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激励上海青年投身革命

来源 :世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angna98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7年8月13日,日军侵沪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和他的夫人海伦·福斯特·斯诺先后到上海活动。当我有幸见到斯诺时,我还是一个17岁的中学生。我父亲陈鹤琴是一位著名教育家,是刘少文、胡愈之、王任叔等领导的爱国民主人士推动救亡运动的聚餐会组织的成员。他带我去参加了斯诺介绍西北之行的小型聚会,看到了许多珍贵的照片。由于我长期练习素描写生,已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在会上,父亲还要我为斯诺画一张速写像。斯诺正在热情地讲话,看见我在画他,就说:“别画了,送您一张照片吧。”父亲就 On August 13, 1937, after the Japanese troops invaded Shanghai, Edgar Snow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his wife, Helen Foster Snow, successively went to Shanghai. When I was fortunate enough to meet Snow, I was a 17 year old high school student. My father, Chen Heqin, a famous educator, is a member of the dinner party organized by patriotic democrats led by Liu Shaowen, Hu Yuzhi and Wang Renshu to promote the national salvation movement. He took me to a small party Snow introduced to the northwest and saw many precious pictures. As I practiced sketches for a long time, I reached a very high artistic level. At the meeting, my father asked me to draw a sketch for Snow. Snow was talking enthusiastically and saw that I was painting him and said: “Do not draw, send you a picture.” "Father
其他文献
童安荣,1925年10出生在湘江边上的沅江县,从小就有一手好水性,是湘江上有名的"浪里白条"。解放后他先后被评为省、市劳动模范和全国航运系统先进个人,两次作为湖南省唯一的海
在信息化的大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档案管理正在成为主流。但是事物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作为档案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档案管理,
城市里的孩子习惯了繁华,却不懂宁静,朝雾将散的乡间小路,鸟语花香中的独门庭院,蝉鸣阵阵里的高木林荫,夕阳余晖下的袅袅炊烟以及夜幕深垂时的星光璀璨……这些村庄里独有的景致,不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险:它是由国家依法强制实施,旨在帮助劳动者及其亲属在遭受到生、老、病、死、伤残、失业等风险时,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的
这里所指“突发”事件是指独立于保险公司的安排的、重大的、偶然的、对消费者和社会舆论有较大影响的事件。“突发”事件营销是指保险公司将营销工作与“突发”事件紧密联系
十多年前,我在《新民晚报》副刊写过一篇《何苦来》,曾获一些朋友的赞许,《深圳商报》还予以转载,无非是我在那篇小文上提出的见解,有新闻界的同行表示认可。   “何苦来”说的是影星巩俐离开了张艺谋,投怀新加坡的富商,有些媒体对此说三道四,在我看来都很无聊。我在文中特別提醒一点:新闻记者老是在这种事情上钻头觅缝,不但当事人觉得挺厌烦的,而且还让人家瞧不起,把你干的这一行看低了,何苦来!   这些年,在某
模模糊糊的声音在我耳边想起。嘈杂的,吵闹着.像被层层树叶包裹着传到我耳边.越来越近了,但是我听不见他们的对白。
2006年4月,三联书店出版了国学大师吴宓1949年至1974年的日记,即《吴宓日记续编》,凡10册。在其第4册(1959~1960)中,发现梁漱溟1959年4月4日在重庆北碚西南师范学院对吴宓亲口陈述他挨毛泽东批之始末,而幸被吴宓在日记中记载下来,为梁漱溟挨毛批判的那段公案提供了又一珍贵史料。但梁漱溟的陈述怎么会出现在《吴宓日记》中呢?  众所周知,1953年9月,梁漱溟因在全国政协会上关于农民
在纪念邓小平百年诞辰的各项活动和有关书籍中,出现频率最高、用得最多也最容易引起人们注目的邓小平青年时的照片,一张是邓小平17岁时的个人全身肖像;另一张记载着中国共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