究能力。4. 思考的方法。在讲解例题时,老师一定要给学生留下悬念,让他们思考、研究、分析,然后再进行示范、练习的指导,这样就会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运用数学思考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如,对应、有序、转化、变换等,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地掌握和运用这些方法。
三、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提高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让他们自觉学习、主动学习、有效学习。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今后的学习中是多么重要。所以,作为小学数学老师要在具体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使它们慢慢养学习的好习惯。只要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才能让好的学习方法在学生学习的过程随时随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1.仔细观察。小学数学教材里的东西又多又零散,看似都不重要,其实都是一些重要的基础知识。所以老师要注意教给学生通过认真观察、详细比较,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长期这样,就能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详细比较,发现不同的良好学习习惯。2.用心去记。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对一些重要概念,公式,和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一些巧妙的解题方法,准确去记,这样能促进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3.独立思考。小学生的思维是很不稳定的,在学习过程中,老师教给学生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学会问问题,想问题,并在想与问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如:当看到一道应用题时,先不要急着去做,首先看清应用题的问题,再考虑有什么条件,需要什么条件?同时结合题意,开动脑子,想想用什么样的解题方法能更简单,更快地解答。如此,学生才能在长期的锻炼中学会独立思考,准确解答。
总之,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首先就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动机,学会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坚持不懈地训练与培养中,提高学习能力,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 能力 培养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125-01
一、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我们知道大多数的小学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学习,又为什么要学习数学这种枯燥得只有123和+-×÷这几个简单的数学和符号呢。他们不懂得123和+-×÷这些符号组合后千万变化的神奇魅力,自然就对学习数学没有正确的认识,更没有什么动机和动力,导致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佳,自觉性薄弱。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中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比如,我经常给学生讲一些数学家,科学家克服重重困难,刻苦学习,结果成为数学家,成为专家。小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只要给他们讲一些典型的有关人物的故事,树立他们心中的榜样,他们就会在认识榜样的过程中,深刻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重视学习,提高成绩。比如,有的小学生总爱说,我长大了要当警察。有的也说,我长大了要当科学家、医生等等。这说明他们心中已经有了榜样,有了追求的目标,老师再加以引导,告诉他们要实现梦想,就得好好学习,提高成绩,才能让梦想变为现实,就一定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给学生教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关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往往把传授知识当成教学中的重点,而且是唯一的,这样的认识,结果是学生学了一堆“死”知识,不会运用,也理解不深,总在似会非会之间。所以,老师要在教学中除了传授知识外,还应该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解题技能的锻炼,还有对思维能力、观察观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再教给学生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1.动手动脑。在学习中让学生进行通过摆、拼、比、剪、画等实践的学习方法,让他们通过动作感知抽象的概念,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2.阅读材料。老师要在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科学地阅读课本,让学生通过阅课本,学会提纲引领,抓重点,记难点,并通过阅读材料正确理解概念、牢记公式,从而正确理解题意,找到解题思路与方法。3. 尝试学习法。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勇于表达,根据学习的内容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经过讨论、交流、明理开窍,从而激发学生敢于“试一试”的动机和勇气,让他们在尝试中不断成长,提高探究能力。4. 思考的方法。在讲解例题时,老师一定要给学生留下悬念,让他们思考、研究、分析,然后再进行示范、练习的指导,这样就会循序渐进,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运用数学思考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如,对应、有序、转化、变换等,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地掌握和运用这些方法。
三、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提高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让他们自觉学习、主动学习、有效学习。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今后的学习中是多么重要。所以,作为小学数学老师要在具体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使它们慢慢养学习的好习惯。只要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才能让好的学习方法在学生学习的过程随时随地发挥它应有的作用。1.仔细观察。小学数学教材里的东西又多又零散,看似都不重要,其实都是一些重要的基础知识。所以老师要注意教给学生通过认真观察、详细比较,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长期这样,就能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详细比较,发现不同的良好学习习惯。2.用心去记。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对一些重要概念,公式,和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一些巧妙的解题方法,准确去记,这样能促进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3.独立思考。小学生的思维是很不稳定的,在学习过程中,老师教给学生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学会问问题,想问题,并在想与问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如:当看到一道应用题时,先不要急着去做,首先看清应用题的问题,再考虑有什么条件,需要什么条件?同时结合题意,开动脑子,想想用什么样的解题方法能更简单,更快地解答。如此,学生才能在长期的锻炼中学会独立思考,准确解答。
总之,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首先就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动机,学会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坚持不懈地训练与培养中,提高学习能力,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