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和谐德宏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900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路径选择之一,当前,德宏作为云南桥头堡前沿的一个重要门户,将在全省一盘棋中,抓住机遇,发挥优势、科学谋划,务实推进,倾力打造桥头堡黄金口岸。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应确立多元化的社会管理主体,充分发挥各社会管理主体社会建设的功能,积极推动现行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在制度上为建设和谐德宏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体制 创新 和谐发展
  一、社会管理创新的含义
  社会管理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还包括其他主体以及社会自身的管理。作为政府职能之一的社会管理,是指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社会政策和法律规范,对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引导,培育和健全社会结构,调整各类社会利益关系,回应社会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维护和健全社会内外部环境,促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协调发展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过程
  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或者这些活动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使社会能够形成更为良好的秩序,产生更为理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途径,是满足人民新需求的重要举措,是提升社会管理效能的必要选择。
  二、社会管理创新是促进德宏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胡锦涛强调,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国家,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5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会议强调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紧迫性,明确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会议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深刻理解这一正确论断,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能割裂社会管理和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更不能片面地认为抓好经济发展一切矛盾便会迎刃而解。德宏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抓住桥头堡黄金口岸建设,发挥优势、科学谋划,务实推进,促进德宏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三、创新社会管理,确保德宏社会经济建设和谐发展
  (一)不断改革与完善现行的社会管理制度
  社会管理体制是影响社会和谐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因此,必须依据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不断改革与完善现行的社会管理制度,使之切实成为社会和谐建设的制度保障。要改变由地方政府主要承担社会政策责任的体制;要强化对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要确立扩大公众政治参与机制,扩大政治参与权,特别是拓宽弱势群体对公共政策政治参与的渠道,才能有助于社会政策向更加公正、更加平衡、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要改革城乡二元社会管理制度,以土地流转的制度创新推动户籍制度改革,让农民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国民待遇。
  (二)认真处理好贫富、干群、劳资三大关系
  处理收人差距扩大背景下的贫富关系:收入分配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民众社会心态和行为的深层次因素。收入差距过大成为公众高度不满的社会问题,特别是权钱交易、贪污腐败、各种非法致富行为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使人民群众产生了强烈的社会不公平感,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会和谐稳定构成了威胁。
  处理好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干群关系:要把以人为本、服务为先贯穿于社会管理之中,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广泛听取群众意愿,有针对性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建立完善法律服务制度,发挥街镇(社区)法庭、检察室、司法所和法律工作者、人民调解志愿者的作用;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法制教育、法律咨询、信访代理、法律援助和心理疏导等活动;严格规范各类执法行为,促进公开、公正、廉洁、文明执法;积极倡导居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引导居民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诉求,解决问题,努力把各类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处理好所有制改革背景下的劳资关系: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劳资矛盾日益显性化。针对这种情况,要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协商制度,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要严格执行国家劳动标准,加强劳动保护,健全劳动保障监察体制和劳动争议调处仲裁机制,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三)着力保障和改革民生问题
  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不是单纯的财富积累,而是在于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缓解社会矛盾与冲突,促进社会认同,维护社会稳定。
  解决好民生问题是社会管理源头治理的根本。第一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重视教育公平,使大多数人能通过教育实现向上流动的目的,从而增加社会活力;第二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努力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第三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有效解决城乡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困难;第四要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职业培训的范围,提高职业培训的质量,使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找到工作;第五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统筹层次,扩大保障覆盖面,做好不同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转移接续工作。第六要重视当前物价上涨过快现象,采取有效措施保持物价水平稳定。出台优惠政策扶持农牧业发展,加强市场和价格秩序监管,完善价格应急机制和应急预案,确保居民基本生活品供应和市场价格基本稳定。第七是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建立完善街乡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构建起流动人口居住、就业、就学、就医、养老以及精神、物质、文化、法律需求的常态化、动态式服务管理平台。第八是进一步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监管管理和帮困扶助。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各社会阶层之间和谐相处,人人能从改革中普遍受益,真正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充分发挥改善民生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四)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民安是民生的基础,没有民安就没有民生。要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着眼点,以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为标准,建设和谐德宏。首先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筑从城市一直延伸到社区(村)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其次是大力推进交通管理的创新建设,确保城市道路畅通,群众出行方便。再次是抓紧抓实消防管理,加强日常消防教育和检查,提升消防应急处置水平,确保消防安全。第四要加强对网络虚拟社会的建设与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地遏制网络消极影响。严厉打击网上违法行为犯罪活动,以更好地保护人民权益,维护网上秩序,净化网络环境。第五要继续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的“大调解”机制,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法律援助活动,畅通诉求和信访渠道,有效排查调处社会各类矛盾纠纷,夯实社会管理的基础。
  (五)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创新
  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最根本的在于抓好基层、打好基础。要以健全完善社区和乡镇综治服务中心和居委会(村)综治服务站为抓手,整合资源,形成“一站式”、“一条龙”的服务平台,集中办理群众的合理诉求、困难群体的帮扶和群众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急事、难事;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群建作用,尤其是在加强平安乡镇、平安村、平安社区、平安单位建设,在做好矛盾调解、社会救助、社会养老、就业保障、普法教育、便民服务、计划生育、医疗卫生、社区文化、物业管理等社会管理创新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创新物业管理模式,提升物业管理水平;社区建设中还要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社区文化体育活动,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居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民众的广泛参与,构建整个社区和谐的良好氛围。
  总之,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科学的社会管理体制的有力支撑,大力加强社会建设,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新形势下带有方向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一定要准确把握客观规律,正确认识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特点,紧紧围绕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开创进取,创新发展,努力走出一条适合德宏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
  [3]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2011年02月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4]向春玲《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2010、4
  (作者单位:云南省德宏州委党校高级讲师)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知识的丰富和能力的提高来源于语文实践活动。教师应当采取各种有效策略和措施,使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活动性、体验性的特征更为突出,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动”起来了的语文课堂中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并获得有效提高,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中学语文 教学 活动  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来源于语文实践活动
期刊
[摘要]初中的数学教学应重视分类思想的培养,它不仅能为学生进一步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从代数两方面进行分类讨论。  [关键词]分类 运用  初中数学教材中隐含着的数学思想-----分类思想、化归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等,现对分类思想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说明、探讨。  分类思想是一种依据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相同点和差异点,将数学对象分为不同种
期刊
[摘要]新媒体时代,集中在行政管理、日常教学、科研学术、学生动态以及突发事件等方面针对高校的舆情热点事件时有发生,对高校应对媒体舆论监督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然而,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关键时刻“失语”、沟通渠道不畅、反馈机制缺失等问题,这对高校的形象和发展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强化应对媒体舆论监督的日常管理、构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长效机制已成为当前时代背景下高校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关键词]高
期刊
[摘要]针对造成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欠缺等问题,笔者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以及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入手,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探索,旨在努力寻求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培养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它表现为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
期刊
[摘要]在“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如何营造宽松、自主、而又有个性的课堂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应努力的方向,而创设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又是一条有效的新教学途径,是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个体发展出发,转换师生角色,重视学生发展的新课堂教学理念。  [关键词]体育教学 以人为本 创新 合作 多样化  新课改所倡导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是以目标统领内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随着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内容是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应用性  [关键词]体会 趣味性 应用性  大家都知道,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人的终身教育的起始站。尤其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学习数学不再仅仅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我们的教学更为关注的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方式方法、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数学是否有趣、它能解决什么实际生活问题等等。通过听课调研,我认为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应用性非常重要
期刊
[摘要]国务院21号令颁布之后,各高校拥有了制定转专业政策的自主权,并相继推出转专业政策。本科生转专业既是高教改革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又反映了教育对学生自主权的尊重。近几年,转专业热已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话题,转专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天津地区部分高校的转专业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转专业的动因、转专业政策的利弊,及在转专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别从学生角度及学校
期刊
[摘要]中专护理班学生入学时两极分化倾向严重,优等生与后进生在数量上呈“哑铃状”结构,笔者在对学生二年多的管理中,通过完善班级管理制度,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等手段,树立了学生学习的信心,使原先的“哑铃型”结构悄然转化为“倒金字塔”型结构。  [关键词]中专护理班 学生管理 体会  随着国家大力扶持中等职业教育制度的不断深入,中职学校的生源数量较以往有了较大的提升,但生源质量也随之
期刊
[摘要]顺应信息化教学要求,改变课程教学模式,提高课程教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本文以工程力学课程为例,从教学模式改革的角度分析了工程力学的教学体系,提出了一些提高学生行为能力的观点和措施,并对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工程力学 行为引导模式 实践能力 行为能力  前言  工程力学是工科院校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内容分为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个模块
期刊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第一届和第二届上海市高职高专汽车专业职业技能竞赛及公办和民办高职院校比赛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其中所折射出来的一些现状信息、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和现象进行了深入讨论和归纳,从而有利于对目前本市各相关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汽车 职业技能 应知 应会  一、前言  旨在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推进教产结合、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