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高考。”近期,社会上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语文教师“守土有责”,纷纷使出浑身解数。我们深深知道:要想高效率完成课堂教学,必须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觉得,如果做到下面的“五巧”,就能较好地达到这个目的。
关键词:“五巧”;课堂;激发;兴趣
一、巧设趣点,先声夺人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们在导入新课时,就要巧设趣点,迅速吸引学生的眼球。
我在教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先播放多媒体课件,在悠扬的配乐中,一位男诗人徐徐走来,自我介绍道:“各位二十一世纪的小朋友,你们好!我是唐朝的一位诗人,祖籍山西祁县。我精通诗、书、画、音乐,也精通佛法,被世人称为‘诗佛’。我的代表作有《相思》、《山居秋暝》,你们猜猜我是谁?”大家被这有趣的导入逗乐了,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
二、巧读课文,进入角色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学生最基本、最常用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在课堂上用心指导学生朗读,以读为本,使同学们想读、乐读、会读。
《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父亲在艰难挖掘中突然听到孩子的声音而展开的对话特别激动人心。我让学生边读书,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情景,然后问孩子仿佛看到了什么。有个学生回答说:“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满脸灰尘,衣服破烂不堪的父亲,他突然听到儿子的声音,俩人都感到特别意外、特别惊喜。”我建议和他合作表演,我扮爸爸,他扮儿子。我们读得有滋有味,还加上了动作,把大家都吸引住了。我趁机让学生同桌演绎角色,同学们都跃跃欲试,把课堂活动推向高潮.
三、巧设问题,活跃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不在乎多,只要做到精和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就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理解能力。
譬如,我在教学《詹天佑》第二课时时,我设计了如下自学提纲:课文在从三个方面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是哪三个方面呢?请自读课文,写出小标题。然后让学生想想:这三方面各体现了詹天佑的什么品质?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巧妙地启发学生,学生学得轻松,效果也比照本宣科讲读课文好得多。
四、巧留空白,师生互动
在绘画、建筑、书法的构图中,均有“留白”的讲究,呈现出一种“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我们不需要把课文讲得过多、过细,留点空白,再为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他们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上学期,在参加县的调教课中,我讲授了《大自然的文字》一文。我先引导学生了解了四种大自然的文字给我们的启示,体会了它们的神奇、有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是讲认识大自然文字的主要途径,但讲得不全面,我索性不讲了,我决定用另一种形式来激发学生获取这方面的知识。我讲述道:“大自然多姿多彩,奥妙无穷。那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读懂大自然的文字呢?现在我们来听听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的故事,请大家邊听边想想,他是怎样认识大自然的文字的。”接着我声情并茂地讲述了沈括小时候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的故事,经过认真思考,我们共同归纳出认识大自然文字的方法:仔细观察、勤学好问、勇于实践、善于思考。通过这样,巧留空白,变“教”为“导”,变“接受”为“自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设性思维。
五、巧借媒体,营造意境
在古诗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意境,感悟诗情,是很重要的一环。在教学《忆江南》一诗时,我是这样营造意境的:柔和的音乐声响起,我让学生闭上眼睛,随着我走进江南,放飞想象。我饱含深情地吟道:“我,白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做官,对江南非常熟悉。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啊!春天,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暖洋洋的阳光洒在江面,映照着岸边的鲜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在这个最美的时刻,你放眼望去,你会看到什么呢?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呢?你的心情又如何呢?你最想做的又是什么呢?”在优美的配乐中,学生的思绪仿佛飞到了江南,大家各抒己见,说出心中所想,既丰富了诗词的内容,使诗词焕发出新的活力,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很多,“五巧”只是其中的几种。只要我们在课堂上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令课堂生出智慧的光芒。
(作者单位:广东省博罗县园洲阵村小学)
关键词:“五巧”;课堂;激发;兴趣
一、巧设趣点,先声夺人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们在导入新课时,就要巧设趣点,迅速吸引学生的眼球。
我在教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先播放多媒体课件,在悠扬的配乐中,一位男诗人徐徐走来,自我介绍道:“各位二十一世纪的小朋友,你们好!我是唐朝的一位诗人,祖籍山西祁县。我精通诗、书、画、音乐,也精通佛法,被世人称为‘诗佛’。我的代表作有《相思》、《山居秋暝》,你们猜猜我是谁?”大家被这有趣的导入逗乐了,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
二、巧读课文,进入角色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学生最基本、最常用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在课堂上用心指导学生朗读,以读为本,使同学们想读、乐读、会读。
《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父亲在艰难挖掘中突然听到孩子的声音而展开的对话特别激动人心。我让学生边读书,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情景,然后问孩子仿佛看到了什么。有个学生回答说:“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满脸灰尘,衣服破烂不堪的父亲,他突然听到儿子的声音,俩人都感到特别意外、特别惊喜。”我建议和他合作表演,我扮爸爸,他扮儿子。我们读得有滋有味,还加上了动作,把大家都吸引住了。我趁机让学生同桌演绎角色,同学们都跃跃欲试,把课堂活动推向高潮.
三、巧设问题,活跃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不在乎多,只要做到精和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就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理解能力。
譬如,我在教学《詹天佑》第二课时时,我设计了如下自学提纲:课文在从三个方面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是哪三个方面呢?请自读课文,写出小标题。然后让学生想想:这三方面各体现了詹天佑的什么品质?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巧妙地启发学生,学生学得轻松,效果也比照本宣科讲读课文好得多。
四、巧留空白,师生互动
在绘画、建筑、书法的构图中,均有“留白”的讲究,呈现出一种“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我们不需要把课文讲得过多、过细,留点空白,再为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他们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上学期,在参加县的调教课中,我讲授了《大自然的文字》一文。我先引导学生了解了四种大自然的文字给我们的启示,体会了它们的神奇、有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是讲认识大自然文字的主要途径,但讲得不全面,我索性不讲了,我决定用另一种形式来激发学生获取这方面的知识。我讲述道:“大自然多姿多彩,奥妙无穷。那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读懂大自然的文字呢?现在我们来听听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的故事,请大家邊听边想想,他是怎样认识大自然的文字的。”接着我声情并茂地讲述了沈括小时候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的故事,经过认真思考,我们共同归纳出认识大自然文字的方法:仔细观察、勤学好问、勇于实践、善于思考。通过这样,巧留空白,变“教”为“导”,变“接受”为“自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设性思维。
五、巧借媒体,营造意境
在古诗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意境,感悟诗情,是很重要的一环。在教学《忆江南》一诗时,我是这样营造意境的:柔和的音乐声响起,我让学生闭上眼睛,随着我走进江南,放飞想象。我饱含深情地吟道:“我,白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做官,对江南非常熟悉。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啊!春天,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暖洋洋的阳光洒在江面,映照着岸边的鲜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在这个最美的时刻,你放眼望去,你会看到什么呢?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呢?你的心情又如何呢?你最想做的又是什么呢?”在优美的配乐中,学生的思绪仿佛飞到了江南,大家各抒己见,说出心中所想,既丰富了诗词的内容,使诗词焕发出新的活力,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很多,“五巧”只是其中的几种。只要我们在课堂上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令课堂生出智慧的光芒。
(作者单位:广东省博罗县园洲阵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