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言内部的零度与偏离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hdgfhd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零度与偏离是王希杰先生在《修辞学通论》中全面阐述的一个修辞学理论。王先生用这个理论贯穿全书,解释了一系列修辞学问题。修辞现象作为外部语言,是言语学的研究内容之一。语言的语言学不同于言语的语言学。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内部要素的语言学,而言语学是以语言在口头上和书面上的表达为研究对象的。二者在研究对象上的不同,并不意味着语言学和言语学是割裂开来的。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说:“语言既是言语的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语言内部系统是言语表达产生的根据,而作为外部语言的言语表达,同时也体现着语言内部系统的特质。正如大多数语言问题都是在对言语现象的解释过程中而产生,从修辞学这个角度入手揭示语言层面的规律,也不失为一条发现问题的上佳途径。本文正是从王希杰先生修辞角度阐发的零度偏离理论出发,尝试探讨该理论在语言内部的情形。
  
  二、零度偏离理论概述
  
  在《修辞学通论》中,零度与偏离理论涉及一般与修辞两个层面。在一般层面,由于世界的复杂性和不纯粹性,要想获得对事物的清晰认识,就必须对事物进行理想化处理。理想化方法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在人们的认识之中产生了零度,零度是对人们认识结果的一种提炼,是一个理想化模型;而偏离则作为面对现实的策略和手段与零度相互结合相互参照。一般层面产生的零度与偏离是理论零度和理论偏离。
  一般层面的零度偏离只是一种认知模式,要讨论具体问题,就必须下降到具体领域。王希杰先生将零度偏离的概念落实到修辞学中,分析了言语层面的零度与偏离,也就是操作零度和操作偏离。操作零度就是常规的规范的中性的不带有任何修辞色彩的语言形式。而操作偏离则是与操作零度相对立的,是规范语言形式的对立物。究竟什么才是常规和规范的形式实际上并不取决于语言,而取决于语言外部的因素。因此,操作零度和操作偏离都不是绝对的,是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和视角。
  在《修辞学通论》中,王希杰先生特别注意到了零度与偏离关系的普遍性和层级性,不仅言语内部有零度和偏离,实质上言语本身就是对语言零度的一种偏离。王希杰先生还提出了“大偏离和小偏离”和“正偏离和负偏离”两对概念,对修辞学中的操作偏离之间以及与操作零度的关系做了具体分析。王希杰先生强调零度与偏离之间存在对立统一关系,提出在四个世界即语言世界、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和心理世界之间关系模式变化的背景之下,修辞中的零度和偏离、正偏离和负偏离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作为建立在四个世界关系基础上的修辞学,要谈零度和偏离是不可能离开四个世界的。但是对于修辞学而言,四个世界的重要性并不相同。修辞学是言语之学,言语是对作为零度的语言的偏离,而修辞现象是语言系统在众多外部因素影响下产生的语言现象。这就决定了虽然修辞学要考虑四个世界的关系,但最终还是要将这种关系落脚到语言世界里。
  
  三、零度偏离理论与语言
  
  (一)零度偏离理论在语言内部的架构
  语言和言语的关系,正如一枚硬币的正反面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因此,我们对零度偏离理论在具体领域中的情况的分析,必须放到这种关系之中来进行考虑。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按照索绪尔的语言思想,将语言划分为语言和言语两层,零度偏离理论在语言领域的架构应该如下图所示:
  


  (二)作为言语对立统一面的语言
  王希杰先生在《修辞学通论》中阐述了上图中的一般认知层面和语言领域中的言语领域部分,而语言领域部分由于主题所限,未能进一步阐述。语言和言语是语言领域的两个特殊子领域,它们既互为一体不可分割,又有各自独立的领域内涵。语言和言语不同,它不会像言语那样关注一个更好的或者更糟糕的表达,其出发点并不是表达效果,而是使语言形式承载并传递意义。无论语言区分为多少个子系统,比如语音系统、词汇系统、语法系统等等,每个子系统仍然是在传递意义的范围内讨论具体的语言形式。不表达意义的声音不能称之为语音,不承载意义的字眼不能成为词汇,语法更是用特殊形式表达意义的手段。语言究其本质来说,是一种形式与意义的结合系统。语言的零度和偏离,也与形式和意义的结合系统紧密相关。
  人类可以使用的语言形式是无可限量的,人类需要表达的意义也是无可限量的,按道理,形式与意义结合的模式也是无限的,正因为如此,才有语言的多样性。但是,具体某一种语言呈现给我们的只是这些无限模式中的某一部分。这一部分可被观察到和体验到的形式意义结合体,称为显性语言。而大部分没有在具体语言中呈现的模式,也并不意味着不存在,它们只不过存在于语言的地表之下,在时机成熟时,就会以语言新内容的面貌被开发出来,这一部分称之为潜性语言。
  显然,一般意义上的语言研究,实质是对显性语言的研究。我们所探讨的语言的零度偏离,也是指的从显性语言系统角度出发的零度偏离。
  
  四、语言的零度与偏离
  
  (一)语言的零度
  当语言领域的现实层面投射进人们的认知层面时,人们在繁杂的语言现象中抽取了一般性的语言系统,再在语言系统表征中抽象出了一般性的系统架构和系统规律。因此可以说,语言是言语的零度,而语言系统中的规律,就是语言的理论零度。
  语言的规律也好,语言系统的规律也好,都是人的认知对语言现实的认知结果,在认知层面上它们都是绝对存在的。这些规律的内容,其实就是对各自形式平面内与意义相结合模式的提取。规律的本质是人们对于语言系统呈现出的特征的一种理想化整理,本身在语言中并不天然存在。因此,当语言形式意义结合模式规律下降到操作层面时,就必须为一个本身不现实存在的东西寻找到一个现实对应物,这种现实对应物就是语言的形式意义结合规范,即语言的操作零度。
  语言的操作零度表现为具体语言中规范的常规的形式意义结合模式。而这种形式与意义的结合模式又具体下降到语言的各个子系统之中,形成各个子系统的操作零度。比如在汉语语音系统中,[i]和[i:]这两个音位是不区分意义的,“衣”这个字的读音发长一点发短一点都没有关系,但是在英语语音系统里这两个音位就区分意义,fit([i])和feet ([i:])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词。那么[i]和[i:]这两个音位不区分意义就是汉语语音系统中的一个操作零度,而这两个音位区别意义就是英语语音系统中的操作零度之一。
  正因为本质上和其他形式意义结合模式上是同质的,语言的操作零度强调常规和规范。常规的规范的意义形式结合模式意味着两点:第一,就“规范”而言,这种模式属于显性语言;第二,“常规”,实际上意味着在全部显性的形式意义结合模式中,该种模式占有最大的比例。
  
  (二)语言的偏离
  语言系统的理论偏离有两种:一种是在认知层面,所有现实语言内容的认知对应物,相对于在此基础上抽象而成的理论零度而言,都是绝对偏离的;另外一种是在现实层面,体现为现实层面中所设定的操作零度相对于理论零度的绝对偏离。
  语言系统的操作偏离也有多种。相对于规范的常规的语言形式而言,不规范的不常规的语言形式就是偏离。虽然“规范”必定是被约束在显性语言领域中,但对于“不规范”却无法同样作此限制。对于同一个语言操作零度,操作偏离可能既有来自于显性语言的,也有来自于隐性语言的。新造词就是最好的例子,比如有“美女”,相对应的有“美男子”,勉强也可以说“美男”,但是有“玉女”,在规范的常规的汉语里却没有对应的“玉男”,最多有个“金童”。如果光说“美男”,人们很容易猜到意思,但是说“玉男”,一般常规语言使用者却会一头雾水。现在,人们把漂亮得像女人的男子或者是像女人一样保养自己的精致男子称为“玉男”,随着男性形象标准的改变,这一词语逐渐流行。显然,“美男”就是来自于汉语内部显性语言的偏离,而“玉男”则是来自于汉语隐性语言的偏离。这个例子说明,语言的偏离是不仅仅限于显性语言系统的,也可以来自于潜性语言。
  网络语言中,为了表达对对方的佩服常常有“崇拜”一词,与这个词同义的有“葱白”“CB”“ORZOTZ”等诸多形式。“葱白”是“崇拜”的谐音词,“CB”是“葱白”拼音的首字母简写,“ORZ”或者“OTZ”的意思比崇拜要更深一层,表示的是崇拜到要跪下来了,因为OTZ是一个人跪在地上,头低着的象形字母图,O是头,T是拄在地上的手,Z是跪着的腿,非常形象。可见,语言的偏离有时候不仅仅来自于潜性语言,甚至可以来自于不同的显性语言系统甚至显性非语言系统。语言的操作偏离具有明显的层次性,而我们对于不同层次的操作偏离有着不同的接受能力。在人们对不同来源语言偏离的接受能力上,一般来说,显性语言偏离优于隐性语言偏离,母语语言偏离优于外来语言偏离,显性语言偏离优于显性非语言偏离。
  
  (三)语言零度偏离的转化
  语言相对而言是一个独立系统,但这个独立系统往往要受到内外的双重影响。就内在方面来说,庞大的潜性语言永远觊觎着冰山一角的显性语言,伺机将潜在的形式意义结合形式送进显性语言系统中;而显性语言系统中也会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淘汰掉一部分形式意义结合体,这就构成了语言内部的更迭。显性语言中操作零度的设定往往不取决于语言本身,而是取决于语言外部。而作为语言外部的社会环境、文化心理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操作零度也会随着语言的改变而改变。每一个语言中都会出现这种更迭状态,操作零度和操作偏离会相互取代。比如古代汉语里的介词短语后置句,在古代是常规句式,但是在今天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苛政猛于虎”,在现代汉语中变成“苛政于虎猛”: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介词提前了。又如古代汉语里常用的句末判断词“者也”,在现代汉语常规语言里已经完全消失,但是在一些文学作品或者具体语境中,也会偶尔出现这个词,表示一种复古的趣味,在这里,“者也”的出现就由古代汉语里的零度,转变为现代汉语里的偏离。外在而言,某一具体的语言系统还会经常受到其他具体语言系统或者非语言系统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语言接触就是最好的例子,比如英国曾经一度被诺曼人攻占统治三百多年,当时英国上流社会所使用的语言一律变成法语,法语自上而下逐渐渗透入英语当中。法语词汇一度成为高雅的规范用词,出现在英语的各种正式场合或者书面语里,比如爵位名称Duke(公爵)、Marquess(侯爵)、Earl(伯爵)、Viscount(子爵)、Baron(男爵)之中,除了earl之外全都是法语词。有趣的是 earl虽然是英语词汇,但其妻子的称谓countess伯爵夫人又是法语词。在此期间,不仅是英语词汇大受影响,英语语法也不可避免的沾染了法语的特色,法语的典型词缀-age、-able、-ess、-ment等在这一时期进入英语并成为英语的重要构词成分;法语的形容词位于所修饰名词之后的典型语法特征也渗透进了英语,比如sum total(总额),consulate general(总领事馆)等等。
  
  五、语言现象中的语言零度偏离
  
  在语言所有的现象中,有一部分是属于语言现象,另外一部分属于言语现象。王希杰先生已经在著作里提到了很多零度偏离的言语现象。其实,在语言现象中,也处处体现着零度与偏离。
  在现代汉语语音系统中,有着非常特殊的“一七八不”变调。“一”在任何一本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注音都是[i55],和“衣”字同音。但是“一”字实际上只在序数词里和词句末尾里读阴平,如“第一”“万一”;在去声字的前面,“一”就要读作阳平,如“一道”“一片”,而“衣”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读阴平,如“衣料”“衣柜”;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一”要变调为去声,如“一升”“一壶”“一碗”,但是“衣冠”“衣服”“衣领”中的“衣”字仍然读阴平。在所有与“一”字同音的字里面,唯独只有“一”字有这种不规则的变调情形。如果[i55]这个读音是规范零度,那么“一”字除在做序数词或者句词末尾的所有读音外,都是对这个零度的偏离。
  词汇零度偏离的情况就更多了,比如,有黑心、黑车、黑镜头,就有黑哨、黑嘴、黑网吧。相对于旧词汇而言,这些新造词都是偏离的词汇形式,只不过程度不同。以上所举的这些例子还属于在显性语言中的小偏离,只是对零度形式进行了部分替换,保留了中心意义的修饰成分,只是将被修饰对象换了一下,熟悉常规语言的人大致都可以猜出意思。偏离程度更大的是将原本不能搭配的成分搭配起来,利用潜性语言搭配创造出新的词汇形式,比如“哈达卷”,是指学生们的连页试卷,由于又白又长形似哈达,故有此名。比如“熟人经济”,是指这种经济或者消费是经由熟人之间的关系进行的等等。
  对词汇零度的偏离不仅来自于汉语语言内部,还有来自于其他语言形式的,比如可以说对决或者比试但是就要说PK,比如可以说首席执行官但就要说CEO,比如可以说去唱卡拉OK但就要说去唱K,比如可以说我搜索过了但是就要说我GOOGLE过了,这些都是来自于英语的偏离。
  语法系统中被看作不规范形式的偏离状态也有很多。比如在对名词进行定义时一般都会指出名词不可以受副词修饰,但是现在很多名词都可以被副词修饰,常见的有“再青春”“更营养”“最本质”“很小资”“极新潮”等等。其实这种现象可以看作是一种古代汉语语法形式的重现,在古代汉语里,副词是可以修饰名词的,比如“秦师遂东”里的“遂”修饰“东”,比如“相如素贱人”里的“素”修饰“贱人”,再比如“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中的“非”修饰“所闻”。在古代汉语里,副词修饰名词和名词性谓语成分是作为零度用法存在于语法中的,但是在语言更迭的过程中,这种用法逐渐退出了汉语显性语言,成为潜性语言。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它又重新从潜性语言形式中逐渐渗入进显性语言里,作为对现代汉语语法中副词不可以修饰名词规则的一种偏离现象而存在。可以想见,在副词修饰名词现象越来越常见之后,这一偏离也不排除会有演变为零度的可能。
  
  六、余论
  
  对王希杰先生的零度偏离理论分析越多,越发现这个理论所具有的一般性和层级性。在讨论这一理论在语言层面的构造及表现之后,我们又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语言内部零度与偏离的更迭转换是否具有某种规律?如何看待语言层面中,零度偏离在潜性语言和显性语言中的不对称性?显然,这一理论在语言领域还有很多空间有待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2]钟玖英.修辞学理论探索与现象分析[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3]王希杰.作为方法论原则的零度与偏离[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4]王希杰.零度和偏离面面观[J].语文研究,2006(2).
  [5]李晗蕾.零度和偏离:语言本体认识的新视野[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4).
  [6]钟玖英.零度偏离理论研究述评[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4,(3).
  [7]李子荣.作为修辞学理论基石的四个世界[A]. 钟玖英主编.语言学新思维[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李萌萌,广西大学语言学研究中心)
其他文献
摘要:利润留成的分配对企业而言是很棘手的决策,由于层次分析法能将定性分析和定量相结合,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进行科学处理。文章阐述了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并对影响利润留成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合案例提出利润留成的分配方案,以期为企业利润留成分配方案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利润分配 层次分析法 决策问题  利润分配是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与企业所有者的利益密切相关,
摘 要:汉语方言中对于马铃薯有不同的叫法,本文尝试从词汇、语言文化等方面分析这些不同说法的成因。  关键词:马铃薯 语言文化 方言词汇    马铃薯,《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①多年生草本植物,羽状复叶,小叶有柄,卵圆形,花白色或蓝紫色。地下茎肥大,供食用。②这种植物的块茎”。[1](P843)马铃薯俗称土豆,在不同地区还有洋芋、山药、地蛋、荷兰薯等名称。目前在普通话中使用土豆这种说法。  马铃
利用白酒专用大口径毛细管柱可以快速测定白酒中的醇类、酯类、有机酸类和醛类等,仅用22min就完成对白酒中22个组分的测定,许多难分离的物质经过条件优化后均能得到很好的分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矿山机械设备的应用的越来越广泛。而液压设备是矿山机械设备的主要部分,其故障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很大。本文对矿山机械设备的液压故障进行分析,并提出处理的措施。  关键词:矿山机械设备 液压故障 分析 处理  在矿山机械设备当中,液压的应用十分广泛,当然,其发生故障发生几率也是很大的。由于产生故障的因素各不相同,所以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液态设备的构造原
摘 要:语言在现实生活中是以不同的运动形式存在的,性别是造成语言运动的一个因素,性别不同,语言的使用情况也不同。本文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比较得出:女性在感叹词语的使用上和男性有所不同,在选用的数量上多于男性,在表现的情感上也比男性丰富。  关键词:感叹词语 女性 男性 感情    一、引言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语言也不例外,它是一个始终处于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巨系统,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其自身
摘 要:比喻是人们寻找事物之间联系的一种最基本的认知思维方式。比喻的生成过程反映了人类的认知过程,人类发散跳跃的思维活动以及比喻自身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比喻具有动态开放性的特征。这种动态开放性表现在:本体和喻体对应关系的多样化;比喻句式的灵活多变;比喻的创新性和可接受性特征。  关键词:比喻 动态开放性 相似性联系 思维过程    比喻的含义在学术界没有太大的争议,但对于比喻的分类,学者们的意见却并不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逐渐加快,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数量不断地增加,学生数量也越来越多。但是,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高职大学生的就业也变得更加困难,竞争更加激烈。本文通过对现在高职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实际调查和分析,得出解决办法,希望能够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教育 高等职业 就业 调查 分析 解决 建议  1 概述  2013年被称为史上“
摘要:本文从探讨高层建筑消防电气设计的重要意义出发,详细阐述了高层建筑消防电气设计的重要性和重要地位。接着笔者又具体分析了高层建筑消防电气设计的基本原则问题,并从实际出发深入剖析了现阶段高层建筑消防电气设计中的种种问题和不足之处。最后,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研究经验,笔者提出了关于高层建筑消防电气设计的完善性建议。  关键词:高层建筑 消防电氣设计 设计原则 改良性建议  1 高层建筑消防电气设计的重要
摘要:本论文通过改变前驱体浓度、水热温度等因素,使之对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纳米棒生长产生影响,并通过对TiO2纳米棒结构、形貌等分析,研究确定合适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纳米棒制备条件,从而制备出具有较高转化效率的太阳能电池。  关键词:前驱体浓度 水热温度 TiO2纳米棒  在太阳能电池领域中,决定整体太阳能转换效率的重要光伏参数是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光电转换过程由两个基本过程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