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虫非小技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anhua0213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广东石湾,陶艺大师潘汾淋算是一个“另类”:其他陶艺大师都普遍创作公仔,他却专门塑造瓜果和昆虫,尤其喜欢蚂蚁。虽然他创作的陶塑蚂蚁仅有米粒大小,但是全都宛如天生,更让人叫绝的是,在放大镜下连蚂蚁的绒毛和牙齿也清晰可见。能把蚂蚁雕塑得如此惟妙惟肖,在石湾仅潘汾淋一人,其“蚁王”之名也由此而来。
  于无路处寻大道
  一只蚂蚁的“诞生”
  潘汾淋的盘石陶艺工作室位于三石湾高庙路4号8铺,这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昆虫世界,人们的惊叹声打扰不了它们,因为它们是一只只陶塑昆虫。“做‘蚁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要心静如水,还要有一手漂亮的微塑功夫才行。”在潘汾淋的演示下,原来制作一只陶塑蚂蚁的过程不仅耗费心神,而且让人“惊心动魄”。
  在构思出创作题材后,潘汾淋将特制的陶土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配泥,然后手工拉坯塑形,完成作品的基本造型。接下来,他挽起袖子准备进入难度系数最高的环节——微塑,只见他目不转睛地用镊子夹起不到半粒米大小的蚂蚁身体粘在作品主体上,然后重新取泥迅速雕出蚂蚁头部五官,并刻出牙齿,留出插须孔,再小心翼翼地粘在蚁身上,力度把握得刚刚好。“精神一点也不能放松,稍微分神就可能功亏一篑。”在完成这一系列步骤后,潘汾淋才分出精力说话。
  接下来,潘汾淋还要把6条细若发丝的脚粘在蚂蚁身上。完成这一步,时间要把握得十分精准,粘慢了,蚁脚太干粘不紧;粘快了,蚁脚太软又影响塑形。“完全靠双手的感觉,最佳的时间就在电光火石间。” 潘汾淋说。
  在上釉并晾干后,陶坯就可以入窑烧制了,潘汾淋的蚂蚁陶塑都是经过1260℃的高温一次烧制而成。“陶塑蚂蚁很容易烧坏,一件作品往往有数十只蚂蚁,只要其中一只有缺陷,整件作品都会因此而大打折扣。”潘汾淋说。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结合自己的国画经验,自创出陶塑“潘氏18法”,让蚂蚁的身体和脚在烧制时能产生同样的伸缩度,解决了因烧制而造成蚂蚁身体断裂,以及脚和触角翘起等问题。
  “不过,陶艺本来就是一种遗憾的艺术。” 潘汾淋说,陶坯在烧制过程中会发生一些微妙改变,并且这种改变不可逆转,“正因为如此,进窑后的每一件作品都值得期待。”当一件惟妙惟肖的陶塑昆虫作品出窑时,潘汾淋都能获得极大的精神满足,但身体却像被掏空一样。
  艺术源于生活
  每天清晨,潘汾淋都会按时到工作室开始一天的创作,直到晚上十一点半才关门回家。“大自然里的蚂蚁多勤劳啊,天天面对蚂蚁,我也不好意思偷懒了。” 潘汾淋笑着说。而他的陶塑蚂蚁之所以栩栩如生,除了勤奋与精湛的技艺外,更源自他对生活的热爱。潘汾淋的女儿曾对他说,将来找男朋友或找老公,就要找爸爸这样的。谈及女儿对自己的评价时,潘汾淋喜笑颜开:“那当然啦,我不仅会做陶,平时在家还会做饭,花园里种满了花花草草,家里的鱼和其他小动物在我的照顾下都长得很健康。”
  目前潘汾淋有5个助手,还收了26个学生,有个别学生是与他同一时期开始陶艺创作的同行。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他从来不过多介入学生的创作,而是默默地观察,然后适当点拨。他会给每一位学生讲泥、釉、火的关系,在他看来,这是陶艺最重要的三个部分,只有真正懂得运用和融合,才能把陶泥做成鲜活的艺术品。除了实用的技法,他还鼓励学生要具有创新意识,他经常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艺术讲究创意与个性,没有创新就只能做工匠。”学生们都觉得这位老师平易近人,自发给他建了“蚂蚁家族”微信群。在艺术的世界里,他们就像一群蚂蚁,分工明确,和谐共处。
  “我走进了陶艺的百虫园,这里生机盎然。我给别人创造了快乐,也收获了快乐,这让我感觉非常满足。”潘汾淋说。
其他文献
自古书香门第自制乐器,而今乐器DIY日渐普及,弹奏已不能满足琴友们的痴迷,讲究“物为我用,琴人合一”的同时,在手工中,探索音律的神奇。  与单纯的恋物癖们不同,现在的琴友们开始爱上DIY。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有技术含量的圈子。自古以来,书香门第的大户人家就有自制乐器的传统。而今,手工乐器越来越普及,玩出境界的琴友们,不仅善懂音律,更不拘泥于形式和传统,在音乐中,寻找手工的快乐。  琴不知所起,一往
当丹麦知名品牌Georg Jensen的精湛工艺遇上著名工业设计师Marc Newson的美学设计,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答案就是一套价值600000元的茶具。这套茶具由工匠历时3个月手工锤击而得,包括茶壶、咖啡壶、奶精壶、糖碗和一个托盘。它的贵重之处在于纯银打造的壶身,以及如藤蔓般缠绕在托盘边缘的猛犸象牙,珍贵的猛犸象牙还被运用在茶壶、咖啡壶的手柄和盖子上,极具收藏价值。  www.georgje
戴河岸边,有一个与举世闻名的旅游度假胜地北戴河拥有相同名字的村庄,自明代建村以来沉寂了600多年。而今,经过新主人们的精心设计、改造,这个古村变成了散发着人文气息和创意馨香的“艺术部落”。  老房、旧墙、古树……让人有一种穿梭在漫长时光遂道里的感觉,隐匿着一些被记忆剪碎的旧事。  行走在旧时光影里  北戴河村有几处明清、民国时期的老房子,保存已不完整,更多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房屋。石磨、石碾
炎热的夏季悄然离去,金秋踏着轻盈的步伐随之而来。带着丝丝凉爽,伴随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重庆联通VIP亲子俱乐部精心准备的家庭环保手工活动,在星汇两江漫咖啡与大家见面了。孩子们与家人一起动手,将闲置的衣物手工制作成家居实用的地垫,活动现场弥漫着咖啡的香味,和其乐融融的温暖。  9月24日一大早,家长带着孩子们陆续到场签到,领取漫咖啡套餐券和手工材料包,入座后大家一边吃着甜点、品着咖啡,一边期待活动的开
展览时间:2015.2.7~5. 10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来自肖邦故乡的珍宝:15至20世纪的波兰艺术”展览是波兰艺术在中国的首次大规模亮相。除了肖邦的音乐外,大多数中国人对波兰并不熟悉,这次展览是由华沙国家博物馆带来的近350件艺术品组成,涵盖了绘画、雕塑、装饰艺术和工艺美术品等门类。展览按时间顺序分成6个单元。“中世纪艺术”将呈现15世纪的宗教艺术品,如祭坛绘画和雕塑等;“传统波
发现QUEENSBACK,是在上海新天地创意市集上。这些牛皮手包线条简洁,造型独特,最特别的是它外观的图案似油画般触感温暖,如同冬日里的阳光。后来才知道,花卉、动物、人物,这些古董范儿的图案,全部是手工绣制的。看似普通,每一只却要花费工艺师至少3周的时间来制作。这门工艺叫做“绒绣”。  每个包袋中都有一份说明书:“……绒绣起源于14世纪欧洲皇室,为绣品中的‘皇后’,QUEENSBACK希望通过创新
你见过瓦片做的灯吗?坐过纸风琴座椅吗?穿过皮革碰撞夏布的风衣吗?扫过蝌蚪聚集而成的二维码吗……  (意思)设计展由著名家具设计师朱小杰、侯正光策展,犹如点睛之笔,令第38届中国上海国际家具博览会(CIFF)活色生香,充满趣味。  不一样的小马扎  100个各式各样的小马扎挂在墙壁上,用以表达中国人的100种不同坐姿。贾舒婷的《坐上青花》采用打碎的青花陶瓷片重新组合拼贴,让小马扎富有动感又颇具中国风
微隐,古语意为:精深而隐秘。宋朝叶适《梁父吟》:“嗟圣贤之心兮,余或识其微隐。”  这是一个微时代,微信、微博、微商、微机、微创……  不必深刻,轻微就好。不用太大,微型就好。  微隐,也有了新的含义:轻微的、微型的隐。  隐,大约是中国人骨子里最深的情怀。王禅隐于鬼谷,才有了纵横天下的鬼谷子;陶渊明归于田园,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远;王维隐居终南,才有了“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
大多数人将竹子剖开编织的时候,美国青年王大卫则思考着竹子整体的利用,他不仅用整竹做出自行车,还教会更多人用竹子制作自行车。  这位手提自行车,笑嘻嘻的青年中文名叫王大卫,美国人。六年前来到北京,在一家名叫“青年志”的青年文化研究咨询公司工作。2013年,他与团队一起创造了这个位于朗家胡同的“竹子自行车工作室”,还取了个很酷的名字——BBB舰队(Bamboo Bicycles Beijing),意为
◎ 竹刻玩家:罗布  在吴哥窟舞女浮雕的腰间,竹刻的莲花腰牌仿佛随裙裾翩跹,连罗布都看呆了,他问杨礁,那真是我的手艺么?冥冥中,一切事物皆有“被遇见”之缘,哪怕这枚曾经不被看好的竹刻。    罗布和杨礁的家在成都郊外的三圣乡,被杨礁称为“农村”的这个地方鸟语花香,是成都人周末最喜欢去的度假地。星罗棋布的农家小院掩映在绿荫下,但很多已经易主,当地的农民出去追求繁华,城里的文人雅士又躲进这里安享闲适,