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入手,探讨了如何在实践中培养提升以就业为导向的医学研究生核心竞争力,并从个体优势和整体优势两个层面入手,提出了医学研究生以就业为导向的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教育 核心竞争力 职业规划
[作者简介]顾舒静(1984- ),女,江苏镇江人,江苏大学临床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素质教育;姜宇(1978- ),女,吉林通化人,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徐惠红(1976- ),女,江苏武进人,江苏大学机关党工委,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江苏 镇江 212013)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2012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以就业为导向的研究生核心竞争力培养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251280004)和2009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校硕士研究生新生心理干预模式研究”(项目编号:09SJB88008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3-0083-02
以就业为导向的医学研究生核心竞争力培养,需要高度重视搞好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提升研究生就业能力,只有利用研究生在校的三年时间,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进行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打造,从多方面、多角度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在真正走向社会时才能从容不迫,很好完成从“校园人”向“社会人”的转变,缩短社会适应期,真正适应国家对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一、关于“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引起了学界的重视,涉及就业观念、宏观层面以及就业影响因素的分析。国外“提升学生就业力合作小组”认为,从社会人力资本的角度透视,竞争力是由学业、技能、理解能力以及个人品质所构成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高,学生就业及职业生涯的成功概率就大,它将使个人、行业力量、社会以及经济等多方受益,其核心内容是专业理解力和专业技能。我国学者大多将竞争力放到一个竞争的环境中进行考察,提出“就业竞争力”的概念。如禹元蔚将其定义为毕业生具有比竞争对手更能够全面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的能力;楼锡锦等进一步将其概括为环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三个层面。此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具体学科的毕业生就业状况,针对各个学科提出各自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能力、战略能力。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所拥有的、别人不具备或无法在短期内具备的优势资源,是就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和职业生涯的发展态势。
医学专业是比较特殊的专业,如无意外,毕业生大多是到各级医疗单位及相关部门就业,丰富的医学学科知识本身就是相较于其他专业学生的优势,但是专业内毕业生在就业时存在同质化知识结构背景下的竞争。因此医学研究生在面对当前就业竞争时,必须凸显出与众不同的实力。在当前医患关系极度紧张的背景下,医疗工作岗位要求的并不是空空的文凭,而是积累的更深厚的学识、磨炼的更坚强的意志、更沉稳成熟的性格、更宽广的视野、更充盈的智慧和更能征服他人的个人魅力。
二、以就业为导向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策略
在分析研究以就业为导向的核心竞争力时,笔者认为,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大致有两方面:一是,研究生个体优势构建,引用生涯辅导理论,结合职业生涯的构筑,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良好的社会化能力和合理的就业观,力求打造一种有利于自我个性发展的竞争优势;二是,学科专业整体优势构建,打造医学研究生出色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可以从医学基础理论、临床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三个方面,树立能够贯穿于求职与从业过程的核心学科优势。具体构建如图所示:
(一)个体优势的构建
1.职业道德与社会化。社会化是研究生走向职业成熟的关键。社会行为能力成熟对医学研究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包括适应环境能力、交往沟通能力、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等。研究生阶段是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它既是在初级社会化基础上的继续,又是完成社会化的质的转变的关键期,即从一个非独立的社会人转变为一个能适应社会各种要求的社会人,最终完成社会化的过程。如今,有的研究生不能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较弱,应聘时不会展现自我,表达能力欠佳等,这都是研究生“核心竞争力”不完善的种种表现。医学研究生需要通过自我的提升和成长,以及各种途径的历练,形成让自己受用一生的人格魅力、道德修养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笔者认为,为保障职业道德教育和提高研究生社会行为能力教育的进行,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第一,建设专业的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形成以研究生思政辅导员为主,导师有效参加、有机结合的工作体制。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辅导员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第二,抓好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通过狠抓研究生党建工作带动思政教育建设,同时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壮大积极分子队伍,合理发展学生党员,认真组织生活。
第三,注重研究生干部的培养,充分发挥研究生会的作用,培养优秀的研究生干部。多方面培养研究生环境适应、交往沟通、团队合作与协调等能力。
2.生涯辅导理论与职业规划辅导。实际上,生涯辅导涵盖整个生涯发展历程,它并不以单纯解决就业问题为重点。但是受到时间、历史原因等限制,我国高校中目前主要还是侧重于帮助高校学生解决与职业相关的具体实际问题。开展的多是职业规划课程,而不是生涯规划课程。
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开展职业规划: 第一,推进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在常规宣传就业政策和信息、法律法规、校园招聘会等基础上,不断提高研究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认识。督促研究生注重自我培养,早谋划、早打算,以职业的心理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不断调整自己的择业心态,避免单一性和盲目性;
第二,重视用人单位的人才价值观的指导作用。跟踪研究医疗单位的人才需求导向;并且与医疗单位建立双向培训的合作机制,学院以学科标准为医疗机构培训员工,完善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医疗机构以医师行业标准为学院培训研究生,为其职业生涯的构建打牢基础。
第三,从第一责任人“导师”入手,建立健全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体系。要突出导师的重要作用,导师作为第一责任人,应指导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自身特点,合理安排课程,设计学分结构,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帮助树立正确就业观,提高职业素养。
(二)整体优势的构建
从整个学科专业的角度来审视就业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就是医学毕业生能否拥有完善的临床综合素质。归根结底,医学,尤其是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既有丰富的医学理论基础,又有良好的临床诊断技能,方能称为合格的医学研究生。笔者将医学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大致分为医学理论基础教育、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思维培养三个部分。
1.医学理论基础教育与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相比更具有专业性研究性,不再是通识教育。拥有比本科生更扎实更专业的学科知识,更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更强的将理论转化为运用的能力,这非常有利于打造研究生以就业为导向的“核心竞争力”。
第一,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研究生医学基础理论教育。随着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趋势,医学院校有必要及时对研究生培养方案作出适时的修改。基础理论课对医学研究生培养起着基础性作用,开设高水平的基础课程,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讲授基础课程。同时,导师应具体指导每一位研究生根据自身水平阅读数部学术专著,广泛阅读专业期刊,定期举行科室座谈会。
第二,制定临床考核机制,提高研究生临床诊疗能力。为了避免医学研究生成为毫无临床能力的“书柜”,应当建立完善的临床培养体系,严格按照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要求训练和指导研究生书写病例、接诊、检查、治疗等各环节。教学医院要安排不少于12个月的临床实践,包括不同三级学科科室轮转、管床、门诊实习等。定期考核研究生临床实操能力,不能通过考核的,不得进行下一个科室轮转。通过临床培养机制,培养出进医院就能立即进行诊疗工作的医生。
2.研究生创新思维和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现今培养复合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大势所趋,医学研究生虽然以临床实践培养为主,但是并不是说就不要进行临床科研、临床教学。任何一个学科,其实践、教学与科研都是相辅相成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建立研究生临床带教机制,培养医学研究生教学能力。从培养方案上规定,医学研究生必须承担本科实习生的临床带教任务,并实行反馈打分制度。督促教学医院和导师,注重研究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第二,完善研究生科研机制,提高医学研究生科研素质。正确指导研究生学会选题,学会从实践中摸索课题的方法。加强医学研究生自我教育,端正学习动机,树立科学的怀疑精神,克服想走捷径的不良习惯,克服对权威的过分迷信,敢于突破和超越前人。
总之,医学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通力合作,相互配合。要充分利用职业规划指导、思政教育、理论教育、科研实践、临床实践这几个重要环节,才能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医学研究生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范耿,常军武,周增桓.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6).
[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Z].2005-02-02.
[3]楼锡锦,周树红,吴丽玉.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7).
[4]宋春芳,刘海芳.浅议研究生就业焦虑[J].科协论坛,2008(2).
[5]禹元蔚.高校应如何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J].高教研究,2006(7).
[6]张泽星.大学生社会化的探索[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4(4).
[7]BMAF Subject Centre.Expectations and Experiences of Postgraduates’Employability Skills:Employers’Perspectives[EB/OL].http://www.heacademy.ac.uk/business/home,2007-10-01.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教育 核心竞争力 职业规划
[作者简介]顾舒静(1984- ),女,江苏镇江人,江苏大学临床医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素质教育;姜宇(1978- ),女,吉林通化人,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徐惠红(1976- ),女,江苏武进人,江苏大学机关党工委,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江苏 镇江 212013)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2012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以就业为导向的研究生核心竞争力培养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251280004)和2009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校硕士研究生新生心理干预模式研究”(项目编号:09SJB88008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3-0083-02
以就业为导向的医学研究生核心竞争力培养,需要高度重视搞好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提升研究生就业能力,只有利用研究生在校的三年时间,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进行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打造,从多方面、多角度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在真正走向社会时才能从容不迫,很好完成从“校园人”向“社会人”的转变,缩短社会适应期,真正适应国家对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一、关于“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引起了学界的重视,涉及就业观念、宏观层面以及就业影响因素的分析。国外“提升学生就业力合作小组”认为,从社会人力资本的角度透视,竞争力是由学业、技能、理解能力以及个人品质所构成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高,学生就业及职业生涯的成功概率就大,它将使个人、行业力量、社会以及经济等多方受益,其核心内容是专业理解力和专业技能。我国学者大多将竞争力放到一个竞争的环境中进行考察,提出“就业竞争力”的概念。如禹元蔚将其定义为毕业生具有比竞争对手更能够全面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需求的能力;楼锡锦等进一步将其概括为环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三个层面。此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具体学科的毕业生就业状况,针对各个学科提出各自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核心竞争力,又称核心能力、战略能力。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所拥有的、别人不具备或无法在短期内具备的优势资源,是就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和职业生涯的发展态势。
医学专业是比较特殊的专业,如无意外,毕业生大多是到各级医疗单位及相关部门就业,丰富的医学学科知识本身就是相较于其他专业学生的优势,但是专业内毕业生在就业时存在同质化知识结构背景下的竞争。因此医学研究生在面对当前就业竞争时,必须凸显出与众不同的实力。在当前医患关系极度紧张的背景下,医疗工作岗位要求的并不是空空的文凭,而是积累的更深厚的学识、磨炼的更坚强的意志、更沉稳成熟的性格、更宽广的视野、更充盈的智慧和更能征服他人的个人魅力。
二、以就业为导向核心竞争力的构建策略
在分析研究以就业为导向的核心竞争力时,笔者认为,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大致有两方面:一是,研究生个体优势构建,引用生涯辅导理论,结合职业生涯的构筑,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良好的社会化能力和合理的就业观,力求打造一种有利于自我个性发展的竞争优势;二是,学科专业整体优势构建,打造医学研究生出色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可以从医学基础理论、临床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三个方面,树立能够贯穿于求职与从业过程的核心学科优势。具体构建如图所示:
(一)个体优势的构建
1.职业道德与社会化。社会化是研究生走向职业成熟的关键。社会行为能力成熟对医学研究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包括适应环境能力、交往沟通能力、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等。研究生阶段是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它既是在初级社会化基础上的继续,又是完成社会化的质的转变的关键期,即从一个非独立的社会人转变为一个能适应社会各种要求的社会人,最终完成社会化的过程。如今,有的研究生不能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较弱,应聘时不会展现自我,表达能力欠佳等,这都是研究生“核心竞争力”不完善的种种表现。医学研究生需要通过自我的提升和成长,以及各种途径的历练,形成让自己受用一生的人格魅力、道德修养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笔者认为,为保障职业道德教育和提高研究生社会行为能力教育的进行,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第一,建设专业的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形成以研究生思政辅导员为主,导师有效参加、有机结合的工作体制。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辅导员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第二,抓好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通过狠抓研究生党建工作带动思政教育建设,同时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壮大积极分子队伍,合理发展学生党员,认真组织生活。
第三,注重研究生干部的培养,充分发挥研究生会的作用,培养优秀的研究生干部。多方面培养研究生环境适应、交往沟通、团队合作与协调等能力。
2.生涯辅导理论与职业规划辅导。实际上,生涯辅导涵盖整个生涯发展历程,它并不以单纯解决就业问题为重点。但是受到时间、历史原因等限制,我国高校中目前主要还是侧重于帮助高校学生解决与职业相关的具体实际问题。开展的多是职业规划课程,而不是生涯规划课程。
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开展职业规划: 第一,推进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在常规宣传就业政策和信息、法律法规、校园招聘会等基础上,不断提高研究生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认识。督促研究生注重自我培养,早谋划、早打算,以职业的心理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不断调整自己的择业心态,避免单一性和盲目性;
第二,重视用人单位的人才价值观的指导作用。跟踪研究医疗单位的人才需求导向;并且与医疗单位建立双向培训的合作机制,学院以学科标准为医疗机构培训员工,完善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医疗机构以医师行业标准为学院培训研究生,为其职业生涯的构建打牢基础。
第三,从第一责任人“导师”入手,建立健全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体系。要突出导师的重要作用,导师作为第一责任人,应指导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自身特点,合理安排课程,设计学分结构,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帮助树立正确就业观,提高职业素养。
(二)整体优势的构建
从整个学科专业的角度来审视就业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就是医学毕业生能否拥有完善的临床综合素质。归根结底,医学,尤其是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既有丰富的医学理论基础,又有良好的临床诊断技能,方能称为合格的医学研究生。笔者将医学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大致分为医学理论基础教育、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思维培养三个部分。
1.医学理论基础教育与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相比更具有专业性研究性,不再是通识教育。拥有比本科生更扎实更专业的学科知识,更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更强的将理论转化为运用的能力,这非常有利于打造研究生以就业为导向的“核心竞争力”。
第一,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研究生医学基础理论教育。随着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趋势,医学院校有必要及时对研究生培养方案作出适时的修改。基础理论课对医学研究生培养起着基础性作用,开设高水平的基础课程,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讲授基础课程。同时,导师应具体指导每一位研究生根据自身水平阅读数部学术专著,广泛阅读专业期刊,定期举行科室座谈会。
第二,制定临床考核机制,提高研究生临床诊疗能力。为了避免医学研究生成为毫无临床能力的“书柜”,应当建立完善的临床培养体系,严格按照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要求训练和指导研究生书写病例、接诊、检查、治疗等各环节。教学医院要安排不少于12个月的临床实践,包括不同三级学科科室轮转、管床、门诊实习等。定期考核研究生临床实操能力,不能通过考核的,不得进行下一个科室轮转。通过临床培养机制,培养出进医院就能立即进行诊疗工作的医生。
2.研究生创新思维和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现今培养复合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大势所趋,医学研究生虽然以临床实践培养为主,但是并不是说就不要进行临床科研、临床教学。任何一个学科,其实践、教学与科研都是相辅相成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建立研究生临床带教机制,培养医学研究生教学能力。从培养方案上规定,医学研究生必须承担本科实习生的临床带教任务,并实行反馈打分制度。督促教学医院和导师,注重研究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第二,完善研究生科研机制,提高医学研究生科研素质。正确指导研究生学会选题,学会从实践中摸索课题的方法。加强医学研究生自我教育,端正学习动机,树立科学的怀疑精神,克服想走捷径的不良习惯,克服对权威的过分迷信,敢于突破和超越前人。
总之,医学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通力合作,相互配合。要充分利用职业规划指导、思政教育、理论教育、科研实践、临床实践这几个重要环节,才能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医学研究生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范耿,常军武,周增桓.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6).
[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Z].2005-02-02.
[3]楼锡锦,周树红,吴丽玉.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7).
[4]宋春芳,刘海芳.浅议研究生就业焦虑[J].科协论坛,2008(2).
[5]禹元蔚.高校应如何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J].高教研究,2006(7).
[6]张泽星.大学生社会化的探索[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4(4).
[7]BMAF Subject Centre.Expectations and Experiences of Postgraduates’Employability Skills:Employers’Perspectives[EB/OL].http://www.heacademy.ac.uk/business/home,2007-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