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越来越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计算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基础,学生计算能力直接影响着小学生以后数学学习水平,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方法。
新课标提倡以人为本,对旧教材中一些偏、旧、繁等不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内容行进了删减,其目的就是减轻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思维能力。但是,在当前的实际教学中,教学实绩却不尽如人意,小学生对计算兴趣并不浓厚,不少学生尤其是乡镇小学学生的计算能力始终得不到提升。如何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下面,结合本人多年的小學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方法,以期为提高乡镇小学生计算能力提供参考。
一、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了,其学习效率必然高。小学数学中的计算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无味,因此,我们必须要努力通过各种科学合理的方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积极培养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积极性。我们要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等个性特点,设计形式丰富、内容灵活,且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数学计算练习,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例如,在讲解简便运算时,我们可以首先向学生讲高斯如何解答l至100自然数求和的典故,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营造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然后再讲解教学内容,这样极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要让学生对运算法则熟练运用
小学数学中的计算,包括整数、分数、小数等,都是建立在运算法则的基础上,如加法结合律、加法交换率、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学生要想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首先要能够熟练地掌握运算法则,熟能生巧,有些问题不需要教师讲解,学生自己也能迎刃而解。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学生会算,而应更关注于学生对计算过程的理解,知道为什么这么算,深刻体会法则的运用,体验知识形成累积的过程。例如,在学习乘法交换率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呈现8×6=48,6×8=48,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虽然乘数与被乘数交换了,但是运算结果却相同。通过类似的举例与验证,学生就会发现:“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乘积不变。”在这样的学习体验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数学的美,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得到提高。
三、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小学生数学计算时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粗心。究其原因,第一,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还不成熟,认知规律不强;第二,小学生的良好计算习惯还未养成,计算习惯的养成要从低学段开始。在教学中,我们必须从低年级学生人手,强化学生数学计算的正确率。小学生在数学计算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包括:看错、抄错题目;列竖式时没有将数值对齐;计算时没有养成草稿演算的习惯;做题时不能够集中注意力;做完题目不能主动验算。例如,在板书和批发作业时,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作用,书写一定要规范,为学生发挥好榜样作用。在教学2534 1259=3793时,就可以试着让学生运用运算法则进行验算,第一,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看结果是否正确;第二,尝试用“一个加数=和一另一个加数”进行验算。根据数学运算法则,灵活运用,进行验算,从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四、处理好算法多样化和优化
小学数学新教材与旧教材中的计算教学最大的区别是提倡算法的多样化,教学中很多老师过分地追求算法的多样化,而对算法的优化重视不够,以至学生对算法把握不到位,弱化了计算能力。我们要明白算法的多样化需要数量与质量并重,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不同算法,及时归纳其特点,以便选择简便快捷的方法,这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学习进位加法时,8 4,学生会想到多种算法:第一种,有小棒一根根数出来;第二种,把8放心中时,再数4得到了12;第三种,将4分成2和2,8 2=10,10 2=12;第四种,8分成6和2,6 4=10,10 2=12;第五种,把8当作10,10 4=14,14-2=12。面对这些方法,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找出最优算法,提升其计算能力。
五、运用计算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小学生都具有非常强的好奇心理,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细致观察,并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对实际生活遇到的数学计算问题,学生要尝试把课堂中所学的计算方法进行实际应用,长期坚持,形成习惯,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便会得到巩固提升。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面对计算能力低下的学生,合理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其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运算法则运用的训练,注重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处理好算法多样化和优化,鼓励学生运用计算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科学合理地运用这些方法,学生的计算能力肯定会有所提升。
新课标提倡以人为本,对旧教材中一些偏、旧、繁等不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内容行进了删减,其目的就是减轻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思维能力。但是,在当前的实际教学中,教学实绩却不尽如人意,小学生对计算兴趣并不浓厚,不少学生尤其是乡镇小学学生的计算能力始终得不到提升。如何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下面,结合本人多年的小學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方法,以期为提高乡镇小学生计算能力提供参考。
一、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了,其学习效率必然高。小学数学中的计算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无味,因此,我们必须要努力通过各种科学合理的方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积极培养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积极性。我们要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等个性特点,设计形式丰富、内容灵活,且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数学计算练习,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例如,在讲解简便运算时,我们可以首先向学生讲高斯如何解答l至100自然数求和的典故,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营造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然后再讲解教学内容,这样极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要让学生对运算法则熟练运用
小学数学中的计算,包括整数、分数、小数等,都是建立在运算法则的基础上,如加法结合律、加法交换率、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学生要想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首先要能够熟练地掌握运算法则,熟能生巧,有些问题不需要教师讲解,学生自己也能迎刃而解。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学生会算,而应更关注于学生对计算过程的理解,知道为什么这么算,深刻体会法则的运用,体验知识形成累积的过程。例如,在学习乘法交换率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呈现8×6=48,6×8=48,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虽然乘数与被乘数交换了,但是运算结果却相同。通过类似的举例与验证,学生就会发现:“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乘积不变。”在这样的学习体验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数学的美,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得到提高。
三、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小学生数学计算时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粗心。究其原因,第一,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还不成熟,认知规律不强;第二,小学生的良好计算习惯还未养成,计算习惯的养成要从低学段开始。在教学中,我们必须从低年级学生人手,强化学生数学计算的正确率。小学生在数学计算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包括:看错、抄错题目;列竖式时没有将数值对齐;计算时没有养成草稿演算的习惯;做题时不能够集中注意力;做完题目不能主动验算。例如,在板书和批发作业时,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作用,书写一定要规范,为学生发挥好榜样作用。在教学2534 1259=3793时,就可以试着让学生运用运算法则进行验算,第一,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看结果是否正确;第二,尝试用“一个加数=和一另一个加数”进行验算。根据数学运算法则,灵活运用,进行验算,从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四、处理好算法多样化和优化
小学数学新教材与旧教材中的计算教学最大的区别是提倡算法的多样化,教学中很多老师过分地追求算法的多样化,而对算法的优化重视不够,以至学生对算法把握不到位,弱化了计算能力。我们要明白算法的多样化需要数量与质量并重,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不同算法,及时归纳其特点,以便选择简便快捷的方法,这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学习进位加法时,8 4,学生会想到多种算法:第一种,有小棒一根根数出来;第二种,把8放心中时,再数4得到了12;第三种,将4分成2和2,8 2=10,10 2=12;第四种,8分成6和2,6 4=10,10 2=12;第五种,把8当作10,10 4=14,14-2=12。面对这些方法,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找出最优算法,提升其计算能力。
五、运用计算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小学生都具有非常强的好奇心理,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细致观察,并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对实际生活遇到的数学计算问题,学生要尝试把课堂中所学的计算方法进行实际应用,长期坚持,形成习惯,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便会得到巩固提升。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面对计算能力低下的学生,合理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其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运算法则运用的训练,注重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处理好算法多样化和优化,鼓励学生运用计算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科学合理地运用这些方法,学生的计算能力肯定会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