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饼刘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gu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谯城人爱吃烧饼,更爱吃烧饼刘的烧饼。
  烧饼刘的烧饼外酥里嫩,无论是油汪汪、薄如纸的油酥小烧饼,还是外撒芝麻、形如满月的五香大烧饼,热腾腾咬上一口,可谓酥脆可口,唇齿留香。
  谯城人知道,烧饼刘的烧饼之所以好吃,一是因为面和得筋道,二是火候拿捏得恰到好处。
  谯城打烧饼的,大都是手持长柄铁钳,先将做好的面饼夹起来,贴在内烧炭火的炉壁上,待烤熟了,再用铁钳一一夹出来,码在案上。
  而烧饼刘打烧饼却与众不同。别看烧饼刘五短身材,粗粗笨笨,但一双手却生得绵软细嫩、十指修长,尤其是右手的食指、中指,更是出奇的细长。
  烧饼刘打烧饼讲究的是气定神闲:和面、醒面、揉面、加料、压饼、撒芝麻……一连串准备工作就绪后,烧饼刘蓦地直起身子,长吁一口气,伸出修长的食指中指,托起一张张面饼,连续探手入炉。但听得啪啪数响,一张张面饼便稳稳贴在烧得正热的黄泥炉壁上。等到炭火烧旺,飘出香味时,烧饼刘再次快速探指入炉,一戳、一翻、一夹、一放,一摞黄澄澄、香喷喷的烧饼便叠罗汉般堆在案板上。
  按内行人讲,由于烧饼刘是徒手贴饼取饼,烤出的烧饼不仅不老不嫩、火候适中,并且口味醇正,去除了铁钳夹饼的那种铁锈味。
  至于烧饼刘为何能徒手入炉,而手丝毫未伤,一直是谯城人难解的谜团。于是,就有人传言,说是烧饼刘会气功,这双指探炉夹饼,全凭一口暗运的真气;也有人说,这是刘家传承百年的绝技,打小就得用手入滚油浸泡,入旺火取物,年深日久,才能练成此技。
  要说起来,真正让烧饼刘的神指绝技响遍全城的,还是其以盗制盗、手夹炭火、震退小偷的故事。
  谯城西街有一农贸市场,由于往来人多,鱼龙混杂,前几年一直有小偷在此作案,趁人不备,夹人钱包。
  有天中午,烧饼刘做烧饼的面用完了,匆忙塞给媳妇一卷钱,让她去农贸市场买些面来。
  结果左等右等,等了足足有一个钟头,才看到媳妇抹着眼泪,空着手回来了。你道为何?原来是钱包被小偷偷了!
  没有了面,生意没法做了,只好提前收摊。
  回到家,烧饼刘越想越气,决定亲自去农贸市场遛一趟,会会那夹包的小偷。
  第二天一大早,烧饼刘就带上钱包,来到农贸市场。为了吸引小偷的注意,他故意将钱包弄得鼓鼓的,塞进裤子后面的口袋里,并装出很小心的样子,不时用手摸摸裤兜。
  刚逛了几个摊位,烧饼刘鼓鼓的裤兜便引起了一瘦高个儿年轻人的注意,那人装作要买东西,一直紧跟在烧饼刘的身后。
  等挤到一处人多的干货摊时,瘦高个儿忽然一个贴身,探手夹走了烧饼刘的钱包。而后一转身子,挤出人群。
  烧饼刘故作不知,悄悄尾随在小偷身后,继续朝前走。等走到又一人群拥挤处,趁小偷准备再次作案时,烧饼刘二指疾伸,使出入炉夹饼的绝技,啪啪几下,不仅夹回了自己的钱包,并且把小偷身上所偷的其他钱包也都一一夹了出来。
  取回钱包,烧饼刘依然不动声色,悄悄跟随小偷身后。待走至市场尽头一处卖烧烤的摊子时,烧饼刘一拍小偷的肩膀,从怀里摸出一个钱包,问:朋友,这钱包是不是你的?
  小偷一见钱包,大惊失色,再伸手摸摸自己的口袋,所偷的几个钱包全都不翼而飞,便知遇到了高手。于是一矮身子,就想逃走。
  烧饼刘猛跨上前,挡住小偷的去路,而后装好钱包,摸出一支烟,叼在嘴上。
  突然,烧饼刘二指疾探,飞快地从烧烤摊上夹起一块烧得通红的炭火,抬手点着了香烟。
  悠悠吸了一口烟,烧饼刘面色一沉,大声喝道:年纪轻轻,不走正道,以后再让我看到你在这里偷东西,非把这块炭火放进你裤裆里不可!言毕,二指一用力,将一块通红的火炭捏得粉碎。
  再看一旁的小偷,早吓得面无人色,浑身颤抖。
  自此,西街无贼。而烧饼刘的神指绝技,也被传得更加神乎其神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5.17
  (段明 图)
其他文献
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一个冬天,我在村东枯井里被困三天三夜的经历,至今回想起来仍不寒而栗。  那时我正上小学三年级。当时农村的生活异常艰辛,吃穿紧张不用说,就是烧饭用的柴草也是上顿不接下顿。每天放学后去村东盐碱地里搂柴草就成了我的必修课。搂柴草时我随身带着火柴,如能逮住几只冻僵的蚂蚱或是捡到几块风干的红薯,烧烤一下也能享一次口福。  一场小雪过后,人们急不可待地涌到村东盐碱地里搂柴草,一块不大的荒草地
期刊
清代大戏曲家李渔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著作等身。有一年,李渔家乡浙江兰溪瘟疫流行,邻居十有八九患病。李渔家人也个个得病,人人呻吟。尤其是顶梁柱李渔,病情更是严重,卧病在床,奄奄一息。当时正值杨梅季节,李渔突然想起毕生嗜好的杨梅。李渔吃杨梅常常是买一斤两斤吃还不过瘾,有时索性爬到杨梅树上,边摘边吃。据他回忆,每食必过一斗。  李渔立即呼唤妻子,问询杨梅上市了没有。妻子知道杨梅上市,但不敢以实情相告,也
期刊
相思古镇只有一个剪头理发的铺子,叫茹先生修面铺。  开修面铺的茹先生是个女的。茹先生年近四十,少言寡语,瘦高个儿,白净脸,长得蛮清爽。在女人眼中,茹先生长得中规中矩,不妖不媚。茹先生本人的发型怎么看都像是三四十年代的明星,镇子上的女人只是在画上见过,眼热得不得了。  修面铺开在镇子东头古槐树旁边,门前是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两边全用青石砌就,留有一级一级的台阶。镇子上人感到奇怪,理发不叫理发叫修面,茹
期刊
1080年,苏东坡被贬到齐安(今湖北黄冈)时,由于薪俸很低,他只好过着“度日如年”的贫困生活。为了省钱,他每天都只花50枚铜板,为了补贴家用,自己开荒种地,过上了真正农民的生活。  苏东坡对自己和家人非常吝啬,对别人却慷慨无私。1086年三月,苏东坡被贬为河南汝州团练副使。九月,苏东坡独自来到了宜兴(今属江苏无锡)为家人安排后路,他准备在宜兴永定里买房子。之所以选择在这里买房子,是因为这里有他的好
期刊
明朝永乐年间,有个无赖混混叫谭三,这人生得五短身材,整日里好吃懒做、嗜酒如命,所以大家都叫他“酒坛子”。  这日,谭三又喝得酩酊大醉,正摇摇晃晃地往家走。由于喝得太多,谭三实在走不动了,正巧路边有一座破庙,谭三便一个趔趄摔进了庙里,呼呼大睡起来。  不知睡了多久,谭三被一阵响声弄醒,揉揉眼睛一看,原来是脚下一个破坛子被自己踢倒了。谭三捡起坛子一看,上面刻着一个大大的“酒”字。  谭三活到这么大,除
期刊
南京城的聚仙楼是全城最好玩的去处。高五层,下边的三层是酒肆,上边的两层是赌场。每天,聚仙楼的老板魏二虎望着日进斗金的账面,乐得两只蛤蟆眼眯成了一条缝儿。  魏二虎是当时的大太监九千岁魏忠贤一个八竿子都难打的远房侄儿,因为很会溜须拍马,深得魏忠贤喜欢。  最近,魏二虎发现,有一个绰号叫赌神的汉子成了这儿的常客。  这天,赌神在大厅中和几个好手赌得正欢,来了一个30多岁的汉子。那汉子找到魏二虎,说自己
期刊
老镇紧临黄河,常受河水泛滥之苦。清光绪年间,一次黄河泛滥之后,老镇前积下一个深不见底的水潭。这个水潭,连续十年旱年不减,涝年不添,被大家尊为神潭,是老镇主要的饮用水源。  镇上有个汉子叫赖子,一向懒散,好酒爱赌不喜欢干活。这年夏天的一个深夜,赖子在镇外喝酒回来,经过水潭时,看到潭边有几点灯火,心里好奇,就走了过去。  水潭边停着一顶轿子,一个女人指使着几个仆人,正在来回忙碌。借着灯光,赖子看到女人
期刊
南宋的张俊,“起于诸盗”,土匪出身,身经百战,但他面对皇帝和宰相,却常常谨小慎微如惊弓之鸟。南宋周辉的《清波杂志》载,岳飞被杀害后,张俊因是大将中资历最深而又最听话的人,宋高宗赵构没有像对待岳飞一样收拾他,而是罢去他的兵权,给他封了一个显赫的清河郡王。武将封王,在宋代是莫大的荣耀,不过,虽尊贵,但清河郡王后面还加了个尾缀—“奉朝请”,仅仅保留定期参加朝会的资格,只是个徒有虚名的“空头王”而已。鉴于
期刊
曾国藩是清朝名臣,他为官勤勉清廉,常常微服私访,了解民情。  有一次,他早朝回家,匆匆吃过早点,又照例换上便服,独自从花园的角门走出去,来到了人声鼎沸的大街上。  曾国藩在热闹的街上低头慢慢走着,脑海里思考着治国安邦的策略,猛抬头,看见街边有一个卦摊儿,卦旗上写着十几个醒目的大字:测字看相,不灵验免收卦银。曾国藩觉得有意思,一时兴起,便向卦摊走去。算命先生是一老者,戴一老花镜,身材瘦骨嶙峋,其貌不
期刊
清朝嘉庆年间,龙溪县(今属福建漳州市)前后发生几十起盗窃案,富户屡屡丢失珠玉珍宝,多名富豪家的美貌女眷还被盗贼强奸。由于案件很长一段时间没被侦破,龙溪县百姓陷入恐慌之中。  嘉庆十六年(1811年)元宵节深夜,蒙面强盗又来到龙溪县城东一家当铺作案,被两个护家守院的家丁发觉,双方厮杀起来。但那盗贼武功了得,两人均被盗贼所杀。  龙溪县一名巨绅家中也屡失珠玉金银,于是他将龙溪盗案迭出的情况面禀福建巡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