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中,教师最繁重的一项任务就是批阅学生的作文:每个学生的每篇作文不仅要修改错别字、病句,还要纠正标点符号,更要写眉批、总批,更有甚者词不达意,不知从何改起……教师千辛万苦、竭尽所能,但大多数学生只是浏览一下就塞入书包,根本没有认真领悟,收益甚微。
根据现实情况,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我认为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精批细改”,提升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水平,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一、改变思想意识,落实课程标准
现实中每所学校都明确要求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全批全改,要有眉批、总评。众多学生家长也关注着教师对孩子的习作是否进行细致的批阅,并以此衡量老师工作是否认真,还有很多教师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细致批改……种种原因迫使绝大部分的教师不得不耗费大量的时间对学生作文进行细致批改,不然就会产生工作不认真负责的沉重心理压力。
现行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这就为我们改革学生习作的评改方式提供了强而有力的理论依据。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时应该改变思想意识,重点引导和指点学生学会自己修改作文,这样也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二、明白自改作用,提高自改兴趣
我们从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学生不习惯自改作文,主要是因为学生存在着较强的竞争意识,没有合作精神;不肯与同学交换阅读作文,害怕秘密被别人知道;学生缺少自我修改的动力,认为是加重负担,甚至以为是老师偷懒;也有人认为“改了也是白改”……
一方面,我让学生搜集、了解古今中外著名作家修改作品的故事。如韩愈帮贾岛分析用“僧敲月下门”为好,而不用“僧推月下门”的原因;王尔德花半天时间修改一个标点符号……学生了解到,大文豪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只有经过反复修改,才能写出精练的语言、优美的文章。
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自我批改作文的兴趣。在平时作文指导课时,我会开展学生优秀习作的阅读欣赏活动,让学生发现优秀习作也有瑕疵,可以修改得更加完美。同时也鼓励学生们为班级周报“找碴子”、给校刊“治病”……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修改的兴趣。
三、学会自改方法,提高批改能力
学生明白了自改作文的作用后,教师就要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一步步训练,不断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学会自我修改。
1.使用规范符号
常用的修改符号有删除号、恢复号、对调号、改正号、增添号、重点号、提示号、调遣号等,通过一两节课专门讲述各种修改符号的特定意义和使用方法,并使学生学会在自改作文中正确使用。这样学生不但可以提高修改速度和质量,也可以看懂别人修改的文章。
2.掌握批改技巧
人们主要是通过朗读来判断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流畅。我让学生采用“放声朗读法”,一遍乃至几遍地放声朗读,从是不是有错别字,书写是不是工整,标点符号运用是不是准确;描写是不是具体,词语运用是不是恰当,表达是不是通顺、流利;段落是不是分明、条理是不是清楚;题目要求是不是符合,中心是不是明确等方面检查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改。
3.示范评改作文
指导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开始阶段,我经常进行示范性的批改训练。我利用作文指导课,从学生作文中选择一两篇比较有代表性的作文用投影仪原样直观展示,先由学生放声朗读,让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如何修改,接着请一些学生说出修改的方法和理由,并用正确的修改符号把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我再补充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最后要求学生把修改后的文章和原文作比较。通过这样的示范批改,使学生比较具体、直观地明白如何修改习作,并且能够活学活用,模仿修改自己的习作。
例如,一个学生写一篇题为《快乐的一天》的作文:先写爸爸带着她回老家,看到老家的杨梅很多,家家户户都忙着摘杨梅,爷爷在摘杨梅时脚扭伤了,爸爸和她帮爷爷摘;再写她看见叔叔家很漂亮,与表弟开玩笑;接着写她与表弟争电脑玩;最后总结这一天过得很快乐。我觉得这篇作文所反映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就把它发给学生阅读。经过阅读思考,学生把文中的标点符号、错别字、病句等比较浅显的问题都一一改正了。我再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中心是否突出、叙述是否具体。大家再次认真阅读,不少学生发现这篇文章中心不明、材料太杂。我及时点拨:“根据这篇作文,你们觉得可以确定哪几个中心?然后再根据自己所确定的中心帮助作者筛选材料,拟定合适的题目。”经过思考、发言、补充、比较之后,学生确定了这几个中心及相应的材料、題目:①中心说明劳动的艰辛与快乐。材料应该写爸爸和她摘杨梅的经过,通过爬树、摘杨梅、被虫咬、卖杨梅等细节表现。新颖的题目如《谁知树上梅,颗颗皆辛苦》。②中心是体现爸爸的孝顺,材料应写爷爷的脚扭伤了,爸爸帮爷爷摘杨梅、挑杨梅、卖杨梅的几件事。好的题目如 《“爸爸,我来摘”》《爸爸当“果农”》。③表现农民摘杨梅的繁忙与水土保持的成绩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则应从农村杨梅之多、村民种植的热情写起,写到家家户户摘杨梅的忙碌以及叔叔家豪华的装修和齐全的电器等。好题目如《叔叔笑了》《瞧,那一片绿绿的杨梅林》等。 这样,通过修改一篇,带出多篇,从中训练了学生如何根据材料提炼中心,再根据中心筛选材料。
四、加强平时修改训练,形成自觉习惯
要全面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关键在于自己要有一定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写作知识,积累一些写作的经验。
1.课堂渗透写法
日常教学中,不论是标点符号、字词的运用,还是文章材料的选用、段落划分、表达方式等,我都有意识地在课文教学、课堂练习时采用品词析句、仿写改写、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等方式进行习作训练,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评改水平。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部分提出一个问题: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后面几个部分则用鲁迅先生的几件生活小事从不同侧面回答了这一问题。谈《水浒传》表现了他对青少年的关心和爱护;谈“碰壁”表现了他对旧社会的痛恨;救护车夫则表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心;关心女佣阿三则表现他关心别人胜过关心他自己。让学生明白第一部分写“深受爱戴”是结果,后面四部分是写“深受爱戴”的原因,第一部分和后面四部分形成因果关系。从中我们可以学习作者根据文章中心从不同的角度选择适当的材料,先果后因的构篇方式。
2. 自改、互改相结合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自己习作中的问题限于自己的能力水平可能发现不了。因此学生完成作文后,除了让学生立即进行自我修改,我利用作文讲评课,让学生交换欣赏作文,互相批改。因为对别人的作文都有一种好奇心、新鲜感,所以同学们的积极性得到激发。如果批改的是一篇优秀的文章,就得到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如果批改的是“病文”,就成为一个妙手回春的“医生”。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一定能学会自己修改作文,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当然,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是需要循序渐进的。我们只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去“精批细改”,就能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作者单位:福建省长汀县城关中区小学)
根据现实情况,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我认为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精批细改”,提升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水平,从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一、改变思想意识,落实课程标准
现实中每所学校都明确要求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全批全改,要有眉批、总评。众多学生家长也关注着教师对孩子的习作是否进行细致的批阅,并以此衡量老师工作是否认真,还有很多教师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细致批改……种种原因迫使绝大部分的教师不得不耗费大量的时间对学生作文进行细致批改,不然就会产生工作不认真负责的沉重心理压力。
现行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这就为我们改革学生习作的评改方式提供了强而有力的理论依据。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时应该改变思想意识,重点引导和指点学生学会自己修改作文,这样也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二、明白自改作用,提高自改兴趣
我们从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学生不习惯自改作文,主要是因为学生存在着较强的竞争意识,没有合作精神;不肯与同学交换阅读作文,害怕秘密被别人知道;学生缺少自我修改的动力,认为是加重负担,甚至以为是老师偷懒;也有人认为“改了也是白改”……
一方面,我让学生搜集、了解古今中外著名作家修改作品的故事。如韩愈帮贾岛分析用“僧敲月下门”为好,而不用“僧推月下门”的原因;王尔德花半天时间修改一个标点符号……学生了解到,大文豪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只有经过反复修改,才能写出精练的语言、优美的文章。
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自我批改作文的兴趣。在平时作文指导课时,我会开展学生优秀习作的阅读欣赏活动,让学生发现优秀习作也有瑕疵,可以修改得更加完美。同时也鼓励学生们为班级周报“找碴子”、给校刊“治病”……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修改的兴趣。
三、学会自改方法,提高批改能力
学生明白了自改作文的作用后,教师就要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一步步训练,不断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学会自我修改。
1.使用规范符号
常用的修改符号有删除号、恢复号、对调号、改正号、增添号、重点号、提示号、调遣号等,通过一两节课专门讲述各种修改符号的特定意义和使用方法,并使学生学会在自改作文中正确使用。这样学生不但可以提高修改速度和质量,也可以看懂别人修改的文章。
2.掌握批改技巧
人们主要是通过朗读来判断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流畅。我让学生采用“放声朗读法”,一遍乃至几遍地放声朗读,从是不是有错别字,书写是不是工整,标点符号运用是不是准确;描写是不是具体,词语运用是不是恰当,表达是不是通顺、流利;段落是不是分明、条理是不是清楚;题目要求是不是符合,中心是不是明确等方面检查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改。
3.示范评改作文
指导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开始阶段,我经常进行示范性的批改训练。我利用作文指导课,从学生作文中选择一两篇比较有代表性的作文用投影仪原样直观展示,先由学生放声朗读,让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如何修改,接着请一些学生说出修改的方法和理由,并用正确的修改符号把习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我再补充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最后要求学生把修改后的文章和原文作比较。通过这样的示范批改,使学生比较具体、直观地明白如何修改习作,并且能够活学活用,模仿修改自己的习作。
例如,一个学生写一篇题为《快乐的一天》的作文:先写爸爸带着她回老家,看到老家的杨梅很多,家家户户都忙着摘杨梅,爷爷在摘杨梅时脚扭伤了,爸爸和她帮爷爷摘;再写她看见叔叔家很漂亮,与表弟开玩笑;接着写她与表弟争电脑玩;最后总结这一天过得很快乐。我觉得这篇作文所反映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就把它发给学生阅读。经过阅读思考,学生把文中的标点符号、错别字、病句等比较浅显的问题都一一改正了。我再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中心是否突出、叙述是否具体。大家再次认真阅读,不少学生发现这篇文章中心不明、材料太杂。我及时点拨:“根据这篇作文,你们觉得可以确定哪几个中心?然后再根据自己所确定的中心帮助作者筛选材料,拟定合适的题目。”经过思考、发言、补充、比较之后,学生确定了这几个中心及相应的材料、題目:①中心说明劳动的艰辛与快乐。材料应该写爸爸和她摘杨梅的经过,通过爬树、摘杨梅、被虫咬、卖杨梅等细节表现。新颖的题目如《谁知树上梅,颗颗皆辛苦》。②中心是体现爸爸的孝顺,材料应写爷爷的脚扭伤了,爸爸帮爷爷摘杨梅、挑杨梅、卖杨梅的几件事。好的题目如 《“爸爸,我来摘”》《爸爸当“果农”》。③表现农民摘杨梅的繁忙与水土保持的成绩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则应从农村杨梅之多、村民种植的热情写起,写到家家户户摘杨梅的忙碌以及叔叔家豪华的装修和齐全的电器等。好题目如《叔叔笑了》《瞧,那一片绿绿的杨梅林》等。 这样,通过修改一篇,带出多篇,从中训练了学生如何根据材料提炼中心,再根据中心筛选材料。
四、加强平时修改训练,形成自觉习惯
要全面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关键在于自己要有一定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写作知识,积累一些写作的经验。
1.课堂渗透写法
日常教学中,不论是标点符号、字词的运用,还是文章材料的选用、段落划分、表达方式等,我都有意识地在课文教学、课堂练习时采用品词析句、仿写改写、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等方式进行习作训练,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评改水平。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部分提出一个问题: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后面几个部分则用鲁迅先生的几件生活小事从不同侧面回答了这一问题。谈《水浒传》表现了他对青少年的关心和爱护;谈“碰壁”表现了他对旧社会的痛恨;救护车夫则表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心;关心女佣阿三则表现他关心别人胜过关心他自己。让学生明白第一部分写“深受爱戴”是结果,后面四部分是写“深受爱戴”的原因,第一部分和后面四部分形成因果关系。从中我们可以学习作者根据文章中心从不同的角度选择适当的材料,先果后因的构篇方式。
2. 自改、互改相结合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自己习作中的问题限于自己的能力水平可能发现不了。因此学生完成作文后,除了让学生立即进行自我修改,我利用作文讲评课,让学生交换欣赏作文,互相批改。因为对别人的作文都有一种好奇心、新鲜感,所以同学们的积极性得到激发。如果批改的是一篇优秀的文章,就得到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如果批改的是“病文”,就成为一个妙手回春的“医生”。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一定能学会自己修改作文,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当然,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是需要循序渐进的。我们只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去“精批细改”,就能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作者单位:福建省长汀县城关中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